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科技與經濟、科技與金融」兩個結合,緊抓重大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達13.1億元,完成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50億元,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3.78億元,完成發明專利申請1128件,完成發明專利保有量1973件,完成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186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年度評價入庫數量達68家。11項科技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數排全省第三位。
攀枝花市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為65.22,全省排名第三;培育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35億元;申請專利共計2866件,其中發明專利1128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件,居全省第三位。完成技術合同認定登記297項,登記金額約3.9億元。安排市級科技經費2300萬元。其中攀枝花市與四川大學校市合作專項經費900萬元。
【工業科技】啟動編制《工業強市戰略科技支撐行動方案》,明確科技支撐工業發展行動指南。「高鈦型高爐渣提鈦及綜合利用技術」等5 個項目通過省科技廳現場結題驗收,第三批6個項目通過中期評估;5個項目成功入選,佔攀西試驗區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50%,帶動項目總投資3.9億元。戰鬥機用空中加油鈦合金內接管、飛彈尾翼用鈦合金支架等數十種航空航天領域用精密鑄件產品已為軍工供貨;開發出鈦白工業用卸餅機器人、高性能鈦合金焊管、真空連續鍍鈦膜、鈦合金康復醫療器械等10餘項新產品。
煙氣脫硫產學研協同攻關取得新突破。攀枝花市藍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按照「BOO模式」與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理工大學進行聯合攻關,將「石灰石—石膏法」新工藝成功應用於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鐵精礦燒結過程中的高硫煙氣脫硫,成功解決攀西釩鈦磁鐵礦鐵精礦燒結高硫煙氣難題,成果在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公司燒結機煙氣脫硫中成功應用。
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加快落地。10萬噸高溫碳化、4萬噸低溫氯化產業化示範線建成試運行;3萬噸/年鹽酸法超細二氧化鈦產業化、10萬噸/年高端釩鈦工磨具鋼產業化等項目穩步推進;攀鋼600噸/年宇航級釩鋁合金生產線、恆暉科技氫化鈦粉生產線建成投產;天民鈦業公司、倫奇機器人公司、紅宇新材料等企業在低成本高性能鈦及鈦合金粉末冶金產業化以及推進新材料鑄件及智能製造方面取得進展。
【農業科技】編制完成《?攀枝花鄉村產業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方案》,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引選油梨、金菠蘿等新品種40餘個,「銳華2號」等10餘個芒果品種獲農業部新品種權,凱特芒果通過國家品種審核認定,優質果蔬良種選育有效提升攀枝花農產品市場競爭力;2.67萬平方米芒果科技示範園集成示範現代農業技術;新建芒果深加工生產線3條,農產品加工鏈條進一步延伸;國內首個芒果特色康養莊園正式開建。
科技精準扶貧成效顯著。新爭取省級科技精準扶貧項目2項,資金50萬元;實施市級科技扶貧項目22項,專項經費295萬元,其中新實施6項,滾動支持3項,資金85萬元,建立科技扶貧基地12個,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6個。2018年,選派 70 名科技特派員開展產業扶貧專項行動,開展幫扶活動200餘次,推廣新技術20項,培訓貧困農民2500人次以上,發放科技精準扶貧手冊1萬餘冊,幫助全市各貧困村發展產業致富增收。
【社會發展科技】積極協調爭取將「康復輔具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納入2018年度省科技廳社會發展領域重點研發項目申報指南。編制印發《攀枝花市關於進一步加強環保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開展環保科技創新。同時為支持「水土氣三大戰役」科技創新,立項23個,經費665萬元,並積極爭取省科技廳生態環保專項1000萬元。
【創新創業】全市新增載體9個,雙創載體達33個,清華啟迪之星在孵企業22家,畢業企業5家,省委書記彭清華來攀視察給予高度肯定,成為四川雙創的一張亮麗名片;組織65家團隊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18個團隊進入四川省決賽,參賽團隊與入圍團隊均創新高;全國同步舉辦「雙創活動周」,共舉辦活動22場,參與人次20000餘人次;攀枝花市創新創業座談會召開。
【科技交流合作】柔性引進烏克蘭伊萬院士等專家與部分企業開展釩鈦技術項目合作;促成清華大學教授韓敏芳與安寧鐵鈦的固體氫燃料電池、王毅教授與九榮工貿的紅石膏綜合利用等6個重點科技合作項目在攀落地;梳理技術需求18項,積極對接中國科學院;與四川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設立校市戰略合作專項資金1000萬元,「鈦白廢酸富集高鈦型高爐渣中鈦」「高品質Ti(C,N)及其多元複合固溶體粉的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等前瞻性、中試及成果轉化類項目30個落實推進;組織參展企業27家,參展產品50餘種參加綿陽科技博覽會,籤約項目7個,金額13.36億元;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獲評為第五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先進集體;三線建設博物館成功申報成為省級科普示範基地,新立項支持市級科普示範基地4家、科普示範學校1家、科普示範社區2家。編印《釩鈦產業知識讀本》《人工智慧知識讀本》。
