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首都為何不是國家行政中心?

2021-01-10 讀懂本星球

說起荷蘭的城市,大家首先會想起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對許多中國人來說,阿姆斯特丹是「歐洲之門」。

在2020年春節之前,阿姆斯特丹是歐洲大陸與中國直航航線最多的城市之一(除北上廣外,成都、廈門、杭州都有直飛阿姆斯特丹的航班);另一方面,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又是歐洲大陸年旅客吞吐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因此,不少中國人去歐洲旅遊,選擇從國內直飛阿姆斯特丹,然後在這裡轉機到歐洲各地。

▲阿姆斯特丹鳥瞰圖

阿姆斯特丹這個由大壩建立起的城市,早已成為了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她是荷蘭的經濟、文化中心,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阿姆斯特丹

然而,雖然是名義上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卻並不是荷蘭的行政中心。作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荷蘭不僅議會和國家政府不在阿姆斯特丹,連國王和王室成員也不常住在那兒,僅僅是國王宣誓就職或者出席重要外事活動的時候去意思意思。

荷蘭的行政中心在海牙。這座安靜的小城裡其實藏龍臥虎,不但荷蘭的國家最高管理機構都在此辦公,還擁有國際法庭等眾多國際機構。此外,幾乎所有國家駐荷蘭的大使館也設立在海牙,更是證明了其國家行政中心的身份。

▲海牙國際法庭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首都都不在國家的經濟中心,如大家熟悉的美國的首都在華盛頓而非紐約。然而,首都不在行政中心的國家實屬罕見,而荷蘭為何要將首都確定在阿姆斯特丹而不是海牙呢?

1.海牙,袖珍的政治中心

海牙的城市規模很小,即使現在是荷蘭的第三大城市,城市面積僅100平方公裡。人口則凸顯其小城市的標籤——只有50萬左右,這個數據放在中國國內,妥妥的小縣城水平。

▲夜色下的海牙

其實,這座城市的起源就如它的荷蘭語本名(Des Graven Hage)一樣,意思是:荷蘭伯爵的狩獵小屋。

13世紀,荷蘭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和那個時期歐洲很多地區一樣,都屬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範圍。

荷蘭伯爵威廉二世(同時也是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儲)非常喜愛在海牙附近狩獵,先將其建成圍場,後來又建造了城堡,而隨著周圍建築物的規模逐漸擴大,這裡成為了荷蘭伯爵的主要住所。

從這時起,海牙就逐漸成為了荷蘭的政治中心,雖然與同時期荷蘭地區的其它城市比起來,海牙的規模很小,甚至都算不上城市,但權力在這裡,這裡就是中心。

▲1586年的海牙賓內霍夫(荷蘭伯爵的主要住所)

16世紀,因不滿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徵收新稅,以及對新教教徒進行殘酷迫害,荷蘭人開始奮起反抗,謀划起義。

1581年,來自荷蘭各地的代表在海牙宣布,荷蘭將成立尼德蘭聯合共和國,從而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各地的統治。

▲1602年荷蘭船艦在吉利海峽附近撞向西班牙船艦

八十年戰爭之後,荷蘭贏得了獨立。尼德蘭聯合共和國的執政者拿騷的莫裡斯選擇在海牙定居,並在他的倡議下,於1616年開始對海牙進行了新的規劃,在城市周圍修建了運河網,並在賓內霍夫(原荷蘭伯爵住處)的東側建造了宏偉的貴族大廈。

▲1625年的賓內霍夫

1648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籤訂《明斯特條約》,承認尼德蘭聯合共和國的地位,海牙正式成為了尼德蘭聯合共和國的政權中心。

2.阿姆斯特丹,從小漁村到國際貿易樞紐

獨立後的荷蘭贏得了屬於自己的時代,而這也是阿姆斯特丹的黃金時代。

阿姆斯特丹始建於13世紀,因人們曾在附近的阿姆斯特爾河上建築水壩而得名,最初只是是一個很小的漁村。

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給了荷蘭和阿姆斯特丹機會,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先後建立,而阿姆斯特丹商人在其中佔有了最大的份額。

