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餅春卷到「美人薄餅」

2021-02-14 堅定立場

/黃堅定

每逢清明前後,常常是涼風飄著冷雨的;舟車往來的不便,還有那討厭潮溼的空氣,讓人慵懶睏倦。即便那街巷的景色有如水墨畫般,也叫人很難提起欣賞的雅興。在這樣的百無聊賴之際,若能飄來一縷縷熟悉的香氣,沁人心脾的是芹菜芬芳,勾起饞蟲的是混著薄餅皮的雜菜味——這次第,怎不令人精神為之一振而食指顫動!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集美人要想一飽這樣的口鼻之福,還得等到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因為在這個時候,作為主料的海蠣肥美、甘甜而不腥。更為關鍵的是,在過去的瓜菜年代,尋常人家哪來平日的「奢侈美味」?只有在這個祭祀頻繁的時日,方能「傍神作福」,沾著「神靈」和「先人」的光,順便打打「牙祭」。據說泉州晉江一帶的人們最有口福了,他們吃起薄餅來,那是要從正月初一吃到清明的。

這時候的街頭小巷,製作薄餅皮的師傅們架起火爐,把黑乎乎的大平底鍋燒得冒出煙來。他們一手變魔術般擺弄異常筋道的麵團,不時往鐵鍋裡急急一擦、一攤、再粘。

                                  【圖片摘自頭條食多】

「擦」如火中取慄,「攤」若驚鴻一瞥,「粘」似蜻蜓點水。其要訣就一個字:快!

另一手不能閒著,迅速掀起一張張薄餅皮。就這樣一氣呵成,層層疊疊。

人們排著長隊,等著帶回薄餅皮。一家老小圍在一張桌子前,卷上早早炒就的,混著海蠣、豆腐、五花肉、荸薺、芹菜、蒜青、紅蘿蔔、高麗菜等時令配料,撒點海苔、貢糖、肉鬆,再沾點廈門甜辣醬——送進嘴裡一咬,甜酸爽口,馨香滿頰,真有吞下春天的感覺,回味悠長綿綿……

【圖片摘自頭條食多】 

在同安、翔安一帶,薄餅裡是包有油飯的,其名曰「美人薄餅」。相傳是有「撫劍鎮太平,舉筆安天下」之美譽的明代金門人蔡復一夫人李氏所發明。

蔡復一,字敬夫,號元履,生於明萬曆年間(1577年),18歲中舉,歷任湖廣參政、山西左布政、兵部右侍郎等職。一生為官清正,頗有建樹。天啟五年(1625年),貴州奢崇明、安邦彥起兵反叛,貴州巡撫戰死。朝廷任蔡復一為兵部右侍郎,巡撫貴州;不久,取代楊述申,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巡撫貴州。蔡復一苦心運籌,經7次大戰,殲叛軍近萬人,克地數十百裡。在這期間,他公務軍務纏身,日理萬機,不是廢寢忘食,就是根本沒時間吃飯。蔡夫人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害怕照這樣下去,蔡復一身體必垮。於是,她就借鑑春卷做法,將一些菜餚儘量切碎,並加上可口的油飯,用春卷皮包好,置於夫婿案頭。如此一來,讓他既不用費勁咀嚼,且享有好吃營養的美味,輕輕鬆鬆吃飯辦公兩不誤。對於夫人的美意,蔡復一自然是極力讚賞。因為是老婆做的,這種菜便被稱為「婆餅」。閩南話「婆」與「薄」諧音,又因餅皮越薄越好吃,後來就稱為「薄餅」了。

其後,蔡夫人「薄餅助夫」的故事被傳開,薄餅的製作方法也流傳民間。因為薄餅是美麗的蔡夫人發明,故又稱為「美人薄餅」、「夫人薄餅」。

而在廈門島內等地,雖然也稱為薄餅,但在用料和做法上卻略有不同。其一是不像同安、翔安配有油飯;其二是在烹飪上喜歡長時間燜,口感較爛,沒有島外地道薄餅菜的清脆感。而且,廈門島還有自己的故事版本。