【科研平臺建設】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進展,完成組建方案編制,正式上報國家和省發改委;攀鋼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立項支持400萬元;攀枝花學院掛牌成立攀枝花國際釩鈦研究院,2018年國際釩鈦研究院引進博士24名,正在充分利用攀枝花市「人才新政七條」大力組建釩鈦合金、綠色冶金等7個領域釩鈦創新團隊,柔性引進市外知名專家4名,攀枝花學院國家釩鈦檢測重點實驗室獲200萬元支持;首次獲中央引導資金200萬元支持地方農業科研機構基礎條件能力建設;推進中國熱科院攀枝花試驗基地建設;建成芒果創新工程中心和農業部芒果種質資源保護四川創新基地;組建陽光康養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江西中醫藥大學合作搭建中醫藥資源與民族藥研究中心攀西分中心市校科技合作平臺,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
【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激勵引導力度加大。明確對重大創新產品擇優給予最高500 萬元資助;對開展技術交易活動的輸出方、吸納方和中介方按2%、2%和1%給予獎補。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加大。初步建立孵化培育型、科技成長型、創新引領型三張企業清單,103家企業進入科技型企業清單。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為分類指導企業發展,創建創新型城市奠定基礎。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四川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攀枝花分中心預計年底掛牌運行。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公益類科研院所市農林科學院擴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專項改革試點,先後實施成果轉化項目 50 餘個;轉制類科研院所(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探索按科技成果處置收益增量利潤的一定比例進行分紅。科技與金融進一步融合。西區天脈科技獲科技支行專利質押融資貸款800萬元,郵儲銀行為秉揚科技公司、鴻海科技公司增信1400萬元。全年實現專利質押融資貸款1860萬元。
【智慧財產權工作】統籌推進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覆核驗收工作落實,完成工作總結和相關資料準備並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報送。米易縣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驗收,仁和區強縣工程試點正式啟動,東區強縣工程試點完成申報,6家企業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優勢培育企業年度考核和覆核;四川省智慧財產權遠程教育平臺攀枝花分站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優秀分站,全年開設8個班,新註冊培訓2500人次;修訂專利資助資金管理辦法,突出專利質量提升導向作用,有力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截至9月全市實施專利轉化項目594項,實現產值55.7億元,利稅4.4億元,節約投資1.55億元,創匯8450萬美元。
【決策諮詢】召開主任會議1次,舉辦全市釩鈦科技創新講堂5次,組織專業小組活動10次,專題調研3次,重大項目諮詢2次;開展重大諮詢課題研究12個, 組織專家撰寫、編送《決策諮詢建議》7期,《關於釩鈦高新區渣場急需擴容的建議》《儘快開展我市三線幹部學院培訓工作的建議》 等建議得到分管市領導的重視並批覆相關部門落實;根據市委安排,組織評選「我為攀枝花發展獻一策」優秀稿件68篇。
(胡 榮)
【概 況】市防震減災局內設辦公室、震害防禦科(應急救援科)、科學技術科、監測預報科,下設市地震監測中心、馬蘭山地震臺、烏龜井地震臺、地龍井地震臺4個直屬事業單位,在職職工28人。全體幹部職工堅持以人民對地震安全的需要為主線,以人民為中心,弘揚生命至上為指導,立足實際,全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堅持防震減災工作服務於經濟建設大局,建立健全防震減災工作體系和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做好地震監測預報、災害預防、應急救援、科普宣傳教育等工作。獲四川省地震局組織的2018年全省市(州)防震減災工作年度考核三等獎、法治建設優秀單位、工作創新單位、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單位;各類監測手段均獲全國全省評比優秀獎。
【地震監測預報】2018年,攀枝花市擁有監測預報人員35人,在市內外布設有10個地震前兆觀測臺站(點)及1個地震監測中心,共計15套地震前兆監測儀器,21個測項,15個測震子臺和11個骨幹地震宏觀觀測點。定期召開震情會商會,按照周、月、季度對地震監測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和研究,對異常情況展開跟蹤分析,認真研判地震趨勢,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地震局報送預測意見。完成《2018年年中地震趨勢研究報告》並上報省地震局,編報《震情監視跟蹤報告》月報12期、周報60期,對攀枝花市境內及周邊鄰區地震活動情況作出較準確的分析研判。
【地震群測群防】截至2018年底,攀枝花市共有「三網一員」(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防震減災宣傳網、防震減災助理員)總人數1249人,所有鄉鎮和街道均設防震減災助理員,並由幹部專(兼)任,所有村(社區)設宏觀觀測員、災情速報員、科普宣傳員。發布群測群防工作制度和人員更新、備案制度,更新人員通訊錄,並及時將人員更新情況上報四川省地震局,形成覆蓋全市的群測群防網絡。10月23日,市防震減災局會同米易縣科知局,在米易縣召開防震減災「三網一員」(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防震減災助理員)暨地震災情速報系統業務培訓會。米易縣各(鄉)鎮政府機關、城市社區的防震減災助理員、地震安全示範醫院和科普示範學校相關工作人員、縣級宏觀觀測員共計73人參加培訓。
【召開震情跟蹤工作會】11月23日,川滇毗鄰地區震情跟蹤工作會在米易縣召開。四川省地震局監測處、預報研究中心等領導、專家,川滇毗鄰地區4個市(州)防震減災局以及攀枝花周邊各縣(區)防震減災部門的領導和分析預報人員參加會議。各與會單位重點圍繞區域地震活動和前兆異常跟蹤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對震情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研判,並就進一步加強區域協防、震情跟蹤強化等工作進行交流。川滇毗鄰地區防震減災部門將繼續攜手合作,提升信心,加強交流,整合資源,同域共享,充分利用「川滇毗鄰震情會商」這個平臺探索新時代地震監測預報現代化建設的新路子,共同做好震情跟蹤工作,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召開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會】2月11日,召開2018年度攀枝花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傳達貫徹國務院防震減災工作聯席會議和全省防震減災工作專題會議精神,分析研究攀枝花市防震減災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安排部署2018年度防震減災工作,副市長、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文飛代表市政府與各縣(區)政府籤訂2018度防震減災工作目標責任書。
