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在駐村工作中不斷成長|丹寨縣長青居任駐村幹部潘...

2020-12-21 天眼新聞

我叫潘恩陽,2014年10月我參加了工作,成為丹寨縣婦聯「花叢」中唯一一片「綠葉」。2016年5月,組織要求單位派人駐村,作為單位唯一的男同志,我主動請纓到丹寨縣長青居任駐村幹部。

潘恩陽入戶走訪

初來乍到,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人地生疏,心中難免忐忑不安,特別擔心不能完成好駐村工作任務,對不起群眾和領導的信任。

對於一個工作小白,一切工作從零開始。剛入村後不久,就遇到第一次檢查。當時面對檢查組提出的各項問題,我是一問三不知,感覺羞愧難當,從此心裡暗暗下定決心:在下一次檢查時要做到對答如流,要協助村兩委把村裡面的各項事務做好,對得起長青居委會的老百姓。

為了儘快轉換角色,熟悉工作環境,抓住工作重點,我通過向領導、村幹部和隊友們請教,終於慢慢找到了「狀態」。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知民所知,為民所想,為民所做。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我與村裡的群眾漸漸相熟。在工作中,我利用閒暇之餘經常到村民家中坐坐,嘮嘮家常,通過不斷走訪及時了解群眾的困難,主動幫助對接相應部門爭取政策,讓群眾感到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關心,也通過一點一滴的小事的累積讓我們的心融合在了一起。

2020年的春節,註定銘心刻骨,新冠肺炎讓期待中的團聚變成了隔離。儘管惶恐擔憂,但責任重於泰山。作為長青居委會的網格員,我深知自己肩負著疫情防護的重擔。對內要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農戶情緒安撫和群眾勸導工作;對外要做好檢查卡點過往司乘人員和過路群眾的排查登記,一樣都不能少。

疫情防控期間,潘恩陽參與卡點值守

長青居委會地理條件相對特殊,是紅巖、紅星、龍塘、翻甕幾個村寨交通接入點,入境車輛、人員較多,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相對困難。但我始終與攻堅隊、村兩委團結一心、並肩作戰。

除夕夜與家人簡單吃過一頓團圓飯後,我立馬又投入工作中,未休息過一天。由於連續高強度的工作我於2020年2月3日病倒,因為網格工作需要,在身體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我又馬上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做為一名網格人員,疫情期間我入戶走訪排查宣傳、勸說解除轄區群眾聚餐和聚會,對網格內農戶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按時準點完成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為防疫防控工作提供精準的信息與數據保障。

如今,我已在長青居工作近5年,在這裡的每一件小事都顯得意義非凡,我時常拿著手機抓拍每一個美好的瞬間,記錄感動我的每一件小事,在駐村工作中我不斷獲得歷練,也不斷獲得成長。

