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技術引領「內鏡新基建」

2020-12-26 泡泡網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技術引領「內鏡新基建」

2020年06月12日 20:0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網際網路醫療、人工智慧、5G網絡等高科技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值得關注的是,「新基建」還被寫進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可以預見,未來,全國都將陸續在「新基建+醫療」上加大投入,特別是在智能醫療器械和人工智慧等方面,將是各大企業發力的新風向。

「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解決方案脫穎而出

不少人對其印象還停留在插管的電子胃鏡階段,由於恐懼會逃避胃鏡檢查,導致治療貽誤。智能醫療器械大大提升了患者診療的舒適性,如今已經研發出不用插管的磁控膠囊胃鏡檢查方式,並在全國數百家醫療機構推廣應用。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心、準確的胃部檢查,在整個檢查過程無痛、無創、無需麻醉,膠囊專人專屬,一次性使用不回收。並且,磁控膠囊胃鏡的檢查結果的準確性與電子胃鏡高度一致。

安翰科技早已吹響內鏡領域創新應用的號角,「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安翰解決方案可以通過物理空間隔離和交互解決方案脫穎而出,既實現醫患間無延時的實時溝通,又有隔離保障的檢查環境,進而完成系統化、全方位的胃部疾病檢查診斷。該方案由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令狐恩強主委指導膠囊內鏡協作組與安翰科技協作攻關,通力合作貢獻的集體智慧成果。

網際網路技術將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

內鏡檢查對設備和內鏡醫師依賴較大,而當前我國內鏡醫師資源較為短缺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大醫院,基層社區和偏遠地區醫院無法開展。

「通過技術創新,推進基層消化道腫瘤防治模式的推廣,打造健康中國的新樣本,進而推廣到全國各地的基層醫療機構,是真正讓百姓獲益的大事。」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教授曾公開表示。

在安翰科技的推動下,覆蓋10個省市重點醫院及體檢機構共同參與的消化道腫瘤篩查醫聯體已完全建立。醫聯體內各級醫療機構實現數據共享、資源共享、平臺共享,共同承擔合作單位內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受檢者的分級診療工作,保障醫療服務質量的同質化。

5G也是「新基建」中的重要部分,基於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的核心技術,即便相隔千裡,也能通過5G實現專家遠程指導及會診。

人工智慧閱片「解放」臨床醫生

「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醫生」成為近兩年熱議的話題。

實際上,人工智慧的出現並非為了取代醫生,而是將醫生從重複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時間花在與患者的溝通、診療中。

侯曉華團隊在論文《使用深度學習模型的膠囊內鏡系統對小腸疾病和輕度異常病變的臨床識別》中指出,經AI輔助後,小腸膠囊內鏡每例檢查所需要的人工閱片時間由96.6分鐘縮短為5.9分鐘,診斷靈敏度由76.89%提升為99.9%。 該研究中使用的是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這一研究成果不僅實現了膠囊內鏡應用的智能輔助,更將可能極大程度地改變小腸疾病的診斷模式。

論文中還提及,對於膠囊內鏡小腸檢查的判讀,在觀看5萬到10萬張同一部位的黏膜圖像後還能保持高水平的注意力是很困難的,並且可能會有在閱片過程中病變被醫生遺漏的風險。有證據表明,閱片時一些被遺漏的病變在視野中出現了,但是沒有被消化內科醫生識別。

「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進展,將切實提升消化道影像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使醫生從高強度的人工閱片中解放出來,幫助醫生更加專注地把高危患者從茫茫人海中篩選出來,具有重大的臨床價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丁震說。