【召開黨風廉政建設會】2月21日,召開2018年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工作會議。會議總結回顧2017年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工作任務,市紀委(監委)派駐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紀檢組組長羅玉本到會指導,充分肯定市防震減災局2017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並對2018年工作提出具體要求。黨組書記與黨組成員,黨組分管領導與機關各科室、各直屬地震臺負責人籤訂2018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
【地震活動】1月1日至12月31日攀枝花市境內共發生1.0級以上地震31次,其中1.0~1.9級地震11次,2.0~2.9級地震5次,3.0級以上地震1次,最大地震為2018年11月2日鹽邊紅格附近發生的ML3.0級地震。
【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見》,建立「統籌安排、部門聯動、政策集成、資金整合、集中投入」的工作機制,聘請鄉鎮農房質量技術指導員,對農民自建房屋進行抗震設防指導。全年攀枝花市完成農房改造2457戶。
【抗震設防監督管理】印發《關於執行新一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的通知》,所有新建、改建、擴建房屋全部執行更高要求的抗震設防標準。進一步落實施工圖審查主體責任,在施工圖審查機構的類別、資格條件和審查範圍內執行抗震審查相關規定,將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的機構抗震審查納入施工圖設計審查基本程序。突出重點,對醫院、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嚴格進行抗震設防審查,抗震設防要求提高一檔。嚴格政策性審查,要求重點項目建設單位報同級建設、水利、交通運輸、鐵路等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進行初步設計審查。檢查農村民居抗震設防改造情況。1月22—26日,市防震減災局、市住建局、市農牧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2017年全市新、改建農村民居抗震設防情況進行抽查。本次抽查13個鄉鎮16個村共計403戶,佔全部新改建農房的10.9%。檢查組通過現場勘查,從結構類型、抗震設計、建築面積以及地基、構造柱、拉結筋、圈梁等多方面對新、改建農村民居進行檢查。抽查發現,絕大部分新改建農村民居具備抗震設防基本要素,且地基深度、房屋面積和樓層均按照相關標準執行,安全性得到極大的提升。
【地震安全性評價】嚴格執行《四川省防震減災條例》和《四川省工程建設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監督管理,做好工程建設項目抗震設防備案。轄區內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全部依法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
【創建防震減災基礎單元】出臺《攀枝花市地震安全示範社區管理暫行辦法》,在應急物資、預案、人員、演練、宣傳教育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努力,目前,全市建成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各1個;建成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7所,省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1個;建成市級防震減災示範社區5個,防震減災示範學校13所。
【防震減災宣傳】充分利用「科技之春」、科技活動周、「5·12」防災減災日等特殊時段,採取播放廣播、展示展板、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進行科普知識和法律法規宣傳。通過攀枝花電視臺宣傳地震應急自救知識;在市局網站上發布相關地震知識,在人流量大的鬧市區公交站臺、火車站等設置防震減災公益廣告,從意識、規章、標準、人文關懷等方面宣傳。在進行宣傳的基礎之上,深入學校、社區、農村講解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地震應急準備和應急避震等知識,開展「8·30」地震10周年系列宣傳活動。2018年,全市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8萬餘份,懸掛橫幅25幅,展出展板56塊,直接或間接受教育人數超過100萬人次。
【防震減災專題講座】2018年是攀枝花「8·30」地震10周年,為進一步推進全市防震減災綜合體系建設,提高全市地震應急綜合能力,展現災後重建十年攀枝花市發展變化,8月29日,市防震減災局邀請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原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司長、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理事、中國老科協地震分會副秘書長徐德詩來攀開展以「走近地震災害」為主題的防震減災專題講座。攀枝花市各級政府、各部門、單位、主要企業的科級以上領導600多聆聽講座。
【落實地震應急指揮場址】聯合多個部門踏勘論證,選定攀枝花學院西苑運動場為破壞性地震應急指揮場址,為確保應急指揮場所通信安全,聯繫移動、電信、聯通、鐵塔等單位,共同出資98萬元,新建高25米通信基站塔一座。新建基站塔配備大容量備用電池,可在斷電情況下連續工作48小時,覆蓋50.2萬平方米,最大話務量2000餘人。
