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1944年諾夫哥羅德戰線德軍第121坦克殲擊營代號德意志之鷹

2020-12-14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諾夫哥羅德戰役,1944年到1945年蘇聯第10次全面突擊戰役的第一次,也是列林格勒戰役由守轉為全面反攻的開始,當時德軍北方集團群序列大多數精銳,大都調往其他地區於是諾夫哥羅德戰役也稱之為的蘇聯一次順風戰役因為當時德軍在列寧格勒外圍的封鎖部隊,根本與蘇聯反擊集團的兵力根本不成正比,蘇聯方面在海軍的協助下累計投入兵力多達三個方面軍一個方面軍兵力至少在50萬到60萬人之間,而當時德軍北方集團群的總兵力不過71萬人,10000門火炮和迫擊炮,38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蘇軍雖然在1943年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可並沒有解除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威脅,列寧格勒隨時都有再被圍困的危險。1944年德軍統帥部命令「北方」集團軍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地區,以保障德國艦隊在波羅的海的自由行動以及同瑞典芬蘭的暢通。為此蘇聯為了徹底打破德軍在列寧格勒的外圍封鎖威脅,蘇軍累計集結兵力約125萬,參戰的各個方面軍分別是蘇軍有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參戰坦克1500輛,飛機數量1386架,20000門火炮迫擊炮和自行火炮組成的炮兵火力集群。

位於諾夫哥羅德戰線南翼戰線的核心德軍精銳防禦部隊,是德軍當時北方集團群中少數功勳部隊,德軍第121步兵師,該號稱德意志雄鷹師,或者熟悉德軍該師的人都習慣性把這個德軍一級編制的野戰步兵師簡稱為鷹師。對比當時北方集團軍群在諾夫哥羅德戰線前段的部隊,該師戰鬥力最強,編制最完善與當時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第32步兵師一樣,都配備正規的坦克殲擊營部隊,但僅此而已該師對比德軍10大精銳王牌野戰師,比如德軍第78突擊風暴師,第106勳章師,第102步兵突擊戰鬥群等,還存在一定差別,只是當時北方集團軍群已經在前線沒有精銳兵團而已,第121鷹師才出現在我們視線之中。西奧多.馮·布步兵上將為該師的師長,作為德軍容克家族的嫡系部隊之一,第121步兵師之前作戰記錄大多都是順風戰役,功勞沒少得但真正的主攻部隊卻不是121步兵師,送死硬仗正常都輪不到這支德軍有意保留的部隊,但到1944年作為德軍北方集團群的第121步兵師,就不得不擔負起當時諾夫哥羅德戰線主要防禦部隊了。

德軍第121坦克殲擊營也因此成為當時,德軍在南翼戰線唯一的機動裝甲部隊,該營當時有45輛三號G型突擊炮,而5輛自行20毫米防空裝甲車,也就是德軍當時較為特別的代號家具車式防空坦克,主要裝備的武器是單裝37mm口徑FlaK 43 L/89高射炮,輔助武器:2挺7.92 mm口徑MG34機槍,一挺部署在車體,一挺部署在敞開的炮塔上面,火力可以說十分強勁,37mm口徑FlaK 43 L/89高射炮採用的則是彈夾式連發裝填和射擊。近距離完全可以擊穿T34坦克側翼裝甲和坦克主炮的等外露裝備。

1944年1月戰役有一觸即發,該營,營長布賽爾.倫茨從上尉軍銜火線升任為少校軍銜,在蘇軍密集炮火打擊中,正式在奧多.馮·布步兵上將的安排下,成立布賽爾南翼裝甲戰鬥群,臨時編入了第121偵察營單位,人數方面增加到1100人左右,另外第121偵察營麾下的第三機械化偵察連的12輛裝甲車和偵察型號的老式坦克,也歸入布賽爾.倫茨少校指揮,主要命令是堅守原地掩護第121步兵師主力全面後撤,蘇聯第8、第54、第59集團軍,空軍第14集團軍,共有26萬的先頭部隊,已經徹底切開德軍16集團軍右翼戰線,第18集團軍當時如果不撤退恐怕會面臨德軍第16集團軍一樣下場。

