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華丨「手作之美」與「設計之美」的融合

2021-03-01 京華瑰寶


張寶華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書記兼副主任,是國內屈指可數的紡織品設計專家,他創作設計的絲巾精緻完美,高貴優雅,品味高尚。張寶華1990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藝術設計專業,獲學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北京印染廠從事3年的設計工作,1993年調入北京服裝學院紡織品設計專業教學,2003年7月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系紡織品及服裝設計專業 ,獲碩士學位。


△張寶華手繪稿

張寶華認為印花紡織品設計是一門古老而又時尚的藝術設計形式,從東方到西方;從古老的民間傳統印花工藝到現代的數碼印花技術,跨越千年的歷史長河。從服裝到家居,印花紡織品作為一種裝飾藝術與人類緊密聯繫,同時也是傳承歷史文化的一種視覺語言符號。張寶華堅信設計要由心而發,傳統的手繪方式始終讓張寶華自由的遊走於藝術設計之間,筆尖流露出的色彩讓張寶華感悟到藝術設計的魅力;堅持傳統文化只有現代轉化,才能真正活在當代和未來的生活中。

絲路之旅

絲綢之路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它東起東漢時的首都洛陽。河洛文化成為絲綢之路文化的起源,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技術、文化、宗教交流。設計將中國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將傳統元素與現代時尚設計理念相結合,傳遞和承載著絲綢之路文化的魅力。

大器玩城

設計將生動可愛的民間玩具進行色彩歸納和造型提煉,使其呈現濃鬱的現代裝飾韻味。不同材質、不同樣式的玩具造型以空間錯落的排列方式組合在一起,幾何形狀的色塊將底色巧妙地分割變化,以體現現代構成的設計效果。

蒙族長歌

設計取材於中國蒙古族的金銀飾品—頭飾和腰飾。蒙古族酷愛裝飾,工藝精美,女人佩戴金銀頭飾、首飾,男人腰捶銀掛件已成時尚,從飾品純真的紋樣中,可以詮釋和解讀蒙古族配飾的特點以及遊牧民族文化的意韻和生活習俗,從中體察蒙古族深遠的文化內涵和生活情感。

紙鳶

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傳統的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人們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中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

三星堆迴響

三星堆古遺址的發現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青銅大立人、青銅面具、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見金沙遺址)、古巴國,前後歷時約2000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為止我國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錦繡苗衣

從苗族的服飾結構和裝飾部位中吸取構圖的靈感,裝飾圖案不拘泥於具體的物象刻畫,而注重符號化的形態塑造,強化服飾造型的結構關係,採取對稱的構圖結構,從中結合不對稱的細節處理,做到變化統一的形式美感。

窗前魚影

魚在中國圖案上是一個流傳極廣、傳為佳話的裝飾形象。中國人喜歡魚紋,更賦予它一定的人情味,人們把盼望書信交流的美好感情稱作「魚雁傳書」,把夫妻恩愛稱作「如魚得水」。而魚與餘音同,故在傳統習俗中它又被視為吉祥物,常用來比喻富裕、吉祥和幸運。

鶴舞松風

設計元素來自中國傳統圖案「仙鶴」和「松樹」。松樹歷來被視為「百木之長」, 松樹耐寒,孔子曾讚嘆到「歲寒知松柏之後凋也」。設計表達「松鶴延年」、「松齡鶴壽」之意,靈動而充滿生機,寓意健康長壽。

花開蝶舞

蝴蝶是幸福、愛情的象徵,它能給人以鼓舞、陶醉和嚮往;吉祥花卉被人們視為美好的象徵。戀花的蝴蝶常被用於寓意甜美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表現人們對至善至美的追求。

漫步山中

設計主題來自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元代畫家錢選作品《山居圖》,他以自己的隱居生活為題材創作的江南湖光山景,畫面環境清幽,格調古樸恬淡。設計配以抽象的幾何山水符號,在古樸與現代的反差中尋求協調。

苗嶺古韻

苗鄉繪影

設計通過純度、明度的對比形成階梯的色彩間隔,構圖採取魚鱗狀的幾何形態有序排列,幾何圓形色塊穿插於鱗片圖形之間。大量運用同類色形成節奏韻律感,並將色彩的對比色關係運用期間。

面料藝術【摩爾印象系列1】

面料藝術【映之系列】


荷合如意

回味京城

吉祥聖境

鏡花水月

玲瓏點翠

青色競秀

中國流行色協會理事會理事、色彩教育委員會委員

中國染織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與設計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紡織服裝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家紡藝術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15.09 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舉辦「流動的傳統——張寶華絲巾藝術展」

