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本邦獲悉,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納微科技」)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中信證券擔任保薦機構。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研發、規模化生產、銷售及應用服務,為生物醫藥、平板顯示、分析檢測及體外診斷等領域客戶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關技術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財務數據顯示,納微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前3月營收分別為5713.54萬元、8239.58萬元、1.30億元、2545.87萬元;同期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為1215.11萬元、1378.24萬元、2140.86萬元、327.59萬元。
納微科技股票上市符合《證券法》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上市條件:
本次納微科技公開發行股份數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10%,發行後總股本超過40000萬股,大於人民幣3000萬元;
預計納微科技發行後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2.1.2條第一款之規定;
符合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條件。
本次擬募資3.65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及應用技術開發建設項目、海外研發和營銷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A股公司藥明康德全資控股公司上海藥明康德、紅杉資本等在公司的IPO前夕「突擊入股」。
2019年12月23日,股份公司2019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通過決議,同意公司註冊資本從8,394.1913萬元增加至9,372.2618萬元,其中高瓴益恆、惠每基金、紅杉智盛、上海藥明康德和國投創合分別以貨幣形式認繳公司355.1807萬股、87.7193萬股、221.4500萬股、184.5415萬股和129.1790萬股股份。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納微科技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風險:
重要專有技術被剽竊或複製的風險
公司系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積累、掌握多項核心專有技術,並建立健全了技術秘密與發明專利相結合的保護體系。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之日,尚未出現公司相關技術秘密和發明專利被第三方剽竊或複製的情況。
但由於公司處於技術密集型行業,若出現第三方侵犯公司專利與技術,或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研發人員洩露重要技術秘密的情形,可能會對公司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新材料產業參照化工行業政策管理的風險
公司主營業務為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的研發、規模化生產、銷售及應用服務,根據國家統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公司隸屬於「3.6前沿新材料」中的「3.6.4納米材料製造」;根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公司隸屬於「C製造業」中的「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C26)」。
由於新材料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暫未單獨歸類列示,各地政府部門多參照化工行業政策對相關企業進行管理,要求其在生產經營中遵守化工行業環境保護與安全生產規定。若未來國家及地方監管部門改變新材料產業監管政策或對新材料產業監管趨嚴,公司須作出調整以適應新的監管要求,可能導致公司生產成本提高甚至對正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對發行人的影響
自2020年1月以來,新冠肺炎在國內爆發,全國各地採取隔離、推遲復工、交通管制、禁止人員聚集等防疫管控措施,各行各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公司員工回崗到位的時間較往年也有所延後,原材料採購、生產、銷售等環節均受到一定影響,部分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回落,客戶拜訪、現場技術支持和服務的開展也受到限制;後期新冠肺炎又迅速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對公司海外客戶訂單的獲取、貨物運輸環節等方面亦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經蘇州工業園區主管部門批准,公司已於2020年2月開始逐步復工、復產,並採取遠程方式對客戶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以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2020年1-3月,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21.72萬元,同比增長9.04%。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其對國內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尚未徹底消除,如果下遊客戶調減對公司產品的採購量,可能會對公司銷售業績帶來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海外疫情形勢仍較為嚴峻,且存在進一步大範圍擴散的可能,也可能對公司海外銷售產生不利影響。
風險提示: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