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最近,在秦嶺山間拍攝植物時,偶然發現了這麼個小東西,圓圓的眼睛,長長的喙,饞豆大小,雙翅煽動迅速,嗡嗡嗡的懸停在花前,忽而前進,忽而後退,忽而又「倏」的轉身飛走。飛行技術高超,身姿曼妙輕盈,這難道不是蜂鳥嗎?咦,但它真的是蜂鳥嗎?跟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來自作者)
先來了解下蜂鳥
我們知道,蜂鳥(hummingbird)是雨燕目蜂鳥科動物的統稱,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鳥類。17世紀中葉,人們首次發現蜂鳥,至今已經發現了大約有335種。蜂鳥羽毛輕薄絢麗,喙又長又尖,一雙眼睛仿佛兩個閃光的黑點。它飛行速度快,雙翅拍擊迅速,每秒鐘可達80次,飛行時發出嗡嗡嗡的聲音。蜂鳥飛行技術高超,極少用足,飛翔起來持續不斷,停下來也只是為了過夜。它以花蜜為食,覓食時可以像直升機一樣懸停在花前,是唯一可以倒飛和懸停的鳥類。
而且,蜂鳥被認為是體型最小的鳥類,最大的巨蜂鳥體長僅20釐米,體重不足20克,最小的吸蜜蜂鳥比虻還小,體重只有2克,粗細不及熊蜂。由於身材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為化石,它的演化史至今仍是個謎。
除了那些專門研究蜂鳥的學者和無畏的探險者外,很少有人見到過野生蜂鳥。蜂鳥只在美洲有發現,從南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到火地島,包括西印度群島,很遺憾在中國全境沒有分布。
(體型最小的吸蜜蜂鳥僅分布於南美古巴青年島,是古巴特有的鳥類,圖片來自網絡)
(體型最大的蜂鳥——巨蜂鳥,圖片來自網絡)
原來它是小豆長喙天蛾
那第一張圖拍攝到的又是什麼呢?
仔細觀察後發現,這隻所謂的蜂鳥「喙」又長又細可以摺疊,頭上有一對觸鬚,翅上也沒有羽毛,這些並不符合鳥類的特點。經過鑑定,這其實是一種蛾,學名小豆長喙天蛾(拉丁學名:Macroglossum stellatarum Linnaeus),又叫蜂鳥鷹蛾、蜂鳥蛾,為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天蛾總科,天蛾科,長喙天蛾屬昆蟲。
小豆長喙天蛾的英文名叫Hummingbird Hawk-moth,直譯就是蜂鳥鷹蛾,分布於亞洲,南歐和北非,國內已知分布於華北,華中和華東等省。
(小豆長喙天蛾,圖片來自作者)
小豆長喙天蛾飛行速度也似「蜂鳥」
小豆長喙天蛾成蟲吸食花蜜,一般在8~9月陽光充足的午間出來覓食。吸食花蜜時懸停在花朵上方,伸出長喙向前向下彎曲,它們的舌頭或者說「喙」由兩個柔軟的杆狀體組成,頂端有「肌肉泵」負責吸食花蜜。
小豆長喙天蛾飛行迅速敏捷,飛行姿態、大小和形態與蜂鳥很相似,因此常常被群眾誤認為是蜂鳥。
看完以上內容,這下你分得清楚蜂鳥和小豆長喙天蛾了吧!
編輯:魯凡英
(作者:張挺,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級工程師,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