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發展蘊含希望,奮鬥贏得未來丨從江縣加勉鄉擺格村...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王文,是從江縣加勉鄉擺格村黨支部書記。因受交通、習俗文化以及地理條件等諸多因素的阻礙和影響,擺格村村民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

記得我小時候,擺格村早婚早育等陋習腐蝕著人們的心,孩子不願意上學以及父母不讓子女上學現象很普遍,所以村裡有高中文憑的人口幾乎為零。不過很幸運的是我和龍正鵬兩人是我們村有始以來,唯一的一屆高中生。

為了讓我的家鄉脫離貧困,2011年,我回到了家鄉當起了村幹部,誓要帶領家鄉脫離貧困標籤。

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修通村公路,於是我一方面帶領群眾自籌資金3萬餘元,另一方面向上級反映情況,爭取交通部門的幫助。2011年底在縣委縣政府、鄉黨委政府及縣交通局的支持幫助下修通了通村公路——土灰路。

廣播宣傳政策

那時,擺格村所有住房都是人畜混居的老舊木房,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一方面動員群眾修建新房,一方面向鄉黨委、政府申請資金補助,於2014年全村共實施36戶危房改造,其中28戶爭取到了危房改造資金補助,當人們住進新房時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這一改變徹底打破了擺格村幾百年來一直居住人畜混居老舊木房的傳統,同時為擺格村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加勉鄉被列為全省20個極貧鄉之一後,擺格村又是全鄉20個貧困村中的一類貧困村,貧困發生率為78.6%,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面對幾百年來窮款潦倒的村寨,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怎樣當好排頭兵,怎樣帶領鄉親們擺脫貧困共同過上富有的生活,路在何方?

入戶宣傳政策

但是空想是無任何作用的。在擔任擺格村黨支部書記一職期間,我從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千方百計為各組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

我沒有什麼高的文化水平,沒有什麼豐富的工作經驗,也沒有什麼驚人的舉動,我只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錚錚誓言,在「5+2」「白加黑」的脫貧攻堅實踐中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

慰問貧困村組幹部

「發展蘊含希望,奮鬥贏得未來。」2020年,是深入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2021年,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啟之年。

新的一年,我們將找準發展的方向、突破口和著力點,以堅如磐石的決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秉持求真務實、勵精圖治的作風,全面推進我村鄉村振興戰略各項工作,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昂首邁步小康社會,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擺格新篇章!