【開展地震應急救援演練】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提升應急救援能力。3月28日,在鹽邊縣桐子林鎮木撒拉村組織開展地震應急綜合演練。模擬鹽邊縣桐子林鎮發生4.9級地震,並引發各類地震次生災害。演練共設置5大項,15個科目,市、縣部門和單位共計500餘人參加演練。2018年,全市開展各級各類地震演練300餘次,其中全市綜合演練1次,縣(區)級應急演練5次,學校、醫院、社區、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應急演練300餘次,增強基礎單元的應急處置能力。此外,按照市政府要求,牽頭完成《攀枝花市2018年市縣(區)應急聯動綜合實戰演練大綱》編制,做好演練的科目安排及應急通訊的各項準備,可適時開展應急演練。
【安裝地震應急裝備櫃】2018年,市防震減災局投資30多萬元,在部分學校、賓館及醫院等人員集聚場所安裝90多套地震應急裝備櫃(應急器材包括:二氧化碳滅火器、手持擴音器、應急背心、應急通用工具、醫用緊急救護器材等15種應急工具),為公眾應急逃生提供支持。
【防震減災執法檢查】8月20-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攀枝花市貫徹落實《防震減災法》的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組一行先後深入攀鋼(集團)、東區陽城社區、市防震減災局、市中心醫院、太谷廣場建築工地、米易賢家村等,實地查看攀枝花市貫徹落實《防震減災法》工作開展情況,在聽取防震減災工作情況匯報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春賢對攀枝花市防震減災工作給予高度肯定—領導重視,目標明確,措施有力,工作紮實,成效顯著。
(王天航)
【概 況】2018年,準確預報3次強降溫天氣過程、4次區域性暴雨和4次單點暴雨天氣過程。做好高森林火險等級、高溫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工作,發布警報預警等75期,與市國土局聯合發布地災預警信息29期,市長批示氣象工作2次,充分肯定氣象服務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組織開展防雹作業1195次,耗彈8000餘發,有效保護了作業區內農經作物。累計發布決策服務簡訊337.6萬餘條,為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科學決策依據。7月14日,原市委書記李建勤調研指導汛期氣象服務工作時給予充分肯定。
市氣象局積極服務交通建設「硬仗」。新機場擬選場址雙龍潭六要素自動氣象站和其它4個備選場址自動氣象觀測站順利建成投用;收集整理人工觀測記錄簿12本、氣象月報表56份、觀測數據52萬餘條,氣象觀測數據收集記錄完整有效,達到民航管理部門氣象觀測質量要求。與省氣候中心對接,完成保安營機場和區域氣象條件分析報告。完成節假日專題氣象服務和「2018攀枝花國際皮划艇錦標賽」「2018環攀枝花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重大活動的氣象保障服務工作,發布相關專題預報35期,準確率達92.5%。
市氣象局與環保部門合作,按照《重汙染天氣防控合作協議》建立協作機制,制定工作流程,及時發布空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預報。向環保局提供《環保氣象服務日報》189期,為全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技術支撐。研究重汙染天氣氣象幹預技術方法,升級改造人工影響天氣設備,為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提供硬體保障。多渠道向社會公眾發布空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預報信息。
公眾氣象服務社會關注度不斷提升。氣象微博微信關注人數持續增長,達5.2萬,共發布信息2500餘條。每天為3萬多手機用戶提供天氣預報。全年發布氣象專題預報30次、重要天氣警報(含雷電預警)40次。市、縣(區)電視天氣預報製作質量良好,上傳預報節目1454條,外景節目採編8條,新聞20條。完成影視節目高清升級。專業氣象服務平臺運行穩定,服務信息上傳及時,對17家專業用戶開展服務。
攀枝花市氣象局被四川省氣象局表彰為2017年度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攀枝花市氣象局榮獲四川省氣象部門2017年度目標考評結果優秀單位。攀枝花市氣象局獲2017年度《農村工作動態》信息報送先進單位稱號。攀枝花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榮獲2017年度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目標任務先進單位一等獎。攀枝花市氣象學會榮獲2017年度攀枝花市科協系統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攀枝花市氣象局王剛被中國氣象局表彰為2017年度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個人。攀枝花市氣象局朱召勇、王峰、李永軍、鄭永文代表四川省氣象局參加全國氣象部門羽毛球比賽,獲全國團體第四名。攀枝花市氣象局彭江維、李永軍、徐金波被四川省氣象局表彰為2017年度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個人。攀枝花市氣象局李蘋林被四川省氣象局表彰為2017年度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先進個人。攀枝花市氣象局尹雪梅榮獲第三屆四川省氣象行業綜合氣象業務職業技能競賽個人全能獎優秀獎和單項獎三等獎。攀枝花市氣象局何國平被四川省氣象學會授予「第五屆四川省優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稱號。
【氣候綜述】2018年,攀枝花市年平均氣溫正常。降水量正常,日照時數大部分地區偏少,相對溼度大部分地區正常略偏小。雨季開始期偏早,炳草崗開始於5月14日,其餘地區開始於5月23日,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早13天左右。
年內幹雨季分明。1月—2月,降水極少,有一般性冬幹發生。3月—4月氣溫回升,降水增多。5月降水偏多,雨季逐步開始,降水增多,日照變少。5月—10月降雨量佔全年96%以上,出現14次暴雨過程,其中有5次區域性暴雨,部分地區出現大風、冰雹、暴雨、洪澇等災害。年內無秋旱發生。11月上旬發生一般性冬幹,持續至次年1月。
全年攀枝花市光溫條件較好,降水正常。年初,年末冬幹有發生,暴雨、洪澇、大風、冰雹災害一般發生。綜合分析,本年農業氣象條件屬於一般年景。
【氣 溫】2018年,攀枝花市平均氣溫20.0℃~20.7℃,較常年米易縣偏高0.8℃,炳草崗、仁和區和鹽邊縣正常;年極端最高氣溫40.2℃(鹽邊縣5月22日), 年極端最低氣溫2.9℃(仁和區2月3日)。
月平均氣溫分布為:3月開始迅速回升,5月氣溫最高,後又逐漸下降,1月、7月、12月氣溫偏高,其中1月、12月顯著偏高,6月、10月偏低,其它月基本正常;月平均氣溫最高出現在5月(25.3℃~26.0℃),最低在1月(12.1℃~13.6℃);年內旬平均氣溫變化幅度大,其中:1月上旬、7月上旬、12月全月顯著偏高,2月上旬、4月中旬、10月上旬顯著偏低,其餘時間基本正常。
