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2021-02-12 皮膚美容科江醫生

疾病概述

項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又稱為枕部乳頭狀皮炎,為發生於後頸部的一種慢性毛囊炎症性疾病,可導致瘢痕疙瘩性增厚和禿髮性瘢痕形成。

枕部乳頭皮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白色葡萄球菌,後者又稱為表皮葡萄球菌,一般無致病作用,常見於皮膚表層,是皮膚正常菌叢之一,有抑制皮膚上其他細菌的作用,但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亦可引起皮膚的痤瘡化膿及其他感染。

本病多發生於中年以上的常伴有皮脂溢出、痤瘡和瘢痕疙瘩素質(如潰瘍癒合往往局部產生肥厚性瘢痕)的男性。

疾病描述

本症又稱頭部乳頭狀皮炎或瘢痕疙瘩性痤瘡或枕骨下硬結性毛囊炎,為發生於頭後部的一種慢性毛囊性炎症性疾病,導致瘢痕疙瘩性增厚和瘢痕形成。

症狀體徵

在頸後發緣處或頭後部出現散在性針頭大毛囊性丘疹和膿皰,互相融合,漸形成不規則的瘢痕硬結或硬塊,有些地方有小的凹陷,可見有束狀頭髮穿出,膿液很少。自覺有輕度癢感。一般無全身症狀,病程極為緩慢,常可遷延數年或十年之久。

疾病病因

其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白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多發生於中年以上的常伴有皮脂溢出、痤瘡和瘢痕疙瘩素質的男性患者。

病理生理

早期在毛囊周圍組織中有中性粒細胞浸潤,但也含有淋巴樣細胞、組織細胞和漿細胞,進一步發展為毛囊周圍膿腫。較陳舊性損害顯示慢性肉芽組織,除了淋巴樣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外,並含有多數漿細胞。在毛囊殘餘處周圍往往還有很多異物巨細胞,在巨細胞附近有角蛋白顆粒。癒合時,可出現許多粗大的硬化性膠原束。

9 治療方案

注意保護局部清潔衛生。可經常用殺菌肥皂水清洗局部,可用1%新黴素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或馬齒莧煎液等溼敷,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並可較長期內服廣譜抗生素,有時抗生素與皮質類固醇同時並用有效。此外,亦可使用淺層X線放射治療。對頑固難治者,可切除後植皮。

10 特別提示

注意保持局部清潔衛生,可使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本病多發生於中年以上的常伴有皮脂溢出、痤瘡和瘢痕疙瘩素質(如潰瘍癒合往往局部產生肥厚性瘢痕)的男性。

枕部乳頭狀皮炎一般局限發生於頸後發緣處或後頭部。疾病開始時,先出現局部散在性針頭大毛囊性的丘疹和膿皰,進而互相融合,逐漸形成不規則的瘢痕硬結或硬塊,有的地方有小的凹陷,間有束狀頭髮穿出,膿液很少。患者自覺有輕度癢或疼痛感覺,由於是毛囊周圍的化膿性炎症、膿腫,往往嚴重破壞毛囊,導致永久性禿髮。患者一般沒有任何不適,病程極為緩慢,常可遷延數年或數十的之久。

