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藥界一直把人參作為醫治神經衰弱和心臟衰弱的良藥。人參在中醫的臨床上多用於補益強身,每遇虛弱體質與老年、病後衰弱、大出血、虛脫等情況則必用之,近年來的研究又發現人參在抗衰老和抗癌方面的積極作用後,人參更是受到世人的矚目。
人參在現代醫學和養生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事實。但是普通老百姓面對名目繁多、形態各異的商品人參還是有些迷糊,即使現在正在服用人參的人也是如此。不同人參的功效,或更確切的說,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人參,用來進補等方面的知識是匱乏的,如野生的人參比栽培的人參功效好:年頭越久的參,療效越強,身長支大的要好於那些支條瘦小的:參條、參尾、參須、白糖參療效較弱;價格昂貴的人參比便宜的要好,這就是大多數消費者對人參的一種模糊認識。
其實不同的人參按中藥性味的不同,有其不同的功效,比如人參補氣助火,西洋參滋陰降火,因此內火虛升、肺結核初愈的病人選擇服用西洋參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又如紅參和白參,雖然這兩種人參的原料都來自相同的園參(人工栽培的人參),由於後加工的方法不同,導致了兩者藥理作用性質的不同。紅參和白參均適用於氣虛的疾病,但是,氣虛而兼有寒象的病症,應當選用紅參;而氣虛兼有熱象的病症,則大多選用白參。
值得提出的是,人參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雖然人參比較安全,但是不適當的過度濫用還是會產生「人參濫用症候群」等不良反應的,比如頭痛、心悸、血壓波動、出血、發熱、腹脹等症狀。另外,人參與類固醇等西藥具有拮抗或協同作用,同時服用有時會產生一些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所以如果在服用西藥的同時,又想進補人參,最好做些服用前的相關諮詢。
1、野山參
人參被譽為百草之王,野山參更是人參中之精品,其內在品質與療效遠高於一般人參。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保健食園參,治病服山參。這裡的山參就是指野山參。
野山參具有強心、安神等作用。野山參對高血壓病、心肌營養不良、冠狀動脈硬化、心絞痛、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於經常感冒、免疫力低下者更是有神奇的療效,每年服用適量的野山參,冬季就會大大降低發病率。
嚴重心血管疾病、術後極度虛弱、垂危病人、免疫力低下等人群宜選用野山參。
2、西洋參
西洋參在我國的藥用已有300年的歷史了,其傳統上主要應用於肺胃陰虛、氣陰兩虧人群,隨著現代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西洋參新的藥理作用也在不斷地被發現。
西洋參是一種具有特殊醫療價值的貴重補益藥物,具有補肺陰、清火、養胃生津的功效,可用於肺虛咳血、潮熱、肺胃津虧、煩渴、氣虛等。
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老年衰弱(低體溫症候群的老年人除外)、糖尿病等患者宜選用西洋參。另外也非常適合身體乏力、心煩、盜汗、手足心熱、舌質偏紅、口乾咽燥、頭暈耳鳴、便秘、睡眠不足的陰虛火旺體質的人群使用。
久病傷陰、肺虛咳嗽、身體羸瘦者以西洋參為好。
紅斑狼瘡、慢性B肝、惡性腫瘤患者以及平時大便稀薄者一般不建議服用西洋參。畏寒、肢冷、腹瀉等陽虛體質者,則不能服用西洋參。
3、紅參
紅參在國際市場上有著極高的聲譽,尤其是韓國的高麗參。甚至有許多外國人誤認為人參就是紅參。紅參性溫,味甘,對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臟腑功能有著明顯的振奮作用。氣弱兼陽虛型體質人群,以及陽氣不足、精神萎靡、身體虛弱、四肢寒冷、婦女內分泌紊亂者宜選用紅參。
就改善血液循環和補虛方面,一般認為紅參強於白參。
4、生曬參
生曬參(白參)性微涼,味甘,有補氣養陰、生津之功效,適用於氣虛兼有陰津不足者。四肢無力、久病氣弱、疲勞過度、胃納欠佳、失眠健忘、高血壓病、糖尿病、癌症、肝炎、腎炎等慢性疾病患者,宜選用生曬參。
白參是相對於紅參而言的一種統稱,生曬參也屬於白參。同樣是補氣,紅參適宜偏陽虛者,西洋參適宜偏陰虛者,而白參則性平和,臨床最為常用。白參的禁忌症相對比較少,使用範圍也比前兩者廣,在不清楚自己是陰虛還是陽虛的情況下,使用白參最保險。
5、高麗參
高麗參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高麗參在臨床上常用來治療一般虛弱症狀,如貧血、糖尿病、肝病、性機能障礙、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症、神經衰弱、精神病、胃潰瘍、年老體弱、反覆感冒、慢性洩瀉、慢性腎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哮喘、乙醇中毒、久瀉脫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