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加麼村的天像漏了一樣,無休止地下著雨。到處塌方滑坡、滾石倒樹、洪水泛濫,給剛插完秧的村民增添了幾分緊張感。
憂民所憂,急民所急。在下了一整晚暴雨後的第二天一早,我帶領貴州電大幫扶分隊隊員來到六組檢查災情。一走進村民林應科家,他就高興地迎了上來。
張碩動員群眾實施危房改造
「張書記!太感謝您和電大咯。如果不是您們,下了這麼長時間的大雨,真不曉得咋辦?以前下雨,我是把家裡能用來接水的盆盆罐罐都用上了,一哈這個盆又滿了,一哈那個罐又流了。現在好了,房子滴雨不漏。下雨可以在家裡做飯吃,睡睡覺。」林應科露出淳樸、燦爛的笑容。
同時對著隊員比劃:「這個屋瓦、牆、廁所、灶臺、臥室、床、碗櫃、鞋架等,都是張書記來給我添置的。」
我拿出林應科房子兩年前的照片。冰封雪地上一樓幾棵光禿禿的柱子孤零零的支撐著一個像鳥一樣的家,真有「危樓高百尺」的感覺。很難想像,在海拔近千米的坪山,寒冷的冬天林應科一家四口怎麼度過。
林應科戶房屋改造前
幫扶分隊隊員開玩笑說:「如果不是黨的扶貧政策好,冬天的林應科的家就可能成為『寒號鳥』了,在夏天,身在其中,就是抬頭望星星,低頭看螢火蟲。」
「以前家裡弟兄姊妹多,沒房子,一直找不到老婆。哎,要是早點得到現在這個房子,我可能都抱孫孫了。」50多歲的林應科激動地說。
林應科戶房屋改造中
「不過,仔就好了,有這麼好的房子,以後不愁找不到媳婦了。」
在加麼村,像林應科這樣從「抬頭看星星」到房屋無漏雨的例子還有很多。五組貧困戶潘金光現在寬敞明亮的家,以前就是一個四面透風的牛棚。
2018年3月,我被貴州省廣播電視大學派駐剛邊壯族鄉加麼村擔任第一書記,作為從江縣2019年未出列的34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加麼是剛邊鄉最分散的一個村。
我們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開展「一拆兩治」工作,拆除舊房、禾倉、圈舍、廢棄棚96戶132個;統一調配物資,全面推進住房保障補短板工作:2014年以來,實施危房改造71戶,易地移民搬遷21戶,透風漏雨整治28戶,人畜混居整治32戶的基礎上,通過實施住房補短板工程,惠及90戶農戶,確保全村住房安全、無人畜混居、無透風漏雨,經過「住房保障戶戶見」全部通過第三方驗收合格。
林應科戶房屋改造後
現在,學校又出資15萬推進改廚改廁工程,非貧困戶也能受益,這是住房安全保障錦上添花的事情,很受老百姓歡迎!
在加麼,老百姓生活有了保障,感恩之心繼而迸發出奮進之力!以林應科為例,2020年,他通過賣草藥、賣藥酒,收入就達到19000多元,溫飽之後的致富成為他、加麼村所有群眾和我們駐村工作隊的共同追求。大家一起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人物小傳】
張碩,男,1984年10月出生,36歲,2007年畢業於貴州大學法學專業,2009年通過公開招考進入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工作,2020年11月任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