氣溫空間分布:南部高於北部(如:仁和區高於米易縣),年平均氣溫炳草崗最高(20.7℃),米易縣最低(20.0℃)。
【降 水】2018年,攀枝花市總降水量為791.7~1145.5毫米,與常年相比正常。
年內各月降水分布不均,5月顯著偏多,7月、11月偏少,其它月份正常,絕大部分降水集中在3—10月,1月、2月有少量降水,12月有微量降水,11月無明顯降水;年內幹雨季分明,3—10月總降水786.2~1133.9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98%~99%;炳草崗、米易縣的6月,仁和區的5月,鹽邊縣的7月為一年降水最多月;總降雨量呈現出由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少的趨勢。
【日照時數】2018年,攀枝花市日照時數為2215.3~2584.6小時,較常年炳草崗正常,仁和區偏少338.1小時,鹽邊縣偏少207.3小時,米易縣偏少175.7小時。
年內分布11月偏多,其餘時間正常略偏少,其中1、2、6月顯著偏少。日照時間分布為:雨季少,乾季多;月日照時數3月最多,達258.4~278.9小時,平均每天有8.3~9.0小時;9月最少,平均每天3.3~4.5小時,空間分布上南部地區多於北部。
【相對溼度】2018年,攀枝花市平均相對溼度57%~63%,較多年平均炳草崗、鹽邊正常,仁和區偏小5個百分點,米易縣偏小3個百分點;年內分布為6月顯著偏大,其餘時間均為正常略偏小,9月為最大月,相對溼度76%~81%;4月為最小月,相對溼度僅35%~41%。
【氣象災害】2018年,攀枝花市氣象災害發生情況較常年一般,大風、冰雹、暴雨、洪澇都有發生。其中暴雨和冰雹帶來的損失較大,其他災害一般發生。主要的氣象災害如下:
大風冰雹 7月16日,米易縣草場鄉突降冰雹,造成1村5個組145戶695人受災。災害造成烤菸、玉米等農作物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5.67公頃,成災面積35.67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4.2萬元,其中農業經濟損失34.2萬元。
暴雨洪澇6月2日,鹽邊縣格薩拉鄉部分地區突降點暴雨且降雨持續時間較長,導致格薩拉鄉4個村19個組,213戶 910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48.86公頃,成災面積48.86公頃,絕收面積12.93公頃。格薩拉鄉道路路面多處受損,堆積淤泥多處,擋牆不同程度受損約2190立方米,衝毀10個涵洞,機耕道約15千米,道橋損毀一座。住房嚴重受損1戶3間。大水衝走2隻羊、300隻雞,損壞2個豬圈。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6萬元,其中農業損失38萬元,基礎設施損失116萬元,家庭財產損失2萬元。
8月3日,受高空切變影響,米易縣出現暴雨天氣,暴雨引發洪澇,導致丙谷鎮、麻隴鄉、得石鎮3個鄉(鎮)11個村22個組142戶519人受災。牛鵬村轉移安置21人;一般損壞房屋10戶79間,嚴重損壞房屋4戶13間;農作物受災4.32公頃,成災4.32公頃,農作物絕收1.473公頃,耕地毀壞0.07公頃。災害還造成麻隴彝族鄉麻楠路部分地段淤泥堆積累計3千立方米;得石黑谷田村二社道路塌方2600立方米,水泥道路衝毀40米,二社1個涵洞被泥石流堵塞。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2.64萬元,其中農業損失5.34萬元,家庭財產損62.3萬元,基礎設施損失85萬元。
(李一波 張椿林)
【概 況】2018年,市農林科學院有職工206人,其中退休93人,在職113人。專業技術人員77人,其中高級職稱39人,其中正高11人,中級職稱30人。管理人員13人、工勤人員21人、86號人員2人。管理期內有享受國務院津貼1人,市突出貢獻專家7人,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8人,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5人,第四批市委直接掌握聯繫高層次人才2人。市農林科學院開展科研項目105項,新上項目18項,驗收17項。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獲省金橋工程優秀項目獎1項、市金橋工程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市農林科學院開展務實科研,找準科研與生產的切入點,結合全市標準化、綠色化、規模化種植髮展需求,主要開展肥料、農藥的雙減科學試驗、新品種引育和標準化綠色生態栽培關鍵技術研究。
【蔬菜研究】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啟動農業部基礎性長期性國家農業科學實驗站觀測點建設,完成土壤長期觀測項目所需0.15公頃高標準大棚建設。完成番茄、甘藍周年種植的土壤取樣和測產試驗。完成種質資源茄子29份材料的觀測。新品種展示40個,總結出番茄、黃瓜、生菜、萵苣、白菜、車前草、草莓等無土栽培技術10項,進行肥料農藥雙減科學試驗2項,生薑標準化綠色生態栽培關鍵技術研究1項,中高山地區蔬菜品種示範10個。開展番茄、辣椒、茄子秸稈基質化利用技術研究,篩選番茄、黃瓜育苗基質配方2個,栽培基質配方3個。進行工業廢棄物高爐渣利用研究,篩選出利用高爐渣進行蔬菜育苗和栽培配方各1項。
【果樹研究】2018年,市農林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在研項目25項、新上項目7項、獲省市金橋工程獎2項。引進熱帶亞熱帶水果優良品種22個,其中油梨13個,蓮霧2個,番石榴2個,釋迦3個,黃皮1個,楊桃1個。打造現代芒果科技示範園「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園」「資源圃」「試驗園」「芒果百果園」4小園,元旦、春節期間到芒果科技示範園觀樹賞花的遊客達上萬人次。開展芒果、石榴甜櫻桃新品種選育研究,建立品比試驗園,篩選出優質豐產早、中熟品種各1個。開展金煌芒果水泡病研究工作。建設芒果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基地15個,綠色防控新技術示範推廣6533.33公頃、指導服務13333.33公頃。對 11個熱帶特色水果資源開展肥料農藥雙減試驗、彩色果袋套袋等。芒果團隊參與由參加中科院生物所負責的西南乾旱河谷區生態綜合治理及生態產業技術研發項目。開展芒果科技示範園用塘泥土改良土壤工作。開展142株實生苗的嫁接紅貴妃品種、其它品種補栽、補接工作。定期做好幼樹整形修剪、施肥、灌水、除草工作。安裝1.67公頃節水設施,實施溫帶果樹資源圃鋪設地布和節水灌溉系統安裝。建成沙溝基地油梨種質資源圃0.23公頃,完成200餘株砧木苗定植。啟動農業部基礎性長期性國家農業科學實驗站(試運行)觀測監測點—熱區農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狀及田間生物群落監測建設,開展初始年取樣測試和試驗實施工作。「晚熟芒果輪換結果修剪技術」獲四川省農業廳公布的2018年農業主推技術。7月30日,市農林科學院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共同承擔的「芒果畸形病的發生流行規律及其綠色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形成一套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建立起覆蓋攀西芒果主產區芒果畸形病病害預測預報系統。8月10日,市農林科學院「芒果現代科技種植示範園建設」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建成觀光休閒為主的芒果百果園1.6公頃,展示芒果品種172個。建成芒果現代科學技術集成生產示範園3.2公頃。集成自動化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整形修剪、花期調控、果實套袋、病蟲害綠色防控、網絡信息化管理等技術。 9月,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的「紅玉軟籽石榴」「紫美石榴」分別在第八次優質石榴產品評獎活動中榮獲銀獎。
