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擊敗德國虎式坦克而生,用SU122底盤改裝出來的SU85坦克殲擊車

2020-12-12 歷史皇太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坦克的性能優勢總是螺旋上升的,在激烈的戰爭中,戰爭各方的坦克 都飛速提升著。可是坦克的性能提升並非那麼容易,可能你的新坦克還沒出來,對方的新型坦克都碾到你臉上了。這個時候指望等坦克出來是不可能的,有時需要一些更為簡單的辦法,比如拆掉坦克的炮塔,塞一門足夠威力的長倍徑火炮,搖身一變成為坦克殲擊車來應對敵人。而我們今天說的SU-85坦克殲擊車,就是為了抗擊虎式重型坦克而誕生的。

一、老虎出沒

通常來說,人們認為虎式重型坦克的首次亮相是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德國陸軍元帥曼施坦因利用希特勒調撥給他的裝甲部隊擊潰了蘇軍的攻勢,而虎式重型坦克則是此戰的大功臣。但實際上虎式重型坦克的初次亮相遠遠早於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它的首戰其實是在1942年8月29日,在列寧格勒外的拉多加湖以南的姆加一帶,德國第502重型坦克營帶著四輛虎式坦克投入了戰鬥。

此時的虎式重型坦克是剛剛從生產線下來,根本就都是試生產階段,有一大堆機械故障尚未解決。可以說虎式重型坦克能這麼快投入實戰,完全是因為希特勒希望看到虎式重型坦克在戰場上大顯身手。虎式重型坦克在8月29日的首戰裡確實是把蘇軍嚇得夠嗆,沒見過這麼耐打的坦克啊,都被嚇得落荒而逃。但是第502重型坦克營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拋錨了三輛虎式重型坦克,全是因為該死的機械故障。此後在9月22日的戰鬥也沒好哪去,該營又一次有虎式重型坦克陷入沼澤地,且無法從戰場回收,只能將其爆破處理。

可以說,虎式重型坦克的初戰極其糟糕,除了機械故障就是機械故障,這讓希特勒差不多滿臉黑線,咆哮著說出一堆髒話。而隔壁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史達林也一臉懷疑的看著來自列寧格勒方向的戰報,因為報告裡指出他們遭遇了一種強大的德國重型坦克,這種坦克堪稱刀槍不入,各種反坦克火力均不能將其擊毀。但部隊除了文字報告外,怎麼也拿不出一點像樣的證據,所以史達林也難以相信德國人真的拿出重型坦克了。

直到1941年1月,某個大意的德國車長在指揮虎式重型坦克戰鬥時,因不慎落入蘇軍陷阱而慘遭蘇軍圍攻,最後還把自己的虎式重型坦克丟給了蘇軍。這蘇軍是又喜又驚,喜的是他們終於知道德軍的新式坦克長了個什麼模樣,驚的是這種坦克過於強大,蘇軍沒有任何一種坦克能對付虎式重型坦克。可此時蘇軍還有僥倖心理,可接下來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就狠狠打了他們的臉,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威力無窮,打的蘇軍的T-34/76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全無還手之力。

二、SU-85誕生記

蘇軍慌了手腳一樣開始研究虎式重型坦克,希望找出一個應對虎式重型坦克的方案。從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的戰報來看,當時蘇軍裝備在T-34/76上的F34型坦克炮,以及裝備在KV-1重型坦克上的ZIS-5型坦克炮,均不能有效擊穿虎式重型坦克。測試結果也表明,除非讓這兩種坦克在500米距離內發動攻擊,否則炮彈只會在虎式重型坦克上的裝甲上彈開,但此舉無異於讓坦克去千裡送人頭。

而蘇軍當時配備的自行火炮,SU-122自行火炮,其裝備的122毫米口徑的M30型榴彈炮,在配備了破甲彈之後是可以擊穿虎式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可SU-122自行火炮的射速太低,彈道又過於彎曲,在戰場上很容易把自己變成敵人的活靶子。這麼一來,顯然SU-122自行火炮也不適合去擔任獵殺虎式重型坦克的職責,蘇軍必須開發一款新的坦克殲擊車,來有效應對虎式重型坦克的威脅。

而蘇軍當時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將85毫米口徑的高射炮搬上SU-122自行火炮的底盤,使其成為一款坦克殲擊車,也就是SU-85坦克殲擊車項目。而選擇SU-122自行火炮的底盤,無非是因為其本身源自於T-34中型坦克,在量產性上會有很大的保證,不需要做太多的修改就可以直接進行生產。而現在擺在蘇軍面前的就只剩下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如何把高射炮變成坦克炮,來充當"打虎獵人"手中的"獵槍"。

