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寶華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書記兼副主任,是國內屈指可數的紡織品設計專家,他創作設計的絲巾精緻完美,高貴優雅,品味高尚。張寶華1990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藝術設計專業,獲學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北京印染廠從事3年的設計工作,1993年調入北京服裝學院紡織品設計專業教學,2003年7月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系紡織品及服裝設計專業 ,獲碩士學位。
▽
△張寶華手繪稿
張寶華認為印花紡織品設計是一門古老而又時尚的藝術設計形式,從東方到西方;從古老的民間傳統印花工藝到現代的數碼印花技術,跨越千年的歷史長河。從服裝到家居,印花紡織品作為一種裝飾藝術與人類緊密聯繫,同時也是傳承歷史文化的一種視覺語言符號。張寶華堅信設計要由心而發,傳統的手繪方式始終讓張寶華自由的遊走於藝術設計之間,筆尖流露出的色彩讓張寶華感悟到藝術設計的魅力;堅持傳統文化只有現代轉化,才能真正活在當代和未來的生活中。
絲路之旅
絲綢之路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它東起東漢時的首都洛陽。河洛文化成為絲綢之路文化的起源,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技術、文化、宗教交流。設計將中國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將傳統元素與現代時尚設計理念相結合,傳遞和承載著絲綢之路文化的魅力。
大器玩城
設計將生動可愛的民間玩具進行色彩歸納和造型提煉,使其呈現濃鬱的現代裝飾韻味。不同材質、不同樣式的玩具造型以空間錯落的排列方式組合在一起,幾何形狀的色塊將底色巧妙地分割變化,以體現現代構成的設計效果。
蒙族長歌
設計取材於中國蒙古族的金銀飾品—頭飾和腰飾。蒙古族酷愛裝飾,工藝精美,女人佩戴金銀頭飾、首飾,男人腰捶銀掛件已成時尚,從飾品純真的紋樣中,可以詮釋和解讀蒙古族配飾的特點以及遊牧民族文化的意韻和生活習俗,從中體察蒙古族深遠的文化內涵和生活情感。
紙鳶
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傳統的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人們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中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
三星堆迴響
三星堆古遺址的發現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青銅大立人、青銅面具、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見金沙遺址)、古巴國,前後歷時約2000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為止我國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錦繡苗衣
從苗族的服飾結構和裝飾部位中吸取構圖的靈感,裝飾圖案不拘泥於具體的物象刻畫,而注重符號化的形態塑造,強化服飾造型的結構關係,採取對稱的構圖結構,從中結合不對稱的細節處理,做到變化統一的形式美感。
窗前魚影
魚在中國圖案上是一個流傳極廣、傳為佳話的裝飾形象。中國人喜歡魚紋,更賦予它一定的人情味,人們把盼望書信交流的美好感情稱作「魚雁傳書」,把夫妻恩愛稱作「如魚得水」。而魚與餘音同,故在傳統習俗中它又被視為吉祥物,常用來比喻富裕、吉祥和幸運。
鶴舞松風
設計元素來自中國傳統圖案「仙鶴」和「松樹」。松樹歷來被視為「百木之長」, 松樹耐寒,孔子曾讚嘆到「歲寒知松柏之後凋也」。設計表達「松鶴延年」、「松齡鶴壽」之意,靈動而充滿生機,寓意健康長壽。
花開蝶舞
蝴蝶是幸福、愛情的象徵,它能給人以鼓舞、陶醉和嚮往;吉祥花卉被人們視為美好的象徵。戀花的蝴蝶常被用於寓意甜美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表現人們對至善至美的追求。
漫步山中
設計主題來自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元代畫家錢選作品《山居圖》,他以自己的隱居生活為題材創作的江南湖光山景,畫面環境清幽,格調古樸恬淡。設計配以抽象的幾何山水符號,在古樸與現代的反差中尋求協調。
苗嶺古韻
苗鄉繪影
設計通過純度、明度的對比形成階梯的色彩間隔,構圖採取魚鱗狀的幾何形態有序排列,幾何圓形色塊穿插於鱗片圖形之間。大量運用同類色形成節奏韻律感,並將色彩的對比色關係運用期間。
面料藝術【摩爾印象系列1】
面料藝術【映之系列】
荷合如意
回味京城
吉祥聖境
鏡花水月
玲瓏點翠
青色競秀
中國流行色協會理事會理事、色彩教育委員會委員
中國染織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與設計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紡織服裝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家紡藝術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15.09 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舉辦「流動的傳統——張寶華絲巾藝術展」
2015.10 清華大學學院美術館舉辦「流動的傳統——張寶華絲巾藝術展」
2016.06 北京inspace藝術空間舉辦「絲·露——張寶華絲巾藝術展」
2017.05 泓文博雅藝術館舉辦「絲·語——張寶華原創絲巾藝術展」
2017.07 北京中赫時尚藝術館舉辦「絲·維——張寶華絲巾藝術展」
2019.05北京聯合大學手工藝博物館舉辦「絲·韻——張寶華絲巾藝術展」
1
張寶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發現「手作之美」,更關鍵的是他又從傳統手作中發現並展現出「設計之美」,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自覺貫穿於創作之中。
公眾號:京華瑰寶
北京工藝美術網:www.bjgm.org
長按二維碼關注京華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