【菸草作物研究】2018年,市農林科學院物菸草研究所在研項目8項,其中新上項目6項。開展馬鈴薯種子貯存冷庫和老牛圈塌方修補、修建豬牛糞化糞池。在米易縣麻隴鄉基地單元涉及麻隴鄉、得石鎮、新山鄉、丙谷鎮,下轄麻隴、雲峰、得石、坊田、新河、坪山6個煙點,推廣示範4+N技術共1213.33公頃。開展6期技術培訓,培訓人員1188人次。在米易縣丙谷鎮護林村有機肥小區試驗地開展成熟度和菸葉清香甜潤風格彰顯之間的關係研究的試驗,進行煙苗移栽,煙苗移栽規1.2×0.45米,畝栽密度1200株,在試驗地防治黑脛病3次,花葉病3次。進行生育期調查及病害調查。引進新型無草炭環保基質、降解誘蟲板、滲水地膜、竹炭生物有機肥和細胞信息傳導素5種新型產品,開展試驗示範。收集藜麥種子資源8份,開展高山區大春藜麥品種篩選及播期組合試驗、二半山區小春藜麥品種篩選及播期組合試驗及二半山區藜麥與烤菸套作組合試驗。引進試種馬鈴薯、紅薯、藜麥、豌豆等農作物新品種22個,篩選出優質馬鈴薯和紅薯新品種3個,在全市中高山貧困地區示範推廣面積74.33公頃。8月10日,市農林科學院「馬鈴薯優質新品種引進與高產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該項目組篩選出2個適宜攀枝花高寒冷涼地區發展的馬鈴薯主栽新品種雲薯304(加工型品種)、S04-921(鮮食品種)。總結出馬鈴薯新品種配套高效栽培技術並在生產上應用。
【畜牧研究】2018年,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所在研項目13項,驗收5項。新建機耕道110米,改造原基地排洪排水設施。開展山羊春季和夏季快速育肥工作、秸稈加工處理新技術應用示範工作。開展春、夏、秋3個不同季節山羊育肥飼養試驗及舍飼和混合式(放牧+補飼)兩種育肥方式比較飼養試驗。完成牛糞發酵處理及在西瓜種植上的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架子牛集中育肥技術應用,已育肥出欄300餘頭,產犢牛280頭。養殖山羊550隻,現存欄289隻。開展牧草新品種推廣示範13.33公頃,開展青貯玉米種植示範面積6.67公頃,調製青貯草600噸。推廣「烤酒+養牛」模式,利用酒糟及糟液養牛節省40%的精飼料成本,開展牧草品種引種,引進豆科牧草品種4個。
【林業研究】2018年,市農林科學院林科所重點開展核桃優良品種選育和標準化栽培關鍵技術攻關。開展乾熱河谷生態植被恢復技術、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園林花卉品種引育及栽培技術等研究。五十一林業科研和園林花卉基地建設項目啟動開工建設,總投資1006萬元,已完成總工程量的1/3。4月 26 日,市農林科學院 「毛紅椿定向培育技術研究」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該項目開展毛紅椿野外調查和大樹選優,篩選出毛紅椿採種母樹5株,總結編寫毛紅椿行道樹苗木定向培育技術規程,可在全市各類苗圃進行推廣應用。培育的幼苗2000株,大苗100株可作為攀枝花市城鄉綠化、荒山造林綠化樹種在河谷區推廣應用。4月26日,市農林科學院的「野生觀賞植物金絲梅的定向培育技術研究」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項目結合金絲梅的野生資源和馴化栽培表現出來的特點表明金絲梅可作為攀枝花市城市園林綠化樹種。8月24日,市農林科學院「核桃產業科技扶貧基地建設」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調查收集攀枝花市鹽邊縣、米易縣、仁和區3個主產區52個單株的信息,篩選出2個具有相對早熟且綜合性狀優良的核桃單株。該項目在麻隴鄉紅巖村、馬井村建立核桃產業科技扶貧示範基地2個,面積4.33公頃,畝產量較示範前提高20% 。培養土專家4人、科技示範戶19戶,接對對子戶66戶,推廣運用新型農資、節水灌溉、病蟲害生物防治等豐產栽培新產品、新技術,同時開展林下種草、種藥的示範。編印《核桃生產實用手冊》《攀枝花市核桃種植技術圖冊》等技術手冊,製作《核桃栽培技術》影像資料,舉辦技術培訓23期,培訓林農1437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950份。從涼山州木裡縣引進康烏1號、康烏2號、康烏11號、木裡83號4個耐寒品種,試驗種植面積0.13公頃,目前保留康烏1號1個品種。
【生物技術研究】2018年,市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主要開展塊菌、牛肝菌、羊肚菌等特色珍稀食用菌品種篩選和關鍵栽培技術研究。引進羊肚菌栽培品種2個,在米易縣黃草村、鹽邊縣格薩拉鄉建立羊肚菌種植示範基地3.2公頃,帶動30戶貧困戶開展羊肚菌種植,畝產200餘斤,產值1萬餘元。在鹽邊縣漁門鎮桑樹林下、啊喇核桃林和天然林下示範種植靈芝5000袋,產幹靈芝300多千克,產值2.5萬餘元,在啊喇林下種植杏鮑菇1200袋,產鮮菇400千克,產值近1萬元。在米易縣南廠村引進白玉木耳掛袋種植,生物學轉化率大於100%。引進紐西蘭皇家食品與植物研究所著名真菌專家蓋古爾-拉古特.拉萊克斯和菌根專家王雲教授到攀枝花指導塊菌人工種植和野生塊菌保育,松乳菇種植技術。
【水利與農機技術研究】開展蔬菜、中藥材、乾果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開展適宜山地條件的低成本灌溉管材、灌水器、滴灌帶研發與推廣,助推全域高效節水灌溉實施。2018年,高效節水技術研發平臺重新引進實力較強的河北潤農四川中隆泰公司進行合作,完成節水科研示範平臺兼併重組,新增2條新產品生產線和1臺試驗檢測設備,新的產品研發正式試產並在市場推廣應用。廢舊PE材料回收循環利用項目啟動建設並試產。8月10日,市農林科學院「攀枝花市山地農業高效節水產品研發與示範」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該項目研製出扁平式滴頭和Φ16滴灌帶。研製出內鑲式壓力補償滴灌管配方、非壓力補償滴灌管配方、微噴帶產品配方、軟水帶產品配方和PE管材配方各1個。經檢測壓力補償式滴灌帶出水均勻度≥95%。滴灌帶、噴灌帶產品銷售後,能滿足6460公頃的蔬菜膜下滴灌面積。該產品直接推廣應用面積2100公頃,建立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網點6個。建成專業化節水研發平臺和高效節水社會化農業服務平臺。與企業合作採用國標生產,建立企業規章制度,形成研究報告1份,取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完成廢舊產品回收利用模式的相關研究。
