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吳振鋒,男,商丘市農業農村局駐民權縣北關鎮劉樓村第一書記。
2016年,吳振鋒來到非常偏遠的民權縣北關鎮劉樓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轉眼已有5年,如今的劉樓村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商丘市農業農村局駐民權縣北關鎮劉樓村第一書記吳振鋒
初到該村,吳振鋒就全身心投入到精準脫貧工作。他首先了解劉樓村發展現狀及群眾需求,根據村情民意,還結合農業農村部門工作職能特點,先後制定了《劉樓村脫貧攻堅發展規劃》等系列規劃。
「我決心以產業振興帶動脫貧致富的工作模式,帶領貧困戶致富增收,積極引導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圍繞冬棗、山藥等特色種植做文章……」吳振鋒在駐村日記中這樣寫道。
吳振鋒和村兩委班子商議,決心先大力發展冬棗種植,引導棗農抱團致富,實現冬棗產業融合發展。劉樓村先以單一的冬棗種植為基礎,延伸更多的產業鏈,創新了「村黨支部+合作社+經濟帶頭人+貧困戶」產業發展新模式,在產業發展前、中、後幫助貧困戶完成土地流轉、小額貸款及農產品銷售等服務。
吳振鋒介紹村裡冬棗種植情況
2016年5月,吳振鋒和村兩委牽頭劉樓村民成立了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通過資金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吸納65戶村民參加,底莊、陳崗子及劉樓自然村累計流轉土地585畝,同時發展了山藥種植,每畝增收效益2250元以上;建設了40個瓜菜大棚,主要種植甜王西瓜、綠寶、西蘭花、辣椒等特色作物,推動貧困戶年收入均達12000元左右;建成了50畝冬棗園和50畝葡萄園;於莊村和劉樓村自然村的40戶貧困戶還與商科種業籤訂商麥156良種繁育收購協議,良種以高於市場價格0.3元每公斤收購,當年每畝平均產量達到610公斤左右,合計每畝增效益450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截止到目前,劉樓村已建成糧食安全生產保護區850畝、特色經濟作物山藥種植區585畝、瓜菜生產區120畝、特色小雜果產業100畝,村產業基礎已逐漸形成。
劉樓村不僅在種植業發展上節節高升,吳振鋒還帶領劉樓群眾在發展養殖上也不落後。目前,劉樓村已有養羊專業戶19戶,養殖20隻以上的專業戶已達10戶。同時,加大村集體經濟發展,投資40萬元建成了1000平方米扶貧車間,每年為村增收3萬元收入;投資215萬元建成光伏發電站,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投資130萬元建成420平方米保鮮庫一座,年租金5萬元以上……逐漸強大的村集體經濟為該村經濟發展和村民脫貧致富奠定了基礎,並提供了良好機遇。
吳振鋒看望脫貧戶陳洪聚
劉樓村地處偏遠,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條件較差。吳振鋒積極幫助協調到各類資金260餘萬元,建設了村室、標準化衛生室、超市及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他還和村兩委班子每年慰問該村老黨員和困難群眾80戶,累計為他們送去慰問金及物資達10多萬元。
「吳書記還是一位見義勇為的好幹部嘞!」劉樓村民們說。2017年時,村裡2名兒童不慎落水,同行的玩伴大聲呼救,碰巧路過的吳振鋒絲毫沒有猶豫,迅速跑過去跳下水施救,救起一名兒童後,又和村幹部用繩索救起了另外一名兒童,成功挽救了兩條生命,拯救了兩個家庭。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駐村五年來,吳振鋒受到了劉樓村群眾的一致認同,成了他們的貼心人。
後記:把群眾當親人,把劉樓當家鄉,吳振鋒真心實意為民辦實事、解難題,帶領群眾從一窮二白到產業蓬勃發展奔小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駐村第一書記的「奉獻之歌」。(張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