(整理)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家林

編輯 黃軍

編審 李坤 李冰

相關焦點

  • 駐村幹部潘恩陽:在駐村工作中不斷成長
    我叫潘恩陽,2014年10月參加工作,成為丹寨縣婦聯花叢中唯一一片綠葉。2016年5月,組織要求單位派人駐村,作為單位唯一的男同志,我主動請纓,到長青居委會任駐村幹部。入戶走訪為了能儘快轉換角色,熟悉工作環境,能在工作中抓住重點,我通過對領導、村幹部和隊友們的請教,終於找了頭路。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用真心換真情|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駐村...
    人生總是充滿著驚喜和意外,沒有想到大學師範專業畢業的我,有一天會從教師隊伍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我叫鍾南,是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6月,經過組織批准,我從威寧縣教育局調到了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結束了6年的教師生涯,正式加入全國農村基層駐村工作隊。我所駐的村是貫洞鎮八洛村,從2014年以來,村裡一直沒有村文書,我自然而然地兼顧了5年的村級文書,負責幫助村裡及要辦事的群眾書寫材料,比如幫助不會寫字的貧困戶群眾寫農村低保申請書等。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歐小白」變身了︱從江縣丙妹鎮大融村駐村幹部...
    2019年1月,我成了大融村駐村幹部,沿著蜿蜒的沿江路,碧綠的都柳江平靜流淌,過了一個大彎,我終於抵達大融村。駐村時,我剛從大學畢業半年,駐村經歷和群眾工作經歷一片空白。「六類人群」、「五個一批」、「八個保障」、邊緣戶、特困供養戶……我幾乎都在懵懂的狀態,再加上村大戶數多,村情不熟悉、工作不了解,讓我徹底成了「駐村小白」,對工作無從下手,頓時壓力倍增,深感無助,那兩周我在驚慌失措和徹夜無眠中度過。
  • 「我的扶貧故事」腳踏實地真扶貧 積極作為辦實事丨丹寨縣龍泉鎮...
    我叫文朝鳳,是黔東南州丹寨縣龍泉鎮卡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2016年,我來到卡拉村駐村,這一駐,就是五年。五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段時間中,一點一滴的瑣事助推我們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向前。 猶記得剛來村裡的時候,只有很少的村民在做我們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卡拉鳥籠,沒有產生集體效益,對村集體的發展幾乎沒有幫助。到村以後,我提出先富帶動後富,把願意從事鳥籠製作的群眾團結起來,統一途徑銷售,讓村裡的鳥籠產業有更大的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餘慶縣白泥鎮新寨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是餘慶縣白泥鎮新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軍,同時任省科協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掛職任餘慶縣委副書記。2018年3月,我主動請纓,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為儘快轉變角色,我到新寨村的第一件事就是遍訪全村18個村民組,走村竄寨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戶走訪調研,不斷加深了解村情、民情,制訂詳細的幫扶工作方案。   隨著駐村工作的不斷深入,怎樣幫助群眾更好的因地制宜,拓寬增收路子,成了困擾我的一大心病。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之地是故鄉丨荔波縣佳榮鎮岜鮮村第一書記潘...
    我叫潘建豪,一個土生土長的黔南州荔波縣佳榮人。2017年2月,單位派我到佳榮鎮岜鮮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雖說自己是個佳榮人,但我這二十多年並未到過岜鮮,就連岜鮮在哪裡都不知道,但是想到脫貧攻堅工作能為岜鮮的老百姓帶來好日子,我毫無怨言地收拾行囊,開啟了我的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幫扶奏響「脫貧曲」丨普定縣補郎鄉補郎村駐...
    我是一個音樂學專業畢業、學音樂教育的女孩。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跟扶貧工作搭上邊,但是現在:普定、補郎、農村、扶貧就是我生活的關鍵詞。 還記得第一次作為駐村幹部來到補郎村時,我的心情緊張而又激動。 一個剛剛畢業從象牙塔裡走出來的我,看到這個場面完全驚呆了。看著瘦弱的小孩,看著年邁多病的老人,看著一家7口的重擔都落在黃大哥肩上,我的腦子一片空白。我不知道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不知道我駐村幹部的身份能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幫助?無數個問號,在我腦子裡不停地轉。離開時我暗自下定決定:一定要努力為貧困戶做點什麼。
  • 「我的扶貧故事」巴臺村給了我歷練成長的機會丨獨山縣百泉鎮巴臺...
    2017年5月18日,我作為縣派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幹部,被安排到百泉鎮巴臺村開展駐村工作。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到如今駐村已有3年多時間了。一路走來感觸頗深,收穫很多;我始終以工作職責要求自己,傾注了真情,使出全身力氣參與駐村扶貧工作,與廣大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 青春無悔丨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駐村第一...
