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8歲的石城川入選2020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入圍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在了,2019年,他也被2019福布斯中國徵集為30歲以下精英。石城川是音書科技CEO,他是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1級校友,2015年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創業。他11歲時雙耳失聰。大學畢業起,他就夢想著能改變聽障人群的生活。跟兩年前相比,石城川的聽力已經好了很多,他的普通話發音也標準了很多。如今,他裝上了人工耳蝸,配合上他自己研發的「音書」智能APP,他已經可以接聽電話了。而在兩年前,完全聽不到聲音,他無法接聽別人的來電,只能通過微信上文字交流。並且,他如今還能通過微信與別人進行視頻聊天,對方在視頻中說的話,都會通過音書APP出現在手機屏幕上。過去兩年,石城川從未停止為提升聽障人士生活質量而努力。如今,通過他的職能裝備,聽障人士也能和健聽人進行視頻聊天,也能聽懂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視頻PPT。他說,他的首要目標就是先讓中國800萬有聽力殘疾的聽障人士能和健聽人一樣溝通、生活,進而服務全世界4.6億聽障人士。
石城川
「我的音書APP可以作為人工耳蝸或助聽器的有效補充,這兩樣相結合,就能更好和健聽人溝通了。」石城川笑著說。對於自己入圍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他並沒有多少驚喜。
28歲小夥連續兩年入圍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石城川說,自己入選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是由深圳社會價值投資聯盟負責推薦的,能連續兩年入選還是讓自己有些意外。「他們把我推薦上去之後,一不小心就評選上了,其實我也感覺挺意外的。」入選福布斯「精英榜」並沒有給石城川帶來多少經濟上的好處,相反,他的壓力更大了。「我更擔心的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現在壓力肯定更大了,因為有投資人投資,要對得起他們的投資。」之前,他的企業在大學城的華南理工大學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華南理工大學校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免費為他們提供了場地、十多臺電腦等辦公設備,還配備指導老師。但公司經過幾年發展,原來的華南理工大學的場地已經滿足不了團隊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加上疫情期間學校不開放。無奈之下,今年4月,公司只好搬離大學城,轉到了番禺南村萬博地鐵站附近。
不過,入選「精英榜」後,石城川能接觸到行業大咖的機會比之前多了很多。他曾參加了幾個社會價值投資的訓練營,得到不少行業大咖的指點。「南京愛訊科技的董事長,給我們上了產品的課程,因為他之前有蠻多的創業經歷,蘋果手機icloud就是饒翔原來的創業項目,後來賣給了蘋果。他給我們上了一整天的關於產品的課程。包括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也都給我們上過課。收穫都很大。」
石城川和他的創業團隊
他讓60萬聽障人士可以和健聽人溝通
石城川來自四川樂山的農村,他在11歲時患上了腦膜炎,因用藥不當成為一名重度聽障者。他的雙耳聽力都是120+dB,屬於最嚴重的聽力障礙,哪怕是裝上助聽器,聽力效果也一般。2011年,石城川高考中考出560分的高分,超出四川省理科一本線41分,被暨南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系錄取。他表示,這只是正常發揮,他原本可以考上一個更好的大學。大學期間,他獲得學校「自強不息」之星,還獲得了中國大學生十大感動人物提名。
2017年1月20日,音書APP正式上線,石城川還同步註冊了微信公眾號和微博。這個軟體集成了語音識別功能,聽障者可以通過文字「看見」聲音,接聽語音電話,甚至進行視頻聊天。當石城川第一次通過自己開發出來的軟體和別人溝通後,他禁不住留下了熱淚。「從小到大,我跟別人的溝通都是通過筆談,對方寫一句話,我寫一句話。現在,我終於可以『聽見』對方說什麼了。」
3年下來,使用音書APP的用戶已經有60萬人,解決了60萬聽障用戶和正常人溝通的問題。但對於這個數字,石城川不是很滿意。他說,中國的聽障人士群體有7200萬人,其中達到聽力殘疾級別的有2780萬人,其中15.07%一級聽力殘疾,大概有400多萬人,11.01%的二級聽力殘疾,300多萬人,這兩類加起來大概有800萬人。這個群體就屬於非常嚴重的聽力障礙。如果沒有助聽器、人工耳蝸或者音書的產品來輔助,基本上沒有辦法跟別人溝通。所以,音書科技首先要服務的就是這800萬人的群體。按照他的預想,4年時間至少要應該有超過100萬用戶。石城川感慨說,教會用戶習慣用一款產品實在太困難了。音書科技現在基本上靠著用戶口碑傳播,一個用戶覺得好,他會主動推薦給認識的聽障朋友。團隊還用自己的微博、微信等平臺渠道去做推廣,但用戶速度還是沒有達到預期,這他有了「酒香卻怕巷子深」的無奈。
石城川告訴記者,中國的聽力障礙群體有數千萬人,但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滲透率特別低,助聽器在滲透率5%,人工耳蝸的滲透率1%,一方面原因是產品價格較高,一個質量較好的助聽器要3萬元,進口人工耳蝸要20萬元,很多聽障人士消費不起。另一方面是這些輔助聽力設備的有效性有局限。像他帶了人工耳蝸,也並未完全能夠恢復到正常人的聽力水平,但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會聽得越來越好的。但有一些聽障人士缺乏科學的認知,他們以為做了人工耳蝸就能夠恢復成健聽人那樣。有些人安裝了人工耳蝸之後,覺得效果不好,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在這種大背景下,他的音書APP就成為幫助聽障人士和健聽人溝通最直接、最高校的工具。「只要你有一臺智慧型手機就可以了。」
