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最「冷」的一首唐詩,寫的是秋天景色,但抒發的是寂寞心境

2021-01-19 老張侃詩詞

作為唐代詩人韋應物,我們應該非常熟悉了。他那句著名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可謂膾炙人口,早就已經成為了唐詩當中的經典名句。同時他的一首寫離別後重逢的詩句,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更有清麗之美和無窮的意境韻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詩的豐味之美。

作為中唐時期很有名氣、也很有代表性的詩人,韋應物的仕途發展一般。由此他也把目光更多投向詩詞當中,他的詩詞當中可以看到個人的品格追求,對於景色描繪特別偏愛,對於歸隱生活也是充滿嚮往。

也正是因為有如此的內心追求和情感經歷,韋應物寫出了一首最冷的唐詩。全詩淡然的風格,但背後蘊藏著的是寂寞的情誼,和並不那麼灑脫的情懷。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 寄全椒山中道士》,顯然是送給老朋友的一首古詩。詩人在城市生活當中,而朋友則是隱居在山中。兩個人在不同的生活空間才會帶來彼此的思念。

韋應物就是在這樣一個秋天的瞬間,偶然間想起了老朋友,感慨彼此的生活,留下了這樣一首充滿著冷意的精彩唐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詩人當時擔任滁州刺史,在衙門當中感覺到秋意寒冷。因為同理心的緣故,他在自己的身體感覺寒冷的時候,也想起了遠方的好朋友,也就是那個隱居在山中的人。

兩人已經多年未見,而且生活在不同的空間當中。詩人身上的寒冷尚且容易解決,在山間隱居的朋友條件更惡劣,氣溫或許更低,不知他該如何應對。所以後面兩句古詩就是詩人表達對於對方的關懷。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面對這樣充滿涼意的季節,你一定要去打柴,回來的時候煮些飯菜,燒柴也能夠帶給你些許的溫暖。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後面的詩句則更是表達思念之情。多年未見的老朋友,韋應物始終掛念在心裡,想帶著酒去看望對方,想讓對方在這風雨飄零的悽苦季節裡得到一些安慰。因為在詩人看來,一個人隱居的生活是極其無聊的,是極其孤單的。所以他也渴望自己能夠幫助對方,讓他們得到一些安慰。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但是詩人也知道,這樣的關懷可能很難送達。因為現在秋葉落滿空山的時候,到哪裡去尋找好朋友的蹤跡呢?找不到好朋友,如何能送上他的祝福,如何能送達這一杯美酒?

韋應物的這首唐詩。對於景色的描繪不多,但是卻表達出了對隱居之人內心的關懷。整首古詩呈現出一種冷色調,體現出的蕭瑟疏淡的風格,但是在背後卻是炙熱的情懷和落寞的心境。他對好朋友的情懷是炙熱的,但是找不到對方內心卻又是落寞的。