    我叫張金堂,2016年4月,由於我具有農村工作經驗、熟悉農村工作,被選派到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對於我來說,駐村已不是第一次,此前我也曾在其它鄉鎮幹過同步小康駐村工作。背上行囊,安排好家中事務,我立即到天印村報到,積極投入到脫貧攻堅的緊張工作中,這一幹又是三年……  記得當時我剛來到天印村時,全村沒有一條水泥路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漢族駐村隊員HCS談道:「我是本地人,我的語言也不通,聽不懂他們說的。我們說的呢,他們老一輩的也聽不懂,只有年輕點的,外面去晃過的那些聽得懂。語言方面的困難還是很明顯的」(甲縣審計局事業幹部、基鄉ZG村駐村隊員HCS,訪談編號LY20191229HCS)。因此,為了突破語言溝通障礙,扶貧工作隊必須安排彝族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我開展駐村工作有一本「武功秘籍」|都勻市平浪鎮...
    我叫羅旭鴻,是黔南州都勻市紀委市監委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受組織的委派到市紀委幫扶村都勻市平浪鎮沙拉河村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如何開展?每當看到笑臉我就有一種成就感,激勵我為這一方水土繼續前行。羅旭鴻(左三)到坡營組查看農戶春耕生產情況,向群眾宣傳產業結構調整相關政策在駐村幫扶「一宣六幫」中,產業興旺是重頭戲。
  • 「我的扶貧故事」常懷扶貧志 做好扶貧人|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駐村...
    我叫嚴輝,今年27歲,是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參加工作之初,我在貴定縣移民局主要從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為能更快適應農村工作,我與村支書、組長們討教經驗,持續加強駐村工作學習,穩步推進我網格幫扶的79戶165人。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石門縣:駐村扶貧工作隊長 帶著妻子去扶貧
    後山村的脫貧,與駐村工作隊長王伯周的真扶貧密不可分。如今,王伯周已成為後山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席捲而來,後山村的生產、生活和脫貧攻堅工作受到極大影響。疫情之下的王伯周可是焦急萬分,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帶給村民的損失,他一個人下村入戶,挨家挨戶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交代村民搞好自我防護,同時著手幫助村民抓好春耕生產。
  • 「我的扶貧故事」戰「疫」鬥貧 無問西東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
    我叫張秀剛,2018年5月至今,我先後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在過去的兩年當中,我累計下戶640餘次,與村民交流2000餘次,行程22000公裡,步行2200公裡,帶領全部駐村幹部及時和群眾溝通交流,了解群眾的想法並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按時完成上級要求的各項扶貧材料保質保量收集、整理、更新等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4餘載,付出再多辛苦都值得︱水城縣新街鄉...
    我叫朱琨,是水城縣委辦公室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根據組織安排,2016年來到新街鄉新街村駐村。剛來駐村的時候,群眾和村幹部以為我這個城裡來的幹部不過是走走過場,很多人對我持懷疑和觀望態度。好幾次入戶走訪,一句「我窮我的,關你什麼事」,讓我吃了不少閉門羹。也正是因為這樣,更加激勵了我幹好扶貧工作的決心和信心。村民楊建奎家曾是村裡房子最破舊的建檔立卡戶,木結構的老房子到處是裂縫,一下雨就怕它倒了,一家人提心弔膽。我通過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幫助他家住進了以朵街道辦住武社區安置點的新房,如今他們的生活很幸福。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不問東西,歲月自成芳華|都勻市勻東鎮駐村幹部
    我叫陳俊毅,是都勻市勻東鎮扶貧站工作人員,都勻市勻東鎮五寨村駐村幹部。2018年9月,我被都勻市勻東鎮人民政府派到勻東鎮五寨村駐村。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駐村已經兩年了,在這個苗鄉留下了我許許多多的扶貧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施秉縣雙井鎮翁西村駐村幹部...
    我叫王世才,是施秉縣雙井鎮翁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2015年3月,我來到雙井鎮翁西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這六年的扶貧工作中,有過心酸、迷惘,但當我看到貧困戶在我們的幫扶下順利脫貧,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心中感到無比欣慰。我來自農村,農村的家庭生活情況大多比較困難,但當我走訪了翁西村的貧困戶後,才發現這裡的群眾貧困程度比我想像的要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