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餘慶縣白泥鎮新寨村駐村第一書記...

2020-12-21 天眼新聞

我是餘慶縣白泥鎮新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軍,同時任省科協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掛職任餘慶縣委副書記。2018年3月,我主動請纓,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為儘快轉變角色,我到新寨村的第一件事就是遍訪全村18個村民組,走村竄寨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戶走訪調研,不斷加深了解村情、民情,制訂詳細的幫扶工作方案。   隨著駐村工作的不斷深入,怎樣幫助群眾更好的因地制宜,拓寬增收路子,成了困擾我的一大心病。

為了讓群眾增加收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我打起了發展集體經濟的主意。我與村支兩委齊心協力成立了股份制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積極幫助對接市場,在保證村民短期收益的同時,發展長期支柱產業。如今,新寨村種植經果林600畝、茶葉400餘畝;組織引導群眾種植辣椒1200畝、太子參500畝、花椒300畝、旱菸300畝。  「群眾利益無小事」是我駐村工作中一直堅持的信念。   今年受疫情影響,村裡農戶摘種的蘿蔔賣不出去,大家心急如焚。了解情況後,我四處聯繫找銷路、想辦法,最終爭取到了5萬元的幫扶資金解了燃眉之急,收購了積壓在農戶手中的44噸蘿蔔,並想方設法與有關公益組織取得聯繫,將這批蘿蔔捐贈武漢助力「抗疫」。

「多虧了劉書記從中協調,不僅幫助我們解決了蘿蔔的銷路問題,沒想到我們還為武漢抗疫作出了積極貢獻。」聽到新寨村菜農羅應奎感謝的話語,我的心裡感到無比的欣慰,兩年多的駐村工作虧欠家裡比較多,但是這一刻我覺得一切都值了。   駐村以來,我始終堅信扶貧一定要先扶志。我積極組織村幹部和貧困戶外出交流學習拓展思路,同時邀請農業專家實地調研為餘慶脫貧攻堅建言獻策;組織貧困學生參加2018年、2019年科普夏令營活動;積極協調資金,在新寨村設立了助學興教獎勵基金,向村裡每年考取大學的優秀學子給予資助,激勵他們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奮發向上;同時協調爭取省科協50萬元建設資金,為餘慶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積善社區建設了青少年科普活動中心,讓搬遷貧困戶的子女在家門口就能充分體驗到科學帶來的樂趣。

在我駐村的兩年多裡,我為幫扶點爭取到發展項目近30個,爭取幫扶資金近500萬元。解決300餘戶村民居住環境、出行飲水等問題,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兒童入學率達100%,全村新農合參合率100%,教育和醫療保障均已實現全覆蓋。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萬裡之行,腳踏實地。如今,脫貧攻堅戰即將圓滿收官,從新寨村的變化和群眾的笑意中我已感受到了收穫的喜悅!通訊員 王永娟 楊正梅 整理