布賽爾.倫茨少校接受完命令後,立刻率領戰鬥群,發起一次重大反擊,當時德軍三號G型突擊炮火力強勁,加上是德軍臨時加強的單位,因此布賽爾.倫茨少校想效仿當時德軍虎式坦克裝甲營一樣打法,用一次猝不及防的攻勢,化解蘇軍攻勢,雙方在盧加地區的90號高地遭遇。根據倖存三號G型突擊炮車長,科達斯.奧倫軍士回憶;「在蘇軍猛烈的炮火中 我們體現趕到90號高地之上,當時蘇軍坦克部隊密密麻麻,每一輛坦克上面都滿載著步兵,戰鬥一觸即發,接著高地優勢展開攻擊,三號G突擊炮的48倍徑火炮火力強勁而且可靠,一發穿甲彈過去,隨即可以給予敵軍坦克重大打擊,在互相對射過程中,我印象中擊毀蘇軍三輛坦克,2輛裝甲車,隨著戰況越發有利布賽爾.倫茨少校下令全線反擊,而事實上能突擊炮不是坦克,布賽爾.倫茨少校又是炮兵方面指揮官,因此當時我有些遲疑,是否衝下有地理優勢的第90高地,繼續追擊敵軍。奈何在猶豫之間,三號突擊炮便被一顆穿甲彈擊毀,駕駛員當場戰死,突擊炮正面80毫米鋼板和底盤結構徹底被蘇軍炮彈擊毀,在繼續操作主炮掩護衝下高地友軍部隊後,便在一輛裝甲車掩護之撤出前線,當時每個乘員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傷。」

科達斯.奧倫軍士是幸運的,盧加戰役最終結果是累計蘇軍有124輛T34坦克被擊毀,蘇軍一個步兵師被混亂中被擊潰,而布賽爾.倫茨少校的指揮的戰鬥群卻在戰役發起後下午的4時分,失去聯絡該部成為盧加伏擊戰中第一個被蘇軍全殲的單位,隨後第121步兵師在突圍戰中也表現勇猛,蘇聯方面累計投入3個方面軍兵力高達125萬最終取得的最大戰果,就是完全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佔領了德軍掌控的所有戰略地區的通道,而真正殲滅德軍主力師級別單位只有第16集團軍的三個步兵師而已,累計德軍傷亡在10萬人左右,蘇聯方面傷亡顯然超過德軍方面,而蘇聯方面匯報的1944年對德軍第一次打擊中號稱重創德軍重創23個師,基本就是北方集團軍群全部單位了,但為什麼到了1945年庫爾蘭地區還是牢牢掌握在德軍手裡這就是一個重大疑問了。