而正是在這種炙熱和落寞當中,兩人的情誼得以凸顯。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夕陽下倦鳥歸巢,詩人長途跋涉抒發思鄉之情,一首唐詩回味無窮
    因為這表達的是普通人最普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古代遊子,他們和今天的我們一樣,為了學業為了前途而選擇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不過對比今天便利的交通和通訊方式,他們當年只能把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都傾注在詩詞當中。哪怕是起了一點風,哪怕是看到夕陽之下的倦鳥歸巢,都讓他們想起曾經多時未歸的故鄉。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如此。
  • 韋應物寫相思的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短短4句卻字字濃情
    這是南北朝謝眺的一首詩,我特別喜歡最後兩句中的人生態度。就不要說你不回來了,就算你回來了,這裡的萬紫千紅也都已經凋謝殆盡,我這裡地小人窮,沒什麼好招待你的。 謝眺寫這首詩的動機暫且不論,在我這裡,則確確實實聽出了一絲瀟灑與不屑。我人就在這裡,你愛回來不回來。
  • 蘇轍模仿韋應物詞體所作一首詞,抒發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韋應物是唐代詩人,其詩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閒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有同情心,在唐朝時期,政府在邊地設置都護府,管理邊境事務,由於邊地戰事不斷,士兵生活悲苦,他便寫了一首詞來抒發戍守邊塞的士卒的思家情感。調笑令·胡馬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
  • 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讀來都是傷悲,最後7個字卻驚豔千年
    伴隨著唐王朝的逐漸衰落,唐詩也逐漸告別歷史舞臺。尤其是在晚唐時期,很多詩人都在用心血抒發唐王朝日薄西山的無奈,其中也產生了很多經典的詩句。今天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全文很短,只有28個字,但可以說是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
  • 隱藏在唐詩中的幾顆小小露珠,晶瑩剔透了1000多年
    有道是:「白露秋風夜,一夜冷一夜。」白露節氣,白天秋高氣爽,夜晚露水寒涼,此時品讀古詩詞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情趣。而在不經意間,隱藏在唐詩中的幾顆小小露珠,晶瑩剔透了1000多年。《衰荷》是寫景狀物的一首七絕。其大意是:白露節氣來臨,百花凋零,唯有水池裡的荷花沒有完全開敗。秋風吹過,帶來些許寒意,荷葉已經慢慢開始乾枯了。然而誰喜歡看到蕭條的景色呢,都微著池子轉來轉去,尋找合適的地點,好慢慢欣賞這依然花開不敗的荷花。
  • 夜晚無心睡眠,蘇軾在院中寫了一首詞,最後5個字,盡顯孤獨寂寞
    每逢此時,他都會提筆寫詩,抒發滿懷寂寞。雖無人能懂,但日久天長的落寞也磨鍊得他無比豁達睿智。今天我們來拜讀他剛剛被貶黃州時所作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以高超的文學素養將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孤傲、高潔,雖難免寂寞,也無悔自己堅守內心的抉擇。
  • 韋應物思念朋友睡不著覺,便外出散步,寫了一首詩,卻成為經典!
    對於很多喜歡古詩詞的朋友們來說,之所以會如此喜歡,是因為在古詩詞那簡短的語句中,卻蘊含著極為豐富也極為深厚的感情,這些文字似乎帶有著莫大的力量,可以輕易地碰觸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種情感洶湧的詩文的表面,詩人的描繪方式卻是非常的平淡,就如同平日裡的閒話一樣,但平實的語言往往充滿著只可意會的魅力。唐代詩人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詩人,用「浪子回頭」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他是誰呢?就是韋應物。
  • 最寂寞的兩首古詩,全文不帶「寂寞」兩個字,卻把心境寫到了極致
    寂寞不同於孤獨。很多人在工作或生活的忙碌之餘,總喜歡找個安靜的地方獨處一下,這種獨處是一種很好的放鬆。而寂寞源自內心的孤獨,大概沒人喜歡它。最容易被寂寞擊中的,是多愁善感的人。尤其是古往今來的詩人們,大都與寂寞形影不離。但是,寂寞和失意一樣,都能激發詩人的靈感。
  • 10首絕美唐詩,意境美,語言美,詞句美
    幾萬首唐詩,給中國人留下了最美妙的藝術盛筵。唐詩美在哪?美在李白筆下的思念: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美在王維筆下的秋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一個秋天的夜裡,韋應物散著步,忽然想念好友邱員外。他想像著友人正住在山中,松子落了下來,朋友你一定還沒有睡吧!語淺言深是這首詩的特點。全詩不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而是從容落筆,淺淺著墨,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格調古樸雅致、安閒恬淡,給人玩味不盡的藝術體驗。
  • 韋應物最經典的一首詩,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韋應物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之一,同時他也是出身名門,我們都知道唐朝有很多的名門望族,例如河東的柳氏,京兆杜陵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河北盧氏等等,這些那都是唐朝當時最有名的幾大家族,那麼韋應物便是出自於京兆杜陵韋氏,可以說他們家在當時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但是到了他這一輩