當時蘇軍裝備清單裡符合高初速、彈道平直等需求的坦克炮中,有兩款新開發的坦克炮作為備選,分別是D-5型和S-18型,最終勝出的是生產更為廉價S-18型,也就是後來SU-85坦克殲擊車上廣泛使用的坦克炮。但因為蘇軍其它設計部門正在研發性能更好的SU-100坦克殲擊車,所以SU-85坦克殲擊車的生產被取消後。可SU-100坦克殲擊車很快因穿甲彈存在問題而延遲生產,SU-85坦克殲擊車只能被蘇軍被重新安排生產,但此時庫爾斯克戰役已經打完了。

三、SU-85的戰場生涯

事實上,SU-85坦克殲擊車的生產取消,對於前線而言不亞於是一場災難,這意味著蘇聯裝甲部隊只能駕駛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衝擊虎式重型坦克,並試圖在近距離上將其敲掉。可當時虎式重型坦克的數量大增不說,還多了黑豹中型坦克在戰場上,這讓蘇軍的損失異常高昂。儘管庫爾斯克戰役最終以蘇軍勝利告終,但是看著一連串的傷亡名單和大量損毀的坦克,蘇軍高層的內心拔涼拔涼的,紛紛後悔停產SU-85坦克殲擊車。

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蘇軍急忙重新投產了SU-85坦克殲擊車,並在1943年9月的第聶伯河戰役中將其投入作戰。蘇軍裝甲兵很快就迷上了這款坦克殲擊車,因為其配備S-18型坦克炮威力相當於F-34型坦克炮的1.5倍,能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虎式重型坦克和和黑豹中型坦克。同時SU-85坦克殲擊車的彈道平直不說,更擁有32度傾斜角度,厚40毫米的正面裝甲,車體高度也僅有2.45米高,這讓德軍坦克很難迅速快速找到SU-85坦克殲擊車的位置,蘇軍裝甲兵可以盡情打德軍坦克的黑槍。

有了SU-85坦克殲擊車這樣的"神器"在手,那些開著SU-85坦克殲擊車的蘇聯小夥子就成了第聶伯河戰役裡最靚的仔。基本上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讓德軍裝甲兵只能看著自己中彈起火的坦克狂怒不已,大罵蘇軍都不講武德,偷襲他們這些精銳的德國漢斯。在第聶伯河戰役裡,一個配備SU-85坦克殲擊車的蘇軍坦克殲擊團,甚至擊退了多達11輛虎式重型坦克和40餘輛四號中型坦克的進攻,這在蘇軍過去的戰史中是不曾存在的。

有鑑於SU-85坦克殲擊車的優秀,蘇軍開始越發依賴SU-85坦克殲擊車,能開上SU-85坦克殲擊車的都是部隊中最優秀的裝甲兵,絕對都是王牌中的王牌,個個都是武德充沛的猛男。SU-85坦克殲擊車在蘇軍裡也是供不應求,烏拉爾重機械廠為了滿足部隊需求,甚至一度停產T-34/76坦克,轉而大量生產SU-85坦克殲擊車。後期還有一種把正面裝甲加強到了75毫米厚,使用了D-5-S型坦克炮的SU-85M坦克殲擊車投入戰場,而德國漢斯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結語

在SU-85坦克殲擊車生產的1943年8月到1944年11月,共有超過2644輛SU-85坦克殲擊車和SU-85M坦克殲擊車被生產出來,直至更新銳的SU-100坦克殲擊車投入戰場,SU-85坦克殲擊車才被停產。但饒是如此,SU-85坦克殲擊車也一直服役到了戰爭結束,一直是蘇軍坦克殲擊車的中流砥柱。可以說,作為一款應急開發的坦克殲擊車,SU-85坦克殲擊車已經足夠優秀了。

