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寶寶因吃這種蔬菜住進ICU,眼下正當季,這類寶寶尤其要注意

2020-12-11 騰訊網

最近,經常去買菜的媽媽們就會發現,現在除了是吃筍的好季節,好吃又營養的蠶豆也上市了。

蠶豆含有鈣磷鉀等多種微量元素,口感鮮嫩,無論是做成主菜還是做成配菜,都是一樣好吃。嘟嘟尤其喜歡吃蠶豆臘腸燜飯。

但是,嘟媽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吃蠶豆的,甚至可能會危機寶寶的生命。

前幾天,5歲5個月的小男孩小樂突然尿出了「紅茶」尿——小便顏色顏色深,像紅茶一樣,而且還出現了腹痛、嘔吐、乏力、頭暈、皮膚黃染等症狀。小樂的父母頓時慌了急忙帶兒子到湖南泰和醫院就診。

醫生一邊檢查一邊仔細詢問,問到孩子最近幾天都吃了什麼,小樂的父母才想起來小樂在2天前自己吃了約40-50粒(約100g)蠶豆。結合孩子的症狀,醫生高度懷疑,小樂得的是「蠶豆」。

隨後緊急查血,檢驗結果證實了陳曼娜的猜想。此時,孩子的血紅蛋白只有49g/L(正常的血紅蛋白在120g/L左右),屬於重度貧血。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貧血會進一步加重,甚至休克危及到生命。

檢驗報告

其實每年到這個季節,類似的新聞特別多:

3月26日,6歲男孩吃蠶豆住進ICU。

去年,杭州4歲男孩因吃蠶豆頭暈嘔吐,經輸液後輸血治療,一周後男孩出院。

有的人甚至吃了一包蠶豆做的「怪味豆」,也會出現不良症狀。

不知道大家從這幾個新聞裡發現沒有,幾乎發病的全部都是小孩兒,而且貌似都是男孩兒,那到底是什麼是蠶豆病呢?為什麼會得這種病?是蠶豆過敏嗎?

今天,嘟媽就和大家說一說這古怪的蠶豆病。

蠶豆病什麼?

「蠶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簡稱「G-6-PD缺乏症」)的俗稱。

G-6-PD缺乏症是一種遺傳病,經常因為吃蠶豆而發病,所以俗稱「蠶豆病」。

蠶豆誘發溶血的機制現在還不明確,很多G-6-PD缺乏症患者吃蠶豆後不一定會發病,所以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影響。

G-6-PD這種酶可以幫助紅細胞正常工作。G-6-PD太少導致紅細胞被破壞,這個過程被稱為溶血。

G-6-PD缺乏者吃蠶豆、蠶豆製品、某些具有氧化特性的藥物後會引起急性溶血;母親吃這些東西後哺乳也會使嬰兒發病。溶血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兒童期比較常見。3歲以下患者佔70%,男性佔90%。

每年 3月~5月,蠶豆成熟,人們開始吃蠶豆,蠶豆病寶寶誤食機率升高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既然是遺傳病,我吃蠶豆沒有問題,那是不是孩子也就意味著沒有事情了?

答案是:那可不一定呢蠶豆病是一種基因缺陷病,但這個基因是不完全顯性的。簡單來說,就是你吃蠶豆沒事兒,但並不意味著你沒有攜帶蠶豆病基因。

可能是你攜帶基因,沒有表現出病症,但你這個基因遺傳給寶寶後,寶寶就患病了。

蠶豆病的症狀

有的家長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蠶豆病的攜帶者,或是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吃了蠶豆或蠶豆製品,或者,或是在與蠶豆花接觸下而誘發了蠶豆病。

蠶豆病發病急驟、大多患兒在進食新鮮蠶豆後1-2 天內發生溶血,因吸入花粉而發病者,症狀會在數分鐘內出現。

當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時,就可能是蠶豆病,需及時就醫治療。

發燒、頭暈、噁心、腹痛、厭食

面色蒼白伴黃疸:這是蠶豆病的常見症狀,由於伴有黃疸,皮膚蒼白並伴有黃綠色,結膜和指甲顏色蒼白。

尿色呈茶色甚至是醬油色

來源: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智慧醫療

病情嚴重還可能出現全身衰竭、重度貧血、休克、酸中毒、急性腎功能損傷、心血管功能不全等,危機寶寶生命。

如何知道寶寶是否是攜帶者?

