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動脈血管,血管壁非常平滑,血小板等物質不會附著其上,因此不會生成血塊。隨著年紀增加,血管的老化不可避免:代謝的過程中血管壁變硬,血管壁出現一些鈣鹽的沉積(血管鈣化)。
這個生理改變並不可怕。血管有三層,即外膜、中膜、內膜,鈣化如果發生在外膜的話,通常不影響供血,管腔裡血流仍通暢。
既然如此,血管為什麼會堵上呢?因為血液流通時,攜帶的血脂成分非常多,這些脂質的成分容易通過變糙的血管壁外膜進入到中膜,然後永久的沉積下來,就像這樣:
▼下面是一張手術實拍血栓圖
(如有不適,請快速划過)
△左圖:被膽固醇堵塞的血管,黃色的「油脂」,右圖:白色部分粘稠狀的,就是堵死血管的罪魁禍首
其實,人類從3歲開始,血液中的膽固醇就開始沉積到血管壁上,這是一個正常的退化過程,本來是很慢很慢的,即便到了人80歲也不一定會血栓。
但是這幾年來,我們生活變化太快了,物產豐富、吃得也好,重油、重肉的東西多了,加速了這個過程。如果我們不加保護,那麼血管就會一天一天被我們自己給吃堵了……
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它在這種重油、重肉的食物中最多了。一旦血脂在血管中堆積多了,引發炎症,可能形成斑塊,使血管狹窄,這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這種斑塊分為兩種:
一是早期的脆性斑塊,顧名思義,這種斑塊易受損,破裂後的斑塊隨血液流動,遇到直徑相同的地方便會堵塞血管,此處血流減緩,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將造成血液停止流動、凝固,即大家耳熟能詳的血栓。
另一種則是穩定性斑塊,它不易脫落,卻會令血管壁加厚,結果同樣是血管變窄,流向心臟的血液減少,嚴重甚至出現血管閉塞。數據統計表明,三分之一的心臟病都由穩定性斑塊引發。
雖然沉積的過程是必然的,但是血管的「年紀」,並不一定與人的生理年齡完全一致
測試:你知道你的血管今年幾歲了嗎?
看看以下有幾項是符合你的情況,就能判斷血管幾歲。
1. 最近情緒感到壓抑。
2. 對事情過於認真。
3. 愛吃方便食品、餅乾或點心。
4. 喜食肉類。
5. 缺少一定的鍛鍊。
6. 吸菸指數(每天吸菸支數×吸菸年數)大於400。
7. 爬樓時會感到胸痛。
8. 常常覺得手足發涼、麻木。
9. 經常丟三落四。
10. 血壓偏高。
11. 膽固醇或者血糖值偏高。
12. 親屬中有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A:0~4 項,你的血管年齡正常。
B:5~7 項,血管年齡比生理年齡大10歲。
C:8~12 項,血管年齡比生理年齡大20歲。
要想血管好,只有天天清血管,延緩膽固醇沉積的速度,讓已經沉積的膽固醇慢慢溶解。
1,血管體操
人在下蹲的時候,心肺血流相對充沛,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下蹲還能加大胸腔和肺的活動範圍,從而改善我們的心肺、供血、呼吸的功能。
為什麼下蹲能有這麼大的好處呢?我們可以看到:
蹲下去的時候:人體折成三段,被擠壓的血管收縮,氣血衝向全身未被擠壓的血管,迫使它們擴張、鼓起來;
人一站起來,全身血壓衝向原來被擠壓的血管,為它們灌滿血液。
一來一回,血液在血管裡流速增快,全身血管得到反覆衝洗,而這個衝洗過程沒有任何藥物參加,也不會有副作用!血管就在這一蹲一起之間軟化、加快血液循環和體內的新陳代謝、激活免疫系統。
正確姿勢:頭部到腰部的軀幹要始終保持筆直伸展的狀態,臀部要向身後撅起。
起身姿勢:不宜過快,得緩慢進行!
呼吸方法:一邊下蹲,一邊吸氣;一邊站起來,一邊呼氣。
腳跟是不是經常冷?這樣做可以刺激腳跟部的毛細血管,讓腳跟暖起來~血管也更通暢~
腳跟落地,同時足弓部分也可以著地,前腳掌懸空,即腳底的後三分之二部分接觸地面。
下蹲時人體重心會發生改變,保持平衡重心主意適當前傾,初次練習時要注意安全,時間控制在30秒~1分鐘即可。
腳趾是人體最遠端,加以人工刺激,可以有效加速血液血管的流動和回流。
前腳掌著地,腳跟離地,大腿壓小腿,時間控制在30秒~1分鐘即可。
用自己的背部、腰骶部依靠椅背,下蹲後保持不動。練習時間可以逐漸延長,以2~4分鐘為宜。
練習者邁出左腳,右腳腳尖觸地呈腳尖蹲狀態,兩腿成弓步。將身體重量落到兩腳之間,每練習30秒調換一次左右腳,以改變兩腳的受力情況。
魚肉富含硫氨酸、賴氨酸、脯氨酸及牛黃氨酸,有改善血管彈性、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的功能。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海參、泥鰍、鱔魚及芝麻、山藥、銀杏、豆腐皮、葵花籽。能促進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修復,軟化粥樣硬化斑塊。
如大蒜、洋蔥、青蔥、茼蒿、香菇、龍鬚菜及草莓、菠蘿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葡萄、橘子中含有少量類似阿司匹林的水楊酸抗凝物質。
降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蘿蔔、山楂、紫菜、海帶、核桃及橄欖油、芝麻油等。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
尤其是山楂,堪稱「血管清道夫」中的主力!
