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慶縣白泥鎮新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軍,同時任省科協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掛職任餘慶縣委副書記。2018年3月,我主動請纓,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為儘快轉變角色,我到新寨村的第一件事就是遍訪全村18個村民組,走村竄寨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戶走訪調研,不斷加深了解村情、民情,制訂詳細的幫扶工作方案。 隨著駐村工作的不斷深入,怎樣幫助群眾更好的因地制宜,拓寬增收路子,成了困擾我的一大心病。
為了讓群眾增加收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我打起了發展集體經濟的主意。我與村支兩委齊心協力成立了股份制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積極幫助對接市場,在保證村民短期收益的同時,發展長期支柱產業。如今,新寨村種植經果林600畝、茶葉400餘畝;組織引導群眾種植辣椒1200畝、太子參500畝、花椒300畝、旱菸300畝。 「群眾利益無小事」是我駐村工作中一直堅持的信念。 今年受疫情影響,村裡農戶摘種的蘿蔔賣不出去,大家心急如焚。了解情況後,我四處聯繫找銷路、想辦法,最終爭取到了5萬元的幫扶資金解了燃眉之急,收購了積壓在農戶手中的44噸蘿蔔,並想方設法與有關公益組織取得聯繫,將這批蘿蔔捐贈武漢助力「抗疫」。
「多虧了劉書記從中協調,不僅幫助我們解決了蘿蔔的銷路問題,沒想到我們還為武漢抗疫作出了積極貢獻。」聽到新寨村菜農羅應奎感謝的話語,我的心裡感到無比的欣慰,兩年多的駐村工作虧欠家裡比較多,但是這一刻我覺得一切都值了。 駐村以來,我始終堅信扶貧一定要先扶志。我積極組織村幹部和貧困戶外出交流學習拓展思路,同時邀請農業專家實地調研為餘慶脫貧攻堅建言獻策;組織貧困學生參加2018年、2019年科普夏令營活動;積極協調資金,在新寨村設立了助學興教獎勵基金,向村裡每年考取大學的優秀學子給予資助,激勵他們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奮發向上;同時協調爭取省科協50萬元建設資金,為餘慶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積善社區建設了青少年科普活動中心,讓搬遷貧困戶的子女在家門口就能充分體驗到科學帶來的樂趣。
在我駐村的兩年多裡,我為幫扶點爭取到發展項目近30個,爭取幫扶資金近500萬元。解決300餘戶村民居住環境、出行飲水等問題,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兒童入學率達100%,全村新農合參合率100%,教育和醫療保障均已實現全覆蓋。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萬裡之行,腳踏實地。如今,脫貧攻堅戰即將圓滿收官,從新寨村的變化和群眾的笑意中我已感受到了收穫的喜悅!通訊員 王永娟 楊正梅 整理
編輯 蔣洪飛
編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