蠶豆病主要分布在東南亞、非洲、中東和地中海沿岸,全世界約有4億人口受影響。

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等地區的人群患病率較高,發病率為4~15%。隨著人口流動,現在患病率較低的地區也呈現增高趨勢。

世衛組織建議在男性患病率>3%~5%的地區常規開展G-6-PD缺乏症的產前健康教育及新生兒篩查。我國有多個省市已經開展了G-6-PD缺乏症的篩查項目。

現在不少醫院都會進行新生兒足底血篩查,其中就包含有蠶豆病的。若你沒有給寶寶做,可以帶寶寶去做一個G6PD的活性測定

不是說寶寶吃了蠶豆沒有發病,就證明寶寶完全沒事了。事實上,蠶豆病並不是說一吃就會發病,可能這次沒事兒,下次卻有事兒了。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建議家長給寶寶做篩查,尤其是家長或親戚患有蠶豆病的。

而且,由於該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代謝性疾病不能根治。目前此病仍以預防為主要,所以,尤其是蠶豆病高發區,一定要給寶寶做篩查。

除了蠶豆

這些食物和藥物也應謹慎

雖說吃蠶豆是引發蠶豆病的主要原因,但除了蠶豆,還有一些食物,甚至是藥物需要我們謹慎。

1.蠶豆及蠶豆製品

蠶豆肯定是不能食用的,而且蠶豆製品也是不可食用的。如:蠶豆醬油、蠶豆粉絲、蠶豆零食(怪味豆)、祁縣豆瓣醬等等,進食這些蠶豆製品也會讓寶寶發病。所以,在購買食物時,我們一定要看配料表。

同時,還要避免讓寶寶接觸到種植蠶豆的地方。在哺乳期的媽媽也最好不要食用蠶豆及製品,媽媽食用也可能導致寶寶發病。

2.含萘成分的防蟲產品,如樟腦球、臭丸。

給寶寶穿有樟腦丸(奈)氣味的衣服也會誘發溶血,導致新生兒黃疸。

3.薄荷醇、薄荷腦加工品。

4.苦瓜。苦瓜中含有奎寧成分有誘發溶血的可能性,能避免還是儘量避免。

5.我們常用的一些藥物,「蠶豆寶寶」也是要謹慎使用的。如紅藥水、紫藥水等都是禁用的,在選擇退燒藥的時候優先選擇布洛芬 ,慎用對乙醯氨基酚。

圖片來源: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新生兒篩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

所以,家長最好還是不要給寶寶自行用藥。帶孩子去醫院就醫時,也要和醫生說明寶寶患有蠶豆病的狀況,讓醫生對症下藥,切記不要隨意用藥,有的藥物也是會讓寶寶出現溶血反應的。

蠶豆病的預防

1.第一次給寶寶吃蠶豆時,量一定要少。

很多時候,家長吃蠶豆是沒問題的,往往都是寶寶吃了蠶豆發生了症狀,才知道寶寶得了這個病。所以第一次給寶寶吃蠶豆的時候要注意觀察有無異常,一旦出現不良反應需立即就醫診治。

2.謹慎使用中成藥

目前已證實鹽酸小檗鹼可誘發「蠶豆病」。中藥材黃連、黃柏、白屈菜、馬尾蓮、三顆針、十大功勞等中藥材中均含有小檗鹼,因此,蠶豆病患者應儘量避免使用含上述藥材的中成藥。

熟知嘟媽的家長都應知道,嘟媽一直都不建議給寶寶使用中成藥。大部分中成藥在「不良反應」那一欄是「尚不明確」。

再次強調,「尚不明確」並不等於沒有不良反應,不要給孩子使用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的藥物。

