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思念家鄉妻兒,接連寫下11首詩,寫下了與妻子間不能說的秘密

2020-12-23 解憂文史

李白的思念,可以說是穿越了千年時光,穿透了筋骨紙背,《靜夜思》、《秋風詞》、《荊州歌》等千古名作像紫氣氤氳,至今在煌煌詩林之中縈繞盤旋,惹人心醉神迷,令人神魂顛倒。

李白一生共有四位妻子,她們分別是:讓李白當了倒插門女婿的許氏、處處瞧不起李白的劉氏、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東魯某氏,和因「千金買壁」而結緣的宗氏。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或許是過慣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遊浪天下的李白旅居至河南洛陽一帶,而其妻許氏則居於安陸,二人分隔兩地。雖說寄人籬下,但李白與許氏關係不錯,因此出門在外的李白難免對家中妻兒心生思念。

感性的李白便用將這份情思轉化成為詩意融進字裡行間,寫下了一首首惹人豔羨的詩歌。這就是著名的《寄遠十一首》。下面我們就擇選幾首來看看李白的相思究竟有多麼赤誠。

《寄遠·其六》

陽臺隔楚水,春草生黃河。

相思無日夜,浩蕩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見終無因。

遙將一點淚,遠寄如花人。

這首詩不缺詩仙一向浪漫的氣質和宏闊的意境,但卻是異常的繾綣多情,相思日日夜夜,思念無休無止,李白展現了自己溫柔脆弱的一面。最後一句尤甚,李白為了「如花人」而落淚,想要遙遠地寄送思念卻怎麼也排遣不去愁思。

如果說第六首是正兒八經的精神的想念,那麼第七首便是略帶個人情緒的深層次的思念,可以看作是李白與許氏夫妻之間不能說的秘密。

《寄遠·其七》

妾在舂陵東,君居漢江島。

一日望花光,往來成白道。

一為雲雨別,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飛,相思愁落暉。

何由一相見,滅燭解羅衣。

李白感同身受,幻想以妻子的口吻訴說孤獨和相思,這種表現手法更能加深情感深度。她似如泣如訴,望穿了春花,眼光來來往往似乎都望出了道路。

「一為雲雨別」,運用的是巫山雲雨的典故,說的是男歡女愛。李白毫不掩飾,指出二人上次分別之時的纏綿,體現了二人感情之深,更表達了二人相見的迫切。

「何由一相見,滅燭解羅衣。」什麼時候能夠再相見,吹滅蠟燭,徑解羅衣。這兩句太過赤誠,簡直是赤裸裸的情話,且這情話只有在夫妻間才能說出。李白果然是詩仙般的存在,旁人難以啟齒的話語,他倒寫進詩裡,而且寫得十分詩意,盡顯豪放本色。

《寄遠·其十一》

愛君芙蓉嬋娟之豔色,色可餐兮難再得。

憐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極兮意已深。

朝共琅之綺食,夜同鴛鴦之錦衾。

恩情婉孌忽為別,使人莫錯亂愁心。

亂愁心,涕如雪。

寒燈厭夢魂欲絕,覺來相思生白髮。

盈盈漢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羅襪。

美人美人兮歸去來,莫作朝雲暮雨兮飛陽臺。

這首詩頗有屈原《離騷》的風格,古色古香,節奏感和韻律很強,讀起來非常有感覺。前三句溫存至極,看得讓人雞皮疙瘩直冒:愛你芙蓉嬋娟的美貌,秀色可餐;愛你冰清玉潔的品行,情真意切;早晨想和你共吃仙食,夜晚想要和你同寢入眠。

「美人美人兮歸去來,莫作朝雲暮雨兮飛陽臺。」這最後一句喊出了李白此時最想做的事情,那就是美人來到身邊,二人得以相見。這裡李白再次使用巫山雲雨的典故,看來他對這件事是念念不忘的。

