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叫張爾超,今年52歲,西秀區楊武鄉石平村人。
過去,我們雖然只是普通的農民家庭,種幾畝地,農閒時打打零工,一家人也算過得安穩。然而,2008年我的妻子生了一場大病,住院治療後還需要長期複診吃藥,沒多久就花掉了家中為數不多的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外債。日常生活開銷、兩個孩子上學、妻子每個月的藥,這些都需要錢,生活壓力讓一家人總是愁雲慘霧。
駐村幹部到張爾超(右)家走訪
2011年,我們趕上了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政策,我家的老房子被鑑定為D級危房,政府補助了10000元幫我家進行住房改造,我們有了一個像樣的家。但因為開銷大、收入少,根本問題沒有解決,2014年,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正是在這一年,得益於國家的扶貧好政策,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和轉機。
幫扶幹部們時常到家裡來走訪慰問,宣傳扶貧政策,幫我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致富的方法。因病致貧是我家的一大心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幫扶幹部給我們辦理了醫療保障,全家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貼一半參保費用,此後妻子的住院醫療費大部分都可以報銷,這一項就大大減輕了家裡的負擔。另外,建檔立卡貧困戶還能享受扶貧小額信貸、免費的就業技能培訓,子女讀書每年都有教育費用減免、生活補助等。
張爾超在打理自家小賣部
解決了大的問題,我也能安心打拼賺錢,家裡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經過兩年時間,我就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脫貧標準,2016年我家退出了貧困戶行列。
脫貧摘帽下一步的奮鬥目標就是要致富奔小康,我有這個信心,也得到了這個機遇。幫扶幹部們還是一樣熱心,不時到家裡來宣傳新政策,給出好建議。在駐村第一書記的幫助下,2017年,我辦理了菸草專賣零售許可證,把家裡靠路邊的一間房收拾出來,開起了小賣部,每天或多或少都有新的收入。同時,妻子被安排到村裡的「一村七崗」做保潔員,每個月有800元的勞務補貼。
張爾超剛買回建築材料準備修整房子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這幾年,我沒有了大的負擔,兩個孩子已經讀完書有了自己的工作,並各自結婚,家裡增收渠道也多了。我就在家附近務工,妻子有自己的工作,加上小賣部的收入,土地入股村合作社的分紅,今年全家總收入達到了62000元,人均純收入超過10000元,生活質量得到大大提升。現在,我們正在修整自家房子,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升第二、第三層,就像我們的新生活一樣,「芝麻開花節節高」。
.end.
原標題:《【我的脫貧故事】張爾超:好政策開啟好生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