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與結對幫扶戶的「扶貧情緣」|從江縣西山鎮黨政辦主任...

2020-12-26 天眼新聞

「小林,過苗年了你記得叫你同事一起來我家啊。人多,熱鬧。」賈收安熱情地對我說。賈收安是我幫扶的一個貧困戶。我們從不認識到認識,再到把彼此當成親人,這都是脫貧攻堅牽的「紅線」。

2017年底,根據組織安排,我從加鳩鎮調到西山鎮黨政辦工作。2018年初我被安排到大醜村結對幫扶9戶貧困戶。在開展幫扶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賈收安這一戶。

第一次到入戶走訪時,他臉上一點笑容都沒有。他家房子非常破爛,小小的房子裡面生活著8口人。又因其大孫女賈秋香父親死亡,母親改嫁,生活開支都由他負責,家庭生活困難。

為了實現賈收安住房保障達標,減輕他的家庭負擔。我立即把他家的情況跟當時擔任大醜村第一書記的賴定勇反饋,村指揮所高度重視,迅速研判,形成匯報材料,上交到西山鎮黨委政府。

為了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戶一人。西山鎮黨委根據這戶的實際情況,把賈收安戶納入住房整治的對象。但當施工隊進場施工時,又遇上難題。賈收安不肯建房,不讓施工隊施工。

2018年到賈收安家舊房走訪宣傳政策

這情況後,我內心非常著急。只能用最「土」的辦法,加大對他家的走訪力度,每次去他家不宣傳政策,就聊聊家常。如此這般,賈收安的態度慢慢有了轉變,他告訴我:「是他在外面打工的兒子賈春和沒有存款,不想建房,擔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找到問題所在後,我立即打電話給賈春和,電話宣傳住房保障享受的補助資金和惠民政策。賈春和了解政策後,消除了思想顧慮,同意建房。隨後,施工隊進場施工,不到4個月,建起了一棟漂亮的磚房。生活質量提高了,老人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林澤英和賈收安搬運床鋪到新家中

2020年8月,孫女賈秋香準備到從江縣職校學校就讀,可報名費沒有著落,賈收安向我請求幫助。我立即打電話到從江職校進行諮詢,把賈秋香的實際情況與職校進行溝通,最後從江職校給予賈秋香學費和生活費全免,而且每個月還有生活補助,解決了賈秋香就學難的問題。

賈秋香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讀書

就這樣,我們相處了2年多。他們家有人生病了,我到他家去看他,並對接鎮合醫辦幫助他住院報銷和申請臨時救助事宜,減輕家庭負擔。逢年過節買點水果和糖給他家的小孩,到大醜村開展走訪時,他也經常留我在他家吃飯。時間久了,感情就產生了,每次到大醜,他的小孫女賈鳳婷都非常高興。我從心裏面把他家當成自己的家,他們也把我當成親人。

賈收安坐在新房門前剪鉤藤

我跟賈收安的扶貧故事還沒結束,而我扶貧的思路卻越來越清晰,信心更加堅定。百姓的信任,群眾的期待就是我工作的目標。我想脫貧攻堅工作,不僅僅是停留在政策上和生活上的幫助,還是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更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鎖。

【人物資料】

林澤英,女,漢族1987年6月出生,2010年7月畢業於凱裡學院,大學本科學歷。2015年9月通過貴州省公務員招考,到貴州省從江縣加鳩鎮政府工作。2017年12月調入西山鎮人民政府。現任貴州省從江縣西山鎮黨政辦主任。

