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給了我生活的動力|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村民...

2020-12-17 天眼新聞

我叫蘭老三,今年80歲,家住貴州黔東南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一組。  30年前,我的妻子因產後抑鬱,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因為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妻子比較邋遢,家中生活非常慘澹。兒子蘭老或也不得不出門打工,但他卻因為沒有文化、沒有技術而四處碰壁,自己的生活都難以維持。  我年齡大了還長期生病,妻子經常在路上遊蕩、神志不清,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好在我們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2014年,村支兩委的幹部了解到我家的情況後,讓我寫申請交到組裡,經開會討論後將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此,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安順高管處贈送我家基本生活物資特別是2019年以來,在安順高速公路管理處和谷坪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駐村隊員送我妻子去辦理了身份證和殘疾證,讓她能享受殘疾補貼和養老保險。他們一有時間就到我家了解情況,宣傳扶貧政策,問我家有沒有什麼困難。看到我家沒有廁所廚房,沒有務工收入,他們主動幫我兒子申請了組長、護林員和垃圾清運崗位,每月固定收入就有2700元,同時還讓我兒子負責食用菌產業管理,幫助我家修好了廁所和灶臺,贈送了床、桌椅、衣櫃、碗櫃、電飯鍋等基本生活物資。  在各級領導的熱心幫助下,我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2018年以來,貴州交通廳系統大力幫扶,給我們村硬化了道路、安裝了路燈,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

安順高管處收購香雞為我家增收6000多元除了這些,安順高速公路管理處還投入資金5000元,為我家買來雞苗,幫我發展養殖業。2020年2月份還幫助我家收購了70多隻雞,為我家增收6000多元。

現在我們一家人的收入高了,日子也好過了,心情也舒暢了。我非常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給了我生活的動力。我家還獲得了從江縣2020年脫貧攻堅艱苦奮鬥家庭的榮譽,下一步,我打算好好地生活,讓我兒子多向駐村幹部學習,辛苦一點不打緊。我相信,只要我們一家人勤勞苦幹,我兒子會很快娶到媳婦,以後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的。劉方洪 整理