【人物小傳】

王文,於1984年4月出生,200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1年1月參加工作,先後任擺格村民委主任,汙弄中心村副主任等職,於2017年1月任擺格村任黨支部書記。個人多次被加勉鄉黨委政府授予「優秀村幹」「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於2019年7月被從江縣委評為「全縣脫貧攻堅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榮譽稱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工作中深刻體會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從江縣...
    我是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作為一名從貴州西部地區來的新老師,從江縣這個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給我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神秘感。深入這裡開展扶貧工作,才開始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揭開這裡神秘的面紗。雲霧繚繞——初見。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那時開始,我再也不在他們面前「高談闊論」,而是用心去親近他們,以實事實績去贏取他們的心。漸漸地我與留架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從熟悉的路人變成了知心朋友,在交流中,我把自己人生經歷和對生活的看法分享給了他們,從思想層面改變他們固有的認識,慢慢的促使他們將目光放到外面的世界,將目標放到長遠的未來,扶貧之路上,我沿著正確的方向踏出了第一步。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願為鄉親們辦實事、辦好事丨從江縣停洞鎮架...
    「我能當選為村長,是我的榮幸,我不為別的,就是想踏踏實實的為相親們辦實事、辦好事,為架裡村的發展出一份力。只要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架裡村一天比一天更美,那我這村幹就沒白當。」我當初這麼想的,這一年來,我也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這麼做的。
  • ...故事」我與結對幫扶戶的「扶貧情緣」|從江縣西山鎮黨政辦主任...
    賈收安熱情地對我說。賈收安是我幫扶的一個貧困戶。我們從不認識到認識,再到把彼此當成親人,這都是脫貧攻堅牽的「紅線」。2017年底,根據組織安排,我從加鳩鎮調到西山鎮黨政辦工作。2018年初我被安排到大醜村結對幫扶9戶貧困戶。在開展幫扶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賈收安這一戶。第一次到入戶走訪時,他臉上一點笑容都沒有。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就是我的家,紮根基層一心為民|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蒙文雅,貴州黔東南從江縣人民醫院臨床醫師,根據組織安排,2018年3月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組織的重託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時由於村委樓沒有辦公室,我就到從江縣人民醫院向領導匯報,得到了極大的支持,配齊活動場所各種設施,建好村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場所等,鞏固了基層堡壘陣地,為脫貧攻堅勝利打下堅實了組織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大山 勵志做好扶貧人丨從江縣加鳩鎮西部計劃...
    我叫王禮,2019年畢業於上海杉達學院。現服務於貴州黔東南從江縣加鳩鎮合法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作為一名西部學子,畢業後能夠回到自己家鄉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我覺得自己是榮幸的也是幸運的。榮幸的是我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能夠參與最後的決勝時刻工作,幸運的是我能夠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運用到所學的知識為群眾謀福利。合法村是加鳩鎮寨子多、距離遠、苗族支系不同、工作難度大的村莊。初來報到,我立即申請到合法村當網格員助理。當時,正是人畜混居整治工作(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階段。
  • 「我的扶貧故事」堅持不懈,必有迴響丨從江縣谷坪鄉高餘村第一書記...
    我叫羅明勇,來自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2019年6月我被派到從江縣谷坪鄉高餘村任第一書記,同時擔任網格員和幫扶幹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懷著對工作的熱情和愛崗敬業的精神,向著高餘村出發。剛到高餘村,眼前的景象讓我震驚。
  • 「我的扶貧故事」「江包村」與「唐半仙」的住房「持久戰」丨從江...
    駐村3年,我從一個精緻女大學生變成貧困村駐村幹部,是群眾口中的「江村長」,同事口中的「江包村」。  我分享的是駐村故事是岜沙「唐半仙」的住房改造「持久戰」。  到岜沙村駐村的第二周,我就遇到了難題。村裡有位講究迷信、萬事都要自己算日子的貧困戶,群眾稱他「唐半仙」。
  • 「交通助力脫貧攻堅」從江汙規村:讓繡娘將「指尖技巧」變為「指尖...
    未來,我想接更多的訂單,賺更多的錢。」1月13日,在黔東南州從江縣加勉鄉汙規村刺繡產業合作社裡,27歲的龍筆英一邊刺繡,一邊說著打算。龍筆英的媽媽是當地有名的繡娘。小時候放學回家,龍筆英不喜歡出去玩,就愛跟在媽媽身旁,看她刺繡。龍筆英時常看到繡花針在媽媽的指尖飛舞,一針一線間,美麗的圖案就躍然衣服上。
  • 貴州從江:「鐵牛」助農春耕忙
    【來源:新華網】  3月31日,貴州省從江縣加勉鄉羊達村農民用微耕機耕田。 春耕時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農民搶抓農時犁田耕地。近年來,適合山區梯田耕作的微耕機逐漸取代耕牛,成為黔東南山區農民春耕的「新寵」。
  • 「我的扶貧故事」曾經屋內望星星 如今滿屋是溫馨丨從江縣剛邊壯族...
    在下了一整晚暴雨後的第二天一早,我帶領貴州電大幫扶分隊隊員來到六組檢查災情。一走進村民林應科家,他就高興地迎了上來。 張碩動員群眾實施危房改造「張書記!太感謝您和電大咯。如果不是您們,下了這麼長時間的大雨,真不曉得咋辦?以前下雨,我是把家裡能用來接水的盆盆罐罐都用上了,一哈這個盆又滿了,一哈那個罐又流了。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堅守 發揮黨員「釘釘子」精神丨從江縣丙妹鎮...
    在頭腦中建起一個3D脫貧攻堅「神經系統」,刻畫出每家每戶的發展情況,研究每家每戶發展需求,在脫貧攻堅政策普及時,發揮好「活字典」作用。2014年,「扶貧」一詞深入人心。村支兩委是學習黨的優惠政策,向群眾傳播黨的「好聲音」,和向黨委政府傳達群眾訴求的必要環節,是脫貧攻堅工作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神經末梢」。
  • 故事繪英雄, 攻堅隊「補位達人」——周少彪
    故事繪英雄, 攻堅隊「補位達人」——周少彪 2020-12-08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都柳江邊攻堡壘,月亮山上亮實招丨從江縣洛香鎮岑...
    2019年7月5日,在州委的信任下我進入第二個幫扶村,從江縣洛香鎮岑西村。  岑西村地處從江縣洛香鎮的西部,是從江縣貧困發生率高於30%的深度貧困村之一,淳樸的鄉村伴隨著嚴重的貧窮,全村67戶32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5%。雖然我一早就知道這是個比較貧困的深度貧困村,但是步入岑西村時,才發現這裡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落後得多。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群眾心坎裡 融入百姓生活中|從江縣谷坪...
    我叫劉方洪,30歲,中共黨員,現為貴州省安順高速公路管理處西秀路政執法大隊路政員,2019年11月選派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帶頭組織黨員和群眾一起修路教育是拔窮根的根本,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作為一名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我深知窮苦人家的孩子讀書是多麼的不容易。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給了我生活的動力|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村民...
    我叫蘭老三,今年80歲,家住貴州黔東南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一組。  30年前,我的妻子因產後抑鬱,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因為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妻子比較邋遢,家中生活非常慘澹。  我年齡大了還長期生病,妻子經常在路上遊蕩、神志不清,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好在我們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2014年,村支兩委的幹部了解到我家的情況後,讓我寫申請交到組裡,經開會討論後將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此,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到村任職的第一天,我心中既彷徨又激動,五一駐村工作組成員都不懂少數民族語言,脫貧攻堅任務使我倍感壓力,但我堅信,只要拿出200%的決心和勇氣,不管有多麼大困難也阻擋不倒我們前進的道路。
  • ...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丨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脫貧攻堅隊隊員丁驍
    根據工作安排,我被派駐到從江縣加勉鄉加燒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在明確駐村地點和時間後,我第一時間與家人商量,臨時調整了原定的婚期,取消了和妻子約定好的蜜月計劃,將婚期提前,婚後第二周就入駐到加燒村。我從思想教育入手,充分把握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的關鍵要點,從學生抓起、從青年一代抓起,通過小手牽大手的方式有效架起自己同村民的橋梁。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用真心換真情|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駐村...
    人生總是充滿著驚喜和意外,沒有想到大學師範專業畢業的我,有一天會從教師隊伍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我叫鍾南,是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6月,經過組織批准,我從威寧縣教育局調到了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結束了6年的教師生涯,正式加入全國農村基層駐村工作隊。我所駐的村是貫洞鎮八洛村,從2014年以來,村裡一直沒有村文書,我自然而然地兼顧了5年的村級文書,負責幫助村裡及要辦事的群眾書寫材料,比如幫助不會寫字的貧困戶群眾寫農村低保申請書等。
  • ...教育是根本——記黔東南州從江縣丙妹鎮大歹村21名小學生到貴陽...
    扶貧必扶智 教育是根本——記黔東南州從江縣丙妹鎮大歹村21名小學生到貴陽開展遊學活動 2020-08-21 11:3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