丁震認為,AI技術能夠提升消化道影像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不僅應用於小腸疾病診斷,未來將應用於胃、結腸、食管等全消化道多類型疾病的診斷。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以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突破,為這以一研究開闢了全新路徑,既為臨床醫生提供便捷,也為患者爭取到更早的治療時間。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中外專家合薦安翰科技「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解決方案
    據悉,「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安翰解決方案是結合疫情期間醫生與患者的安全需求,由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膠囊內鏡協作組與安翰科技協作攻關的重要成果。「磁控膠囊胃鏡檢查的準確性與電子胃鏡高度一致,長海醫院已經開展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醫生和患者評價都很不錯」,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副秘書長、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膠囊內鏡協作組組長、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廖專教授表示。
  •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通過美國FDA創新醫療器械註冊
    而之前,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已獲得中國、歐洲相關認證,這次憑藉美國FDA認可的創新醫療器械「獨佔鰲頭」,獲得美國FDA創新醫療器械註冊證,意味著該技術對美國消化道檢查醫學技術進步意義重大。   磁控膠囊胃鏡獲國際高度認可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英語:U.S.
  • 安翰科技:科創板不是坦途 膠囊胃鏡甘願砥礪前行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查詢結果,安翰科技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擁有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註冊編號為「國械注準20173223192」,適用於胃疾病的檢查,以供臨床診斷,該產品適用於8歲及以上兒童和成人。對於安翰科技來說,為什麼登陸資本市場之際,頻頻被多家媒體、自媒體關注。原因很簡單,安翰科技短短幾年在這個賽道取得了領跑優勢,應用科技創新能力,革了上一代膠囊內鏡企業的命。
  • 無接觸式胃鏡讓就診更安心 安翰科技榮獲2020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先鋒獎
    憑藉在社會責任領域的卓越貢獻,安翰科技榮獲「2020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先鋒獎」,其「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安翰解決方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病毒強大的傳播感染能力,不僅給人民健康帶來巨大威脅,更成為阻礙各大醫院和醫療機構正常開展醫療工作的最主要原因。為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應國家防控要求,疫情期各大醫院均關閉了內鏡門診。
  • 「重磅」安翰科技否認科創板造假上市指控!稱競爭對手惡意訴訟舉報...
    1、「全球首家獲得CFDA批准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的表述準確《安翰科技的謊言①|「全球首家」過度包裝術》報導中將膠囊內鏡、膠囊胃鏡混為一談,將不同類別的註冊證進行比對。 該報導中提及的膠囊內鏡實際是膠囊小腸鏡,主要用於小腸疾病的診斷,而膠囊胃鏡主要用於胃部疾病的診斷。
  •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 通過美國FDA 510K De Novo...
    而之前,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已獲得中國、歐洲相關認證,這次憑藉美國FDA認可的創新醫療器械「獨佔鰲頭」,獲得美國FDA創新醫療器械註冊證,意味著該技術對美國消化道檢查醫學技術進步意義重大。
  • 安翰科技「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解決方案保障醫患安全
    (圖為解放軍總醫院「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安翰解決方案演示現場)直播畫面中,一邊是記者在檢查室拍攝的受檢者聽著語音提示吞服膠囊、翻身,另一邊是隔壁操控室的鏡頭裡操作員熟練的操作著手裡的操作杆。據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教授介紹,「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安翰解決方案是以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核心技術為基礎,通過物理空間隔離和交互解決方案,在既能實現醫患間無延時的實時溝通、又有隔離保障的檢查環境中,完成系統化、全方位的胃部疾病檢查。
  • 安翰科技「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為消化道診療提供安全保障
    「因為做磁控膠囊胃鏡無需核酸檢測,不用和醫生面對面接觸,所以我選擇在珠江醫院接受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受檢者接受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類似「談鏡色變」繼而逃避檢查的患者不在少數。廣東省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副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新穎介紹,磁控膠囊胃鏡具有無痛、無創、無需麻醉、無交叉感染風險等優勢,受檢者只需隨水吞服一顆膠囊,在檢查床上躺15~30分鐘,這顆膠囊會按照胃底、賁門、胃體、胃角、胃竇、幽門的先後順序完成對胃部的全方位檢查,檢查結束後膠囊隨腸道蠕動自然排出體外。整個檢查過程非常輕鬆,沒有恐懼也沒有不適感。
