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科學闢謠平臺 ,作者科普中國
科學闢謠平臺
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
近年來,關於方便食品的各種說法盛傳,方便麵致癌、油炸食品不健康、32小時不消化……讓消費者對方便食品產生了不良印象和抗拒心理。提起方便麵,許多人都會認為是「垃圾食品」,方便麵也因此背上了不少「罪名」。其實,關於方便食品的說法有些並不真實,有些純屬誤傳。
圖蟲創意
01
沒有垃圾食品
只有不健康的膳食搭配
其實,沒有所謂的垃圾食品,只有不健康的膳食搭配,食物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當然,新鮮食物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在無法獲得新鮮食物的環境下,方便麵仍然是一種好的選擇,既能迅速解決人的溫飽問題,還能保證基本的食品安全。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有特定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狀,有食品固有的一些營養成分,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各種急性、慢性危害的食品都不能被簡單當作「垃圾食品」。不同的食物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它們所含有的營養成分不同,任何一種食物都會有其比較主要的營養成分,有些蛋白質含量高,有些則是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含量高。
圖蟲創意
那麼方便食品有損健康的觀點,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可能源於長期吃某一種食物,導致攝入某種營養成分過量而其他營養成分攝入不足,從而出現了膳食不平衡的情況。任何一種食物都不能過量地單一食用,吃方便麵的時候也要注重營養搭配。方便麵自身的確存在油、鹽含量高的問題,這是不適應現代人飲食觀念的,確實應該改進,但不能因此將其歸到不安全食品和垃圾食品行列。
02
棕櫚油也是安全營養的食用油
方便麵的油料問題也是流傳甚廣的謠言之一,有謠言稱:用在方便麵中的棕櫚油在植物油中品質最差,長期食用會造成人體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不利於人體健康。
圖蟲創意
棕櫚油的飽和脂肪酸相對較高,有很好的煎炸穩定性、氧化穩定性。國家標準規定,食用煎炸油的酸價不超過5%,而一些企業的指標是遠遠小於這一標準的。通過交叉實驗也發現,棕櫚油和橄欖油對人體血脂的影響沒有差異,換句話說,一定程度上棕櫚油和橄欖油對人體血脂的調節作用是相同的。
所以,一直以來棕櫚油都是被妖魔化了。棕櫚油符合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是一種安全、營養的食用油脂。
03
防腐劑不是毒藥
通常,人們將食品中是否含有防腐劑作為評判「垃圾食品」的標準,大多數消費者視食品中的防腐劑為「毒藥」,認為食用添加有防腐劑的食品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損害。
其實,這種「食物防腐劑有害論」也是一種深深的誤解。防腐劑的作用旨在抑制細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保護食物營養以及感官品質。如果食品自身不含細菌或黴菌,根本就無需防腐劑,比如水活度較低即很乾的食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油炸食品,像薯片、鍋巴,包括方便麵的麵餅都無需防腐劑,要知道企業才不會無端增加不需要的成本支出。
圖蟲創意
方便麵的防腐劑只存在於調味包中。據了解,調味包主要分粉狀和膠體狀兩種,膠體狀由於含有油、醬料和水分等,因此保質期比較短,需要添加抗氧化劑和防腐劑。不過,防腐劑並不等於「毒藥」。包括防腐劑在內的食品添加劑,只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食品添加劑不僅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美味,也為現代食品工業發展帶來諸多便利,消費者在購買方便麵時,只要儘量挑選一些經過產品檢驗的知名品牌,食品安全都是有保障的。
04
一碗方便麵32小時都消化不完?
以訛傳訛!
事實上,在有關方便麵的食品謠言中,流傳最廣、讓消費者恐懼陡增的無疑是吃完一碗方便麵後32小時都不會消化的謠言。該謠言源自2011年,一個美國科學家通過膠囊內鏡的方式拍攝了「加工食品」與「無添加物食品」消化情況的對比實驗。當時發現手工拉麵在32小時後被完全消化,而方便麵尚未完全消化,仍有殘餘。這個初衷本為觀察食品消化過程的實驗,後來被錯誤解讀為方便麵不好消化、有害健康。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發展,最後演變為方便麵32小時不消化的謠言。
圖蟲創意
根據業內專家對生的小米粉和生的小麥粉進行研究實驗發現,不同的食物加工方式會影響到澱粉的消化率,方便麵所用的添加劑均符合國家標準,其主要原料和家庭自製的麵條所用原料皆為一致,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05
方便麵的「謠言」帽子 也該摘了
方便麵是中國食品工業中安全水平較高的品類,從近兩年的抽查數據來看,其合格率均在99%以上。不可否認的是,對於方便麵的謠言並沒有因為官方的回應而停止,隨著偽科學家的出現,以及別有用心者對謠言的傳播,使得方便食品行業蒙受了重大損失。數據顯示,自2011年開始,中國方便麵銷量持續5年下跌。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麵總產量362.49億份,較上年下跌8.54%。
與此同時,全球方便麵行業卻在穩定快速地發展。2015年日本方便麵產量上升了1.2%,俄羅斯方便麵則以超過27%的速度在增長,東南亞國家產量也在上升,韓國人均消費量已達到72包,而中國則不到25包。方便麵已經成為在全球僅次於麵包的第二大主食,而由於其在中國長期被汙名化,使得方便麵產業發展受到了極大阻礙。
圖蟲創意
儘管行業發展步履艱辛,但方便食品企業在建立最嚴格產業鏈的同時,始終積極創新。比如,從紅燒牛肉到酸菜肉絲口味的轉變,產品也開始從骨湯和天然的食品中汲取營養,使其日趨迎合消費者的健康理念。粉碎謠言是還原科學的真相,要用科學的真實正本清源,這不僅需要企業不斷創新產品,用優質的產品說話,也需要廣大消費者的共同參與。不信謠不傳謠,需要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
文中部分內容來自以下專家(按姓氏筆畫排名)
孫寶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谷克仁 河南工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沈 群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孟素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
鍾 凱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主任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為你解疑釋惑、
科學闢謠平臺
原標題:《【網絡闢謠】別再給方便麵扣「垃圾食品」的大帽子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