那時,荷蘭商船從阿姆斯特丹出發,駛向了世界各地,主要貿易網絡涵蓋了東南亞的印尼、印度和斯裡蘭卡、北美洲、非洲,以及南美洲的巴西。

▲大約在1544年的阿姆斯特丹,在此之前已修建了半圓形運河

1602年,荷蘭國際印度貿易公司阿姆斯特丹辦事處通過買賣股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後世的韭菜們不少痛恨最初發明股份交易的荷蘭人,然而,沒人否認,股份交易制度改變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軌跡,甚至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

▲1653年的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17世紀中葉,荷蘭使團抵達北京。接見荷蘭使團的中國皇帝,還是滿清入關後第一個皇帝——年輕的順治帝。

清帝國還在開枝散葉之際,荷蘭就已經建立起來了全球商業貿易網絡。世界的五大洋之上都飄揚著掛有荷蘭三色旗的商船。

▲1656年的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

此時的阿姆斯特丹,早已不是當年的小漁村了,不但自己成為荷蘭了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國際貿易活動的樞紐和金融中心。而荷蘭也成為當時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經濟大國和殖民強國。

▲約1662年的阿姆斯特丹地圖,運河圈現已完成

3.拿破崙弟弟將阿姆斯特丹市政廳改為皇宮

但是,荷蘭並沒有逃脫盛極必衰的周期律。18世紀,先後與英法交戰的荷蘭開始走下坡路,1795年,荷蘭被法國佔領,荷蘭共和國滅亡,在法國武裝支持下的巴達維亞共和國宣告成立。

▲1666年6月的第二次英荷戰爭

1806年,巴達維亞共和國又變成了荷蘭王國。只不過,荷蘭王國的國王由當時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出任。

▲荷蘭國王路易·波拿巴(上圖中的路易一世)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拿破崙一世的弟弟

拿破崙的弟弟路易·波拿巴接管荷蘭之後,為尋找自己的首都和住處可下了一番功夫。他開始在荷蘭各個城市間尋找,看哪裡是最適合自己居住和辦公的地方。

路易·波拿巴先後來到了海牙、烏得勒支等地進行考察,海牙雖然在當時已經是多年的政治中心了,但一直建城很小,而且還是「舊都」,並不討驕傲的路易·波拿巴喜歡;烏得勒支是內陸城市,各方面中規中矩,也沒有入得路易·波拿巴的法眼。

路易·波拿巴畢竟也是見過世面的人,在經過一番奔走和比較之後,他最終還是選擇將首都放在經濟繁榮、社會開放的荷蘭第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與17世紀荷蘭的黃金時期相比,此時的阿姆斯特丹在國際上的地位雖有所下降,但它畢竟曾是一個世界級的城市。由於阿姆斯特丹的商人特別富有,他們為這座城市增添了很多宏偉的建築,這其中最華麗的就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廳。

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廳修建得極其豪華,可以與當時的任何歐洲宮殿相媲美。路易·波拿巴原本是準備在阿姆斯特丹新修一個宮殿的,但當他第一次看到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廳時,他立刻被這裡所吸引,從而放棄了新修宮殿的想法。

就這樣,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廳在被進行了一番精心的改造和裝修後,成為了路易·波拿巴的皇宮。

▲阿姆斯特丹皇宮

在路易·波拿巴任國王之前,荷蘭的政治中心一直是在海牙的,雖然她很小,且遠不及阿姆斯特丹繁華。而當路易·波拿巴選擇將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廳改造為皇宮,並長期居住在這裡後,阿姆斯特丹才第一次成為了國家的政治中心。