自述 林澤英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編輯 張婷

編審 王璐瑤 李劼

相關焦點

  • 扶貧手記:看看貴州從江縣西山鎮小丑村第一書記孫勇剛怎麼說
    小村莊 靚起來(扶貧手記)  貴州從江縣西山鎮小丑村第一書記 孫勇剛  2019年初,我主動申請駐村扶貧,組織安排我到小丑村擔任第一書記。  村子在貴州東南角的大山裡,距縣城30公裡,汽車兜兜轉轉繞了一個半小時。特別是從鎮上到村裡的那段路,九十九道彎轉下來,讓人頭暈目眩。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白雲區派駐水城縣結對幫扶工作組工作人員...
    我叫鄧明禮,是白雲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2018 年 4 月,白雲區委組織部選派我到六盤水市水城縣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貴州省 16 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8 年,水城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 11.66 萬人,貧困發生率達 15.95%。初次參與脫貧攻堅的我,滿懷一腔熱血,深感責任重大。根據結對幫扶工作組的安排,我開始跑基層、搞摸底,進村入戶,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幫扶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情灑扶貧路 玫瑰亦鏗鏘︱榕江縣三江鄉斷頸龍村原...
    2016年3月,我被選派到榕江縣三江鄉斷頸龍村擔任第一書記,直到今年9月份,我因工作調到從江縣。離開這裡一個多月的時間,村民們還是習慣稱呼我為「高書記」,一聲高書記,讓我回到了那段駐村時光。一路提心弔膽顛簸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到了村裡,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  斷頸龍村,一個只有159戶653人的小山村,我在這裡駐村四年,看著這裡的交通逐漸改善,人居環境越來越好,難能可貴的是村民臉上的笑容,這次回訪一切都是那麼熟悉和親切。  一直牽掛著79歲老人姚老丟,走到他家去看看老人。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  助建扶貧,用實績讓村民真正安居樂業   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助推脫貧攻堅的「硬體」,駐村一年的時間裡,我既有付出,也有收穫,工作上我累計向單位(水城高速公路管理處)申請資金55200元解決了幫扶的12戶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保障問題,成功的幫助了12戶52人脫貧出列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願為鄉親們辦實事、辦好事丨從江縣停洞鎮架...
    「我能當選為村長,是我的榮幸,我不為別的,就是想踏踏實實的為相親們辦實事、辦好事,為架裡村的發展出一份力。只要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架裡村一天比一天更美,那我這村幹就沒白當。」我當初這麼想的,這一年來,我也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這麼做的。
  • 「我的扶貧故事」用筆記本記錄下幫扶工作點點滴滴丨德江縣龍泉鄉...
    我一直相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幾年辦公室的工作經歷,讓我養成了做備忘、寫心得、記小結的習慣,我把它運用到了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共幫扶5戶13人,其中缺資金2戶、缺技術1戶......」「個人結對幫扶工作經驗:落實政策、因戶制宜、持續跟進、盡己所能。」
  • 扶貧付出真感情:秦長春院長看望結對幫扶戶 指導善感鄉脫貧攻堅
    扶貧付出真感情:秦長春院長看望結對幫扶戶 指導善感鄉脫貧攻堅 2020-11-05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堅守 發揮黨員「釘釘子」精神丨從江縣丙妹鎮...
    我叫梁梗彪,今年39歲,為民服務的初心和為民謀福祉的情懷使我在工作崗位上堅守,至今已有7個年頭。2014年,我當選村委會主任時年僅32歲。當時對國家政策還不太熟悉的我,生怕辜負了群眾的信任和組織的重託,也曾有過放棄當村幹的念頭。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工作中深刻體會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從江縣...
    我是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作為一名從貴州西部地區來的新老師,從江縣這個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給我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神秘感。深入這裡開展扶貧工作,才開始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揭開這裡神秘的面紗。雲霧繚繞——初見。
  • 「我的扶貧故事」堅持不懈,必有迴響丨從江縣谷坪鄉高餘村第一書記...
    我叫羅明勇,來自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2019年6月我被派到從江縣谷坪鄉高餘村任第一書記,同時擔任網格員和幫扶幹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懷著對工作的熱情和愛崗敬業的精神,向著高餘村出發。剛到高餘村,眼前的景象讓我震驚。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結對幫扶裡的「小確幸」丨惠水縣明田...
