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抗美援朝時,日本人預言美國會敗?看他們對我軍評價就明白了

2020-12-12 騰訊網

中國一直秉承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從古至今,雖然我們經常打仗,但基本上所有對外戰爭都是在反侵略反壓迫,也沒想過要去侵略騷擾別國。如果有一天中國選擇了主動出兵,那也是因為國防安全受到了重大威脅,例如在建國初期打過的那場抗美援朝。在我國決定出兵朝鮮半島時,各國都覺得志願軍就是去送死的,但是日本卻覺得美軍常勝歷史將會就此終結。所以抗美援朝時,日本人為什麼預言美軍會失敗?看看他們對我軍的評價就明白了。

二戰結束後美軍就在日本建立了軍事基地並且長期駐軍,日本也因此成為了美國最忠心的小弟,美國也為其提供了很多資源以及援助,幫助日本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重建工作。另外在韓戰中,日本也是美國重要的後援,按理來說他們應該是無條件支持美國的,為什麼他們反而覺得美軍會失敗呢?

戰爭結束以後,大概在1999年的時候,日本曾經出版過這樣一本書,書名為《日本人眼裡的韓戰》,總的來說內容還是比較可信的。在這本書裡日本是如何評價志願軍的呢?他們表示,中國軍隊擁有的是勇敢的戰鬥精神和超乎尋常的堅韌性,他們對於死亡也毫不畏懼,視死如歸,這讓美軍也感到無比驚訝和震撼。雖然這是戰爭結束後寫的書,但是日軍那時候之所以斷定美國會失敗,其實也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因為早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們就感受到了中國軍人的這種堅韌。

在抗日戰爭還沒開始的時候,日軍覺得憑藉著武器裝備上的差距,可以輕鬆碾壓中國,最後的結果就是他們在中國損失了大量兵力、資源和時間,還是沒能把中國全部拿下,這種經歷讓他們對中國軍隊的實力和可怕之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預言。其實日本這麼說並不是在唱衰美國,而是在給美國提個醒,讓他們不要輕敵,這麼看來日本這個小弟當的還是很稱職的。

