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灑在月亮山下烏溜河畔丨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駐村幹部何忠州

2020-12-23 天眼新聞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因為黨的培養,我走出了那片大山和黃土,經過象牙塔的孕育和部隊大熔爐的錘鍊鍛造成為了一名大學生退役士兵,2019年在脫貧攻堅戰役的號召下,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又重新回到了農村,成為了一名駐村幹部。

臺裡村村容村貌

我駐村的地方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月亮山下的烏溜河畔——臺裡村,一個民族風情極其濃厚的傳統村落,村裡的村民都講苗語,會講普通話的人屈指可數。

入戶走訪幫扶戶

語言溝通不暢成為了我駐村工作的一大難題,每次入戶都需要懂苗語的村幹一起做翻譯,沒有翻譯的時候工作起來十分的困難和吃力,為了克服這個困難我開始自學苗語。

漢語和苗語對照表

我把經常要講的詞彙和要說的話寫在工作記錄本上,然後請村幹翻譯成苗語後用漢語代替,入戶時帶著本子去對照講話,雖然死板了點,但是溝通效果還是顯著的,有時候也會因為發音不準講錯話而得罪了村民,吃了閉門羹。

村民聽到一個「客家」人講苗語,雖然感覺怪怪的,可總體還是高興的,有時候我也會因為發音很搞笑,引得村民一頓歡笑,就這樣我和村民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村民也開始慢慢的接受我這個所謂的「城裡人」。

幫助無勞動力老人拆除火塘

如果溝通不暢,那麼黨和國家的政策宣傳「最後一公裡」就不能落實落地,為此,我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創辦了「臺裡村時訊」的微信公眾號,利用春節期間入戶讓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關注公眾號,定期在公眾號內推送黨和國家的一些精準扶貧政策,比如:易地搬遷、人居整治、危房改造、醫療保障、教育補助等政策。

臺裡村村容村貌

先讓懂漢字的年輕人學會了,再讓讀懂政策的年輕人用苗族語言講給家裡的留守老人,這樣就比起我挨家挨戶入戶解讀政策效果好很多,還提升了工作效益。既讓外出務工的人讀懂了政策,也讓家裡的老人也懂了政策,還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駐村工作隊的工作動態,讓村民對駐村工作隊的工作動態看的一清二楚,每天在為村裡做什麼,完成了什麼工作,在外務工的村民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看到臺裡村每一天的變化,深受村民喜愛。

獲得從江縣表揚

真情幫扶做貧困戶的知心人和貼心人。駐村一年多來,我除了要配合駐村第一書記完成全村426戶的脫貧攻堅工作外,還負責了我的單位(貴州省興義高速公路管理處)在臺裡村結對幫扶的8戶貧困戶幫扶工作,配合單位完成了8戶13人建檔立卡戶的脫貧出列,駐村後我堅持每周每戶走訪3次,駐村一年多來走訪幫扶戶高達1000餘次。

幫貧困戶殺蟲

苦幹實幹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駐村一年的時間裡我協助駐村工作組幫助臺裡村人267戶村民完成了人畜混居整改工作,開啟了人畜分居新生活、115戶村民完成了透風漏雨整治、5戶村民完成了危房改造;解決臺裡村300餘戶1500餘人安全飲水難題;協助配合圓滿完成了全村115戶409人的貧困戶脫貧出列工作。

幫貧困戶老人收稻穀

拼搏創新致力於臺裡村產業發展。為了進一步穩定脫貧成效和成果,我和駐村工作組共同成立臺裡村油茶合作社,帶動全村及附近400餘戶群眾穩定增收,2019年帶動臺裡村83戶貧困戶戶均分紅2000元,創造從江縣帶動貧困戶最多、分紅最多的幫扶奇蹟。

和獨居老人聊天

身邊的人總說我是「舍小家為大家」,其實不然,我只是工作的地點離家更遠了一點,能從新回到農村去改變那些還生活在我曾經生活的「貧困」裡,我深感幸運和自豪,能成為脫貧攻堅戰役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青春無悔!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