    「姐,我進系裡的社團了。」小芬是我結對幫扶戶家的二女兒,性格靦腆害羞,第一次到她家走訪的時候,問她在哪裡讀書,她回答「高二了,在縣裡的高中讀。」記憶非常深刻的是,她一邊說一邊臉紅,害羞得不敢抬頭。走訪楊國軍戶,二女楊貴芬考取貴州民族大學我也開心了很久,在我結對幫扶的建檔立卡戶的家裡憑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改變貧困的意志,從山裡走出來了一位大學生。我相信在未來的時光中,她也會更加努力學習,努力地蛻變。我初次感受到了脫貧攻堅也有「小確幸」。
  • ...把青春灑在月亮山下烏溜河畔丨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駐村幹部何忠州
    臺裡村村容村貌我駐村的地方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月亮山下的烏溜河畔——臺裡村,一個民族風情極其濃厚的傳統村落,村裡的村民都講苗語,會講普通話的人屈指可數。入戶走訪幫扶戶語言溝通不暢成為了我駐村工作的一大難題,每次入戶都需要懂苗語的村幹一起做翻譯,沒有翻譯的時候工作起來十分的困難和吃力,為了克服這個困難我開始自學苗語。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就是我的家,紮根基層一心為民|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蒙文雅,貴州黔東南從江縣人民醫院臨床醫師,根據組織安排,2018年3月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組織的重託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時由於村委樓沒有辦公室,我就到從江縣人民醫院向領導匯報,得到了極大的支持,配齊活動場所各種設施,建好村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場所等,鞏固了基層堡壘陣地,為脫貧攻堅勝利打下堅實了組織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曾經屋內望星星 如今滿屋是溫馨丨從江縣剛邊壯族...
    在下了一整晚暴雨後的第二天一早,我帶領貴州電大幫扶分隊隊員來到六組檢查災情。一走進村民林應科家,他就高興地迎了上來。 張碩動員群眾實施危房改造「張書記!太感謝您和電大咯。如果不是您們,下了這麼長時間的大雨,真不曉得咋辦?以前下雨,我是把家裡能用來接水的盆盆罐罐都用上了,一哈這個盆又滿了,一哈那個罐又流了。
  • 「我的扶貧故事」都柳江邊攻堡壘,月亮山上亮實招丨從江縣洛香鎮岑...
    2019年7月5日,在州委的信任下我進入第二個幫扶村,從江縣洛香鎮岑西村。  岑西村地處從江縣洛香鎮的西部,是從江縣貧困發生率高於30%的深度貧困村之一,淳樸的鄉村伴隨著嚴重的貧窮,全村67戶32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5%。雖然我一早就知道這是個比較貧困的深度貧困村,但是步入岑西村時,才發現這裡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落後得多。
  • 「我的扶貧故事」讓夢想隨蔚藍之海遠航丨從江縣加鳩鎮加魯村駐村...
    我叫梁一堃,貴州凱裡人,今年27歲,2017年11月通過招考聘用為加鳩鎮人民政府黨政辦工作員,同年12月派駐到加魯村擔任駐村幹部,2019年6月又在本村擔任網格員。自從我駐村以來,認真開展幫扶工作,與第一書記和村組幹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近20餘起,為民辦理好事實事近百餘起,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與積極幫助下,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群眾心坎裡 融入百姓生活中|從江縣谷坪...
    我叫劉方洪,30歲,中共黨員,現為貴州省安順高速公路管理處西秀路政執法大隊路政員,2019年11月選派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駐村以來,我時刻關注這位特殊孩子的教育。通過在從江特殊學校學習,她學會了洗衣、學會了疊被、學會了自理生活,對於一個二級智力殘疾的孩子來說,這是莫大的改變。我見證了她的成長,我堅信知識一定能改變命運。作為鼓勵,在新學期開學時我為她精心挑選購買新衣新鞋,換上新裝後的小朋友臉上泛起了喜悅的笑容。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用真心換真情|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駐村...
    人生總是充滿著驚喜和意外,沒有想到大學師範專業畢業的我,有一天會從教師隊伍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我叫鍾南,是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6月,經過組織批准,我從威寧縣教育局調到了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結束了6年的教師生涯,正式加入全國農村基層駐村工作隊。我所駐的村是貫洞鎮八洛村,從2014年以來,村裡一直沒有村文書,我自然而然地兼顧了5年的村級文書,負責幫助村裡及要辦事的群眾書寫材料,比如幫助不會寫字的貧困戶群眾寫農村低保申請書等。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貧困戶的不解之緣|劍河縣南加鎮九旁村網格員...
    這是每每走訪我的幫扶戶石照文時,聽到的第一句話。  我叫龍仲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九旁村網格員。  九旁村白漢自然寨的石照文戶是我的結對幫扶戶,記得第一次去他家了解家庭情況,看到簡陋的生產條件和窘困的生活環境後,我時常思考如何才能改變他家的生活現況呢?
  • 金健米業:結對幫扶辦實事 脫貧攻堅踐初心
    「我包好粽子,你們端午節前一定要過來吃啊!」貧困戶張光壽拉著幫扶責任人的手,不舍地與他道別。這是金健米業脫貧攻堅眾多場景中的一個溫馨畫面。2016年,金健米業與石門縣皂市鎮十坪村的14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歷時3年,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2019年4月,又轉戰皂市鎮三望坡村,結對19戶貧困戶,踏上新一輪精準扶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