山 楂 血 管 中 的 主 力 清 道 夫
山楂主要的藥效成分是黃酮類物質,還有乙醯膽鹼、有機酸、果酸、胡蘿蔔素和大量的維生素C等。山楂有擴張血管和持久的降壓作用,能改善心肌活力、增強心肌收縮、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抗心律不齊,而且,還能降低血中的膽固醇。
每百克山楂果肉中含膳食纖維3.1克。膳食纖維是身體的"腸道清道夫",充足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有利於食腸的消化和廢物的排洩,促進體內的物質代謝。果膠具有降低膽固醇和血糖、預防膽結石形成的功效。
此外,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經患者的食療佳品。血淤型痛經患者常表現為行經第1~2天或經前1~2天發生小腹疼痛,待經血排出流暢時,疼痛逐漸減輕或消失,且經血顏色暗,伴有血塊。
山 楂 配 一 寶 防 治 心 血 管 疾 病 效 果 更 好
山楂降低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最好了,不過搭配其他食物可以發揮最好的效果。
民間有巧用山楂和其他食藥材配伍,用於治療和緩解多種身體不適,比如降脂、活血,緩解腰膝酸軟疼痛等。真沒想到山楂配一寶,居然那麼好!
山楂加核桃:趕跑腰痛
材料:
取核桃仁150克,山楂50克,白糖200克。
做法:
1. 核桃仁加水少許,用食物加工機打成漿,再加適量涼開水調成稀漿汁。
2. 山楂去核,切片,加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時,濾出頭汁,再煮取二汁,一、二汁合併,復置火上。
3. 加入白糖攪拌,溶化後緩緩倒入核桃仁漿汁,邊倒邊攪勻,燒至微沸即可。
用法:
早晚各服1次,溫服為宜。
功效:
1. 山楂酸甘微溫,既善於消食化滯,又善於活血化瘀;
2. 核桃仁甘溫質潤,是傳統的補腎佳品,無論是配藥用,還是生吃、燒菜,都有良好功效,特別適宜於老人肝腎不足,腰膝酸軟疼痛。兩藥伍用,使腎氣復,血脈暢,而痛自止。
山楂配菊花:擴張血管、降血壓
材料:
取幹山楂10g,幹菊花2.5g。
做法:
菊花和山楂用清水洗淨,鍋中水沸後放入山楂,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約10分鐘,最後加入菊花煮沸,即可關火。
功效:
菊花有較強的抗菌消炎、清熱解毒、利尿止痛作用,還能調理血管運動中樞,擴張外周血管。山楂消導作用很好,助消,化淤滯,能消除油膩,減少體內脂肪堆積,又能擴張血管,有較持續的降壓效果。
山楂和丹參:降脂減肥
材料:
取生山楂15~30克,丹參30克,絞股藍15克,甘草6克。
做法:
每日水煎,代茶飲。
功效:
1. 山楂是天然的降脂藥,現代研究表明,其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2. 有效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還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壓等作用;
3. 丹參味苦,微寒,為養血活血藥,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心腦供血,降壓、降脂、降尿酸作用。
4. 絞股藍味甘、苦,性微寒,具有健腸胃增進消化吸收,調脂減肥等作用。
山楂配陳皮:化滯除脹
材料:
取山楂15~30克,陳皮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木香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做法:
上藥水煎,早晚溫服。
功效:
1. 山楂能消食化積、行氣散瘀;陳皮歸脾、肺經,具有健脾和胃、行氣寬中、降逆化痰的功效;
2. 半夏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溼,降逆氣;茯苓、木香理氣健脾祛溼;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縱觀此法,能健脾和胃,消積導滯。
小貼士:
生山楂中所含的鞣酸與胃酸結合容易形成胃石,如果胃石長時間消化不掉就會引起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穿孔。因此,山楂不能空腹吃,並應儘量避免吃生山楂,尤其是胃腸功能弱的人,最好將山楂煮熟後再吃。
血管是可以自己保護的,每天做點血管操,多吃點山楂,開啟人體自帶的淨血、刷血管功能!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贏取福利大禮包
把血管清理神器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