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白花蛇舌草30g,牡蠣30g,夏枯草20g,象貝20g,玄參20g,威靈仙20g,天花粉20g,半枝蓮20g,三稜10g,桃仁10g,紅花10,赤芍10g,炒谷芽10g,甘草5g。
【功效】活血散瘀,軟堅消結
【主治】瘢痕疙瘩,屬氣血凝滯不散者。症見由於皮膚外傷、燒傷及皮膚感染化膿治癒後或手術後受損部形成高出皮面,觸之堅實,顏色嫩紅或深紅的瘢痕疙瘩,表面可見毛細血管像樹枝一樣分布,有的向外伸出如蟹足狀分布,局部微癢或奇癢、刺痛,陰雨天加重。
【用法】水煎兩次,分2-3次溫服,每日1劑。夏秋季可取頭汁適量浸透紗布外敷局部,1日2-3次,每次20分鐘左右。
【方解】方中紅花、赤芍、三稜、桃仁通經活血,散瘀止痛,破血行氣,兼疏膚腠之瘀;夏枯草、象貝清鬱熱、消痞結;牡蠣、玄參軟堅散結化瘀,其中玄參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於經隧而消散熱結;威靈仙、天花粉通經達絡,消腫解毒;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清熱消瘤,消炎止痛;佐以甘草、谷芽補虛解毒,健脾和中,以防祛邪傷正之弊。
【加減】根據瘢痕疙瘩發生的部位不同,可加入相應的引經藥。如頭面部加白蒺藜6g;肩、上肢加桑枝20g;胸脅部加青皮6g,柴胡6g;腹部加香附或烏藥10g。
【點評】本病為大量結締組織增生物,屬皮膚腫瘤之類,類似中醫文獻中的「肉龜瘡」,是臨床上較頑固的疑難病症。本方具攻補兼施,祛邪扶正等特點,依據中醫外病內治原理,運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作用的中草藥治療,使氣血暢行,血瘀得化,壅聚之物消散。同時,可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使異常增生的瘢痕疙瘩逐漸軟化、縮小,甚至消失。
【驗案】劉某,女,36歲,1991年12月15日初診。於1983年3月,因胸部(相當於羶中穴)皮膚表面有一如指甲大小紅色疙瘩,微癢疼痛。曾在南京某醫院手術,術後照光6次。約40天又長如手術切口大的疙瘩約5cm。
1983年底至1991年1月先後在多家醫院腫瘤科診治無效,於1991年12月來診時,胸部瘢痕疙瘩已有約6cmx7cm大小,局部灼熱作癢,陣發刺痛,伴心煩失眠,溲黃便幹,舌胖苔淡黃膩,脈細弦略數。治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方用平消瘢痕疙瘩湯加青皮6g,柴胡6g,水煎服,每日1劑。服10劑後瘢痕表麵皮膚變軟,範圍逐漸縮小,全身及局部症狀緩解,繼服10餘劑告愈,於1992年5月10日,因胰腺炎來診時,胸部瘢痕已平。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感謝您的讚賞
歡迎更多的中醫人士加入我們;
聯繫人:張女士:13831534368 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