編輯 劉娟  編審 周文君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群眾滿意「百分百」丨從江縣剛邊鄉九星村駐村幹部潘其才
    我叫潘其才,是剛邊鄉政府的一名普通幹部,2017年3月,由於工作需要,我被鄉黨委政府調整到九星村擔任駐村幹部。由於以前在高麻、良田等壯族村寨駐過村,基礎設施及住房條件相對較好,所以沒多大的感觸。到這裡駐村後,九星村給我的第一印象:無硬化的步道、通組路、村寨髒亂、衛生環境極差,和我老家15年前生活居住條件相差不大,全村只有兩戶有水衝式廁所,其餘全部是旱廁。第一次入村走訪到村支書所居住的村寨,苗語稱之為「養鳩」,目之所及全是牛糞,到處是丟棄的生活垃圾,還有下雨天難走的黃泥巴路。
  • 貴州月亮山:上陣「母子兵」 勠力戰貧困
    如今,與母親劉瑛一起成為貴州省從江縣供銷聯社派駐該縣停洞鎮東勤村的扶貧網格員。戳視頻↓ 看月亮山區「母子兵」戰貧困↑這是劉瑛、賀常樂母子派駐的貴州省從江縣停洞鎮東勤村。↑在從江縣停洞鎮東勤村,劉瑛(前一)、賀常樂(前二)與村幹部們在搬運村集體種植的吊瓜。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用真心換真情|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駐村...
    人生總是充滿著驚喜和意外,沒有想到大學師範專業畢業的我,有一天會從教師隊伍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我叫鍾南,是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6月,經過組織批准,我從威寧縣教育局調到了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結束了6年的教師生涯,正式加入全國農村基層駐村工作隊。我所駐的村是貫洞鎮八洛村,從2014年以來,村裡一直沒有村文書,我自然而然地兼顧了5年的村級文書,負責幫助村裡及要辦事的群眾書寫材料,比如幫助不會寫字的貧困戶群眾寫農村低保申請書等。
  • ...網+」新時代丨從江縣丙妹鎮滾玉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石勝昌
    我是石勝昌,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任黔東南州電信公司從江縣電信分公司脫產派駐雍裡鄉滾玉村駐村幹部,現任丙妹鎮滾玉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兼三網格網格員。一晃眼駐村已有四載,扶貧的艱辛歲月在記憶中慢慢沉澱,內心感到既充實又自豪。在駐村的日子裡,我體驗到了基層工作的不易,也與苗族同胞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用愛心送去溫暖,用真心贏得信賴。2016年4月21日,是我工作生涯的新起點,我迎來了新崗位、新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堅持不懈,必有迴響丨從江縣谷坪鄉高餘村第一書記...
    我叫羅明勇,來自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2019年6月我被派到從江縣谷坪鄉高餘村任第一書記,同時擔任網格員和幫扶幹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懷著對工作的熱情和愛崗敬業的精神,向著高餘村出發。剛到高餘村,眼前的景象讓我震驚。
  • 貴州大方:駐村幹部「鐵拐李」的三個「戰場」
    這是大方公路管理段選派到果瓦鄉隆裡村的駐村幹部李航陳的錚錚誓言。李航陳因為在駐村期間騎車走訪貧困戶時腿被摔傷,仍拄著拐杖堅持工作,被村民和鄉村幹部呼之為「鐵拐李」。他駐村以來,連續轉戰三個戰場,從黔西北的大方轉戰到川黔邊境,又從川黔邊境轉戰黔東南的從江,但無論哪個戰場,身為一名老兵的他,都全力以赴,打準打好。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堅守 發揮黨員「釘釘子」精神丨從江縣丙妹鎮...
    梁耿彪(右一)與駐村幹部入戶開展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門外漢」,我從自身下功夫,用理論知識武裝頭腦,同時還向離任村幹「取經」,加強走村入戶,深入了解村情民意。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成了我的工作方法,我堅持協助駐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用恆心、決心、熱心和耐心開展幫扶工作。2014年,我們爭取到鉤藤種植項目,覆蓋了25戶貧困群眾,群眾對扶貧也有了進一步認識。曾因為是年輕村幹而備受質疑的我,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歐小白」變身了︱從江縣丙妹鎮大融村駐村幹部...
    我是歐正燕,現任丙妹鎮大融村駐村幹部兼任一網格網格員。丙妹鎮大融村坐落於都柳江沿岸,321國道穿村而過,交通便利,依山旁水,是一個侗族文化濃厚的人口大村。2019年1月,我成了大融村駐村幹部,沿著蜿蜒的沿江路,碧綠的都柳江平靜流淌,過了一個大彎,我終於抵達大融村。駐村時,我剛從大學畢業半年,駐村經歷和群眾工作經歷一片空白。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給了我生活的動力|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村民...