3.不要使用複方感冒藥

複方感冒藥中通常含有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氯苯那敏,這三種藥物均可誘發蠶豆病。因此,蠶豆病患者應避免使用複方感冒藥。

美國曾報導過多起寶寶因過量服用感冒藥而死亡的案例,因此2007年FDA下令禁止2歲以下寶寶用感冒藥,並且不推薦給4歲以下兒童用感冒藥,這主要是基於:

未經臨床驗證,用藥安全沒保證

由於不能對嬰兒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所以藥廠往往根據成人劑量來推算,但這些推算結果並非臨床試驗結果,寶寶也不是大人的縮小版,所以這些感冒藥在使用時風險很大,無法保證用藥安全性。

複方製劑的感冒藥,容易過量中毒

很多藥的商品名不一樣,但有效的成分是一樣的,比如泰諾和惠菲寧,而很多父母不清楚,經常2種藥同時給寶寶吃,就很可能造成寶寶因藥物過量而中毒!

寫這篇文章,不是不讓家長們給寶寶吃蠶豆,只要是篩查是正常的,就可以放心的吃了。

還要就是,若患有蠶豆病的寶寶要上學,也一定要記得告訴老師,在校吃飯時一定要注意,在平時也要告知孩子一定不要貪吃這類食物,告訴孩子這其中的原由和危險性。

參考資料|(滑動查看)

1. 王衛平. 兒科學[M]. 8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2. 中華兒科雜誌2017年6月第55卷第6期,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新生兒篩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

3. MedlinePlus.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https://medlineplus.gov/ency/article/000528.htm

4.kidshealth.G6PD Deficiency.https://kidshealth.org/en/parents/g6pd.html.2018/7

end

想省心養娃?