當地有句古話說:「三日歸清,三日歸明」。講的是鄭成功屯兵廈門,來來去去與清兵展開拉鋸戰的那些事兒。相傳有一次當地百姓犒軍,每家出一道菜來招待鄭成功。菜太多了,鄭成功哪裡吃得動。為了不厚此薄彼,他便拿來一張烙熟了的麵皮上,這家夾一口,那家夾一塊,然後捲起來吃。這便有了後來的薄餅。

現在集美人吃的薄餅,類似北方人說的春卷,又名春餅、潤餅。這種美食在我國由來有之,歷史悠久。不僅是小老百姓喜歡,而且備受歷代文人雅士追捧。範仲淹的後裔、清代詩人範來宗和友人蔣耀宗也好這一口,吃完後意猶未盡,聯成著名的《詠春餅》一詩:

勻平霜雪白,熨帖火爐紅。

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

紛藏絲縷縷,才嚼味融融。
    短短數句,形、色、味;做、吃、品,面面俱到。足夠令人眼饞、口饞,還要加上「意」饞的。

與他們生活在同時代的詩人林蘭痴,更是把春餅推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詩讚曰:

調羹烙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卷之。

好一句「春到人家一卷之」,形象、貼切,而又豪氣萬千。搞不好,春卷這個名字就是由此而聞名於世的。

據說,就連輔佐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成就霸業的大功臣、蒙古帝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耶律楚律,也喜歡吃春卷。在一次隨成吉思汗徵西域時,命廚師作春餅,並作詩曰:

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

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

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

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梁。

耶律楚律出身遼金貴胄,是蒙古權臣,竟然也對這個小吃耿耿於懷,藉以言事;由此可見,薄餅絕非僅僅是好吃而已。

尤其是在閩南,當地人絕不被「春餅」「春卷」所同化,獨特而又頑固地稱之為薄餅。當然,也不僅僅是用料、名稱上的不同而已。小小一份美食,往往牽繫斯土斯民,蘊含著深沉而又熾烈的莫名情感。

       【作者簡介】

        黃堅定,廈門市翔安人,現為中國民主建國會廈門市委理論與會史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市集美區文聯理事、堅定文化傳媒掌門。曾任報社、電視臺記者、編輯,專欄作者、大型綜合網站主編等,在國內外刊物發表有散文、微型小說、詩詞、論文等數十萬字作品。曾獲福建省政府新聞獎二等獎、廈門市政府新聞獎一等獎、全國性徵文大賽二等獎等多個榮譽。