《寄遠》十一首詩都是類似的風格,一反李白的輕狂霸氣,句句是寂寞,字字是相思,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當然,其中也蘊含了李白作為普通人的情感,那不能說的秘密。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在外面無依無靠,思念家中的妻兒,寫下一首詩充滿濃濃愛意
    李義山的深情在他的作品中體現淋漓盡致,特別是他與妻子王氏成婚之後,時常一個人獨自漂泊異鄉,在這段時間裡,他不僅思念家中的妻子兒,同時又對前途感到迷茫,為此寫下了很多傷感的詩作。事業上的失敗對於詩人來說,算不得什麼,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與妻子兩地分居,那種思念之苦,才最是令詩人痛苦,例如這首《端居》,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由於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而妻兒又不在身邊,這使得他很是憂愁,於是信手拈來成就了這麼一首經典之作。
  • 李白寫下這首千古絕詩給杜甫,病榻之上懷念友人,道盡思念的滋味
    唐代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二人的詩給後人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李白曾在病榻之上寫下一首經典絕詩,懷念友人杜甫,回憶過往曾經的點點滴滴,感慨時光匆匆和人生悲歡。今天我們便要來一起品讀這首思念杜甫的詩歌,感受這份友誼的珍貴和思念的滋味。
  • 李白的深情你不懂:李白寫給妻子和情人的5首詩
    李白的浪漫,我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那一部分讓我們總以為他是個浪子。事實上,李白是個深情的人。他寫給愛人的詩很少,卻句句深情款款,令人心動。第一首《贈內》,是李白寫給妻子的詩。此詩以調侃的口吻,化用東漢太常卿周澤的典故,自嘲自己天天爛醉如泥,還要夫人服侍,以戲謔之語安慰夫人。李白之妻是唐高宗時擔任過宰相的許圉師的孫女。李白在安陸的白兆山桃花巖修築了新居,其後不久他又漫遊各地去了。由於李白喜歡飲酒,其妻對此十分擔心,李白對此也有一些反省,但卻不能戒酒,因此寫下了這首詩。第二首和第三首,是寫給玉真公主的。《玉真仙人詞》不必說。
  • 李白整日醉醺醺,對妻子心有愧疚,於是寫下一首詩道歉
    第1位妻子是一個典型的白富美,是前任宰相的孫女許氏,李白也由「詩仙」變為了一個「倒插門女婿」,這種生活雖然讓他不爽,但是許氏的溫言軟語卻給了他很多安慰,然而沒多久許氏因病離世,李白也帶著女兒離開了許家。之後李白在東魯遇到了劉氏,也有人說他不是李白的妻子,只是情人,我們暫且就將她當作妻子吧,但是這個女子卻不懂風雅,不懂李白的浪漫。
  • 中國第一位女詩人思念家鄉寫下一首詩,家是離開又瘋狂想念的地方
    正是對家鄉的這份思念,中國詩歌史上便有了長盛不衰的思鄉詩,杜甫思鄉時寫下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王安石思鄉寫下「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之問也有「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名句。思鄉的詩歌太多 ,難以細數。但思鄉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作者都是男性。
  • 賀知章回到家鄉寫下兩首詩,有情感的文字,寫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南宋詩人陸遊在《文章》一詩中寫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陸遊詩句的大意是說: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藝高超的人在偶然間所得到的。純白沒有瑕疵,並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
  • 李白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卻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月亮與故鄉有著一種必然的聯繫,人一旦離開故鄉,便會感覺到一種深沉的孤獨和感傷,詩人往往借月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以緩解遠離故鄉的孤苦無依感。如果要在以月亮寄託憶故鄉的作品中挑出一首代表作的話,李白的《靜夜思》無疑是最佳的選擇,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千百年來為後世所傳誦。
  • 王勃半夜睡不著覺,一邊思念友人,一邊月下撫琴,寫下最美相思詩
    但是在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卻是怎樣也繞不開的,他就是王勃,他甚至被人們稱之為天縱奇才,還有人說,倘若他沒有早早離世,或許李白也要顯得教他遜色三分。他的才華早早就暴露出來了,六歲能文,被稱之為「神童」,在9歲那年更是為《漢書》作出了批註,這般才華就是現在的「天才學霸」也是自愧如的。
  • 杜甫想念李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有人喜歡李白的浪漫瀟灑,也有人喜歡杜甫的沉鬱頓挫,關於兩人誰是「詩壇一哥」的爭論,千年來都沒有定論。雖然後世經常有人為這兩位爭吵不休,但是在杜甫的心中,李白一直是他的偶像。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兩人第一次在洛陽相遇時,李白已經是天下聞名懂得大詩人,而杜甫還是默默無聞的小青年。
  • 曹植在秋天登高望遠,思念遠方的人,從而即興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詩
    而曹植在寫這首一組《雜詩七首》時,其實是被貶到了偏遠的海邊,於是他在一個秋日的清晨登上一座高山,思念遠方的人,從而即興寫下了這麼一組很傷感的詩。那筆者今天則是為大家推薦這一組詩中,最為傷感的一首,也是其中的第一首,這首詩情感細膩,描寫得也是極為悲傷,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畢竟一個人獨自生活在外地,自然而然就會思念故鄉,可是他又無法回去,這對於曹植來說,那無疑是最令他傷感的一個地方,所以這首詩寫得極無比的憂愁,讀來也是令人很是悲痛。《雜詩七首·其一》兩漢:曹植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之子在萬裡,江湖迥且深。