編輯 肖慧編審 王璐瑤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那時開始,我再也不在他們面前「高談闊論」,而是用心去親近他們,以實事實績去贏取他們的心。漸漸地我與留架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從熟悉的路人變成了知心朋友,在交流中,我把自己人生經歷和對生活的看法分享給了他們,從思想層面改變他們固有的認識,慢慢的促使他們將目光放到外面的世界,將目標放到長遠的未來,扶貧之路上,我沿著正確的方向踏出了第一步。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  剛到谷坪鄉五一駐村時,我就覺得這裡的幹部和村民都顯得格外親切溫暖,這也許是極為巧合的緣分,因為我出生在烏江河畔一個美麗的村莊也叫作五一村。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群眾心坎裡 融入百姓生活中|從江縣谷坪...
    我叫劉方洪,30歲,中共黨員,現為貴州省安順高速公路管理處西秀路政執法大隊路政員,2019年11月選派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幫助困難群眾插秧我既是一名退役軍人,更是一名共產黨員,「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這句話時常在我耳邊迴蕩。作為農村出來的孩子,初次來到留架村這一脫貧攻堅戰場,淳樸的民風、熱情的村民,再次讓我堅定信心、滿懷激情。
  • 「我的扶貧故事」堅持不懈,必有迴響丨從江縣谷坪鄉高餘村第一書記...
    我叫羅明勇,來自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2019年6月我被派到從江縣谷坪鄉高餘村任第一書記,同時擔任網格員和幫扶幹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懷著對工作的熱情和愛崗敬業的精神,向著高餘村出發。剛到高餘村,眼前的景象讓我震驚。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願為鄉親們辦實事、辦好事丨從江縣停洞鎮架...
    我叫陳祿橋,32歲,中共黨員,現任貴州黔東南從江縣停洞鎮架裡村村民委主任,2019年12月,我任村民委主任一職以來,我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踏踏實實做事,把群眾冷暖放心上,做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帶領村民發展產業,村民的收入在不斷增加,我也逐漸得到鄉親們的認可,2020年榮獲「從江縣2020年脫貧攻堅優秀村幹」。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大山 勵志做好扶貧人丨從江縣加鳩鎮西部計劃...
    我叫王禮,2019年畢業於上海杉達學院。現服務於貴州黔東南從江縣加鳩鎮合法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作為一名西部學子,畢業後能夠回到自己家鄉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我覺得自己是榮幸的也是幸運的。榮幸的是我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能夠參與最後的決勝時刻工作,幸運的是我能夠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運用到所學的知識為群眾謀福利。合法村是加鳩鎮寨子多、距離遠、苗族支系不同、工作難度大的村莊。初來報到,我立即申請到合法村當網格員助理。當時,正是人畜混居整治工作(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階段。
  • ...故事」我與結對幫扶戶的「扶貧情緣」|從江縣西山鎮黨政辦主任...
    為了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戶一人。西山鎮黨委根據這戶的實際情況,把賈收安戶納入住房整治的對象。但當施工隊進場施工時,又遇上難題。賈收安不肯建房,不讓施工隊施工。2018年到賈收安家舊房走訪宣傳政策這情況後,我內心非常著急。
  • 「我的扶貧故事」都柳江邊攻堡壘,月亮山上亮實招丨從江縣洛香鎮岑...
    2019年7月5日,在州委的信任下我進入第二個幫扶村,從江縣洛香鎮岑西村。  岑西村地處從江縣洛香鎮的西部,是從江縣貧困發生率高於30%的深度貧困村之一,淳樸的鄉村伴隨著嚴重的貧窮,全村67戶32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5%。雖然我一早就知道這是個比較貧困的深度貧困村,但是步入岑西村時,才發現這裡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落後得多。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就是我的家,紮根基層一心為民|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蒙文雅,貴州黔東南從江縣人民醫院臨床醫師,根據組織安排,2018年3月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組織的重託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時由於村委樓沒有辦公室,我就到從江縣人民醫院向領導匯報,得到了極大的支持,配齊活動場所各種設施,建好村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場所等,鞏固了基層堡壘陣地,為脫貧攻堅勝利打下堅實了組織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發展蘊含希望,奮鬥贏得未來丨從江縣加勉鄉擺格村...