相關焦點

  • 南春卷,北春餅,手把手教你把春天捲起來
    想要找到春天的感覺,不如自己在家包春卷吧!新鮮的蔬菜、繽紛的色彩或許能夠讓你找到點兒春意盎然的感覺哦!據說,卷春餅的菜稱為「和(huo)菜」,其中必有綠豆芽、粉絲、菠菜心、韭黃、雞蛋。明、清時在餅與生菜外兼食水蘿蔔,能去春困。而這樣的嘗新活動被形象地稱為「咬春」。江南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
  • 春餅、春卷,立春的日子!一起來咬春吧~
    不過現在剩下的就只有吃了,所以我們也就跟隨時代潮流,談談立春該吃的那些東西~春餅共可做約16張直徑20cm左右的春餅。3、春餅通常為燙麵。但我這次用的涼水。麵團要偏軟一點。切好劑子,按扁,一個抹油,上面再放一個,一起擀開。烙時要勤翻面,看兩面微微焦斑,都鼓起小泡來即可。4、我配了醬爆裡脊絲:豬裡脊切絲,用醬油,黑胡椒粉,鹽稍醃。鍋裡熱油,蔥花爆香,放入甜麵醬稍炸,倒入肉絲滑炒熟即可。還有最簡單的炒土豆絲。另外切了黃瓜條,洗了生菜葉。
  • 今日立春,各地咬春習俗不同,你家是烙春餅,蒸春餅,還是炸春卷
    今日立春,各地咬春習俗不同,你家是烙春餅,蒸春餅,還是炸春卷2020年02月04日,星期二,庚子年(鼠年)正月十一,今日立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表示著冬去春歸來。單就一個「春」字,春天的氣息已撲面而來。
  • 春天愛吃春卷,春卷的三種做法
    春卷的由來:1、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民間在立春這一天還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2、在北方,立春講究吃春餅。最早的春餅是用麥麵烙制或蒸製的薄餅,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會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
  • 春餅 春卷 春筍 陽春麵 野菜還有香椿炒雞蛋
    春餅就是其一,儘管麵食是典型的北方菜式,但是春餅可以作為一個例外。因為餅是麵食,但是所卷之物其實可以包羅萬象。春餅是由麵粉烙制的薄餅,春季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中國人吃春餅歷史悠久,從宋到明清,吃春餅之風日盛,舊時就曾有過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賞賜春盤春餅的記載。標準配合春餅的卷菜是「和菜」,用豆芽菜和粉絲加調料或炒或拌而成。當然,也可以搭配炒菠菜、炒韭菜、攤雞蛋等熱菜。如今吃春餅已經沒有了那麼多的講究,在家裡,一張小餅,想卷什麼就卷什麼,春餅卷萬物,怎麼好吃怎麼來。
  • 【立春到,三種特色春卷的做法】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陟負冰,萬物復甦。古人將「立春」作為「春節」。新的一年,你有怎樣的計劃,要去完成怎樣的心願呢?改變,從當下開始,今天就是最好時刻!你好,春天!下面小編就為您推薦2款有特色的春餅、春卷菜譜,希望您吃出吉祥,既飽了口福,也得了祝福,十全十美。
  • 立春|你吃的是春卷還是春餅?
    買來的春卷皮,放上白菜肉絲餡,包成長方形狀的春卷。5. 鍋中放油,油六七成熱,即可將包好的春卷放入,炸至金黃色,撈出控油,就能吃了。春卷裡的關鍵要素無非是餅、菜、肉和醬及其他配料四點,其中餅和菜一般是自己動手,而肉和醬則是買現成的,如果有時間,肉也可以自己處理。食材:豬肉200克 韭黃250克 春卷皮500克 雞粉1小勺 食鹽3小勺 麵粉少許。
  • 春卷就是把春天吃進肚子裡!
    再將和著時蔬的鮮肉餡,放在春卷皮上,把春卷皮兩頭折起,捲成卷,過油炸至金黃就可以了。 咬上一口酥脆的春卷,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春卷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明朝張岱《夜航船》:「唐人立春日作春餅、生菜,號春盤。」
  •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春卷?其中的來歷和寓意
    春餅薄如蟬翼,這裡記載的是用稀面在1種平鍋上抹一下,即成極薄透明的餅,用來包薺菜餡,然後用油炸出的春卷(又叫春盤)。春餅、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徵。春餅是用白面擀成圓形的餅,經烙制而成。清《調鼎集》記載春餅的製法是「擀麵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
