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電影《遺願清單》,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有目標地活著

2020-12-13 鹹魚半仙兒

當生命只剩下半年或者一年的時候將最想完成的事情記在便利貼上逐一完成,這就是遺願清單,除了能夠讓人生了無遺憾,還能時刻提醒每個人自己這一生有沒有真正且認真地活過。遺願清單在很多電影中都曾經出現過,高分電影《遺願清單》堪稱其中的佳作。

該片講述了億萬富翁科爾與黑人老機械工卡特身患絕症成為病友後從相互排斥牴觸到產生堅定友誼的感人故事,並呈現在生命最後的倒計時裡,在卡特的建議下兩人開始制定遺願清單並將之完成的過程。

科爾,身價億萬、脾氣暴躁固執的老富翁,由於所策劃的醫院病房「一房兩床」計劃遭到大眾牴觸,在被診斷出癌症後不得不與老卡特同住一間病房,由此開啟建立友誼之路。隨著劇情的展開,科爾與卡特的生活也逐漸呈現出來,科爾雖然有錢有勢,主治醫師任他使喚,卻沒有親人來探望他,顯得格外伶仃,而卡特博聞強識,為了家庭和撫養孩子成才毅然而然放棄了成為歷史學教授的夢想,也因此備受妻子和兒子的尊重,家庭和諧幸福。

在確診後,科爾被告知只有半年時間,可卡特同樣如此,大概是因為兩人都面臨死亡的到來並且勇敢與病魔對抗,科爾與卡特在針鋒相對之餘生出幾分惺惺相惜。在這間病房裡,他們見證了彼此在病痛折磨下最痛苦隱忍的一面,也見證了普通人在面臨絕症時大同小異的情緒,這讓兩人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拉近。

確定時日無多,卡特開始制定遺願清單,年輕時候他為了家庭放棄夢想,回顧一生他都在為了家庭而活,而在生命最後時期,他決定為了自己而活,將自己一生中想要做的事情通通做完。科爾受到他的啟發,決定與卡特一起實現遺願清單上的願望。有了富翁科爾的支持,他們實現清單內容的安排很快提上日程。

異國他鄉用善意幫助他人;目睹金字塔、泰姬陵和長城這樣的神跡;跳傘、肆意開一回野馬汽車;攀登珠穆朗瑪峰;最後是親吻世上最美的女孩。這一項項遺願不僅僅是卡特這輩子想要完成的事情,也是科爾與斷絕關係的女兒的和解。

在科爾的幫助和陪同下,卡特實現了早年一直想要完成的願望,讓原本充滿缺憾的人生變得無憾起來;而在卡特的安排下,科爾與女兒之間關係破冰,得到了女兒的諒解,見到世上最漂亮是女孩——她的外孫女。

其實真正完美的人生並非要求十全十美或者成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只要不留下遺憾或者問心無愧的人生都很完美。卡特雖然一輩子沒有成為歷史學教授,可他花幾十年時間盡了丈夫與父親的責任,身患不治之症依舊不忘初心,沒有讓自己留下憾恨;科爾是世俗上的成功人士,與女兒之間僵硬的關係是他心病,可是脾氣暴躁固執的他始終不願意給自己臺階下,直到臨死之前解開父女心結。不得不說,該片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相關焦點