    我叫王文,是從江縣加勉鄉擺格村黨支部書記。因受交通、習俗文化以及地理條件等諸多因素的阻礙和影響,擺格村村民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修通村公路,於是我一方面帶領群眾自籌資金3萬餘元,另一方面向上級反映情況,爭取交通部門的幫助。2011年底在縣委縣政府、鄉黨委政府及縣交通局的支持幫助下修通了通村公路——土灰路。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工作中深刻體會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從江縣...
    我是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作為一名從貴州西部地區來的新老師,從江縣這個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給我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神秘感。深入這裡開展扶貧工作,才開始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揭開這裡神秘的面紗。雲霧繚繞——初見。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用真心換真情|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駐村...
    人生總是充滿著驚喜和意外,沒有想到大學師範專業畢業的我,有一天會從教師隊伍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我叫鍾南,是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6月,經過組織批准,我從威寧縣教育局調到了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結束了6年的教師生涯,正式加入全國農村基層駐村工作隊。我所駐的村是貫洞鎮八洛村,從2014年以來,村裡一直沒有村文書,我自然而然地兼顧了5年的村級文書,負責幫助村裡及要辦事的群眾書寫材料,比如幫助不會寫字的貧困戶群眾寫農村低保申請書等。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堅守 發揮黨員「釘釘子」精神丨從江縣丙妹鎮...
    我叫梁梗彪,今年39歲,為民服務的初心和為民謀福祉的情懷使我在工作崗位上堅守,至今已有7個年頭。2014年,我當選村委會主任時年僅32歲。當時對國家政策還不太熟悉的我,生怕辜負了群眾的信任和組織的重託,也曾有過放棄當村幹的念頭。
  • ...把青春灑在月亮山下烏溜河畔丨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駐村幹部何忠州
    臺裡村村容村貌我駐村的地方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月亮山下的烏溜河畔——臺裡村,一個民族風情極其濃厚的傳統村落,村裡的村民都講苗語,會講普通話的人屈指可數。臺裡村村容村貌先讓懂漢字的年輕人學會了,再讓讀懂政策的年輕人用苗族語言講給家裡的留守老人,這樣就比起我挨家挨戶入戶解讀政策效果好很多,還提升了工作效益。
  • ...故事」從臺前到幕後 我深感光榮丨從江縣高增鄉高增村網格員張可
    我叫張可,是一名普通的鄉鎮幹部。2019年之前,我一直在電視臺跟班學習,那時候的我,每天出鏡、下村、採集各種各樣關於脫貧攻堅的新聞,對於剛剛接觸工作的我而言,暫時只是旁觀這場人民翻身的「大決戰」,遠遠談不上感同身受。
  • 「我的脫貧故事」小小黴豆腐,脫貧好幫手丨獨山縣基長鎮江寨村村民...
    我叫蒙宗勝,是獨山縣基長鎮江寨村村民,我雖然是貧困戶,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國家政府的扶持,靠著小小的黴豆腐,實現脫貧增收,現在生活越來越好。  2019年11月,在外務工的我,偶然發現黴豆腐在獨山縣和三都縣十分受歡迎,於是萌發了在家裡發展黴豆腐產業的想法,得到了全家的支持,我的豆腐乳手工作坊開工。
  • 「我的扶貧故事」曾經屋內望星星 如今滿屋是溫馨丨從江縣剛邊壯族...
    到處塌方滑坡、滾石倒樹、洪水泛濫,給剛插完秧的村民增添了幾分緊張感。憂民所憂,急民所急。在下了一整晚暴雨後的第二天一早,我帶領貴州電大幫扶分隊隊員來到六組檢查災情。一走進村民林應科家,他就高興地迎了上來。 張碩動員群眾實施危房改造「張書記!太感謝您和電大咯。
  • 「我的扶貧故事」情灑扶貧路 玫瑰亦鏗鏘︱榕江縣三江鄉斷頸龍村原...
    我叫高紅,近日,我回到了黔東南州榕江縣三江鄉斷頸龍村進行回訪,這個我曾經駐村幫扶了四年的地方。到村這天,村裡正在舉行吃連心飯活動,村委會新廣場上聚著不少的村民,幾個村民一見到我便拉著我的手我坐下,王老蘭對我說:「高書記,想你多了,看見你回來我們都好開心。」
  • 「我的脫貧故事」黨的扶貧政策讓我翻了身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
    因土地少,得不到多少收成,家裡已窮的叮噹響,女兒雷學星又考上了縣高中,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已經無力承擔她的費用,一時間,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就在我一籌莫展時,黨的扶貧政策拯救了我們家。2014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得到國家的很多幫扶政策,首先是我看病合作醫療報銷比例高,大大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後來又納入低保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僅如此,女兒上高中和大專都得到國家教育精準扶貧資助減輕了我很多負擔、享受危房改造、透風漏雨改造、衛生廁所整治讓我的住房安全有保障,還得到養雞產業分紅等等。
  • 「我的扶貧故事」「江包村」與「唐半仙」的住房「持久戰」丨從江...
    駐村3年,我從一個精緻女大學生變成貧困村駐村幹部,是群眾口中的「江村長」,同事口中的「江包村」。  我分享的是駐村故事是岜沙「唐半仙」的住房改造「持久戰」。  到岜沙村駐村的第二周,我就遇到了難題。村裡有位講究迷信、萬事都要自己算日子的貧困戶,群眾稱他「唐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