編輯 蔣洪飛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戰「疫」鬥貧 無問西東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
    我叫張秀剛,2018年5月至今,我先後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在過去的兩年當中,我累計下戶640餘次,與村民交流2000餘次,行程22000公裡,步行2200公裡,帶領全部駐村幹部及時和群眾溝通交流,了解群眾的想法並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按時完成上級要求的各項扶貧材料保質保量收集、整理、更新等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找準在扶貧工作中的定位丨織金縣白泥鎮三合村第...
    我叫肖章春,是貴州畢節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受組織委派赴白泥鎮三合村工作隊擔任第一書記。如果說新任務、新環境使我的責任更大,要求更高樂。「責任重於泰山」是我人生的座右銘,人的一生只有勇於承擔對社會、對人民、對組織、對家庭、對朋友的責任,才能問心無愧。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無悔華章丨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駐村...
    紙房鄉位於黃平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直線距離38公裡,公路裡程67公裡,是兩州一地區三縣交界處,東界遵義地區餘慶縣白泥鎮,南接本縣平溪鎮,西與黔南州甕安縣猴場接壤,北與遵義地區餘慶縣龍溪鎮相鄰。對於紙房,我很陌生。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簡萬祥(右)幫助群眾實施串戶路汽車沿著蜿蜒的公路慢慢前進,我的思緒隨著後退的山色悄悄回放。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駐村就是兩年。兩年,是一次次的入戶走訪,是一戶戶的政策落實,是一件件的小事辦好。  我幫群眾背豬  脫貧攻堅工作,群眾不僅只看你說得怎麼樣,還要看你做得怎麼樣。作為一名扶貧幹部,我們也許不能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卻可以為群眾做好一件件的小事,把扶貧政策落實下去,幫群眾解決所需所盼的困難和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荔波縣力書村第一書記韋紅姬
    2018年3月,我很榮幸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力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奔赴村寨開展群眾工作。自己能夠成為全縣下派脫貧攻堅隊眾多隊員中的其中一員,深感榮幸與驕傲。從此,我踏上扶貧之路,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黎平縣敖市鎮八開村第一書記陸文良
    我叫陸文良,男,197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貴州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黎平分局黨組成員、汙染減排辦公室主任、駐敖市鎮八開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因原單位駐村第一書記王海任,長期堅持駐村幫扶,2019年7月因勞累成疾,最終病倒在一線扶貧工作崗位上,不能繼續履職駐村工作,必須新派一名第一書記頂崗履職。看望留守老人2019年是黎平縣脫貧摘帽之年,基礎設施需要按時完成,保障措施必須落實到位,各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扛肩上 收穫放心上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幫扶...
    我叫龍後彬,是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稅務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擔任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和網格人員,與單位同事共同奮鬥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初到新寨村,我發現這個村山高、坡陡、路窄、人均耕地少,24個村民組、32個自然寨零散分布,發展條件並不好,關鍵是部分村民「等靠要」的思想很嚴重。怎麼辦?我陷入了思考,常常為此發愁。
  • 「我的扶貧故事」紅巖駐村記憶丨正安縣桴焉鎮紅巖村第一書記李慶
    任期三年的駐村工作經歷,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淺,也為今後能更紮實有效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2018年3月,通過組織選派,我擔任正安縣桴焉鎮紅巖村駐村第一書記。開展工作之初,在前任第一書記馬學倫同志的幫帶下,跑遍了全村的貧困戶。
  • 「駐村第一書記」王馬成:青春在扶貧一線綻放
    就是這樣一個還帶些稚氣的年輕人,自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摸爬滾打、揮灑汗水,以務實重幹的作風和良好的業績贏得了幹部群眾的認可與好評。他就是唐河縣審計局派駐源潭鎮李灣村的第一書記王馬成。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之地是故鄉丨荔波縣佳榮鎮岜鮮村第一書記潘...
    我叫潘建豪,一個土生土長的黔南州荔波縣佳榮人。2017年2月,單位派我到佳榮鎮岜鮮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伊始,我就明白天降大任,唯有前行,也經常告誡自己:新人初上線,能力雖有限,但態度一定要端正。駐村期間,我認真學習各類扶貧政策,加強與鎮各部門的業務對接,為了儘快了解村裡的實際情況,我常走訪岜鮮村的貧困戶,為此我經常加班,通宵達旦也是常有之事。
  • 基於角色理論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實踐困境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全國共選派19.5萬名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 (1) 1, 從中央、省、市陸續印發加強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的專門文件的內容上看, 駐村第一書記選拔要求是「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和後備幹部, 第一書記在鄉鎮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 依靠村黨組織、帶領村「兩委」成員開展工作, 以更好地推動精準扶貧戰略, 助力脫貧攻堅。
  • 餘慶縣白泥鎮:巧用「學習強國」視頻會議功能推進日常工作
    餘慶縣白泥鎮充分利用學習強國App中的「強國視頻會議」功能推進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今天召開視頻會議主要是為了做好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紮實推進當前村級集體經濟相關工作,下面我們開始開會……」12月21日下午兩點十分,白泥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甘立海正坐在辦公室給全鎮13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及負責村集體經濟的業務人員安排部署當前村級集體經濟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讓群眾笑容更加絢爛|湄潭縣觀音閣村第一書記龍漢生
    我叫龍漢生,是貴州理工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派駐湄潭縣復興鎮觀音閣村第一書記。2019年歲末,學校黨委安排我去接替駐村第一書記。誰曾想,還未動身出發,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了神州大地。面對村裡日益艱巨的疫情防控壓力和脫貧攻堅任務,春節剛過我便逆行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
  • 扶貧路上,仁化各駐村第一書記這樣做
    俯下身、沉下心,當好群眾脫貧致富的「領路人」;紮根農村,不出成績絕不收兵,仁化各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向百姓交出了一張張合格的答卷。近日,仁化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走近這些駐村書記,了解他們的扶貧故事。勇當防疫一線「先行軍」珠影集團駐仁化縣周田鎮較坑村第一書記葉天明,年前就一直關注疫情的發展,同時思考較坑村要如何採取防控措施,應當怎麼去開展工作。
  • 威寧信合聯社駐村第一書記們的駐村故事
    全村443戶171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22戶97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7%,是石門鄉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是脫貧攻堅戰場上「最難啃下的那塊硬骨頭」。就在這樣的條件下,2016年3月,時年29歲的威寧信合聯社員工黃勝被省國資委派駐新龍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沉甸甸的使命壓到肩上,黃勝深知自己必須要更吃苦、更努力、付出更多才能不辱使命。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我叫陳名航,2015年2月起,我到了深度貧困村松林鎮新莊村駐村,今年是我駐村的第6年。   初到村上,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做好這個第一書記,我的心裡有些不知所措。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展笑顏就是我駐村幫扶的意義|六枝特區牛場鄉...
    我叫劉安湖,今年47歲,2016年11月,我從六枝特區菸草專賣局來到牛場鄉大箐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我與大箐村的故事。大箐村地處牛場鄉東部三岔河流域分水嶺上,2014年,大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45戶643人。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初到新莊村,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落後、經濟基礎薄弱……如何當好這個第一書記,我心裡很忐忑,有些不知所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深知這一道理。為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拉家常、摸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 青春無悔丨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駐村第一...
    我叫張金堂,2016年4月,由於我具有農村工作經驗、熟悉農村工作,被選派到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對於我來說,駐村已不是第一次,此前我也曾在其它鄉鎮幹過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我及時、積極的發動紀委同事、村幹、駐村幹部捐款共計3800元,此外還爭取各部門捐款3000元,幫助其母女度過了暫時難關。之後我多方努力,聯繫社會愛心人士為張玉梅爭取到了每年5000元的學費至此及3000元的臨時生活費,為張玉梅順利求學提供了最大支持。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我叫楊衝,是國家稅務總局鳳岡縣稅務局幹部。2019年5月,一道請纓、一紙命令,我便與天橋村這個邊遠鄉鎮村落結下了「扶貧」緣分。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