【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參與介入全市芒果大數據中心建設。開展農業物聯網的建設及應用技術研究。開展全市枇杷主導產業深度調研工作。引進優良白肉枇杷新品種5個,開展枇杷產業深度調研12人次,承辦全市枇杷產業發展專家諮詢會1次,邀請國內知名枇杷專家5人次到攀枝花指導。協助米易縣農牧局做好中國枇杷分年會在攀枝花舉辦的前期籌備工作。
【成果轉化與示範】在全市18個基地繼續複製推廣「福田模式」,派出科技人員開展技術培訓40期,3500餘人次。爭取農業專家示範基地建設,爭取到芒果、核桃、枇杷、畜牧等專家示範基地7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個),依託專家示範基地和科研項目的實施,持續開展先進技術培訓、指導和新品種、新技術的示範。2018年,科技人員下鄉累計2200人次,舉辦適用技術培訓班200期,培訓農業從業人員7645人次,發放技術手冊2萬餘冊。提供新品種20個、新技術30餘項,新品種、新技術直接示範推廣面積3666.67公頃。
【交流與合作】1月4—6日,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農業局組織銅都街道龍洞村20名芒果果農到攀枝花市學習考察芒果管理技術及福田模式,市農林科學院攀西特色水果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羅照西及其團隊專家與果農進行交流並結合其技術需求講授芒果管理技術。3月20日,市農林科學院組織全院在職黨員幹部57人,到攀西監獄警示教育基地開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動。4月19日,市農林科學院科技特派員向裕華聯合仁和區工商局,組織幫扶的米易縣白坡鄉松坪村的村社幹部到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科技示範園參觀訪問。4月26—28日,市農林科學院李桂珍到陝西省西安市參加果樹病蟲害生物防治綜合技術集成及應用交流會。5月23—26日,市農林科學院李桂珍到四川省宜賓市參加「熱作病蟲害防控監測會」。6月9—15日,市農林科學院李桂珍參加市委組織部組織的「市委組織部聯繫的高層次人才」就如何做好「釩鈦、陽光兩篇文章」赴蘇州、杭州培訓、考察、學習的高級研修班。6月6 日—12 日,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韋雷飛、辦公室主任甲卡拉鐵到江蘇省蘇州市參加由市委農工委、市委組織部組織的「鄉村振興戰略」培訓班。6月9日,市農林科學院李貴利、潘宏兵到雲南省元江縣參加「中國.元江芒果產業論壇」。6月15 日,市農林科學院聯合市民族宗教委、仁和區福田鎮人民政府、北京新發地英利達果品蔬菜銷售有限公司在仁和區福田鎮舉辦芒果產銷對接會。6月19 日,副市長李仁傑率市農林科學院及市農牧局相關人員調研西區生態葡萄康養農莊建設,西區區長盧瑜,常務副區長尚灩佳陪同調研。7月7 —12日,市農林科學院院長張洪祥一行3 人到福建省、浙江省的枇杷產區進行考察學習。7月9日,市農林科學院「山地芒果節水技術模式研究」外國智力專家項目引進以色列專家阿維罕.伊南與市農林科學院奶油果(鱷梨)項目研究團隊到仁和區大龍潭鄉混撒垃村奶油果種植園為種植戶講解奶油果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7月17 日,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黨委書記周志榮一行9人到市農林科學院舉行黨委創新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7月17日,市農林科學院召開攀枝花市蔬菜產業技術需求座談會,會議圍繞攀枝花市蔬菜全產業鏈的技術需求進行交流。市農牧局、攀枝花學院、米易縣科知局、仁和區科知局、仁和區農牧局、鹽邊縣農牧局、米易縣綠生農業有限公司、米易縣白馬鎮、丙谷鎮等單位領導和技術人員參會。7月24 —27日,市農林科學院刀麗平、吳名付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參加以「花卉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中國觀賞園藝學術研討會,全國700餘名代表以及喬治亞大學、田納西大學和東京大學的代表參會。11月2日,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羅照西一行5人到涼山州農科所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園建設科技交流。11月2—10日,市農林科學院楊德文、虎海波、楊應東、補雪梅4位專家到以色列進行節水農業交流學習。主要學習以色列目前主要的現代農業活動包括果樹生產(育苗、栽培技術和採後處理技術)、蔬菜幼苗、養蜂、農業灌溉、畜牧和精準農業。11月6日,農業農村部農墾局熱帶作物處石磊處長、省南亞熱作中心盧戟主任等領導到市農林科學院沙溝基地的芒果科技示範園、熱帶水果引種園進行調研、指導,市農林科學院院長張洪祥、副院長羅照西陪同。12月14日,農業農村部農墾局、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農場管理局到市農林科學院調研熱作產業,參加調研的農墾局領導有巡視員何子陽、副主任秦福增、處長王林昌、處長鍾子現,四川省農場管理局局長何強、科長餘協中陪同調研。
【技術培訓】1月10日,市農林科學院科技特派員李桂珍、堯美英到幫扶的米易縣普威鎮板棚貧困村為38戶貧困戶開展果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波爾多液配製、石榴合劑熬製、落葉果樹冬季清園等技術培訓,發送石硫合劑200瓶、技術資料56冊。1月16日,科技特派員李貴利邀請四川省農科院櫻桃專家李洪雯和市農林科學院櫻桃專家堯美英到米易縣黃草鄉開展櫻桃產業科技培訓,解決黃草櫻桃開花不整齊,產量低等問題。培訓果農30餘人,發送技術資料100份。1月23—24日,核桃專家李恆到米易縣麻隴鄉中心村和馬井村,向100餘名農戶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傳授核桃冬季管理技術,發放價值5萬餘元的生產物資。2月26日,林下種植項目組成員蔣祺聯合市扶貧和移民工作局、鹽邊縣紅果彝族鄉人民政府到鹽邊縣紅果彝族鄉白沙溝村,開展魔芋種植前浸種消毒處理技術培訓並檢查督促魔芋種植前的整地情況。3月15日,市農林科學院到鹽邊縣溫泉彝族鄉參加攀枝花市 2018 年「科技之春」科普活動月啟動儀式,並圍繞「助力脫貧奔康 推進鄉村振興」活動主題開展科普宣傳、技術培訓。3月16日,市農林科學院攀西特色水果創新團隊芒果栽培崗位專家李貴利、潘宏兵到仁和區布德鎮老村子村針對芒果黑心病,開展調研和防治技術試驗與示範,發送新型土壤改良劑15包。