  • 「遺願清單」,人生總是需要那麼幾個目標需要自己去實現,親情
    這部電影之所以給小編的感觸頗深,不僅僅是因為劇中人的感情表露。更多的是人生的一種對比,無論貧富,無論有錢與否,最終的人生目標都是一致的。由於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同,所以他們尋求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無言的對白,人在知道自己生命的節點時,本身就是一種煎熬。相信更多人,即使知道自己生命即將結束,也不願意知道確切的時間節點,人生總是那麼古怪。最終再一次清晨,愛德華從地上撿起了卡特的遺願清單。
  • 《遺願清單》:人生在世,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遺願清單》,這部豆瓣評分8.6的電影講述的是兩個罹患癌症的老人,在偶然之中相識並成為好友,兩人決定在餘下來的日子完成他們內心的「遺願清單」的故事。故事的兩位主人公,一個擁有美滿的家庭,卻也因為家庭的負擔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四十五年匆匆而過,仿佛沒為自己活過。
  • 「遺願清單」是如何改變了我人生?
    可是我的整個心都是灰色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不開心,只是對生活全然提不起任何興趣。我逃課,一個人躲在宿舍裡發呆,無所事事地待著,不願意見任何人;我獨自一個人外出旅行,走到哪裡也不開心。
  • 《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生活將給勇敢堅持的人答案
    或許你會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列一張遺願清單,去做那些自己曾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也是不同的。在理想和現實面對,如果做不到相互成全,那就相互適應和相互磨合吧。每個人的人生旅途是不同的,不管你是光鮮亮麗的過完這一生,還是普普通通的過完一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出現,也有自己所力不能及的事情。或許人生就是有一個一個的遺憾疊加而成的。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演員配置相當豪華,兩位影帝級別的大咖同臺飆戲,每個微表情都是戲。 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讓我想起很多經典電影黑白配,《綠皮書》、《觸不可及》……但是,和展現種族歧視主題的高分電影不同,這部美式喜劇電影選擇了「生命的意義」這樣神秘而宏大的主題,用一種跨越生死的友誼來展現。
  • 影片《遺願清單》-人活著的意義,一個人活著就不可避免的問題
    一個身邊常常有家人來看望,一個連看望的人都沒有,身邊一直是一個到底叫湯米還是託馬斯的助理陪伴。朝夕相處,兩人彼此了解,了解各自的生活經歷、情感經歷,家庭情況,愛德華白手起家的,結過四次婚的,擁有億萬財富。卡特為了承擔家庭責任,放棄了成為歷史學教授。他們都在等待醫生宣判最後的期限。倔強的老頭被宣判能活半年,運氣好的話一年。
  • 從遺願清單開始倒推你的人生
    如果這個答案連續很多天都是No的話,他就知道他該做出改變了。▍從遺願清單開始倒推你的人生死亡會幫助我們梳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你今天早上出門沒帶傘,結果下雨了,運氣真糟是不是?你本來就要遲到了,狂奔著去追趕那輛20分鐘才來一趟的公交車但是沒有趕上,運氣真糟是不是?
  • 愛情故事《遺願清單》,兩個彌留之際女人,終於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01完成遺願清單,找到活著的意義《遺願清單》的翻拍很有規律,整體思路也不算什麼新鮮,但在劇情和演員中有很多閃光點。兩個女人的生命已經達到了彌留之際,但是活了這麼長時間,沒有未完成的夢想,依靠小女孩來尋找生活的意義,這是令人感動的,但令人悲哀的。
  • 《遺願清單》告訴你,如何給自己的人生,一場「盡歡」的擁抱!
    於是卡特按照上大學時,老師布置給學生們的作業,寫完了一張「遺願清單」,這是一張即將面對死亡的人,為自己一生中從未做出的事情列出的最後清單。但是假如換做我們這些普通人,讓你去寫一張這樣的「遺願清單」或許一個字也寫不出吧!
  • 如何度過《遺願清單》的兩個女人,生命的最後一刻你選擇?
    電影《遺願清單》是關於講述如何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時光中度過兩個人。2007年,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主演的電影獲得了巨大的票房。十二年後,日本重拍了由吉永小百合和天海佑希主演的電影。由吉永小百合扮演的家庭主婦幸枝患有胃癌。
  • 《遺願清單》的6個啟示,早看早成長,人生更遼闊