  • 薄餅裡卷著的秘密
    每到清明,廈門同安人總會製作一種特殊的美食—薄餅
  • 薄薄的春卷皮,包上最愛的蔬菜,吃著那叫個美滋滋
    春卷又稱春餅、薄餅。但其實,春卷和春餅還是有些差別的,春卷是用薄麵皮包住餡料,經過煎或者炸制而成;而春餅則是一片柔軟的薄餅,用來卷菜吃的。卷上薄薄的春卷皮,不用炸也很好吃,避免油膩膩,節後美食就這樣做。多吃蔬菜不長肉,喜歡肉香的可以加上適量肉絲炒除了買現成的還可以自制薄薄的春餅。
  • 春卷:餐桌上的一抹春色
    春來大地之時,中國的大江南北,都有吃春卷或春餅的風俗。作為百姓迎接春天的一種重要食物,春卷不僅承擔起「迎春」的任務,還為人們的餐桌增添了一抹春色。最難的是做春卷皮春卷,又稱春盤、薄餅。康淮英說這個過程叫做「打春餅」,自己在家中怎麼也做不好,最後詢問了做春卷皮的師傅才知道,要在溫開水中放進麵粉,加上少許食鹽,揉勻打透。和面是一番體力活,面太稠春餅易碎,太稀製作時又會粘手,同時,也會導致春餅太厚。「那時候我覺得他表演的是『絕技』,因為那團溼麵漿在師傅的手上,似乎永遠不會掉下來,攤好一張餅後,麵漿又收回掌心,簡直就像變戲法。」
  • 過年必不可少的中式點心,春卷這樣做好看好吃好兆頭,新年大吉
    過年必不可少的中式點心,春卷這樣做好看好吃好兆頭,新年大吉中國人民最注重的節日,春節就快要來到了,而除夕夜的年夜飯那可算是一年中最豐富又寓意多多的一餐,不僅講究數量,每道菜取的名字也講究好兆頭。春卷製作簡單口感酥脆餡料多變,所以家家戶戶都喜歡將它作為席面上的一道點心菜。春卷型似方方正正,像金條,過年吃春卷寓意著黃金萬兩。
  • 三月三,吃薄餅
    「三月三,吃薄餅」,這是老家廈門翔安的一句民諺,說的是農曆三月初三,當地民間吃薄餅的傳統習俗。      在廈門,薄餅又稱「春餅」或者「春卷」。與其它地方的春卷需要經過油炸不同,廈門翔安的薄餅則是將制好的餡料攤放於餅皮之上,捲成圓筒狀即可食用。    翔安薄餅的餅皮製作非常考究,首先要選取精白麵粉加鹽加水調成糊狀,經不定時攪拌醒發至麵糊起筋,然後,在加熱的平底鍋上一次次攤開麵糊,烙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皮。
  • 【開飯】春節春節,得有春卷啊!
    麵粉加水攪拌均勻成糊狀,倒入鍋中製作春卷皮,將素餡兒和葷餡兒分別包入春卷皮中,素餡兒擺盤。葷餡兒放入寬油中煎炸至兩面金黃撈出就OK了。洋氣的雙福春卷做完了,咱就開始做傳統的四喜春卷。大廚高大龍製作的四喜春卷分別有四個口味,雞絲、韭黃餡兒,蝦仁、冬筍餡兒,豆沙、松子餡兒,薺菜、豬油餡兒。
  • 特色春卷皮怎樣做簡便快捷,更營養好吃?美味的滷肉春卷的做法
    春卷,又稱春餅等,是我國的一道傳統春節小吃,流行於我國各地 ,但主要盛行於我國南方地區,人們習慣製作和食用春卷的主要時間一般是從正月初一開始,到正月十五基本結束(部分地區夏季也比較流行)。春卷常見的吃法是將麵粉製作麵糊,再烙成薄餅(即春餅),卷上各種熟食食用。
  • 春天就要吃春卷,教你超簡單的做法,包上最愛的蔬菜,外皮酥脆掉渣,太好吃了!
    春卷又稱春餅、薄餅。但其實,春卷和春餅還是有些差別的,春卷是用薄麵皮包住餡料,經過煎或者炸制而成;而春餅則是一片柔軟的薄餅,用來卷菜吃的。卷上薄薄的春卷皮,不用炸也很好吃,避免油膩膩,節後美食就這樣做。多吃蔬菜不長肉,喜歡肉香的可以加上適量肉絲炒除了買現成的還可以自制薄薄的春餅。
  • 大叔家的過年小吃:炸春卷,香脆可口,簡單易做,家人喜歡!
    記憶的老味道,深深烙在舌尖,在慵懶的午後心心念念的就是這一口酥脆鹹香,過年才能吃到的潮汕老味道。
  • 【素食養生】教你怎樣用餃子皮做春卷
    春卷,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
  • 美食湖南、經典湘菜小吃——春卷,讓你舌尖上味蕾盡情綻放
    一、經典湘菜小吃——春卷歷史淵源 春卷是湖南長沙地區特色傳統小吃。春卷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北方人們稱作為「春餅」。當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麵粉製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稱「春盤」。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 「春餅」又演變成為小巧玲瓏的春卷了。這時它不僅成為民間小吃,而且也成為宮廷糕點,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宮廷中的「滿漢全席」 128種菜點中,春卷是九道主要點心之一。而湖南長沙春卷的餡料以選用臘肉、筍絲、韭白等本地特有的食材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