  • 疫情當下,磁控膠囊胃鏡讓醫患更安心—新聞—科學網
    各醫療機構消化內鏡科室在嚴格遵守相關診療流程與防控、洗消措施的前提下,確保醫患雙方診療安全,最大限度地讓患者獲益。」3月11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建勝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醫療機構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緊急程度,安排相應的內鏡檢查。
  • 突破線下教學難點,協和醫院創新開展磁控膠囊胃鏡操作5G遠程示教
    本網訊(通訊員 孫曉雷)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如何充分發揮磁控膠囊胃鏡優勢高效開展相關培訓,滿足臨床操作和百姓就診需求?5月23日,在主題為「武漢協和經驗分享:5G遠程示教——磁控膠囊胃鏡操作技巧探討」的線上直播活動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攜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和睦家醫院運用5G技術,給出了有力探索。
  •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移動檢查車助力消化道健康管理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大概明年就可以徹底控制住,但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由於致病因素極其複雜,個體差異大,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郭清教授稱,當消滅新冠以後,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慢性病和人口老齡化,這兩大挑戰至少持續到本世紀中葉(2050年)。因此,必須重視健康管理,也就是「三全」(全人類、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
  • 內鏡治療技術,這位上海醫生提供了中國創新
    文 | 陳 冰 食管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相比於動用鋒利的外科手術刀治療,內鏡好似醫生的靈巧「探頭」,具有直接觀察病變、發現病變、處理病變的獨到優勢。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由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領銜的團隊就通過世界首創的多項內鏡新技術,讓更多患者免去傳統手術之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欒川縣人民醫院內鏡室:新思路成就技術,新技術惠及眾鄉親
    「醫院給我們購置最好的設備,請來最好的專家,全科人員努力精煉技術,真誠服務患者,讓家鄉父老有病不出門,少花錢,療效好是我們最大的心願!」12月19日上午,在欒川縣人民醫院,內鏡室主任李珂珂一邊望著候診區排起的長隊,一邊對我們說。
  • 新基建浪潮如何引領工業網際網路蓬勃發展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初英傑報導以「新時代 新基建 工業網際網路 賦能·融通·生態 」為主題的2020世界工業網際網路大會6月15日以在線直播的方式召開,發布了國家首個工業網際網路行業人才評價標準《工業網際網路產業人才崗位能力要求》,以及「航天雲網新基建平臺戰略」
  • 安翰科技撤回IPO後原告撤訴,這波操作……
    就在撤訴前的11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及安翰科技(武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翰科技」)官網消息顯示,因與重慶金山和金山醫療的專利糾紛,安翰科技已主動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有媒體稱之為因專利糾紛主動撤回科創板申請第一案。作為進入首批科創板受理名單的9家企業之一,安翰科技主營「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的自主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 巧用「長板效應」 搶灘「新基建」
    林偉「新基建」是今年兩會的熱議話題。當「新基建」按下「快進鍵」,如何更好發揮「新基建」的創新引領作用?長沙運用「長板效應」,在整體推進的同時,在關鍵點、要害處發力,把長板拉長,形成了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和特殊吸引力。
  • 新基建,是什麼?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中旬已有13個省區市發布了2020 年新基建相關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其中 8 個省份公布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 33.83 萬億元。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 技術引領——胃泰醫院熟練開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提高,臨床有了一種新的微創方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帶來福音。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內鏡中心是西北地區最早一批開展此項診療技術的醫院,積累了多例患者的臨床寶貴經驗。
  • 胃病檢查不能拖,一粒磁控膠囊胃鏡「妥」了
    6月30日上午,一名26歲的受檢者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接受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這名受檢者因對「插管胃鏡」有心理壓力,遲遲不願去檢查。「拖了一年多,這段時間實在是疼得受不了,就來做檢查了」他表示:「我來之前打聽過珠江醫院能做這個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不需要麻醉、不需要插管,而且還不用做核酸檢測,輕鬆好多,所以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