相關焦點

  • 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是一回事嗎?
    瘢痕增生在臨床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這兩種是一回事嗎? 如何區分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1.瘢痕疙瘩是由於皮膚損傷,所導致大量膠原沉積,呈持續性增長,沒有一個明確的停止期;2. 增生性瘢痕有一個明確的增生期和停止期,一般停止以後就不會再復發;但是,現在瘢痕增生的患者越來越多,而且增生期越來越長,臨床中常常見到很多瘢痕患者,增生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還在增生。因此,一旦瘢痕增生期超過了9個月,就可以診斷為瘢痕疙瘩。那很多人就要問了,我的皮膚有損傷,就一定會形成瘢痕疙瘩嗎?從臨床上講,瘢痕疙瘩分為內因和外因。
  • 對瘢痕疙瘩的認識
  • 增生性瘢痕與瘢痕疙瘩如何區別及修復
    還有的人在胸前因剛開始出現痤瘡,有時伴癢,逐漸由小到大,由軟變硬,色紅或暗紅,呈索條狀、蝴蝶狀,這是疤痕疙瘩。增生性疤痕與瘢痕疙瘩,兩者既有區別又有相同之處,從發病年齡來看,增生性疤痕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青少年多見。瘢痕疙瘩多見於青少年,3歲以上。增生性疤痕邊界不超越損傷範圍,向周圍平滑延續。而瘢痕疙瘩暗紫色質硬腫塊,高出皮面,體大蒂小,呈蘑菇狀,它超出損傷範圍,呈蟹足狀生長,邊界非常明確。
  • 瘢痕疙瘩臨床表現及聲像圖要點
    發生於耳、頸、腰部的瘢痕疙瘩趨向於有蒂,而胸部、上臂部和四肢的損害扁平無蒂。全身皮膚都可以發生瘢痕疙瘩,但三角肌、前胸、上背部、耳垂等部位尤好發生。自覺瘙癢或疼痛,尤以受壓或摩擦時為甚。該病病程慢性,無自愈傾向[2]。多見於有色人種,好發於女性(圖1)。
  • 用這個方,瘢痕疙瘩有救了!
    【功效】活血散瘀,軟堅消結 【主治】瘢痕疙瘩,屬氣血凝滯不散者。症見由於皮膚外傷、燒傷及皮膚感染化膿治癒後或手術後受損部形成高出皮面,觸之堅實,顏色嫩紅或深紅的瘢痕疙瘩,表面可見毛細血管像樹枝一樣分布,有的向外伸出如蟹足狀分布,局部微癢或奇癢、刺痛,陰雨天加重。
  • 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看上去不太明顯而已
    病理學從病理學方面來講,皮膚瘢痕(cicatrix of skin;skin scar)只分為正常瘢痕(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兩大類,後者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兩類。如果癒合傷口一開始就不高出皮面,無明顯凹陷,外觀過一段時間後恢復正常,那麼它應該是正常瘢痕。
  • 許多人忽視的毛囊炎,是怎麼長成瘢痕疙瘩的?
    如果把瘢痕分等級,那瘢痕疙瘩絕對是hard模式,疼痛刺癢、無法自愈、不斷長大...只能用四個字形容:苦不堪言。而追究起瘢痕疙瘩的起源,又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很多跟拇指一樣大的瘢痕疙瘩,是一顆小小毛囊炎長成的;胸前散落的七八個黃豆大小的瘢痕疙瘩,前身也是毛囊炎。
  • 瘢痕如何去除,可以無痕去瘢痕嗎、瘢痕會癌變嗎……名醫戴耕武直播...
    瘢痕是什麼?瘢痕就是疤痕,此前是傷口癒合的重要標誌。大部分的瘢痕產生於外傷、燙傷、燒傷、切割傷、外科手術等造成的創傷,各種創傷在修復過程中都以瘢痕的形式癒合。所以,凡是有創傷就一定會形成瘢痕。常見的瘢痕形式有增生性瘢痕、萎縮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 「瘢痕疙瘩」長了10餘年竟是罕見皮膚腫瘤
    它就是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FSP),它長著類似瘢痕疙瘩的外表,實則是皮膚惡性腫瘤。 近日前來深圳中山七院就診的 羅女士(化名)今年47歲,平素體健右腹股溝區出現不明腫物長達10餘年,由於近半年來出血伴疼痛在該院被診斷為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羅女士在該院成功接受了「右側腹股溝惡性腫瘤擴大切除+植皮術」,目前已出院將定期複診。
  • 肥厚性瘢痕和疤痕疙瘩怎麼產生?該如何處理?
  • 馬拉色菌性毛囊炎科普篇
    醫生你看看我胸口後背突然長了好多小疙瘩,這是怎麼回事啊?
  • 深圳一女子「瘢痕疙瘩」多年未治癒,原來是這個原因……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 通訊員 侯崇超 在皮膚科腫瘤裡,有一種叫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FSP)的腫瘤,它表裡不一,長著類似瘢痕疙瘩的外表,但實則是皮膚惡性腫瘤。據介紹,羅女士右腹股溝區的不明腫物長了有10餘年,最初像1元硬幣大小,外觀看起來就像「瘢痕疙瘩」,偶有有瘙癢及針刺感,雖然緩慢增大,但醫生建議繼續觀察,未予處理。直至後來腫物增大到鵝蛋大小,5個月前更是出現小破潰、出血伴疼痛,羅女士這才來到中山七院就診,經檢查確診偉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
  • 夏天來了,看看你裸露在外面的皮膚,是不是一片小紅疙瘩
    每年一到潮溼悶熱的時候,女生的肩背、胳膊上就長出很多紅疙瘩,一出汗還癢。嚴重時,小疙瘩還會破潰流出膿液,弄得她連露背的衣服都不敢穿。在朋友的建議下,女同事前往醫院就診。醫生取了膿液分泌物後進行塗片、培養,結果顯示——細菌性毛囊炎。 什麼是毛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