相關焦點

  • 寶寶能吃輔食蔬菜泥後,寶媽給寶寶吃蔬菜一定要注意這9點!
    所以,在輔食添加初期,除了米粉外,媽媽也會將蔬菜泥添加到輔食當中。給寶寶吃蔬菜要注意這10點!寶寶吃蔬菜的蔬菜不能按照大人的吃法來,是需要一些特別心思去做的。1、給寶寶吃的苦瓜要用沸水焯過。苦瓜中含有一種活性蛋白質,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增強免疫細胞的活力,從而增強身體的抗病力。
  • 秋意漸濃,寶寶吃這六種食材正當季,怎麼吃?
    感覺和小龍蝦一樣,這兩年特別流行吃大閘蟹?這個季節的雌蟹卵滿、黃膏豐腴,也是正當季。不過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螃蟹性寒,孕婦、哺乳期和寶寶都不能吃,其實這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裡也不是說一定要給寶寶吃螃蟹,只是說可以把螃蟹和給寶寶的其他輔食同等對待,不用一提就如臨大敵。小臭7個多月時,確定對螃蟹不過敏後就開始吃了,每年這個時節也都會吃大閘蟹。
  • 寶寶2歲注意事項
    1歲到2歲的寶寶將陸續長出十幾顆牙齒,主要食物也逐漸從以奶類為主轉向以混合食物為主,而此時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因此還不能給寶寶吃大人的食物,要根據寶寶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為他製作可口的食物,保證獲得均衡營養。
  • 育兒嫂們注意啦~寶寶吃蔬菜要避開這10個誤區
    同時綠葉蔬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長時間高溫烹煮會轉化成有毒性的亞硝酸鹽。寶寶常吃對身體不利。建議:烹調綠葉蔬菜時可沸水快速焯一下,剁碎了給寶寶吃,這樣就不存在嚼不爛的問題了,小寶寶吃的話可以剁的更碎一點。做菜粥時,不能菜和粥一起煮,應該在粥煮好之後,用上述方法把菜加工好,撒在粥裡。
  • 5歲小女孩因一口西瓜高燒40度,夏季哪些水果寶寶不能亂吃呢?
    荔枝果肉飽滿,甜嫩多汁,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好吃到根本停不下來!不過寶媽可別大意,荔枝吃不對可能會造成可怕的「荔枝病」!印度就發生過因不慎食用荔枝,造成103名兒童離世!寶寶食用荔枝,寶媽要注意:1)避免空腹食用,最好的食用時間是飯後半小時。
  • 寶寶零食「黑白名單」曝光,這5類「危險零食」趕緊扔了!
    這類食物在加工過程中,食物中的很多營養素就被破壞了,營養價值很低,而且為了口感好,會加入大量的糖,有些產品還會加入較多食鹽或大量甜味劑、防腐劑和色素等,因此這類食品寶寶最好不吃。如果零食配料表前三位有蔗糖(白砂糖)、麥芽糖、果葡糖漿、濃縮果汁,多半是高糖零食,3歲前要少給寶寶吃,或最好不吃。
  • 一歲以內的寶寶,這幾種食物不適合吃,父母為娃添加輔食要注意
    在我們生活中,當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爸爸媽媽們很喜歡花盡心思,為寶寶添加各種輔食,以此來滿足寶寶越來越多樣化的飲食需要。但實際上,寶寶的腸胃功能很弱,尤其是1歲以內的寶寶,消化系統的發育並不完善,對某些食物是無法接受的。父母要需要認清這種情況,做到合理添加輔食。
  • 秋冬季節不止要注意穿衣禦寒,寶寶尤其要注意這種病毒
    大部分家長在秋冬季節都會注意給寶寶增加衣物,避免寶寶受涼而感冒。但在秋冬季節,還有一重隱形的威脅,非常值得家長重視,那就是諾如病毒帶來的腹瀉隱患。在秋冬季節,諾如病毒處於高發期,尤其對於0-5歲的兒童來說,很容易因為它的出現而出現病症。在感染諾如病毒時,寶寶通常會出現上吐下瀉、噁心等症狀,而且還會有畏寒、發熱、頭痛、乏力和肌肉疼痛等症狀。與此同時,大便呈現出水樣狀。如果寶寶出現上述狀況,基本就可以斷定是諾如病毒導致的。
  • 2歲寶寶吃什麼最好呢
    寶寶2歲了,這個時期是由乳類為主食向以穀類為主食,加蛋、奶、肉、魚、蔬菜、水果等為輔的混合家庭飲食的過渡時期。因此,家長給寶寶做飯時要將食物做得軟些,早餐時不要讓寶寶吃油煎的食品,如油條、油餅等,而要吃麵包或餅乾、雞蛋、牛奶等,每天的奶量最好控制在250毫升左右。在奶量減少後,每天要給寶寶吃兩次點心,時間可以安排在下午和晚上,但不要吃得過多,否則會影響寶寶的食慾和食量,時間長了,會引起寶寶營養不良。 在我們的膳食中,提供熱能的主要還是穀類。
  • 這5種水果極易引起過敏,給寶寶吃一定要注意!
