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服裝品牌也應運而生,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有很多品牌,在巨大的市場面前,擴張過速被資本裹挾而喪生。知名女裝品牌「拉夏貝爾」,高峰時期9000家店鋪,如今卻靠「賣吊牌」為生。
而以「男人的衣櫃」著稱的男裝第一品牌「海瀾之家」,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9月份,庫存就達到82.17億,而且龐大的預收款項與應收帳款導致負債高達165億元。有知情人士表示,高庫存的問題,早在2015年就存在了。面對持續如此高的庫存與負債,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質疑:海瀾之家要扛不住了?
創始人周建平帶領「小毛紡廠」做到銷量10億元
海瀾之家的創始人是周建平,1960年生於江蘇省,中專畢業後開始經商,開過照相館,在1988年就賺人生第一桶金30萬。也許是一個企業家,天生就不安分,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周建平用這30萬承包了江陰第三毛紡廠。 當時工廠只有18人,從事利潤微薄的粗紡業務。
在一次跟杉杉西服訂貨的過程中,周建平發現精紡市場的需求量特別大。後來果斷轉型到精紡市場。1994年,企業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1997年,更是突破10億元大關,規模和效益成為全國同行第二。
一個企業家的眼光時刻對準的是行業風向標。1999年,企業資金積累到了一定的能力後,周建平把眼光又放在了服裝領域。當年5月,引進國際一流的服裝生產線。2000年,三毛集團在上交所上市。
2002年創辦海瀾之家,高峰時期門店5000多家
創辦「海瀾之家」前,周建平首先瞄準的是高端職業裝,2000年建立了「聖凱諾」品牌,專注於高端有品質的職業男裝。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專注在男裝細分領域內深耕,實屬不易。周建平,作為一個商業領導者的戰略眼光,也著實讓人佩服。
2001年,「三毛集團」更名海瀾集團公司。2002年,周建平在去東京優衣庫考察後,看到了優衣庫量販式銷售的火熱,他敏銳地意識到,這一趨勢將席捲我國。回國後就成立了品牌「海瀾之家」。時至今日,海瀾之家對標的目標還是「優衣庫」。但海瀾之家在後來發展中的策略,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海瀾之家」在成立之初,「一站式購物」、「一年逛兩次」等理念及專業化的服務,打動男士用戶的心,迅速獲得了成功。2002年以後的十年內,「海瀾之家」還通過品牌代言的形勢,使得海瀾之家男人的衣櫃,品牌深入人心。
對標「優衣庫」,本質不同讓「海瀾之家」弊端漸顯
雖說,周建平在創立「海瀾之家」時是模仿優衣庫來的,可是「邯鄲學步」式的模仿,並沒有繼承優衣庫本質上,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營銷網絡。
為了贏得快速的發展,海瀾之家選擇了走「捷徑」。海瀾之家的上遊沒有服裝設計的部門,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省略上遊資本的投入,這樣海瀾之家直接可以「拿來主義」,進行銷售。對於銷售的下遊鏈條,海瀾之家則鼓勵加盟,但是加盟商只承擔經營費用,經營權歸海瀾之家所有,進行統一管理。
後來的發展證明,周建平在海瀾之家,採取這種「拔苗助長」的發展方式,看似省心省力,也為海瀾之家未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但前些年,依靠輕資產的運行方式,海瀾之家的確實現了飛速發展。2014年,海瀾之家市值達800億,周建平也以260億身價成為江蘇首富。2018年,海瀾之家門店達5700家。不僅門店數量快速擴張,同時,在電商平臺,也來者不拒。男裝行業中,海瀾之家的市佔率穩居首位,2019年市佔率為4.7%,連續6年穩居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寶座。
「輕資產」下的發展模式,還是凸顯了它的弊端。2015年開始,海瀾之間的庫存一直維持在90億上下,一直被外界所詬病。2015年其市值曾逼近千億,而到了如今2020年11月20日,市值卻只有298億,縮水了近三分之二。
2020年三季度報顯示,海瀾之家前三季度營收118億元,同比下降19.8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2.9億元,同比下降50.69%。
同時,由於砍掉了「生產研發」環節,海瀾之家這些年的服裝總是被嫌「老氣」。儘管,在2020年10月20日,海瀾之家官方宣布邀請了杰倫助陣,但依然有網友調侃,杰倫「大叔」來了?昔日「一年只逛兩次街」的男人們早就改變了消費習慣,他們在選擇衣服的時候不僅看品牌還看款式。
在男人們消費觀念悄然發生變化的今天,顯然沒有獨立生產研發環節的海瀾之家,慢了半拍。海瀾之家,這隻「男人的衣櫃」,還能還能追趕上來,再次獲得男人們的「寵愛」嗎?讓我們共同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