3月23日,芒果專家李貴利、潘宏兵等一行4人到仁和區啊喇彝族鄉大竹村開展芒果花期管理培訓、幫助貧困戶開展品種改良等工作,嫁接優良品種400餘株,培訓人數60人,發送培訓手冊100份, 3月28日,作物所專家補雪梅、李再勝到鹽邊縣紅果彝族鄉白沙溝村開展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田間現場培訓指導,在田間介紹新品種馬鈴薯(雲薯304)的特徵特性,通過播種方法、種植密度、施肥方法等播種技術的現場講解和演示,手把手地教會農民馬鈴薯高效栽培(播種)新技術。4月2日,科技特派員劉斌、王成、肖恩聯合仁和區農牧局相關人員到仁和區同德鎮雙和村開展芒果種植春夏季花期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培訓芒果種植戶20餘人,發放芒果種植技術手冊27冊。4月4日,科技特派員代沙、唐力為到鹽邊縣檢和鄉正壩村開展中草藥栽培技術培訓, 55人參加培訓。4月8日,科技特派員李貴利、潘宏兵等一行 4 人到仁和區啊喇彝族鄉大竹村開展芒果花期管理培訓,培訓村民 60 餘人,發放培訓手冊 100 份,開展品種改良工作,指導村民嫁接優良品種 400 餘株。4月10—11日,科技特派員李再勝、向裕華等到鹽邊縣溫泉彝族鄉道角村、大窩凼村開展土豆高效栽培技術示範培訓並建立科技特派員示範地。4月25日,駐鹽邊縣紅寶彝族苗族鄉幹坪子村科技特派員彭建勇等3人到該村龍塘組、大幹坪子組、小幹坪子組等農戶家中及核桃花椒種植地裡,向群眾發放相關實用技術培訓資料60餘冊。4月26日,科技特派員文建國、陳昌國等到米易縣麻壠鄉莊房村,開展山羊體外寄生蟲病治療和技術培訓,發放50千克牧草種子及1000頭份的體內外寄生蟲治療藥物,現場演示山羊藥浴的治療方法。4月27日,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羅照西、科技特派員李貴利到米易縣得石鎮坊田村開展芒果栽培技術培訓並發送技術資料50份。5月11日,科技特派員劉斌等到米易縣得石鎮黑谷田村針對貧困戶開展桃子夏季修剪、肥水管理、採摘技術和核桃幼樹整形、施肥、病蟲害防控技術培訓。5月18日,市農林科學院聯合市民宗委、仁和區福田鎮政府到福田鎮芒果基地4個村5個片區2000公頃的芒果園舉辦芒果培訓班,培訓200餘名果農並發放技術資料900餘份。5月25日,市農林科學院聯合市民宗委、市仁和區大龍潭鄉、大龍潭鄉裕民村兩委到大龍潭鄉裕民村芒果基地22個社3個片區800公頃芒果園舉辦芒果培訓班,培訓果農100餘名,發放資料700餘份。6月6日,科技特派員補雪梅等一行5人到鹽邊縣紅果彝族鄉白沙溝村現場培訓指導魔芋套種玉米技術和馬鈴薯栽培管理技術。6月14日,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韋雷飛、黨委委員王廣林等一行4人到對口幫扶的米易縣南廠村開展產業調研與座談。6月27—28日,科技特派員蘭海、蔣祺與市農工委主任蒲宏、科員劉歡一行4人到鹽邊縣紅寶鄉長草坪村,針對花椒和林下中藥材開展專項技術培訓。培訓40餘人,發放技術資料40餘份。6月 29日,科技特派員蔣祺、補雪梅等一行4人到鹽邊縣紅果彝族鄉白沙溝村開展中藥材川牛膝、川續斷種植及魔芋日常田間管護和馬鈴薯生長情況培訓。7月17日,科技特派員補雪梅、白沙溝第一書記朱建波等一行 4 人到鹽邊縣紅果彝族鄉白沙溝村開展馬鈴薯晚疫病提前防控技術與措施,發放防治晚疫病藥劑及講授防病藥劑使用方法。7月19日,市扶貧和移民工作局、鹽邊縣紅果彝族鄉、紅果彝族鄉白沙溝村兩委、白沙溝村婦聯組織市農林科學院科技特派員沈傑、蘭海等一行6人到白沙溝村開展扶貧產業調研和魔芋、核桃、青花椒,中藥材白及、滇黃精、何首烏等種植技術培訓。7月26日,市農林科學院聯合市林業局到鹽邊縣漁門鎮高坪村召開全市花椒採收暨後期管理現場培訓會。西區農林畜牧局、仁和區林業局、米易縣林業局、鹽邊縣林業局相關人員和花椒種植大戶、專合組織、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等130餘人參加培訓會。 7月26日,科技特派員曾金華、滕志等一行5人到米易縣麻隴彝族鄉中心村和紅巖村,在這兩個村的桃、青花椒、中藥材產業中推廣複製福田模式,並對桃的整形修剪技術、青花椒採收時的整形修剪技術、中藥材重樓、白及種植技術等進行指導。8月13—16日,市農林科學院邀請以色列農業專家 Raanan Katzir 到市農林科學院舉辦「農業物聯網應用及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專題培訓。10月17—18 日,市科技特派員蘭海等一行3人到鹽邊縣溫泉鄉野麻地開展中藥材的種植培訓和示範。發放中藥材種苗和肥料、 藥劑,其中白及約 2700 株,黃精種苗 1980 株,種植底肥 80 千克。
【科技扶貧】市農林科學院開展中高山地區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工作,在全市70 個貧困村繼續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行動,選派61名科技人員深入貧困村一線開展科技培訓、科技諮詢和科技服務工作。科技特派員開展技術服務300餘人次,提供科技成果20餘項,培訓農民1000餘人次,發放種子種羊種苗、農藥、複合肥、節水灌溉設備等物資價值 205 萬元。選派6名科技人員支援涼山州木裡縣脫貧攻堅。繼續對口幫扶的南廠村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全面實施蔬菜種植示範戶、核桃種植示範戶、標準化養羊示範戶、紅薯示範戶的建設。3月26—27日,市農林院畜牧專家楊應東組織市內養殖、農產品加工企業、媒體一行4人到鹽邊縣格薩拉鄉茅坪子村,調研當地小水果種植、跑山豬養殖及產業現狀。市攀鄉經貿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文曉莉對當地風乾臘肉、青脆李、桑椹興趣濃烈,雙方就當地特色系列農產品的市場開拓達成意向性合作框架。4月25日,市農林科學院組織市級幫扶單位民建攀枝花市基層委員會、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攀枝花分公司,到聯繫幫扶村米易縣南廠村召開脫貧攻堅工作聯席會議,共謀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市農林科學院黨委與米易縣攀蓮鎮南廠村黨總支現場籤訂《城鄉黨組織結對共建協議書》。4月26日,市農林科學院「科技精準扶貧技術資料編制」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攀枝花市科技精準扶貧技術手冊》包含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易操作12類。該手冊印製20000冊作為科技特派員到70個貧困村培訓的教材,已發送14000餘冊。5月4 日,市科技特派員產業扶貧行動工作推進會在市農林科學院召開,市科知局局長魏渠河、市農林科學院院長張洪祥出席會議並做講話。市人才辦、市財政局、市農牧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市人社局、市扶貧移民局、市民宗委、市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管理中心、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科知局負責人,貧困村科技特派員90餘人參會。
(劉家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