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堅定
每逢清明前後,常常是涼風飄著冷雨的;舟車往來的不便,還有那討厭潮溼的空氣,讓人慵懶睏倦。即便那街巷的景色有如水墨畫般,也叫人很難提起欣賞的雅興。在這樣的百無聊賴之際,若能飄來一縷縷熟悉的香氣,沁人心脾的是芹菜芬芳,勾起饞蟲的是混著薄餅皮的雜菜味——這次第,怎不令人精神為之一振而食指顫動!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集美人要想一飽這樣的口鼻之福,還得等到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因為在這個時候,作為主料的海蠣肥美、甘甜而不腥。更為關鍵的是,在過去的瓜菜年代,尋常人家哪來平日的「奢侈美味」?只有在這個祭祀頻繁的時日,方能「傍神作福」,沾著「神靈」和「先人」的光,順便打打「牙祭」。據說泉州晉江一帶的人們最有口福了,他們吃起薄餅來,那是要從正月初一吃到清明的。
這時候的街頭小巷,製作薄餅皮的師傅們架起火爐,把黑乎乎的大平底鍋燒得冒出煙來。他們一手變魔術般擺弄異常筋道的麵團,不時往鐵鍋裡急急一擦、一攤、再粘。
【圖片摘自頭條食多】
「擦」如火中取慄,「攤」若驚鴻一瞥,「粘」似蜻蜓點水。其要訣就一個字:快!
另一手不能閒著,迅速掀起一張張薄餅皮。就這樣一氣呵成,層層疊疊。
人們排著長隊,等著帶回薄餅皮。一家老小圍在一張桌子前,卷上早早炒就的,混著海蠣、豆腐、五花肉、荸薺、芹菜、蒜青、紅蘿蔔、高麗菜等時令配料,撒點海苔、貢糖、肉鬆,再沾點廈門甜辣醬——送進嘴裡一咬,甜酸爽口,馨香滿頰,真有吞下春天的感覺,回味悠長綿綿……
【圖片摘自頭條食多】
在同安、翔安一帶,薄餅裡是包有油飯的,其名曰「美人薄餅」。相傳是有「撫劍鎮太平,舉筆安天下」之美譽的明代金門人蔡復一夫人李氏所發明。
蔡復一,字敬夫,號元履,生於明萬曆年間(1577年),18歲中舉,歷任湖廣參政、山西左布政、兵部右侍郎等職。一生為官清正,頗有建樹。天啟五年(1625年),貴州奢崇明、安邦彥起兵反叛,貴州巡撫戰死。朝廷任蔡復一為兵部右侍郎,巡撫貴州;不久,取代楊述申,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巡撫貴州。蔡復一苦心運籌,經7次大戰,殲叛軍近萬人,克地數十百裡。在這期間,他公務軍務纏身,日理萬機,不是廢寢忘食,就是根本沒時間吃飯。蔡夫人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害怕照這樣下去,蔡復一身體必垮。於是,她就借鑑春卷做法,將一些菜餚儘量切碎,並加上可口的油飯,用春卷皮包好,置於夫婿案頭。如此一來,讓他既不用費勁咀嚼,且享有好吃營養的美味,輕輕鬆鬆吃飯辦公兩不誤。對於夫人的美意,蔡復一自然是極力讚賞。因為是老婆做的,這種菜便被稱為「婆餅」。閩南話「婆」與「薄」諧音,又因餅皮越薄越好吃,後來就稱為「薄餅」了。
其後,蔡夫人「薄餅助夫」的故事被傳開,薄餅的製作方法也流傳民間。因為薄餅是美麗的蔡夫人發明,故又稱為「美人薄餅」、「夫人薄餅」。
而在廈門島內等地,雖然也稱為薄餅,但在用料和做法上卻略有不同。其一是不像同安、翔安配有油飯;其二是在烹飪上喜歡長時間燜,口感較爛,沒有島外地道薄餅菜的清脆感。而且,廈門島還有自己的故事版本。
當地有句古話說:「三日歸清,三日歸明」。講的是鄭成功屯兵廈門,來來去去與清兵展開拉鋸戰的那些事兒。相傳有一次當地百姓犒軍,每家出一道菜來招待鄭成功。菜太多了,鄭成功哪裡吃得動。為了不厚此薄彼,他便拿來一張烙熟了的麵皮上,這家夾一口,那家夾一塊,然後捲起來吃。這便有了後來的薄餅。
現在集美人吃的薄餅,類似北方人說的春卷,又名春餅、潤餅。這種美食在我國由來有之,歷史悠久。不僅是小老百姓喜歡,而且備受歷代文人雅士追捧。範仲淹的後裔、清代詩人範來宗和友人蔣耀宗也好這一口,吃完後意猶未盡,聯成著名的《詠春餅》一詩:
勻平霜雪白,熨帖火爐紅。
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
紛藏絲縷縷,才嚼味融融。
短短數句,形、色、味;做、吃、品,面面俱到。足夠令人眼饞、口饞,還要加上「意」饞的。
與他們生活在同時代的詩人林蘭痴,更是把春餅推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詩讚曰:
調羹烙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卷之。
好一句「春到人家一卷之」,形象、貼切,而又豪氣萬千。搞不好,春卷這個名字就是由此而聞名於世的。
據說,就連輔佐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成就霸業的大功臣、蒙古帝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耶律楚律,也喜歡吃春卷。在一次隨成吉思汗徵西域時,命廚師作春餅,並作詩曰:
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
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
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
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梁。
耶律楚律出身遼金貴胄,是蒙古權臣,竟然也對這個小吃耿耿於懷,藉以言事;由此可見,薄餅絕非僅僅是好吃而已。
尤其是在閩南,當地人絕不被「春餅」「春卷」所同化,獨特而又頑固地稱之為薄餅。當然,也不僅僅是用料、名稱上的不同而已。小小一份美食,往往牽繫斯土斯民,蘊含著深沉而又熾烈的莫名情感。
【作者簡介】
黃堅定,廈門市翔安人,現為中國民主建國會廈門市委理論與會史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市集美區文聯理事、堅定文化傳媒掌門。曾任報社、電視臺記者、編輯,專欄作者、大型綜合網站主編等,在國內外刊物發表有散文、微型小說、詩詞、論文等數十萬字作品。曾獲福建省政府新聞獎二等獎、廈門市政府新聞獎一等獎、全國性徵文大賽二等獎等多個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