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無悔華章丨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駐村...

2020-12-26 天眼新聞

紙房鄉位於黃平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直線距離38公裡,公路裡程67公裡,是兩州一地區三縣交界處,東界遵義地區餘慶縣白泥鎮,南接本縣平溪鎮,西與黔南州甕安縣猴場接壤,北與遵義地區餘慶縣龍溪鎮相鄰。對於紙房,我很陌生。

我叫鍾志權,2017年10月,曾辦過養殖場、做過小生意,在我感覺前途渺茫的時候,通過事業單位考試,考進了紙房鄉農業服務中心,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基層幹部。

剛入職時以為農業服務中心工作只是開開檢疫票,發動物疫苗給群眾,指導全鄉動物疾病防控工作,而現實卻是身兼數職,一天到晚各處奔波,面對方方面面,處理各種糾紛,學習各種新技能。

2017年12月,我被正式派往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開始我的駐村工作,縣裡要求我們把每個農戶家的基本信息搞清楚,我們就拿著長約1米的36項的資料遊走於農戶家中,詳細詢問每個表格裡的基本信息,沒在家的就電話訪問。白天紙質版,晚上加班搞電子版,餓了就吃一碗泡麵。

統計農戶家36項基本信息

為了能讓群眾脫貧致富,鄉政府努力發展臍橙種植項目,群眾為了盤活土地,把臍橙種植在偏遠的地方。道路沒通車,我們為了能讓驗收補貼到位,頂著太陽走了1個小時的路才到目的地,驗收完成又得往回趕,驗收另外一戶農戶。

臍橙種植驗收

同樣是為了盤活背猛村的產業,在背猛村實施了稻田養魚項目,5500米的田埂硬化,為了儘快完成核實每戶農戶田埂硬化數據統計工作,我和同步小康的其他駐村幹部婁經城流轉於背猛的田埂上,來來回回搞了一整天,中午飯都是在田埂上隨便吃一盒八寶粥,期待扶貧的好政策能夠在貧困戶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回憶,讓貧困戶得到更多收益。