2015.10 清華大學學院美術館舉辦「流動的傳統——張寶華絲巾藝術展」

2016.06 北京inspace藝術空間舉辦「絲·露——張寶華絲巾藝術展」

2017.05 泓文博雅藝術館舉辦「絲·語——張寶華原創絲巾藝術展」

2017.07 北京中赫時尚藝術館舉辦「絲·維——張寶華絲巾藝術展」

2019.05北京聯合大學手工藝博物館舉辦「絲·韻——張寶華絲巾藝術展」

1

張寶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發現「手作之美」,更關鍵的是他又從傳統手作中發現並展現出「設計之美」,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自覺貫穿於創作之中。

公眾號:京華瑰寶

北京工藝美術網:www.bjgm.org

長按二維碼關注京華瑰寶!

相關焦點

  • 絲·語 | 張寶華原創絲巾藝術展
    絲巾的設計不僅僅是一種專屬於個人審美的藝術,也是傳遞獨特品味和美學傳統的極佳介質,深諳絲巾之美的人更是將其視為極具審美價值的室內裝飾藝術品和收藏品
  • 手作之美,匠人情懷——NANAKIKI
    雖然手作鏡框工序繁多,且需要工匠的經驗。但是成品的鏡框給人的舒適度是與之成正比的。鏡框會較長時間的佩戴,單純只是重視美觀,沒有考慮到舒適性的話,在漂亮的鏡框也不會激發人想佩戴的心情。這也是NANAKIKI堅持手作的原因之一,想要在美觀的同時也有非常棒的舒適度,增加用戶的佩戴體驗。讓美觀與舒適可以成為雙選。
  • 手作之美
    手作之美圖文|網絡編輯|易向盧梭曾在《愛彌兒》中說:在人類所有的職業中,工藝是一門最古老最正直的手藝。我們研究的人類的真正需求,就是要使設計從功利主義、工具主義和功能主義的短視中擺脫出來,實現功能與形式、科學與藝術、事實與價值、傳統與創新、人與自然的統一,使設計建立在人的需要的基礎上,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
  • 張寶華 | 絲說新語
    關於國風絲巾,小編特別請來絲巾設計名家——張寶華,告訴你什麼才是一條有文化感的品質絲巾。 張寶華老師通過探索龍、祥雲、漢字、八卦、剪紙、皮影、戲劇臉譜、民族服飾、中國瓷器、中國織繡、中國漆器、中國風箏等圖案,並將其具象或抽象化,變為設計元素運用在真絲面料上。
  • 以手作之名,感受自然之美
    人類的祖先非常迷戀用雙手造物的感覺,手作可以治療現代人對網絡的依賴和對生活的焦慮。 通過手作,我們可以遠離快捷的生活方式,回歸專注本身,放鬆身心,找回屬於自己的生活。以下,我們分享一些熱愛手作的人的作品,希望可以為你帶去生活的靈感。
  • HI CLASS 八月課程 FUN享手作之美
    手作之美,在於精雕細琢和耐心打磨,任時間慢慢流淌,只為呈現獨一無二的純手作品。
  • 活動回顧|「一期一會——邂逅手作之美」系列體驗活動圓滿落幕
    2020年10月至12月,上海理工大學日本文化交流中心成功舉辦三次「一期一會——邂逅手作之美」系列體驗活動。三次手作體驗活動均邀請來自日本的老師為同學們帶來原汁原味的手作體驗。10月28日,秋意正濃,日本文化交流中心開展第一回手作體驗活動,主題是帆布包DIY。授課過程中,龜田老師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手作成果,並分享關於手作的小技巧。
  • 藝美推薦丨發現生活的偶然之美
    親手創造的物件,既是最有個人風格的美學符號,更能表達出一種認真生活的態度之美。本期藝美館推薦書就從「手作」入手,手工愛好者或初學者都能在各式各樣的手作書裡尋找到自己的所愛。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發現偶然之美,這便是手作的意義。
  • 【報名】從口欲到食愈的慢食生活——早安,晨之美!丨COOKING STUDIO
    從口欲到食愈的慢食生活——早安,晨之美!早安,晨之美!受臺灣美食作家邱佩玲的啟發, 玲娜審慎看待天然有機食物,並不斷創造味蕾驚喜和視覺美感的烹調法,追求有機永續生活,讓身心趨於平衡、讓美食好日自然融合。
  • 美麗科學 融合科學與藝術之美
    2020年11月19日至22日,由滬蘇浙皖四省市黨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皖新傳媒」)「美麗科學」展區一經亮相受到了參展觀眾的熱切關注和稱讚,最終憑藉「融合科學與藝術之美」的創新設計榮獲組委會頒發的
