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戰鼓擂,又是一年駐村情。2019年7月5日,在州委的信任下我進入第二個幫扶村,從江縣洛香鎮岑西村。 岑西村地處從江縣洛香鎮的西部,是從江縣貧困發生率高於30%的深度貧困村之一,淳樸的鄉村伴隨著嚴重的貧窮,全村67戶32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5%。雖然我一早就知道這是個比較貧困的深度貧困村,但是步入岑西村時,才發現這裡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落後得多。既然組織信任我,派我到這個深度貧困村來解決困難問題,面對岑西村的貧困現狀,那我總要做些什麼,才能有效快捷的帶領岑西村全體村民走向致富的「快車道」。 駐村以來,為了更快地進入角色、了解民情民意,我吃住都在村裡,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利用晚上的時間,打著手電筒一家一家的走訪,逐戶摸排群眾生產生活情況,一家一家的交心談心,認真梳理群眾的每一條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去做思想工作和制定幫扶措施,和村裡的老百姓拉家常,逐漸與村民如家人般相處起來。
幫助群眾蓋瓦片
然而,村民們都知道,岑西村貧困落後、群眾收入低,主要是產業發展落後。為此,我多次組織召開村組幹會議和村民大會,討論村級發展策略,提出要想發展,必須有產業支撐的思路,從而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結合岑西村的實際情況、村情民意、土地氣候資源等,按照產業發展「八要素」的要求,充分發揮自己第一書記的帶頭作用,縱上爭取項目資金,橫向聯繫企業實施定單農業,發動群眾林下種植魔芋100畝、蘿蔔種植98畝、紫米種植126畝,覆蓋貧困戶43戶225人,戶均增收1萬餘元;堅持將組織勞務就業作為「四大產業」的兜底和補充產業來抓,主動聯繫企業,上門推薦崗位,發揚三千精神,全村實現勞務就業119人,基本實現戶均1.5人穩定就業,戶均增收3萬餘元,促進岑西村群眾穩定增收。
在將該村產業發展起來的同時,還不斷加強村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找項目、湊資金實施了3.5公裡的產業路,解決竄戶道路硬化1400米,照明路燈80盞照了山村的夜晚,修建了垃圾處理池及古井;通過實施危房改造、透風漏雨整治、人畜混居整治、環境整治、補短板等項目,讓岑西村舊貌換新顏,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走進過去的岑西村,村內硬化道路綿延不絕、車輛在村道口你來我往,一盞盞路燈佇立道路兩旁,產業連成綠油油的一片。難以想像幾年前岑西村的景象,村裡交通不便,地不成片、串戶路凹凸不平,人居環境差…… 如今,談及岑西村的前後變化村民們笑開顏。乾淨清澈的飲用水,寬敞的道路,來往的車輛,高效的產業連片,一點一滴的變化,讓人激動不已!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已接近尾聲。經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奮鬥,2020年11月底,順利通過了省專項評估,實現脫貧摘帽。
村裡的魔芋種植地
岑西村成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亮點。一年駐村人,一生駐村情。「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用心傾聽群眾心聲,做好做實「傳道者」「知心人」和「實施者」,在行與做中,在看得見的成效中,在群眾實際脫貧致富中提升群眾滿意度,我也始終將造福人民群眾作為檢驗自己為民務實的「試金石」。
作者 潘朝泉
見習編輯 梁珍情
編輯 孫遠銘
編審田旻佳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