相關焦點

  • 二戰1944年諾曼第戰役的法國坦克擋住了盟軍三天三夜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戰役率先抵達前線德軍裝甲部隊,並不是德國第21裝甲師,而是第716步兵師和352步兵師中坦克殲擊營部隊,這些法國坦克之前隸屬於德軍第21裝甲師,後來第21裝甲師組建之後,就轉化為了二線裝備,被隆美爾將軍編入到前線的步兵師中到坦克殲擊營裡面充數,其中也表現出了當時隆美爾的
  • 別看叫「大象」其實一點都不溫順,二戰德軍坦克殲擊車
    為了提升這些自行反坦克炮和坦克殲擊車的防禦能力,製造一款全新的重型裝甲自行反坦克炮就成了德軍的重中之重。在底盤的選擇上,施佩爾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即將量產的波爾舍(保時捷)虎式坦克底盤。 三、毀譽參半的實戰 1943年5月,所有被製造出來的「斐迪南」被全部編入德軍第653、654重坦克驅逐營,隨後加入的216突擊炮營,同先前兩個營一起共同組成了國防軍第656重裝甲殲擊團。
  • 二戰時期,德軍裝甲兵的「動物園」中,都有哪些「珍禽異獸」?
    德布勒森戰役中,德軍503重坦營,以25輛坦克的代價(10輛被蘇軍擊毀,2輛被送回維也納大修,13輛因機械故障、缺乏燃料被乘員自行炸毀。)取得了121輛坦克,244門反坦克炮5架飛機和一列火車的戰果。唯一不足的就是數量少了點,從1944年1月到1945年3月,一共只製造了489輛,遠不足以改變戰局。
  • M43突擊炮,義大利和德國「共享」的坦克殲擊車
    雖然二戰之初,義大利的坦克裝甲車不值一提,但是從75/18式自行火炮(Semovente M40 da 75/18)的成功後讓義大利軍方「變本加厲」,企圖研發各種火力更猛的自行火炮,而M43突擊炮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 德軍獵虎坦克殲擊車:甲厚炮利,比虎式更令盟軍懼怕的鋼鐵怪物
    二戰末期歐洲東西兩線戰場上都出現了一款德軍最新式武器裝備,它體型碩大無比,作戰能力甚至遠遠超過已經令盟軍感到非常恐懼的德軍虎式坦克,它能在敵人火炮射程外輕鬆擊毀盟軍任何裝甲車輛,成為了盟軍又一個新的噩夢,它就是德軍在二戰末期最新研製成功並裝備的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
  • 1943年德軍西塔代勒攻擊行動埃米爾中士使用T34坦克擊毀23輛坦克
    從骷髏旗隊轉調至帝國師後,埃米爾在該師的裝甲殲擊營屬第3排擔任一名普通的摩託化傳令兵,後來因為優異的表現被提拔為其中一輛突擊炮的車長。這就是德軍三號F型突擊炮在二戰時期在戰場的一個明顯短板,埃米爾中士用自身的體驗講述了一個鮮活的例子,這就是為什麼每一個有經驗的德軍裝甲兵車長,都覺得三號F型突擊炮,包括後來的三號G型突擊炮不適合在戰場一線展開進攻作戰的原因。
  • 二戰蘇聯kv85重型坦克和德軍虎式坦克性能上為什麼有天壤之別
    說到二戰初期的蘇聯的kv1重型坦克,在東線戰場上曾經有一段時間是無敵般的存在,而比較出名的還有KV2型重型坦克,這個型號的KV坦克裝備一門152毫米24倍徑榴彈炮,採用的KV1坦克的底盤大多來自1940年蘇聯的生產原型車底盤,其車身裝甲80毫米左右,在德軍閃擊蘇聯時期曾經發生一過一輛
  • 二戰德國Sdkfz251/22,萬精油裝甲車改裝的殲擊車
    最初德國設計師在原本機槍的位置安裝了一門37毫米反坦克炮,這就是Sdkfz251/10,也有將繳獲的法制47毫米反坦克炮裝上去的型號;這種配置和二戰初期德軍標準的反坦克火力一樣,但是很快就在不斷升級的裝甲對抗中落後,與其安裝一門敲門磚,還不如裝一門20毫米機炮用來清掃戰場。
  • 二戰德軍野戰單兵之王京特爾·維岑茨下士隻身擊毀敵軍21輛坦克
    德國二戰百戰王牌之兵王京特爾·維岑茨上尉京特爾·維岑茨於1921年2月1日出生於德國下西裡西亞,該地區現今屬于波蘭領土,他在1939年之前原本只是一個默默的生活在波德邊境一名小市民而已,1941年5月德國開始秘密重兵調集到蘇德邊境,而當時京特爾
  • 【小雨姐評測】森寶鋼鐵帝國:象式坦克殲擊車、虎式重型坦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虎王重型坦克Empires of Steel(上)
    「象」(德文Elefant,英文為Elephant)式坦克殲擊車,前身是「斐迪南」(Ferdinant)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後期德國研製的重型坦克殲擊車。>,中文:虎式坦克/虎I坦克/六號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所使用的重型坦克。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最早的德國坦克殲擊車雖然二戰德國最早服役的坦克殲擊車,是用一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黃鼠狼1,但是真正從設計上來講,早在1935年左右,元首就提出了研製自行火炮的想法,在1939年9月,使用現成裝甲底盤搭載105或者128毫米口徑火炮的坦克殲擊車思路就已經提出,當時二戰才剛剛爆發幾天。