田埂上的午餐

駐村扶貧工作雖苦雖累,但我願用青春書寫無悔華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譜寫脫貧攻堅青春華章|黃平縣浪洞鎮平磨村...
    我叫張林紅,一直以來,我都把脫貧工作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村裡當做自己的家,哪裡有困難就有我的身影。一些老百姓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的貼心人,駐村幹部張林紅。她很平凡,但她的行動和言語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她就是我們村一名優秀的脫貧攻堅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 青春無悔丨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駐村第一...
    我叫張金堂,2016年4月,由於我具有農村工作經驗、熟悉農村工作,被選派到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對於我來說,駐村已不是第一次,此前我也曾在其它鄉鎮幹過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然而,面對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深、距縣城較遠、交通不便的都坪鎮天印村,我心裡還是直打鼓。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幫扶需堅持丨黃平縣新州鎮新莊村同步...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也曾心存疑慮。  如今,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顯著!  駐村以來,通過對貧困戶基本情況的了解,我才真切體會到扶貧這項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偉大。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青春無悔丨獨山縣麻尾鎮象山社區駐村...
    有人說,是青年就要勇於攀登,誓要達到成功的頂峰;有人說,是青年就要善於創造,敢為人先,開拓向前;而我要說的是,青年就要志存高遠,因為青春已經插上追求夢想的翅膀,年輕的我們就應該一躍而起,搏擊長空,振臂翱翔。
  • 「我的扶貧故事」全力以赴做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丨黃平縣新州鎮第...
    每次走在黔東南自治州黃平縣重安鎮代支村、上楓香村村子裡,乾淨整潔的路面,窗明几淨的住房,規整的豬欄牛圈,我的心情舒暢極了,有說不出的親切與開心。我叫雷小波,是黃平縣新州鎮第一小學的教師。2019年4月底到重安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代支村網格員和上楓香村2組1+N幫扶幹部,從此走著一段全新的旅程,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說實話,接到駐村扶貧的通知時,我的內心是充滿矛盾的,因為我的雙胞胎兒子馬上就上六年級,學習上需要輔導,妻子沒多少文化,再加上工作忙碌,有時候都無法顧及兒子的學習情況。帶著忐忑的心情,我還是踏上了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用了半年時間,我把全村795戶居民的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一一梳理群眾問題臺帳,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袁宗林一家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他家6口人中兩個有殘疾,一家人擠在兩間土房子裡,門板當床、幾個塑膠袋團在一塊當枕頭、被褥髒得看不清顏色。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不問東西,歲月自成芳華|都勻市勻東鎮駐村幹部
    我叫陳俊毅,是都勻市勻東鎮扶貧站工作人員,都勻市勻東鎮五寨村駐村幹部。2018年9月,我被都勻市勻東鎮人民政府派到勻東鎮五寨村駐村。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駐村已經兩年了,在這個苗鄉留下了我許許多多的扶貧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婁子坳,難說再見|仁懷市美酒河鎮婁子坳村駐村第...
    2015年3月,我接到組織通知,到仁懷市美酒河鎮婁子坳村駐村。那一年的3月5日早上,在市政府廣場,市委為我們組織了隆重的出徵儀式,我們打起背包,扛起「仁懷市全面小康駐村工作服務隊」的旗幟,在市領導「出發」的命令聲中毅然決然的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我叫蒲祖潤,是黔東南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一名幹部,從2016年4月開始,根據單位推薦和組織選派,我來到重安鎮五福村任第一書記,近5年的駐村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幾近癱瘓的愛人,舍小家顧大家。  來到村裡,我首先通過與群眾交心談心,聽群眾怎麼說,了解村情民意、溝通民心、增進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我叫楊衝,是國家稅務總局鳳岡縣稅務局幹部。2019年5月,一道請纓、一紙命令,我便與天橋村這個邊遠鄉鎮村落結下了「扶貧」緣分。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放不下的一樁心事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駐村幹部...
    我叫吳穠君,今年24歲,2018年11月參加工作,2019年3月到大寨村擔任駐村幹部,工作職責是協調鎮政黨委政府和村兩委脫貧攻堅工作,做好大寨村脫貧攻堅材料的收集上報。  為了全面摸清村情,在村兩委幹部的配合下,開始從了解寨情組情著手,僅用了10來天就走遍了全村11個網格片區共23個自然寨,把要了解的都詳細地記錄下來。  村支書陳杰總在別人面前這樣打趣我:「別看她小小年紀,工作還輕車路熟,十足的行家裡手」。
  • 南充閬中市河溪街道白堡村駐村幹部趙軍用實幹擔當書寫人生華章
    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辛的工作,需要久久為功的韌勁。2018年7月,趙軍由南充市監獄派駐白堡村參與駐村扶貧工作,兩年多來,他傾情扶貧、真抓實幹,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書寫了精彩的人生華章。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戰初冬時節的白堡村,風景秀麗,山水如畫,村口「溼地明珠 生態白堡」八個大字十分醒目。
  • 「我的扶貧故事」大壩不脫貧,我就不換村丨鎮遠縣都坪鎮大壩村駐村...
    到大壩的第一天我就暗暗發誓,大壩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直在這裡駐村。  從此,走村入戶、政策宣傳、噓寒問暖、排憂解難、為貧困戶想致富點子成了我工作的全部。進村入戶,調查摸底、總結經驗,撲下身子鑽研業務、解民憂幫民富。兩年多來看到結對幫扶的10戶貧困戶陸續實現脫貧,我從內心為他們感到高興。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在徵得妻子同意後,2020年8月25日晚,我們收拾起大包小包的行李,帶著剛滿月的孩子一起奔赴我所駐的木引鎮木引村,開啟全家上陣的駐村生活。到村後,工作隊安排我擔任木引二組的網格員,與村主任方景福同志搭檔負責這個小組的脫貧攻堅工作。可能是當記者的時候下鄉入村較多,而我又是一個來自邊遠山區的農村孩子,對新的工作環境適應還較快。簡萬祥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沒想到的是,在駐村不久的一次群眾會上,我和一個群眾卻「吵」了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我叫陳名航,2015年2月起,我到了深度貧困村松林鎮新莊村駐村,今年是我駐村的第6年。   初到村上,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做好這個第一書記,我的心裡有些不知所措。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感謝國家扶貧的好政策,感謝李主任的幫助,讓我終於搬進了新家……」  2018年2月6日,初春時節,鄒孔祿在新居裡一邊鋪床,一邊對來幫助他搬家的幫扶幹部激動地說。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使命,摘掉「後進村」帽子丨荔波縣立化村駐村...
    我叫吳榮杏,是荔波縣茂蘭鎮立化村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從黔南州生態環境局荔波分局派駐到茂蘭鎮立化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剛駐村時,為了精準掌握內群眾存在的困難和貧困情況,我每天至少走村入戶調研3次,短短半個月,伍家組內群眾的家庭情況記滿了一本嶄新的筆記本,由陌生變親切。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小棉襖丨錦屏縣平秋鎮皮所村駐村...
    我叫劉開鈺,2016年大學剛畢業的我,有幸成為錦屏縣平秋鎮皮所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的一員。  皮所村是錦屏縣深度貧困村,但初生牛犢不怕虎,踏上扶貧之路前,我滿懷憧憬,也懷著一腔熱情與抱負,立志將我所學和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這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偉大事業上,在扶貧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 「我的扶貧故事」常懷扶貧志 做好扶貧人|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駐村...
    我叫嚴輝,今年27歲,是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參加工作之初,我在貴定縣移民局主要從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為能更快適應農村工作,我與村支書、組長們討教經驗,持續加強駐村工作學習,穩步推進我網格幫扶的79戶1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