4.首都和政治中心的首次分設

然而,阿姆斯特丹國家政治中心的位置並沒有坐太久。

1813年,拿破崙倒臺,奧蘭治親王威廉六世成為荷蘭的新君主。

在威廉六世上臺之前,荷蘭社會上存在著奧蘭治派與共和派兩股勢力。

奧蘭治派,支持以奧蘭治家族世襲繼承統治權,該派系基礎在海牙和農村地區。而共和派則是支持民主共和的派系,主要在荷蘭的城鎮中獲得支持,阿姆斯特丹是其最大的大本營。

1815年建立政權時候,威廉六世將政府搬回了海牙。但為了調和奧蘭治派和共和派的關係,新憲法規定:阿姆斯特丹是國王就職典禮的地點和名義首都,而議會將在海牙和布魯塞爾間輪換。

1830年,比利時獨立後,布魯塞爾成為新國家的首都。海牙則成為了荷蘭王國的政府和議會唯一所在地。

▲1890年至1905年之間的海牙賓內霍夫

5.喧囂的首都,安靜的行政中心

從1815年開始的200年,荷蘭的政權發生了多次變化,但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的地位卻再未經歷移位。

阿姆斯特丹一直是荷蘭的名義首都,女王朱莉安娜(1948)、比阿特麗克斯(1980)和威廉·亞歷山大(2013)等都先後在阿姆斯特丹舉行典禮就職上任。

但阿姆斯特丹的皇宮就像清朝晚期時故宮的太和殿,只是最高權力的象徵。國王只在就職和參加重要的節慶以及外事活動的時候會來到阿姆斯特丹皇宮,而王室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仍然在海牙。

▲位於海牙的諾丁堡宮(2013年以來一直被用作威廉·亞歷山大國王的官方工作場所)

海牙作為荷蘭行政中心的地位也一直很穩固,不但政府和議會一直在海牙辦公(二戰期間在英國的流亡政府除外),王室們也都生活在這裡。

由於海牙是荷蘭實際的政權中心,各國駐荷蘭的大使館也逐漸在這裡設立,後來還成為了國際法庭等眾多國際機構的駐地。

▲現在海牙的賓內霍夫,其中六角形塔的是荷蘭總理的辦公室

一個是名義首都和經濟中心,一個是行政中心,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的定位也決定了兩個城市的發展趨勢。

阿姆斯特丹作為荷蘭的經濟和金融中心,許多大型公司和銀行總部都設立在這裡,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是歐洲最大的股市之一,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吞吐量穩居歐洲前三,阿姆斯特丹港貨運量排歐洲第四。

▲阿姆斯特丹及其周邊城市的地形圖

在整體慢節奏的歐洲,阿姆斯特丹卻顯得非常有活力,這是一個開放並有激情的城市。

與阿姆斯特丹的活力四射相比,海牙則顯得安靜許多。海牙的經濟以服務業為主,這裡最多的是為政府機構提供配套服務的服務業管理公司,而其它的商業公司也主要從事貿易,銀行,保險等業務。