    相信很多寶媽都會不定時給寶寶吃些水果,用來補充必要的維生素~水果雖好吃,營養價值也很高,深受媽媽和寶寶的喜愛,但如果選擇不當,反而隱患重重哦~在2018年,廣州一名7歲兒童空腹吃了20顆荔枝後暈倒昏迷,醫院診斷是"荔枝病",所幸搶救及時才死裡逃生。
  • 1歲後不要偷懶給寶寶吃大人飯啦!5款營養輔食菜,寶寶超喜歡!
    2:食物多樣化1歲以後,寶寶生長發育依然需要多種營養素,因此媽媽們給寶寶搭配的食物要遵循吃好、吃雜的原則,最好是有幹有稀,有葷有素,同時也要注意多吃水果和蔬菜,補充機體維生素,這樣既可增加寶寶食慾,又能達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 給寶寶吃這道菜千萬別大意!一不小心就進ICU
    但缺乏這種酶的寶寶,碰到「氧化性」的物質,紅細胞就會受到破壞。 比如吃了蠶豆、蠶豆製品,或者接觸到蠶豆花粉等等。 新聞裡的孩子正是由於G-6PD缺乏症,又吃了蠶豆,才進了醫院。 有的老人說,孩子8歲之前都是不能吃蠶豆的,8歲之後就能吃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只要患有G-6PD缺乏症,即使8歲之後依然會突發不良反應。
  • 3歲前,這5種食物最好別給孩子吃,尤其是第一種,很多寶寶吃過
    寶寶出生之後,家長們就對他百般呵護,吃穿睡,哪一樣都十分驚喜。其中,對於孩子入口的食物,家長尤其關心。不過一般的家長都是怕孩子餓,所以也有一句調侃的話是「媽媽覺得你餓」,但實際上,寶寶吃多少應該由他自己決定。
  • 寶寶1歲了,可以改為一日三餐嗎?和大人一起吃飯要注意什麼?
    寶寶1歲以後就進入了成長的新階段,由嬰兒期過渡到幼兒期,這時可以根據寶寶的飲食情況,逐漸改為一日三餐制,吃一些米飯、麵條等主食。家長要隨時留意寶寶的一些跡象,比如總是這頓飯好好吃,下頓就不好好吃,再下頓又會好好吃……這說明中間那一頓正餐寶寶並不餓,可以考慮改為餵奶或者輔食加餐。
  • 1-3歲寶寶吃好早餐,身體壯長得高,媽媽這樣做輕鬆抓住寶寶的胃
    「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要想身體好,早餐要吃飽」,由此可見早餐的重要性。早餐不僅僅對我們成人重要,對寶寶也是如此,尤其是0--3歲的寶寶。他們正處於身體發育和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而言,科學攝取均衡飲食、保證營養全面顯得尤其重要。
  • 寶寶冬季飲食要注意什麼?
    醫學研究表明,如果體內缺少礦物質,就容易產生怕冷的感覺,所以要幫助寶寶抵禦寒冷,建議媽媽冬季多讓寶寶攝取根莖類蔬菜,如胡蘿蔔、土豆、山藥、紅薯、藕等,這些蔬菜中含無機鹽較多。
  • 一歲的寶寶,媽媽要給孩子吃零食!這樣吃才科學
    小孩子都喜歡吃零食,在很多父母的眼裡零食都是不健康的,吃了擔心對寶寶身體沒好處,而且一歲的寶寶身體,身體各項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隨便吃零食也是不好的。雖然有些零食是不健康的,但並不是所有的零食都不可以吃,下面介紹幾種零食,寶寶喜歡吃,而且也能補充營養。
  • 寶寶輔食添加,要注意最佳吃肉時間和食用量,新手爸媽不要錯過
    最快的時候添加輔食應該是一天兩次左右,每次的食用量大概在一勺到兩勺之間,開始的寶寶會不適應,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每次的量要很少,而且要觀察寶寶是不是有過敏反應。如果寶寶有過敏反應要立即停止食用這種食物,過敏反應的具體表現是寶寶出現嘔吐、拉肚子和起紅疹的現象,如果有這種情況就證明寶寶對這種食物過敏,就不可以繼續食用這種食物了,需要寶媽格外注意了。隨著寶寶月齡的不斷長大,寶寶食用輔食的量也需要不斷的增長。
  • 這種油千萬別給寶寶吃!
    崔玉濤的育學園 自從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油鹽醬醋就成了媽媽必須要「拿捏」的事情了,尤其是吃油。 說起給寶寶吃油,同事肉肉發出了3連問: 「寶寶能吃香油嗎?多大可以吃?自製的可以吃嗎?」
  • 兒科醫生:這5類蔬菜一定要煮熟才能吃,家長可別圖省事坑害娃
    正因於此,家長才會逼迫孩子多吃蔬菜,他們覺得只要是蔬菜就會對人體健康有益,哪怕這種蔬菜「生病」、「上了年紀」,也依然會幫助孩子提供營養素。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按照《天龍八部》中慕容復的家將包不同的話來講,就是「非也,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