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俄羅斯的領土擴張到西及東歐,南及西亞之後,黑海便成為了俄羅斯的一個戰略要點,從黑海出發,向西可以進入巴爾幹半島,從而得到威脅西歐的路徑。向南,則可以打通土耳其,爭奪地中海制海權,再阿拉伯半島登錄,甚至直接威脅到歐洲腹地,俄羅斯與土耳其長達兩百多年的俄土戰爭就是要爭奪黑海的制海權,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反過來,敵人如果進入黑海,也可以直接對俄羅斯極其重要的大高加索地區和烏克蘭地區進行登陸,通過亞速海還可以威脅俄羅斯腹地,那麼,如何防衛黑海是俄羅斯海軍及其重要的課題。
俄羅斯海軍的答案是「諾夫哥羅德」號圓形鐵甲艦。黑海北岸的水深非常淺,一般來說吃水深度超過四米的船隻都無法進入,這就要求了在黑海執行近岸防禦的艦船吃水必須很淺,通常這意味著很小的排水量,但是諾夫哥羅德號劍走了偏鋒,使用了極其罕見的圓形船體,增大了水面接觸面積而減小了吃水深度。
作為一種淺水重炮艦,諾夫哥羅德號很好的達到了俄羅斯海軍部官員的要求,吃水沒有超過4.2米,僅為3.67米,裝備了兩門305mm重炮,6門4磅炮和2門2.5磅炮,甲板裝甲厚度為70mm,水線位置的裝甲厚度達到228mm,最大排水量2671噸,但是由於使用的圓形船體阻力極大,其使用的八臺鍋爐和八臺蒸汽機也只能提供3360的最大馬力,航速僅為6節,不過這對於一艘淺水重炮艦來說並不是無法接受的航速。
這樣奇特的圓形戰艦一共僅僅建造了兩艘,第一艘於1873年5月下水,命名為「諾夫哥羅德」號,諾夫哥羅德在俄羅斯歷史上,是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其地位如同西方的雅典、古埃及的法尤姆地區一樣。由於當時的沙俄開始了大規模的造艦計劃,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也對這種外形獨特的戰艦頗感興趣,並親自視察。同型艦第二艘「波波夫海軍中將」號也於1876年8月建成服役,在服役期間,兩艘圓形戰艦一直執行著對黑海北部沿岸的警戒巡邏任務,負責對敖得薩、塞瓦斯託波爾和刻赤等港口進行防禦,但是由於土耳其一直沒有對黑海北岸實施登陸作戰,兩艦在服役生涯也一直沒有參與什麼戰鬥。
其實實戰次數為零的服役生涯對這兩艘戰艦來說或許是一種幸運,因為在試航期間,圓形戰艦就暴露出了大量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穩定性極差,海面上不足一米高的風浪就能使其劇烈顛簸以致無法瞄準而失去大部分戰鬥力,並且圓形船身使得其操控性質成為了噩夢,稍微有一些洋流或水流就會使其喪失航向,在水流中自旋。
此後海軍部官員也認識到其僅僅是昂貴的雞肋,在原本是打算建造十艘同型戰艦的,但是首批兩艘之後便不再增購,轉而大建常規鐵甲艦。最後這兩艘船的命運,幾乎是同時退役,並被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