  • 漫慢裡 X 三禾制皮具DIY丨手作之美,縫製時光
    手作的意義是什麼?是多了一些自己的印記和風格,沒有一模一樣,卻讓人充滿期待,這才是生活的真相。越是上好的皮,越經得起時光的打磨,也越需要人與之互動與廝磨。我們用一件件手作,留住了一寸寸緩緩的時光。一場手工皮具活動的難得,大概在於你願意放緩匆忙的步履,撥慢人生的計時器,在皮具之中,看見時光的模樣。願我們慢下來,看見美,感受美。
  • 紋飾之美丨中國紋樣的秘密
    當他把這些紋樣繪製出來,出版《中國紋樣》的時候,在西方引起了轟動——原來,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瓷器的紋樣。而之前他們所見的不過只是歐洲人定製的瓷器,都是他們熟悉的紋樣。近年,《中國紋樣》在國內出版的時候,讓國人感到驚嘆——原來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紋樣,而我們卻感到如此陌生;我們了解自己的文化,竟然還要藉助外國人的力量。
  • 【手作之美】第40期回顧 | 童思妙筆·趣味拼貼——我是小小插畫師
    激發靈感和創造力的清華藝博「手作之美」第40期「小小插畫師」課程 ,於2020年11月29日14:00-17:00在「童思妙筆·耕繪奇境
  • 就知道吃麥樂之家烘焙課:手作櫻花餅乾,你那麼美那麼美
    看過太多烘焙達人的手作甜點,咬一口,那銷魂的滋味,沒齒難忘。惹得「就知道吃」群內烘焙零基礎的童鞋,也紛紛擼起袖子摩拳擦掌,期待有朝一日也能做出既漂亮又美味的甜品。千呼萬喚之下,上周六,就知道吃的第一堂烘焙課開課了。
  • 透過設計,發現多元的生活之美
    世間萬千在特定的環境中達成默契的融合,正如設計師取景入室的天賦,用無限巧思裝點著人們的生活點滴。本案設計風格為現代意式,獨特的空間設計和細膩的大理石地板相結合,別致自然。室內陳設簡潔大方,灰棕色的主色調,內斂且不失質感,為居住者營造出舒適、雅致的居住空間。客廳走廊式的設計風格,兩側柔和的間接光源及木質儲物櫃,提升了客廳整體及開放式廚房空間的精緻感。
  • 生活工藝之美 ▎轉轉會女主人的日記
    文圖:轉轉會女主人轉載除標明圖文作者外,請在刊首載明(來源:轉轉會微信號 zhuanzhuanhui)。關注轉轉會,請長按二維碼敬邀:第一屆手作之美貿易博覽會時間:2015年9月23日起至10月23日止地點: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天竺文化保稅園
  • 芳療手作課·回顧|手作之美,每個人都能創意無限!
    可能也是一種俗世修行……芳香手作,享受生活中的樂趣,通過專業課程學習,體驗自己動手的奇妙能力,3天變身芳療手作大咖!美玲老師不僅僅將手作知識與精油配方分享給大家,更重要的是教大家精油調配思路以及手作實操技能,在掌握配方思路和製作方法後,同學們製作各種芳療手作,完全停不下來~課堂精彩這一期學員裡還有兩位小同學哦,很認真的小姑娘~真羨慕現在的孩子們,這麼早就可以接觸到芳療手作~
  • 木椅,本質之美!
    設計故事-儘管1925年馬歇·布勞耶設計出了「瓦西裡椅」而名垂史冊,但作為家居界設計的楷模,布勞耶最先,乃至後期對木椅設計的忠愛和研究本質上,木椅本身所釋放的原始自然氣息,仍以純粹之姿,優雅之態,講述生活中真正的質樸之美。
  • 用之美 | 專業裁縫剪刀,日本20世紀初期
    我們正式推出用之美專欄,每天將在轉轉嚴選的微店,推出符合〝用之美〞標準的老物在轉轉嚴選微信商店,用之美專欄推出的物件都是有魅力的日常用品,這些稱不上文物或是古董或老物件都具備簡單的設計、實用的功能、手藝人的靈魂、經年累月使用的溫潤氣質
  • CCTV老故事頻道《匠心》第四季516集·預告丨《至極之美》將於10月1日播出
    都說這個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在現在的這個時代,很多時候並不是人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是缺乏創造美的決心與堅持美的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