參考文獻:《二戰蘇軍坦克裝甲車輛全集》

相關焦點

  • 【小雨姐評測】森寶鋼鐵帝國:象式坦克殲擊車、虎式重型坦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虎王重型坦克Empires of Steel(上)
    第一款,象式坦克殲擊車「象」(德文Elefant,英文為Elephant)式坦克殲擊車,前身是「斐迪南」(Ferdinant)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後期德國研製的重型坦克殲擊車。>,中文:虎式坦克/虎I坦克/六號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所使用的重型坦克。
  • 德軍獵虎坦克殲擊車:甲厚炮利,比虎式更令盟軍懼怕的鋼鐵怪物
    二戰末期歐洲東西兩線戰場上都出現了一款德軍最新式武器裝備,它體型碩大無比,作戰能力甚至遠遠超過已經令盟軍感到非常恐懼的德軍虎式坦克,它能在敵人火炮射程外輕鬆擊毀盟軍任何裝甲車輛,成為了盟軍又一個新的噩夢,它就是德軍在二戰末期最新研製成功並裝備的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最早的德國坦克殲擊車雖然二戰德國最早服役的坦克殲擊車,是用一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黃鼠狼1,但是真正從設計上來講安裝超大口徑火炮,一是考慮到未來裝甲升級的需要,另一個則是當成突擊炮,為步兵掃清進攻的障礙。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在二戰初期,德軍手中可以承載重炮的裝甲底盤稀缺,用於反坦克的加農炮和支援步兵的步兵炮有很大差異,一號、二號坦克的小身板根本扛不起,用來安裝76.2毫米炮都有點勉強。
  • M43突擊炮,義大利和德國「共享」的坦克殲擊車
    而作為義大利的軍工承建單位,奧德羅·特爾尼·奧蘭多(簡稱:OTO,奧託)公司提議,在P40坦克底盤上創建自行坦克殲擊車。值得一提的是,義大利的P40被歸類為重型坦克,但是重量只有26噸,屬於中型坦克;該坦克的底盤堅固實用,非常適合當作坦克殲擊車來使。不過在此期間,P40坦克仍然還處於測試階段,具體的量產日期還非常模糊;況且P40坦克是當時義大利性能最好的坦克,把它改裝成自行火炮有人覺得過於浪費。
  • 別看叫「大象」其實一點都不溫順,二戰德軍坦克殲擊車
    二戰時期的德國,在火炮和裝甲車輛的製造上總能給世人帶來一些驚喜。「虎式」和「豹式」坦克、Sd.Kfz.250/251半履帶裝甲車等等,都是這個時期德國製造出的最好的武器裝備。 而在這些知名的裝甲武器當中,還有一款武器也是不逞多讓的存在,那就是斐迪南「象式」自行反坦克炮。
  • 二戰蘇聯kv85重型坦克和德軍虎式坦克性能上為什麼有天壤之別
    說到二戰初期的蘇聯的kv1重型坦克,在東線戰場上曾經有一段時間是無敵般的存在,而比較出名的還有KV2型重型坦克,這個型號的KV坦克裝備一門152毫米24倍徑榴彈炮,採用的KV1坦克的底盤大多來自1940年蘇聯的生產原型車底盤,其車身裝甲80毫米左右,在德軍閃擊蘇聯時期曾經發生一過一輛
  • 法國ACL 135坦克殲擊車,跑起來臉著地的怪異裝備
    ,以D1底盤為基礎研製坦克殲擊車的計劃也在實施。 ACL 135坦克殲擊車的底盤結構和D1基本一樣,它採用12對小直徑負重輪,它們每3個為一組,並帶有彈簧減震結構,主動輪在後,導引輪在前。這種行走結構在當時比較普遍,但是並不適合坦克。
  • 二戰德國Sdkfz251/22,萬精油裝甲車改裝的殲擊車
    二戰德國雖然最終戰敗,但是在戰爭中表現出了高度的資源整合能力,對武器裝備潛力的開發也幾乎達到了極致,其中國產Sdkfz251裝甲車就是這樣一個武器家族,在幾年的戰鬥生涯中,它被開發出至少30種變形車,其中就包括Sdkfz251/22坦克殲擊車。
  • 蘇聯步兵的戰地炮火支援,用各型坦克底盤改裝的SU76自行火炮
    考慮到當時這些T-26輕型坦克已經沒什麼大用,如此改造也說得過去。這些緊急改造出來的自行火炮,被列寧格勒蘇軍指揮部緊急命名為SU-76自行火炮。因為是緊急改裝出來的,所以它的做工十分粗糙。三、形形色色的SU-76但是,列寧格勒地區的SU-76自行火炮,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種緊急時刻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應急產物,T-26輕型坦克的底盤用一個少一個不說,本身在戰場上也有很多弊端。比如說其脆弱的防護讓其非常容易成為敵人的打擊目標,對車組乘員的保護也十分不到位。
  • 冷戰時期德國另類的坦克設計,雙主炮無炮塔的VT坦克