我們都知道,日本在二戰以後始終堅持著一個態度,那就是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輸給中國,只是輸給了美國,不承認我軍給日軍帶去的重大損失,但是從這些小細節我們卻能察覺到,我軍的戰鬥風格還是給日軍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心理陰影的,否則他們也不會專門說這麼一句。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為何日本人預言美軍會敗?看看其對我軍的評價就懂了
    如果有一天中國選擇了主動出兵,那也是因為國防安全受到了重大威脅,例如在建國初期打過的那場抗美援朝。在我國決定出兵朝鮮半島時,各國都覺得志願軍就是去送死的,但是日本卻覺得美軍常勝歷史將會就此終結。所以抗美援朝時,日本人為什麼預言美軍會失敗?看看他們對我軍的評價就明白了。
  • 美軍攻打朝鮮,我軍為何要抗美援朝?只因麥克阿瑟一句話
    但是為何還是決定了出兵,是因為對和平的執著追求嘛,也許有的,但不是全部,我們義無反顧的抗美援朝其實都是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逼迫。美國對新中國的敵視是不用猜測的,畢竟其所支持的國民黨政權戰敗了,敗在了他最不看好的解放軍手底下。
  • 外國人如何評價抗美援朝?讓戰無不勝的美國神話,成為一個笑話
    中國紅軍在戰場上大展軍威,並不是所謂的數量多,而是我軍聰明的才智和頑強的精神。美國的《戰爭中的美國從書韓戰》書中也寫到:「當美國的報紙裡充斥著關於中國「人浪」攻擊的誇張報導時, 在前線的事實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中國軍隊令人敬畏, 不是因為他們人數眾多,而是因為他們善於運用欺騙戰術和達成攻擊的突然性。」很明顯我們可以了解到,志願軍在數量上並沒有所謂的優勢可言,而人海戰術這一說法更加站不住腳跟。
  • 抗戰時我軍使用的綁腿,到抗美援朝為何不用了?美軍武器太厲害
    抗戰時我軍使用的綁腿,到了抗美援朝為何不用了?美軍武器太厲害 八路軍抗日時綁腿,抗美援朝時為何沒有?他們用自己的熱血揮灑在戰場上,誓死不將自己國家的一絲一毫國土讓給外來的侵犯者。當時我國的八路軍的作戰條件是十分艱苦的,大多數都是衣不遮體的。▲劉大為 《小米加步槍》「小米加步槍」幾乎是全軍的標配,由於作戰條件的惡劣,戰鬥物資的匱乏,也讓大部分的八路軍前輩作戰時只能步行前進。
  • 抗美援朝,我軍240萬士兵奔赴朝鮮,老蔣為何沒有趁機反擊?
    眾所周知,我國自解放戰爭後又參加了一個重大戰爭那就是抗美援朝戰爭,當時我軍派了近一半的將士前去朝鮮抗戰。但同時的國內國民黨還有很多剩下的部隊,那他們為什麼沒有趁我們的軍隊人數驟減的時候發起攻擊呢?在戰爭的開始,我黨的士兵人數少了很多,確實是國民黨較好的一次反撲機會,在一九五零年六月份,美軍便把臺灣海峽封鎖了起來,讓沒守住海南的老蔣稍稍有了休息的時間,因為我軍雖然強大,但是海戰經驗不多,所以說想要通過一百多公裡的海面距離,擊退美國的防護,然後取回臺灣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先把東北的衝突結束再來考慮臺灣的問題。
  • 抗戰時八路軍都綁腿,為何一到抗美援朝時卻不綁了?真相很殘酷
    為何我軍的行軍能力如此出眾呢?經常看抗日劇的讀者一定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就是我軍從軍官到士兵,小腿上都纏滿了類似繃帶的布條,而這個玩意,就是俗稱的綁腿。
  • 抗美援朝時聯合國軍有幾任司令,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毛主席也說抗美援朝戰爭無可爭議地表明,「由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極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威望,為新中國的和平發展創造了穩定的周邊環境,更加讓帝國主義不敢小覷我們新中國。
  • 原新四軍炮兵一營長,為何請戰入朝會被拒?政委:你是「日本人」
    也恰逢日向勝駐守於淮安時,陳毅與粟裕等領導也帶軍活躍於同一地方。考慮到戰俘越來越多,並且其中有大量從軍官學校畢業的日軍,一所延安工農學校華中分校成立於淮安。重點是思想教育效果顯著,大量軍事人才開始助力新四軍。為了方便活動,日向勝改名為林勝。抗日戰爭結束後,三百多萬日本人中大多都坐上了日本船隻回了日本。
  • 日本人為何大都那麼「瘦」?看完他們的一日三餐,網友:明白了
    日本人為何大都那麼「瘦」?看完他們的一日三餐,網友:明白了!
  • 十位高級軍官陣亡,血灑抗美援朝戰場,盡顯我軍氣節,他們是誰
    有人的一生縱然長命百歲,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寂寂無名,有的人即使只是活了短暫的瞬間,但是在這瞬間的所作所為能夠讓人銘記,永遠的活在人們的心目中。參與抗美援朝的十位高級指揮官就是如此,即使他們在生命的長河裡面生存的時間並不多,但是足夠活在所有人的記憶之中。