  • 晚年李白,依舊浪漫狂放,58歲寫下一首人生最飄逸輕快的詩
    即使到了晚年他依舊如此,李白在五十八歲時,寫下了一首他人生中最飄逸輕快的詩《早發白帝城》。一高興便寫出"神"作安史之亂後,一直仕途不如意的李白,碰到了一個他認為絕佳的機會。李白受永王李璘的邀請,前往輔佐。
  • 詩魔白居易想喝酒了,於是寫下了這首詩,竟成了人人喜歡的一首
    創作背景《問劉十九》是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思念友人時所作。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也有人認為此詩作於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但詩人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不可能邀約洛陽故舊對飲。
  • 李白初次離家寫下一首詩,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
    印象中的李白應該是一位瀟灑不羈、白衣飄飄的,手持一把長劍,仗劍走天涯。但是初出茅廬的李白也有過思念家鄉,依依不捨的情懷。這一年二十四歲的李白離開家鄉四川「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他看著遠處的山水,想著自己的未來,和家中的親人,心情有些激動,也有些留戀。家鄉四川人傑地靈,山清水秀。
  • 極盡浪漫的李白,為何寫下一首如此幽怨的婉約詩?讀來美得要死!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篇便是李白詩篇的其中之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好好地欣賞一下這首詩篇吧。在初秋時節,讀來也算應景。《玉階怨》李白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這首詩是李白的閨怨主題的詩篇,其實李白筆下的詩詞除了「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等對山水的描繪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等豪飲的詩篇外,還有很多婉約詩詞,比如現在讀的這一篇。詩的主要意思是:在一個仲秋之夜,閨房中的女子,徹夜未眠,不知道在思念著誰。
  • 遠嫁的女子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感動了世人2000年
    兩千年前有一位遠嫁他鄉的女子,按捺不住自己對故土的思念,寫下一首最美的思鄉之作。她就是我國最早的女詩人——許穆夫人,她的這首思鄉之作,就是《邶風·泉水》——毖彼泉水,亦流於淇。有懷於衛,靡日不思。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出宿於泲,飲餞於禰。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 李商隱的這首詩寫思念愛妻,句句發自肺腑,感人至深
    相愛時男女雙方你儂我儂特別的甜蜜幸福,愛情中最美好的不過是相依相伴,可是人總會有生老病死,一方去世,留給令一方的定是思念與悲痛。「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是元好問的詞,他描繪了大雁間的愛情,失去了另一半的大雁,寧願與同伴一起死去,訴說了說動物愛情中的同生共死。大雁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呢?失去了自己心愛的人,以後的日子該是多少傷心相伴,人與人之間銘心刻骨的愛情又何嘗不是呢?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從軍行說起七絕詩,就不能不提王昌齡,這位盛唐時代的七絕聖手。王昌齡的七絕詩題材豐富,包括邊塞、離別、宮怨等。由於他和李白等人的努力,七絕才成為唐代流行的詩歌體裁之一,在七絕詩歌創作上他與李白齊名。他在邊疆兩三年的時間裡,寫下了《從軍行》組詩7首,這是其四。詩中首先描寫的是青海湖邊雲霧升騰、遮暗連綿雪山的景象,孤城佇立在荒漠之中,與玉門關遙遙相望。此時駐守在邊塞的詩人,如同千千萬萬守衛邊疆的將士一樣,有著滿腔報國壯志:不打敗進犯之敵,絕不返回家鄉!
  • 聽BBC莎劇腔讀杜甫詩張姿勢了,這兩首竟然有相同的「對寫法」
    安史之亂爆發後,長安淪陷,作者被叛軍俘獲,軟禁於長安,在一個寧靜的月夜,因為思念家人(主要是妻子),寫了這首月夜。在詩中,杜甫藉助想像,抒寫妻子思念自己的形象,從而表達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情真意切,深婉動人。
  • 詩人杜甫的《月夜》,表達了詩人對妻兒什麼樣的情感?
    詩中起了有意思的變化:表面上的思念主客體轉換了位置,由異鄉的詩人換成了家鄉的妻子;而深層次上,抒情的主客體卻沒有因此而根本置換,詩人依然是感情的直接和最終抒發者,只是妻子也被詩人拉了進來,成為抒情的一員。其實,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男性詩人從女性角度出發,以女性思念男性為題材的詩作可謂比比皆是。
  • 李白漫遊重慶時被人瞧不起,怒而寫下一首詩成千古名作
    但現實很殘酷,李白的這種狂者姿態,不僅不被世人所理解,還常常會被當作「大言」來恥笑。如李白漫遊渝州(今重慶市),謁見當地名士李邕時,就因放言高論被說是「大言」,從而瞧不起他。李白對此很不滿,便在臨別時怒而寫下一詩《上李邕》以作回應。《上李邕》是一首七言古詩,寫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在這首詩中,李白不僅對李邕瞧不起青年人的態度表示了強烈不滿,還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畫與歌頌,表達了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狂者姿態。僅開頭兩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便令人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