音書科技海報
夢想讓800萬聽力殘疾人群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作為一家科創公司掌舵人,這兩年,石城川和團隊從未停止創新,「我們一直在奔跑。」他說,產品主要是圍繞聽障人士的需求場景來開發。第一,讓聽障人士可視頻聊天。聽障人士上課的時候,有一套系統可以幫助老師把他說的話變成字幕顯示在大屏幕上面,讓聽障人士可以像健聽人一樣聽老師的視頻講座。
第二,語言康復訓練功能。通過語言訓練系統,可以幫助聽障人練習講話。因為聽障人聽力的缺失,自己都聽不到自己說話,加上沒有科學和系統的訓練,所以語言能力通常有障礙,音書科技的語言康復功能可以幫聽障人學習講話。
現在美國有20萬註冊的言語治療師,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好幾倍,但我們言語訓練師還不到1萬人。所以,音書科技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方式,把言語治療、言語康復的一些技巧跟人工智慧的評測技術結合起來,專門去幫助有言語障礙的人練習說話,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彌補言語治療師不足的問題。「你看我的普通話是不是比之前標準多了,現在不管再忙,我每天都會堅持自己聯繫半小時。」
那麼,聽障用戶究竟要練習多久才能有效果呢?石城川說,這個因人而異。他是11歲時才失聰,之前有一些語言基礎,所以用來4年時間才能逐步恢復到可以與人溝通的程度。對其他的一些聽障人士,如果他從小生下來就聽不見聲音,從來沒有練習過說話,毫無基礎的情況下,可能還是推薦他首先去安裝人工耳蝸,然後再通過我們的系統來進行言語康復訓練,這個過程可能是三年五年,也有可能是十年八年。
石城川邊說邊給記者舉例,在音書科技的言語康復平臺上,失聰者讀一個詞語,如果發音正確,會有一個分數,發音不正確,屏幕上會標註出正確的發音。這個語音訓練平臺,用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及語音評測引擎,幫助聽障人士練習普通話,通過拼音、詞語、句子、文章,循序漸進地練習。很多聽障人士會專門去上語音康復培訓班,成本非常高,上一堂課需要好幾百元,而通過APP進行語音培訓,方便且便宜。「很多用戶一開始可能只有50分到60分,堅持一年之後,也許他的平均分能夠達到70分,那就是一個很直觀的提升。另一方面,他和家人、朋友聊天,他的普通話,他的發言清晰度有沒有提升,自己也能直觀感覺到。」
有很多聽障人群因為長期生活在無聲世界,就不再開口說話,不去練習了,言語功能慢慢就退化了。他們在就業市場就相對缺乏競爭力。所以,音書字幕速記系統一個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可以幫助用戶去鍛鍊發聲器官,讓失聰者的發生器官不至於退化。
第三,方便聽障人士通話的音書字幕固話機。石城川說,這個設計的靈感來自於的合伙人。他的合伙人的女朋友的奶奶年紀大了,聽力下降,但奶奶喜歡跟孫女打電話,但電話中孫女講什麼她又聽不清楚,每次通話時孫女都要大聲吼才行。經常這樣打電話就有點不方便,尤其是周圍有人的時候就更不方便了。石城川和團隊成員設計出了一款產品,和老年人或聽障人士打電話時可以把音量調到最大,還可以把聲音轉換成字幕,顯示在屏幕上,用大號的字體顯示給他看。這樣,老年人或聽障人士和子女通話就不存在障礙了。「這是一款智慧型電話,一個座機,8寸大屏幕,專門為聽障群體和耳背的老年人設計的。現在已經預售了。1899元。非常實用。
石城川說,他的首要目標就是先讓中國的800萬聽力殘疾人群能和健聽人一樣生活,進而服務全世界4.6億聽障人群。
疫情期間免費為聽障人士提供通話助理服務
雖然如今已經是音書科技CEO,但石城川依舊蝸居在公司附近的城中村裡的民居中。哪怕是和外面的投資方談項目,他也會自己一個人背著雙肩包坐地鐵。石城川說,他和他的團隊從創業之初開始,就不是以要賺大錢為目標,而是想的是通過科技改變聽障人士的生活,提升聽障人士的生活質量,架起聽障人士和健聽人溝通的橋梁。自己的創業項目,始終與公益密切相關。
今年疫情期間,當大多數人在家隔離時,聽障人群的生活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尤其是獨居的聽障人士,快遞、外賣來了,聽不見電話聲,因為聽不見聲音,無法接聽電話,很多時候,甚至要回到最原始的通過在紙上書寫的方式來溝通。石城川深知聽障群體發的苦,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們決定在疫情期間(2月-5月)所有用戶都可以免費使用他們app通話助理功能,使聽障人群可以無障礙通話。為了幫助聽障人士的言語訓練,他們聯合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發起了「戰疫愛耳公益計劃」,為聽障人士提供了2個月的免費語訓課程,方便疫情期間聽障人士在家進行語言康復。「只要訓練刻苦,兩個月也能有很明顯的效果。」
2019年的99公益日,音書聯合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開展「聽障大學生AI語訓」公益項目,計劃為250名貧困聽障大學生提供為期一年的免費語音訓練。最終根據實際籌款數額,該項目共幫助了83個聽障大學生進行康復訓練。今年,這個公益項目繼續,石城川希望,今年能夠幫助200位聽障大學生進行言語康復。他說,實現夢想的路還很長,他會一路堅定地走下去。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實習生王雅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凌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