  • 抗美援朝後,美國人評價中國軍隊與德軍、日軍的差別,讓人很振奮
    雖然美國老百姓選擇了遺忘,但是參加過二戰和韓戰的老兵卻時常想起,並對德軍、日軍和中國軍隊進行了中肯比較和評價。25日,聯合國軍的一個步兵營沒有等到大部隊就貿然來到了我軍埋伏的陣地,志願軍沒有放過這次機會,第40軍的戰士一鼓作氣將他們全部消滅。
  • 綁腿一直是八路軍的傳統,為何後來取消了?抗美援朝的教訓很深刻
    經常看抗日劇的人就會發現,雖然抗戰時期八路軍衣衫襤褸,穿著補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衣服,但是不管是普通的士兵,還是部隊裡的首長等,他們都習慣性的會在腿上綁著布條,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綁腿。甚至是有很多士兵,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查看身邊的槍枝還在不在,而是先用布條把腿給綁好。
  • 抗美援朝我軍與美軍武器裝備差距有多大?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建立一年後發生的戰役,由於剛建國我國百廢待興,各項事業都要發展,可是這時美軍不顧我國反對悍然越過三八線,如果朝鮮淪陷,我國東北岌岌可危。剛建立的國家有可能再次陷入戰火,於是我們決定出兵朝鮮,幫助朝鮮人民,捍衛正義。
  • 抗美援朝美軍飛機以逸待勞,我軍吃了不少虧,多虧了一款老舊設備
    我們都知道抗美援朝是新中國建立以後,挑戰最艱難的一次戰役,不僅僅是因為跨出國門,更艱難的是對面的美軍不僅僅是參加過二戰的精銳部隊,而且還有很多先進的武器,其火力配備也遠遠超過志願軍,尤其是我軍地面陣地經常遭到美軍轟炸機的襲擊,雖然我軍也組建了高射炮部隊和空軍,但由於建設尚屬於早期,
  • 抗美援朝,英國上將曾被我軍俘虜,晚年說了什麼話,至今令人自豪
    抗美援朝的勝利奠定了我們新中國的幾十年和平,也讓世界知道我們新中國不再是幾十年前那個可以隨意被人踐踏的國家了,如果說1949年10月1號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時刻,那麼抗美援朝就是我們新中國得到世界認可和尊重的時刻。
  • 抗美援朝中我軍犧牲的四名高級將領,英勇無畏,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而我們常說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是指的我國志願軍參戰的這個階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雖然結局很好,但是也避免不了傷亡。這也是正常的,有戰爭就會有犧牲,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都祈禱和平的原因。
  • 抗美援朝70周年 | 「美軍敗時跑得比兔子快」
    「美軍敗時跑得比兔子快」靳海芳1946年參軍,1949年打完解放戰爭,在廣東休整。「本以為戰爭結束了,沒想到突然接到命令讓我們開赴吉林。」靳海芳回憶說,部隊到武漢時才聽說是去朝鮮和美國人打仗。「當時心裡也犯嘀咕,從來都沒跟美國打過仗,聽說他們武器可先進了,有點擔心到底能不能打贏。
  • 為了美國著想,《抗美援朝》拍了19年未播出,美國是怎麼做的?
    為了回顧這段歷史,並且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我國在當時斥三千萬的巨資拍攝了電影《抗美援朝》,然而十九年過去了,該影片卻從未有機會面世,這是何緣由呢?美國同樣也拍攝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他們當作榮耀上映,而為何我們的影片遲遲藏在身後呢?
  • 抗美援朝時,中國陸軍高達550萬人!為何只動用了四成兵力參戰?
    上世紀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儘管中朝軍隊最後取得勝利,迫使聯合國軍籤字停戰,但就戰爭背景和進程而言,中國面對強悍的對手美國,著實承受了近代以來最大的戰爭壓力。1950年中期中國國內共有陸軍兵員約550萬人,但五十年代派往朝鮮戰場上的官兵總數為240萬人左右,佔比僅為43%。
  • 抗美援朝時,第二批志願軍如何禦寒?周總理:全部用新棉花做棉衣
    當時的中國也剛剛解放,經歷了連年的戰爭國內各個行業也百業待興,而這次作戰我們面對的對手是美國人,與他們相比我們志願軍在裝備上的不足一下暴露了出來。但是還是有很多志願軍戰士在寒冷的異國他鄉凍死、凍傷,也曾出現了連隊呈現出戰鬥隊形而凍死在陣地上,讓美國人也不禁為此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