    《遺願清單》,豆瓣評分9.1分,看完覺得這個分數配得起。這部於200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導演羅伯·雷恩組織拍攝,主要講述兩個癌症晚期病人愛德華和卡特如何面對癌症帶給他們的「死刑」、回顧他們以前的生活與思索以及餘下的日子兩人一起彌補一直以來想幹的事情的故事。
  • 《遺願清單》:你的人生值得體驗更多
    一天,愛德華無意間發現了卡特寫下的一份清單,便產生了巨大的好奇。卡特解釋說這是自己大學時期的哲學老師曾布置過的任務,現如今只能將其塗塗改改更新一下,只想留下容易實現的願望。愛德華看完這張皺皺的紙張上手寫的內容,像是被激活一般頓時來了興致,馬上鼓動「保守」的卡特與自己攜手去完成更多更刺激的願望,去體驗前所未有的人生。
  • 《我的遺願清單》首次登陸「主場」,華語音樂劇市場「造血能力...
    「遺願清單」的故事。他們在啼笑皆非的過程中經歷了彼此救贖和成長,最後終於領悟生命的真諦:每天都不留遺憾,才是活著的意義。 自2016年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開啟整劇製作以來,《我的遺願清單》在四年裡演出逾百場,足跡遍布全國22座城市。作品以溫暖與堅定的戲劇內核爆發出一種持久而繾綣的力量,鼓舞著走進劇場的觀眾。
  • (瞎看什麼)《遺願清單》——罹患癌症「小丑和上帝」最後的瘋狂
    《遺願清單》電影海報影片一開頭,卡特(摩爾根飾)接到了醫院電話,需要立馬接受治療。雖然對待兩人有差別,但是老卡特不在意這些。老卡特的家屬經常來看望他,但是愛德華身邊卻沒有任何家屬陪伴。故事到這裡,我們知道了老卡特的一些背景。汽車修理工卡特博覽群書,博聞強識。他將三個子女都培養成才,卻犧牲了自己年輕時要做歷史教授的夢想。在住院的期間,兩個人彼此照顧,快速地建立了「病友情」。一天,卡特寫下一份清單,想要在剩下的時間完成這個單子上的一些事情。
  • 《遺願清單》:兩個老人的死亡之旅,我們其實離死亡很近
    遺願清單儘管時日無多,他們並沒有表現過多的悲傷。他們都是樂觀的人,面對病痛的折磨打算有勇敢的面對。所以,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覺導演在藉助死亡的主題,重新對生命進行了定義,對人生未完成的事情重新進行了探尋。下面我將從死亡在身邊,夢想與現實,勇氣與超脫這三個方面給大家解讀這部電影。
  • 張藝謀的高分影片,《活著》的人生意義,看哭了無數人
    感人的電影,普通人壓根不敢隨便看,稍不注意就容易淚流滿面。即使如此,我還是願意二刷張藝謀這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電影》,雖然哭得撕心裂肺,但我心甘情願。整部影片不僅演員陣容加入了鞏俐與葛優,劇情方面更是史詩級創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活著》中到底在說著怎樣的人生意義?
  • 《遺願清單》——活出夢想中的自己,才能無懼死神來襲
    在醫院陪護父親的最後一個多月,面對神志已然混亂不清,並總鬧著想要「安樂死」的父親,作為女兒,筆者不得不面對叫老人家繼續痛苦地活著,還是安然死去的內心掙扎與兩難選擇。幸好,有書為伴,並能在音畫影像營造的字裡行間與時光隧道中穿越,筆者這才得以度過了那段最為難熬,卻又刻骨銘心的時日。
  • 這部音樂劇為何「看哭」觀眾,《我的遺願清單》即將登陸湖南大劇院
    首演至今,三年時間,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看哭」了無數觀眾。6月28日,這部令人動容的音樂劇將登陸湖南大劇院,為湖南觀眾帶來一場悲喜交加的情感之旅。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源於韓國同名作品。而這部劇最早的原型,是改編自羅伯·雷恩執導的美國電影《遺願清單》,該部電影是由好萊塢兩大老牌影星傑克·尼科爾森及摩根·弗裡曼領銜主演。《我的遺願清單》中文版在沿襲原版故事的溫暖與思索之外,將融入更多中國元素,讓這部青春之作散發「小而美」的精緻。
  • 人生活著最重要的是發現希望,人生努力最重要的是有方向目標
    人生活著就是存在,既然希望是附屬於存在,那麼存在的意義就是有希望。人生的希望不是動態的,不會主動地向你飛來,而是需要你去發現它,主動地向它飛去。有了希望是讓你從現在出發,不辜負時光的走向未來,希望是未來式。嚮往成功,就是人生的一種希望。
  •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使命的
    01 問題根源:認知不同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認知世界裡,我們總是用現有的認知去評價一個人,一件事,一種行為,一種現象。但殊不知,在我們認知之外,還有更大、更多的認知是我們不知道的。這也就是問題的根源:因為每個人和每個人的認知不同。02 改變來自內心其實,我們是很難去改變一個人的。不管是用心良苦的勸解,還是意味深長的談話,甚至是用批評或者更為激烈的手段,都不能讓一個人徹底的改變。可能會出現因親情、愛情、權威、權力暫時的屈服,但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