▲海牙地形圖

海牙幾乎沒有重工業,除了殼牌等幾家大型石油公司的總部設在該市外,該市的主要支撐產業是旅遊業,目前,該市十分之一的人口以旅遊為生。

阿姆斯特丹和海牙,就像荷蘭的雙子星,名義首都也好、行政中心也罷,兩座城市都按照歷史賦予他們的定位,各自安好。

相關焦點

  • 荷蘭首都,為什麼會有兩個?
    究竟海牙為什麼是事實首都?而阿姆斯特丹為何會空有頭銜?▲荷蘭政府所在地海牙一、尼德蘭革命爆發,成立聯省共和國阿姆斯特丹與海牙所處的行政區不同,阿姆斯特丹位於北荷蘭省,是荷蘭王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而海牙位於南荷蘭省,是南荷蘭省省會城市,也是荷蘭王國的第三大城市,與阿姆斯特丹的距離僅有60公裡。
  • 馬來西亞的行政中心,不是首都吉隆坡,而是這座小城
    對於許多中國遊客來說,馬來西亞是比較熟悉的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畢竟最先開放的中國居民出境旅遊目的地中,「新馬泰」名氣最大。馬來西亞也是我們的鄰國,中國的南海向南就是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是東南亞最大的城市之一,跟新加坡齊名,是東南亞的中心城市。
  • 世宗的繁華跟首爾無法比,韓國卻為何,堅持將行政首都遷往該地?
    「——這段話是人民網上一條發布於2012年10月的新聞,表達了對韓國實行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到世宗的關注。不管你是追韓流明星,看韓劇還是偶爾關心一下國際新聞,相信你都會了解首爾在韓國的地位。在我查閱資料之前,我也一直以為韓國的首都,不管是行政首都還是經濟中心都是首爾。那韓國為何要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到沒有什麼名氣的小城世宗呢?
  • 東京居然不是日本首都?還有國家竟然有好幾個首都?
    因此東京對於日本來說不是法定上的首都,而是廣大人民普遍認知的約定俗成。 這世界上,不止有沒首都的國家,還有不止一個首都的國家,就是南非。南非有三個首都,分別是茨瓦內(原名普利托利亞)、開普敦和布隆泉,他們三個一個是行政首都、一個是立法首都、一個是司法首都。
  • 埃及有官員稱新行政首都將成為中東中心
    埃及有官員稱新行政首都將成為中東中心 2020-09-09 13: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何有人說東京不是日本首都?那麼日本首都到底在哪裡?
    我們就根據日本首都的變遷史來理一下吧。圖為東京全景,這座城市是日本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也是亞洲最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奈良春日大社最初,日本列島上並未形成統一的政權,各方勢力群雄割據,部族之間紛爭不斷,也沒有首都這一概念,直到公元7世紀,大阪逐漸成為日本的權力中心。
  • 越南的首都為何是河內而不是經濟最發達的胡志明市
    文/寂寞的紅酒河內和胡志明市是越南最有名的兩個城市,一個是越南的首都,一個是越南最大、最繁華的城市。胡志明市的經濟貢獻率佔到了越南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可以說控制了胡志明市就掌握了越南的經濟命脈。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越南的首都為何是河內而不是經濟最發達繁榮的胡志明市?首先,河內是越南傳統的行政中心。歷史上,河內一直是越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早在公元前200年,河內就已經建城。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越南設交趾郡,河內便在其範圍之中。隋朝的時候,河內成為中國交趾郡的治所。唐朝的時候,河內是安南都護府治所所在地,是當時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5個容易被人誤解的國家首都:美國不是紐約,日本首都不是東京!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首都應該是最繁華最發達的城市,首都往往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是國內的人最嚮往的地方。不過,在國內總是有一些城市因為旅遊業或其它的亮點導致人們對它的印象比較深刻,就誤認為這些名氣大的城市是首都。而真正的首都城市對於一些外國人來說並不知情,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細數一下5個容易被人誤解的國家首都吧。
  • 東京居然不是日本法定首都?還有這些國家的首都很容易搞錯
    通常很多國家名聲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就是該國的首都,如韓國首爾、泰國曼谷、英國倫敦、義大利羅馬等等。不過也有些國家並非如此,他們會把首都放在一個遊客較少,知名度也不是很高的地方,使之成為一個純粹的政治中心。另外,令人驚訝的是,東京居然不是日本法律上的首都!
  • 起底韓國,國土面積僅十萬平方公裡,卻有兩個首都
    首爾咱們都知道,韓國首都城市,也是韓國最大的城市,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一體,乃是韓國的中心。所以,國家機關坐落於這裡,無可厚非。但是這個叫世宗的小城市,卻是鮮有人知。沒辦法,這座城市太年輕了,2007年才開工建城,至今常住人口不過才二十幾萬。而且其位於韓國中部,既不是港口要道,也不是資源中心,地理位置偏僻,要啥沒啥,完全就是荒野之上的一座小城。
