提到卡內基,更多人熟悉的是戴爾·卡內基。
戴爾·卡內基是成功學最有名的導師,無數人從他的演講和書籍受益,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
然而,戴爾·卡內基自己也有自己的人生導師,這個人就是安德魯·卡內基,甚至他的名字「卡內基」也來源於這個人。據說,戴爾·卡內基非常痴迷安德魯·卡內基的人生故事,被他的成功經歷所鼓舞,而「卡內基」這個名字就象徵著成功。
安德魯·卡內基是19世紀美國著名的鋼鐵大王,和洛克菲勒、摩根等代表了美國的掘金時代。他掌控美國的鋼鐵行業,做過世界首富,給後世財富「立法」,去世前捐出全部個人財產。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卡內基的書籍、紀錄片和傳聞,稍作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從一個貧窮的蘇格蘭移民後代走向壟斷美國鋼鐵行業的巨富,除了那些讓人津津樂道的財富數字,我們可以把目光聚焦在卡內基的成長經歷,讀懂他的探索、挫折甚至掙扎。
1.上天賜予我們的機遇,往往蘊含在小事之中
有些人經常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沒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似乎機遇是一件稀缺的東西,而自己一直沒有成功,是因為萬事俱備,只欠「機遇」。
真的是這樣嗎?先看一下卡內基的經歷。
卡內基出生於蘇格蘭的一個小鎮,由於蒸汽紡織工廠的出現摧毀了當地的手工紡織產業,全家只能移民美國,投靠生活在匹茲堡的親戚。
到了美國後,13歲的卡內基已經開始賺錢補貼家用,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當地蒸汽紡織廠做工人,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工廠燒鍋爐,兼職記帳。
卡內基對於前兩份工作都不滿意,然而沒有更好的出路,只能硬著頭皮堅持。直到有一天,卡內基的親戚介紹他去電報公司當通信員,而電報在那個時代相當於網際網路,卡內基終於邁出了「人生裡程碑式的第一步」。
你看,卡內基的起點非常平常,很早輟學,生活艱難,和我們所有人一樣,面對生活只能妥協。最開始的兩份工作更不值得一提,放在今天估計沒有多少年輕人能夠堅持,工作壓力大,感覺不到希望。
然而卡內基還是抓住了「機遇」,這個機遇,蘊藏在他以前從事手工紡織的經驗裡,蘊藏在他當操作工培養出的責任心,蘊藏在他當鍋爐工學會的記帳技能。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兒,將他從一個蒸汽機操作工,變成了那個時代的「IT人才」。
作為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不要受限於等待好的機遇,抓住一件件小事,讓「小事情」積蓄成「大機會」,才是一件普適的成功之道。
2.找到一個好導師,秘訣在於獲得信任
生活中不缺乏好導師,問題是,為什麼要收你為徒?
同一批進公司的應屆生,有的很早就遇到伯樂得到提拔,有的卻無人問津始終做著重複勞動。
卡內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在回憶錄裡提到:「有志向抱負的年輕人應該做一些超越自己職能範圍的事情,讓大人物刮目相看。」
託馬斯·斯科特是卡內基的人生導師,也是他在電報公司以及後來鐵路公司的高管。斯科特器重卡內基,原因只有一個,這個人很靠譜,事情交給他很讓人放心。斯科特交給卡內基的每一項工作,他都能超質量完成。並且後來幾次公司發生危機時,卡內基能夠臨危不亂,肚子處理問題,讓斯科特刮目相看,於是將自己的資源傾囊相授。
卡內基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是要找好的導師,不知道的是如何讓對方成為自己的導師。經得住一次次的考驗,通過一點點成績的積累,獲得對方的信任,才能讓導師的幫助伴隨一生。
3.確定人生方向,先明確自己不要什麼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很難。
比如問,你喜歡什麼的人?大部分人的答案難以精確。如果問,你不喜歡什麼樣的缺點?估計馬上就能想出一二三了。
如果不能精確一個方向,那麼先從縮小範圍做起,也就是明確自己不要什麼。
卡內基不是一開始就煉鋼鐵,除了前面介紹的工人和通信員,他後來還跟隨導師去了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當路段管理員,在鐵路公司工作12年後才決定創業。他做出進入鋼鐵行業的決定,又花了7年時間。
卡內基用這7年時間裡,進行生意上的各種探索,不斷明確自己不想做什麼,逐漸縮小範圍,最後all in鋼鐵,然後一鼓作氣成為鋼鐵大王。
當然,今天的我們沒有必要「花上7年時間」來尋找人生方向,但這種縮小範圍的心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做決策的效率。
如果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假以時日,想要的東西會自動浮現。
4.拿得起放得下,關鍵不在於拿得起,而在於放得下
馬雲曾經說,拿得起放得下,關鍵不在於拿得起,而在於放得下。
一百多年前,卡內基做到了這一點。
和同時代的富豪相比,卡內基的「事業心」是最輕的,他33歲時就想好35歲退休,雖然他後來工作到65歲,但他並不沉迷於自己的鋼鐵王國。
摩根委託中間人找到卡內基,提出想購買他的公司。卡內基沒有任何表情,在一張紙上寫出自己的報價:4億美元。摩根看到後說:接受。
世界上最大的一筆交易,以一種傳紙條的方式發生了。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卡內基對於這筆交易的個人態度。一家自己傾盡一生打造的公司,似乎輕描淡寫地轉讓他人。
這是卡內基與眾不同的地方,即使他對屬於自己的東西擁有強烈的佔有欲,但依然能從另一個角度保持客觀和理性,賣掉公司,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
拿得起容易,放下卻難,不能因為自己投入了情感,就封閉任何可能性,在一件大事面前,更應該用理性思維去面對,果斷抉擇。
小結:
和同時代的富豪相比,卡內基是一個人物性格最有張力的人。
我們談洛克菲勒,主要是談工業革命造成財富爆發的時代;我們談摩根,主要談金融中心從倫敦向紐約轉移;我們談範德比爾特,主要是談如何爭奪基礎設施級的行業。
而我們談卡內基,談的就這個人,這個具體的人身上的點點滴滴,從他身上提煉出人生模型入木三分,指引了無數的晚輩走上屬於自己的成功道路。
卡內基的人生,代表著社會的進步,他那句「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影響了後世對於財富的整體思考。
而卡內基的挫折與精進,也能指引普通人前進的方向,受益終生。
關注@不讀書就難受 ,專注於商業人物的故事分享,偶爾聊一聊社會熱點,和我一起觀察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