  • 唐人來北固山成就精彩唐詩,宋人來到北固亭,一首豪放詞更顯悲壯
    不過在文學史上,這個地名因為一首唐詩,還有一首宋詞,體現出它卓爾不凡的氣度來。盛唐開元初年,一個北方詩人來到了北固山下,被這裡的景色深深迷住。寫下了一首唐詩,非常精彩,在當時就有很高的名氣。這首唐詩當中的精彩詩句,更是被當時的宰相做成對聯,掛到了政事堂上。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 韋應物這首閒居詩歌,不但充滿閒情逸緻,而且令人百讀不厭!
    在歲月長河中,無憂無慮的微笑,才是最美的,在感動淚水中的微笑,才是最多姿的,在逆境中堅強前行,才是最精彩的。心的微笑,無須刻意,無需偽裝,心田裡永遠有著歡樂的歌。這也是一種情調,一種閒適的生活狀態。閒適是一種心情,無論是遠離故鄉,還是工作繁忙,只要願意調整心境,就可以做到張弛有度、情緒高漲。
  • 寫冬至的唐詩:杜甫的七律感傷,杜牧深情,白居易的七絕最好!
    冬至是24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排在第22個,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從周到秦,人們一直將冬至作為新一年的開始。漢代把冬至當作「冬節」,官府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漢書》中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當時人們過冬至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 夕陽西下,一陣風吹過荷塘,唐代詩人突發靈感寫下一首精彩唐詩
    比如說在唐詩和宋代的詩歌當中,我們經常看到對景色描寫的詩句。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這是宋代詩人筆下美麗的景色。而對比而言,宋代詩人寫宋詞,多數都是離愁別恨,極少有單純景色描寫的詞句。在唐代詩人的筆下,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哪怕是夕陽西下的時候一陣風吹過荷塘,也能夠讓他靈感迸發,寫出一首精彩的唐詩。
  • 一首寫雪的唐詩,雪後的清新景色,還催生了著名的成語
    雨後初晴,天邊經常會湧現出迷人的彩虹,雪後初晴的景色是怎樣的呢?「瑞雪兆豐年」,雪後的大地銀裝素裹,屋頂在太陽的映照下,潔白透亮,雪後踩著厚厚的積雪往密林間行走,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那聲音仿佛是童話世界裡的經典樂曲。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寫雪的古詩,戎昱的《霽雪 / 韓舍人書窗殘雪》。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以我個人而言,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詩,那都是同樣喜愛。兩者之間並不衝突,最重要的是你要熱愛詩歌,要是真正喜歡的話,那自然能夠從中感受到獨特的美。那麼這首詩正是寫於後期,這個時候的王安石心如止水,經歷了無數的磨難,但他對於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與眾不同,在這麼一首小詩中,他通過燕子的描寫,以此來抒發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開篇的兩句疊字句,寫得最為巧妙,「處處定知秋後別,年年長向社前逢。」
  • 蘇軾,有一首詞抄,襲韓愈的唐詩,卻成為寫春景的傳世佳作
    蘇軾就有一首《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裡面就有借鑑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很多內容。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在蘇軾這首詞的上片,裡面就有多達17個字是與韓愈的詩作裡面的容是一致的。這裡主要講的是春天的景色,描繪了春天的生機勃勃一副動態美的感覺。同時也感嘆,春天是一年裡最好的時節,而雨後的春天更是散發著生機的美。
  • 在唐詩宋詞裡,秋天的風是什麼顏色
    果爸小啟:在唐詩宋詞裡,秋天的風究竟是什麼顏色?這可能是一個偽命題。但在詩人的筆下,風不僅會顏色,而且還是五顏綠色,豐富多彩。於是,秋天的風,在唐詩宋詞裡,也一樣是異彩紛呈。這首詩是李白寫的愛情詩中,最為深情的一首。此詩寫於756年,那是安史之亂最嚴重的時候,也是李白生命中至暗時刻的開端。在這樣的亂世當中,李白被時代的浪潮推動著四處逃難,對於一位55歲的老人而言,這無疑是非常難受的事情。
  • 一首驚豔絕倫的唐詩,「寂寞空庭春欲晚」,詩作背後卻醜陋不堪
    事實上,「文如其人」並不是真理,很多經典作品的文學作品背後,隱藏著的卻是種種醜陋不堪的故事。例如筆者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驚豔絕倫的唐詩《春怨》。它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劉方平,一個醜聞非常多的詩人。在這首詩作背後,藏著種種醜陋不堪的事情。春怨唐·劉方平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 韋應物的一首思念詩,看到松子墜落想到友人未眠,20字清新自然
    秋天夜晚清涼如水,秋天的月亮也分為優雅迷人惹人憐愛。「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深閨的人兒拉開帘子,靜靜地望著迷人的秋月;「可憐年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有露水凝結的夜晚,誰又說彎月不可愛呢;「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秋天的月亮透露著離人濃重的思緒,把酒望月寄託情懷,思念盡在那皎皎明月中。秋天的夜晚最能撩人思緒引人思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