    我叫蘭老三,今年80歲,家住貴州黔東南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一組。  30年前,我的妻子因產後抑鬱,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因為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妻子比較邋遢,家中生活非常慘澹。安順高管處贈送我家基本生活物資特別是2019年以來,在安順高速公路管理處和谷坪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駐村隊員送我妻子去辦理了身份證和殘疾證,讓她能享受殘疾補貼和養老保險。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就是我的家,紮根基層一心為民|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蒙文雅,貴州黔東南從江縣人民醫院臨床醫師,根據組織安排,2018年3月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組織的重託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時由於村委樓沒有辦公室,我就到從江縣人民醫院向領導匯報,得到了極大的支持,配齊活動場所各種設施,建好村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場所等,鞏固了基層堡壘陣地,為脫貧攻堅勝利打下堅實了組織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  剛到谷坪鄉五一駐村時,我就覺得這裡的幹部和村民都顯得格外親切溫暖,這也許是極為巧合的緣分,因為我出生在烏江河畔一個美麗的村莊也叫作五一村。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願為鄉親們辦實事、辦好事丨從江縣停洞鎮架...
    我叫陳祿橋,32歲,中共黨員,現任貴州黔東南從江縣停洞鎮架裡村村民委主任,2019年12月,我任村民委主任一職以來,我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踏踏實實做事,把群眾冷暖放心上,做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帶領村民發展產業,村民的收入在不斷增加,我也逐漸得到鄉親們的認可,2020年榮獲「從江縣2020年脫貧攻堅優秀村幹」。
  • 「我的扶貧故事」讓夢想隨蔚藍之海遠航丨從江縣加鳩鎮加魯村駐村...
    我叫梁一堃,貴州凱裡人,今年27歲,2017年11月通過招考聘用為加鳩鎮人民政府黨政辦工作員,同年12月派駐到加魯村擔任駐村幹部,2019年6月又在本村擔任網格員。自從我駐村以來,認真開展幫扶工作,與第一書記和村組幹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近20餘起,為民辦理好事實事近百餘起,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與積極幫助下,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
  • 「我的扶貧故事」在駐村工作中不斷成長|丹寨縣長青居任駐村幹部潘...
    我叫潘恩陽,2014年10月我參加了工作,成為丹寨縣婦聯「花叢」中唯一一片「綠葉」。2016年5月,組織要求單位派人駐村,作為單位唯一的男同志,我主動請纓到丹寨縣長青居任駐村幹部。潘恩陽入戶走訪初來乍到,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人地生疏,心中難免忐忑不安,特別擔心不能完成好駐村工作任務,對不起群眾和領導的信任。對於一個工作小白,一切工作從零開始。剛入村後不久,就遇到第一次檢查。
  • 「我的扶貧故事」「江包村」與「唐半仙」的住房「持久戰」丨從江...
    駐村3年,我從一個精緻女大學生變成貧困村駐村幹部,是群眾口中的「江村長」,同事口中的「江包村」。  我分享的是駐村故事是岜沙「唐半仙」的住房改造「持久戰」。  到岜沙村駐村的第二周,我就遇到了難題。村裡有位講究迷信、萬事都要自己算日子的貧困戶,群眾稱他「唐半仙」。
  • 「我的扶貧故事」都柳江邊攻堡壘,月亮山上亮實招丨從江縣洛香鎮岑...
    春風吹戰鼓擂,又是一年駐村情。2019年7月5日,在州委的信任下我進入第二個幫扶村,從江縣洛香鎮岑西村。  岑西村地處從江縣洛香鎮的西部,是從江縣貧困發生率高於30%的深度貧困村之一,淳樸的鄉村伴隨著嚴重的貧窮,全村67戶32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5%。雖然我一早就知道這是個比較貧困的深度貧困村,但是步入岑西村時,才發現這裡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落後得多。
  • ...教育是根本——記黔東南州從江縣丙妹鎮大歹村21名小學生到貴陽...
    扶貧必扶智 教育是根本——記黔東南州從江縣丙妹鎮大歹村21名小學生到貴陽開展遊學活動 2020-08-21 11:3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灑向盤江都是情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駐村幹部賀...
    我叫賀繼勇,2013年通過考試來到了興義市雄武鄉工作,並成為了雄武鄉盤江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在盤江村共包保了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已全部脫貧。我得知此情況後立即驅車趕往他家,做王書麗的思想工作,我告訴她我讀書時的親身經歷,家庭貧寒,但是深信讀書改變命運,在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終於取得了成功,讓父母過上了好日子。我希望她也能夠繼續讀書,努力深造,將來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並讓她不要擔心學費的事,現在學校有各種教育資助和補貼,我也會幫其想辦法。
  • 駐村幹部潘恩陽:在駐村工作中不斷成長
    我叫潘恩陽,2014年10月參加工作,成為丹寨縣婦聯花叢中唯一一片綠葉。2016年5月,組織要求單位派人駐村,作為單位唯一的男同志,我主動請纓,到長青居委會任駐村幹部。初來乍到,面對陌生工作環境,人地生疏,心中難免忐忑不安,主要還是擔心不能完成好駐村工作任務,對不起群眾和領導對自己的信任。潘恩陽在入戶走訪對於一個工作小白,一切工作從零開始,在面對基層工作是兩眼一黑、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