    坦克,一種起源於英國的地面武器,但它的威力發揮和戰術應用卻是由德國人開發出來的。以坦克和飛機配合的「閃電戰」曾經橫掃整個歐洲,虎式坦克更是讓對手聞風喪膽,一段時間內德國的坦克成為了世界的「夢魘」!
  • 二戰德國虎式坦克三大無法避免的缺點成為了壓倒德國最後一根稻草
    說到二戰德軍虎式坦克,說實在該型坦克在1942年出現在東線戰場時,作為一輛戰略性重型坦克使用,德國當時是絕對有機會擊敗蘇聯的,因為虎式坦克出現時間算是非常的早,研製時間早在1937年就已經開始秘密進行了,希特勒於1935年3月廢除《凡爾賽條約》後,德國軍方胃口大增,對尚在定型中的Ⅲ
  • 二戰時期,德國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厲害?一輛就能擊潰蘇聯34輛坦克
    提到第2次世界大戰,德國之所以能夠所佔披靡,靠的就是他們當時先進的坦克裝備。而在眾多坦克之中,虎式坦克最為出名。只要虎式坦克一出現,盟軍就會高度緊張,因為要消滅一輛虎式坦克是非常困難的。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厲害?虎式坦克,它是1942年德國亨舍爾公司所研製的一款重型坦克,機身整體重量為56噸,是一款非常典型的重型坦克。眾所周知,裝甲厚度的提升意味著坦克防禦力的提升。因此這款虎式坦克,可以說是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 二戰德國的坦克為何越造越大?元首的科技樹歪的不是一般呀
    而這還是德國重型坦克和坦克殲擊車的頂峰,元首的末日坦克鼠式坦克將這些數據打到了人類的有史以來的最高峰。 當時的德國國內還在為繼續發展輕型坦克和開創重型坦克的方案爭論不休時,前線傳來的戰報讓希特勒大為惱火,自家的低級車打不過蘇聯的五級車怎麼辦?
  • 虎式坦克,納粹馳騁歐洲戰場的鐵蹄
    導讀:二戰德軍戰場的表現可以堪稱完美,尤其是其對坦克快速機動的運用,利用「閃電戰」橫掃歐洲戰場,先進的軍事理論結合優秀的軍隊,讓這個一戰中戰敗的國家,迅速崛起為二戰強國,並且最終成為整個歐洲的霸主,這一切的背後,其實離不開當時德國陸戰之王「虎式」坦克,正是憑藉著虎式坦克優良的機動性,以及強大的防護能力,讓德軍陸軍正面戰場接近無敵
  • 裝甲不夠自己來湊,二戰時期美軍坦克裝甲車輛上出現的附加防護
    萊斯利·J·麥克奈爾中將甚至誇讚道,M4A3謝爾曼是現代戰場上最好的坦克,集火力、機動性、可靠性於一體。在義大利戰役中,越來越多的虎式、豹式以及火力更強的象式紛紛出現,美軍坦克在交戰中蒙受了相當多的損失。即便如此,美軍高層仍然認為坦克不需要威力過大的火炮和過厚的裝甲,加強火力的坦克殲擊車足以完成任務。
  • 最偉大的坦克,這輛坦克曾是中國裝甲兵絕對主力,1992年才退休
    俄羅斯拍攝過一些優秀的戰爭片,例如《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前兩年還有一部《T-34坦克》的電影,裡面蘇軍的T-34與德國的黑豹坦克互轟,與虎式坦克互轟,非常激烈。1941年1月,改進型T-34M坦克面世,車體變得更窄、更長和更高,增加了一座指揮塔,備彈量增加到100發炮彈,配備1門76毫米F-34主炮,到1942年生產了超過12000輛T-34坦克,後來所有早期的T-34改裝型都被命名為T-34-76。
  • KV-2重型坦克的繼承者,蘇軍步兵的戰場好夥伴,SU-152自行火炮
    這種思路在當時不在少數,如法國開發的B-1重型坦克、英國的瑪蒂爾達Ⅱ步兵坦克就是以掩護步兵為目的設計出來的。不過英法這些坦克在掩護步兵的時候,充其量也只能對付對付野戰工事,這是因為它們的火力都不夠強,只能壓制或是摧毀野戰工事,也算是當年的一個主流思路。但蘇聯人明顯是不按套路出牌的,蘇聯人表示我為什麼要壓制野戰工事呢?
  • 二戰1944年諾夫哥羅德戰線德軍第121坦克殲擊營代號德意志之鷹
    1944年德軍統帥部命令「北方」集團軍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地區,以保障德國艦隊在波羅的海的自由行動以及同瑞典芬蘭的暢通。為此蘇聯為了徹底打破德軍在列寧格勒的外圍封鎖威脅,蘇軍累計集結兵力約125萬,參戰的各個方面軍分別是蘇軍有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參戰坦克1500輛,飛機數量1386架,20000門火炮迫擊炮和自行火炮組成的炮兵火力集群。
  • 三輛日本97式坦克怎樣才可以擊毀虎式坦克?
    日本在二戰期間海軍發展相對雄厚,大型戰艦運用一度可以和美國抗衡,德國甚至在航母研發方面向日本取經。而德國自然在陸軍裝甲部隊方面得道多年,德國的坦克裝甲車的研製方向和技術水準大幅度領先於日本。那麼,日本二戰期間3輛主力坦克車型97式對陣一輛德制虎式坦克結果到底如何呢?恕在下直言,日本的97式會輸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