  • 為擊敗德國虎式坦克而生,用SU122底盤改裝出來的SU85坦克殲擊車
    但實際上虎式重型坦克的初次亮相遠遠早於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它的首戰其實是在1942年8月29日,在列寧格勒外的拉多加湖以南的姆加一帶,德國第502重型坦克營帶著四輛虎式坦克投入了戰鬥。此時的虎式重型坦克是剛剛從生產線下來,根本就都是試生產階段,有一大堆機械故障尚未解決。
  • 二戰德軍王牌指揮官馬克思·溫舍上校卡昂之戰擊毀盟軍兩百輛坦克
    馬克思·溫舍上校1914年4月20日出生在德國卡迪茲郊外一戶農村家庭,18歲正式加入當地的黨衛軍民兵組成預備役,同時1932年加入德軍希特勒青年團,希特勒青年團當時與黨衛軍正規部隊只有一線之差,這個單位主要為了在全國選拔而來優秀青年進行訓練之後,歸入黨衛軍正規軍事單位之中,是一條德國黨衛軍完整兵源鏈條的組成部分之一,1933年進入黨衛軍現役後,開始接受士官訓練
  • 二戰1944年德軍的LG系列無坐力火炮德軍傘兵師的鋼鐵之矛
    說到二戰時期火炮正常情況下其重量都超過400公斤,運輸起來十分不方便,而重量越小往往口徑就越小,能夠進行有效打擊和有效作戰的半徑就越小,二戰時期為什麼的日本92式步兵炮會在亞洲戰場取得成功,並且在亞洲戰場得到廣泛的使用,包括後來解放戰爭,朝鮮戰役都能看到日本二戰時期
  • 二戰1944年8月華沙起義最終演變成一場德軍屠城戰役25萬人喪生
    1944年7月的波蘭華沙城,看似平靜繁榮的外面下,實際上是各種暗流湧動,當時蘇聯的炮擊聲,坦克引擎聲,已經響徹華沙郊外的維斯瓦河東岸,而波蘭華沙起義軍領導人為提前控制華沙城決定在1944年8月1日全面展開軍事行動。
  • 1944年德國虎王坦克王牌指揮官卡爾·鮑曼一戰擊毀敵軍57輛坦克
    德軍二戰百戰精英系列之卡爾·鮑曼少尉。當時卡爾·鮑曼在德軍群英薈萃的一流戰鬥人員中只是默默無聞的小角色而已,但他在1941年駕駛自行火炮戰鬥中表現的異於常人的戰鬥素養也被黨衛軍的高層看在眼裡,並在1943年把卡爾·鮑曼編入到了德軍當時新組建的黨衛軍第503裝甲營中進行該營第一批虎式坦克乘員訓練並在後來參加了庫爾斯克戰役,在503虎式裝甲營1943年到1944年作戰歲月中作為預備隊的卡爾·鮑曼並沒有太出色的表現
  •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大出風頭,騎兵部隊卻鮮為人知,百萬軍馬維持千裡...
    二戰中,德國最高指揮部分配給每個師一個滿編的成建制的偵察營,而該偵察營使用的就是軍馬和少量的自行車。 1943年4月,德軍正式組建新兵種「裝甲部隊」(包括坦克和反坦克、重型突擊炮、裝甲偵察、裝甲步兵和摩託化步兵部隊)。原來的騎兵逐漸被吸收到其他步兵單位,或被改造成輕型的半機械化部隊,但昔日的老兵們仍然習慣穿著傳統的鑲金邊騎兵服,軍官們仍然自豪地把自己稱為騎兵。
  • 二戰德軍那麼強悍,為什麼還防禦不住蘇軍進攻,簡析德國1944東線
    終於,東線戰場的懸念還是在1943年完全消失了,相對而言1944年蘇德戰爭的形勢已經變得相對簡單。雖然幾乎已經可以判定蘇軍的勝利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但在這一期間的德軍卻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情形,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仍堅著持抵抗,並將東線的戰事堅持了十數個月之久。顯然,德軍如果沒有戰術和技術上的相對優勢,要做到這點也是不可想像的。
  • 美帝也幹了,論二戰裡的坦克巨獸——T28/T95
    說到巨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我們往往都會聯繫到德國和蘇聯。的確,一方坐擁動物園,虎豹象鼠一個比一個令人驚嘆,另一方,則是開啟了把海軍艦炮和陸軍榴彈炮統統搬進坦克的先例,造出來的戰車也是一個比一個粗暴。相反,二戰中的美軍則給人的感覺溫和很多,靠著各種天量謝爾曼的數量優勢,以及龐大的後勤和制空權的保障下,贏得了戰場的主動權。其實,這並不是美軍的本意,在面對德軍重型坦克全方位的性能碾壓下,美軍也動過一些「歪腦筋」。二戰初期,美軍對於裝甲兵的理解,依舊是坦克支援步兵,坦克殲擊車對付坦克的思路,因此開發出了坦克和坦克殲擊車兩種路線。
  • 四號坦克的防空之路,二戰德軍的中流砥柱,豈能被高射炮難住?
    德國在二戰時期的坦克一直是個比較強大的存在,雖然早期的垂直裝甲經常讓人感覺不是很完美,但靠著高質量的鋼材和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垂直裝甲一樣給盟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這一點在四號坦克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四號坦克在歷史上的名號還是很響亮的,尤其是在二戰時期,雖然完全趕不上後來的虎式和豹式,但依舊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