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跑友詢問:連續跑步半個月了,最近這兩天發現小腿骨頭前面有些痛還用不上力,平時走路不會,但是按壓也會痛。跑起來就痛,而且沒力氣。
在我們小腿脛骨的內側和內後緣,附著著一些肌肉纖維,如比目魚肌、足踇長屈肌腱、趾長屈肌腱等。在我們跑步和跳躍等運動時,這些肌肉纖維反覆的在發力,牽拉著它們附著點處的骨膜,這種反覆牽拉的應力刺激,造成了骨膜附近的炎症反應,產生了疼痛和腫脹。
對於一些足部等有發育異常的人群,他們在同樣的活動量下,這些肌肉或者脛骨為了平衡力線和解剖的異常,需要產生更多的牽拉力,因此更容易出現上述反應。
小腿痛,應該如何恢復
休息直至炎症完全消失;
疾病早期階段特別是疼痛特別劇烈時可行冰敷。冰敷可減輕炎症反應和疼痛程度;
牽拉小腿肌肉,特別要注意脛骨後肌的鍛鍊;
在鞋內加墊鞋墊以提供足部落地時的緩衝作用;
可進行一些對小腿負荷較輕的運動,如遊泳、跑步、水中步行等;
急性期過後,特別是在恢復運動前可適當應用熱敷及支持膠帶,有助於減輕肌肉的牽拉,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癒合;
疼痛嚴重需診於運動醫學專科醫生。
何種情形下應該就醫
①徹底休息2周後,仍然不能負重行走,或者負重行走小腿還疼。應該及時就診,當心脛骨應力性骨折(疲勞性骨折);
②在發生小腿前側的疼痛時,如果休息後疼痛沒有明顯的緩解,應該諮詢醫師,排查其他可能引起小腿疼痛的原因,如疲勞性骨折,小腿筋膜室症候群,肌肉斷裂等。(外脛夾應該主要是脛骨前內側骨面的疼痛感,如果擠壓自己小腿後方的肌肉有明顯的不適感,建議就醫。)
③有足、踝、膝、髖的解剖發育異常時,應該諮詢運動醫學或骨科醫生,如何在矯正畸形的同時,再行運動,或者,尋求更改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的建議;
④反覆出現症狀,經久不愈,或者屬於好發人群者,可以諮詢你的醫生,獲取個體化的運動建議。
什麼運動或者什麼情況下容易引發小腿疼
具體有什麼症狀
①運動時或者運動後,這裡疼↓↓↓
一般多久能好
絕大多數病例可以在8-16周內恢復運動。但是最好在草地等柔軟的地面上開始恢復鍛鍊。如果持續存在的危險因素無法得到糾正,可能再發病,如足部等發育異常、肥胖、硬地面等。
脛骨內側應力症候群/外脛夾,說到底也是一種過度使用性的損傷,它和「更遠、更多、更快」有關。所以,當你出現了上述症狀,休息,是最基礎的治療。
最後,再次提醒各位運動愛好者,我們之所以運動,是為健康而來,傷病註定是和運動形影不離的。平常心對待傷病,科學的休養、治療和預防,爭取儘早的重返運動。
強忍,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 E N D ---
你的點讚是對悍先生最好的鼓勵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悍將咚咚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