  • 首都機場與荷蘭史基浦國際機場結為姊妹機場
    民航資源網2010年10月19日消息:10月19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共同籤署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與史基浦國際有限公司締結姊妹機場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正式締結友好合作關係。
  • 既不是雪梨,也不是墨爾本,澳大利亞首都是這座年輕的城市
    相對於人口500萬左右、經濟極其繁榮的雪梨和文化極其昌盛的墨爾本,卻是40萬人的坎培拉成為了首都,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正是雪梨和墨爾本爭奪首都的結果。坎培拉國會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時,墨爾本已是全國的金融與文化中心,而雪梨工商業的發展和人口均高於墨爾本,雙方都想爭取聯邦首都的地位。
  • 瑞士首都難道不是___嗎?
    1353年,伯爾尼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正式加入瑞士聯邦,並很快成為了聯邦最強大的州。而在保留足夠的人手以擴大農業生產、保證軍事需求的基礎上,還有一部分伯爾尼人會被派往其他國家服役,比如荷蘭或者法國。作為回報,伯爾尼會得到資金酬勞、關稅優惠以及談判優勢,這就是歷史上十分有名的瑞士僱傭兵。
  • 首都城市旅遊氣候風光之荷蘭阿姆斯特丹、比利時布魯塞爾
    阿姆斯特丹西歐國家荷蘭,素以「堤壩之國」著稱於世。境內湖泊沼澤星羅棋布,河渠縱橫交錯,地勢低緩平坦,全國三分之二地區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下,各地氣溫、降水相差無幾,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荷蘭西部須德海西南岸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的城市,全國第二大港口,又是一座具有700多年歷史的世界名城。阿姆斯特丹城區運河密布,橋梁百千。
  • 馬來西亞新的行政首都——美麗的太子城!
    馬來西亞太子城也叫布城(Putrajaya),是馬來西亞新的行政首都。太子城以「智慧型花園城市」為發展主題,是一座被原始森林包圍的新城市,這裡的風景與馬來西亞任何一個城市都不一樣,一條栽滿熱帶植物和鮮花的林蔭大道直通首相府前的廣場,粉紅色的水上清真寺在陽光的映射下,輝煌燦爛,蔚為壯觀。
  • 5個容易被誤解的首都:日本首都不是東京?美國首都不是紐約?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有自己的首都的,首都是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一般來說,每個國家的首都,都是國內非常繁華的城市,在國外的知名度也更高一些。不過也有一些城市,因為經濟比較發達,知名度很高,導致一些人將它誤解成了這個國家的首都。
  • 全球最容易被誤解的首都:日本首都不是東京,美國首都也不是紐約
    無論是世界上的哪一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首都,例如印度的首都是新德裡。不過,一個國家當中還有著其他一些名氣很大的城市,它們往往被不熟悉的人誤認為是國家的首都。下面就來盤點最忽悠人的「假首都」。美國首都不是紐約紐約是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而美國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也非紐約莫屬了,然而美國的首都並不是紐約,而是華盛頓,只是在發展過程中,紐約逐漸取代了美國經濟中心的地位。阿聯首都不是杜拜很多人都以為杜拜是阿聯的首都,但是實際上並不是。
  • 四個最容易被誤解的國家:瑞士首都不是蘇黎世,日本首都不是東京
    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的人民已經逐漸開始去世界其他國家旅行,在旅途中,我們會逐漸發現,有些國家其實超出了我們的認知,今天我們要講一些科普知識,這是很多國家的首都,許多看起來和聽起來繁榮的城市實際上不是這個國家的首都,今天我要說的是四個最容易被誤解的國家:瑞士首都不是蘇黎世,
  • 東京是日本最大城市,卻不是日本首都?網友:那日本首都在哪?
    作為中國的鄰國,日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同時,中國與中國的關係也是曲折的,事實上,中國人對日本了解不多,例如,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大家都知道東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嚴格意義上東京不是日本的首都。
  • 明年起,別再叫「荷蘭」!尼德蘭風車、尼德蘭鬱金香,外國網友:我有...
    不過,「尼德蘭」其實也不是個新詞。從15世紀開始,尼德蘭一詞就開始被使用。但與英國的「英格蘭」和法國的「法蘭西」不同,這個名稱並不是起源於民族名稱,而跟地理有關。尼德蘭,直譯為「低地」,因為荷蘭的地形平坦而低溼。而儘管「荷蘭」被廣泛使用,但在一些更為正式的官方場合,荷蘭一直仍然用的是「尼德蘭」的正式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