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小區被新修道路堵住 路面竟高出小區地面近1米居民無法出門

2020-12-18 映象網

鄭州一小區被新修道路堵住 路面竟高出小區地面近1米居民無法出門

2020-12-03 17:18

映象網大象陪辦記者

修路本是為了方便市民出行,可是,鄭州市惠濟區博頌路上的昌建譽峰小區在忍受了兩年的修路圍擋之困後,卻發現路修好了,卻把小區大門擋住了。原來,新修的博頌路路面高出小區主要出入口地面近1米,小區居民根本無法上路。

投訴:為了出行方便忍了兩年,路修好了反而更難了

「我們小區有兩個門出入,一個在南邊,是條小街道,一個在北邊,對著博頌路,是小區主要的出入口。兩年前博頌路因修路圍擋起來,我們就只能從南門出入,非常不便。想著修好路就方便了,大家忍了兩年,沒想到修好後,我們北邊的大門被擋住了,反而出不去了。路面比小區地面高出近1米,根本無法上到路上去。」12月2日,鄭州市民鄭先生向映象網投訴。

鄭先生說,他住在鄭州市南陽路與博頌西路交叉口西南角的昌建譽峰小區,小區於2015年交房入住。在交房之初,小區的北側是規劃中的博頌西路,因為沒有正式修建,開發商建了臨時道路用於居民出行。小區的南門門口是一條兩車道的內部道路,進出都不方便,平常大多數業主們多選擇北門出入。2018年,北門口的博頌西路被圍擋圍起,開始修建。在這期間,小區的人、車都得從南門進出,非常不方便,大家忍了兩年,希望博頌路快點修好。今年11月下旬,博頌路基本完工,北門外的圍擋拆掉了,居民們滿心歡喜變成了滿臉的驚訝:新修的博頌西路,路面比小區地面高出了快1米,也沒有給小區接出入口,小區居民的出行反而被新修的博頌路擋住了。

調查:不僅人、車出入成難題,排水也將成隱患

現場調查發現,這一段新修的博頌西路緊挨著昌建譽峰小區的北門,路面和門口地面的落差超過80釐米。

一名小區居民說,這麼高的落差,就是越野車也開不上去。年輕人爬上爬下都費勁,老人就更別想了,一不小心可能摔成骨折。

更令人擔心的是,路面這麼高,一到下雨的時候,小區的雨水排不出去,路上的積水都會流到小區裡。這樣一來,小區沿街的商鋪包括車庫,都不免被淹沒。甚至,連整個小區都有可能一片汪洋。

小區北門向西一百多米是小區的幼兒園,在這裡,新修的博頌西路路面比幼兒園的地面高出1米。家長和孩子無法正常從新修的博頌西路正常出入幼兒園。

更令人擔心的是,小區最西側預留的消防通道門口,路面比地面高出了有1.2米。一旦發生險情,消防車不可能正常從博頌西路進來,為以後埋下安全隱患。

進展:採取順接方案,保障居民正常出行

鄭先生說,他們發現問題後,一直向社區和辦事處反映情況,也撥打了市長熱線,但至今也沒得到一個解決辦法。小區所在劉寨辦事處興南社區王主任表示,接到小區居民的反映後,社區和辦事處一直在向相關部門反映和協調。但最終解決問題還要依靠惠濟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兩天前,該局已經派人來現場查看過了,目前正在設法解決。

12月3日,映象網聯繫了惠濟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設科科長劉永偉。劉科長說,經與道路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協商,目前已經初步制定了方案。

「採取順接方案,在小區出入口修建緩坡,接到博頌西路上,保證小區居民的正常出行。」劉科長說,他們正準備拿著方案到現場與小區居民協商,如果小區居民同意,就馬上施工,解決小區居民的出行問題。

相關焦點

  • 《我家門口修條路高出小區1米多》後續:調查結果出爐小區地面高程...
    相關部門給大河報的紙質回復涉事路段位置圖本報此前報導鄭州市惠濟區昌建譽峰小區北門口,新修的博頌西路,路面高出小區地面0.8~1.2米,而且沒有預留車輛出入口,導致小區車輛無法進出,居民難以出門。連日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對此事進行了連續報導。
  • 路面倆月不凝固,水泥塊一摳就碎……鄭州一小區新鋪水泥路變「豆腐...
    河南商報記者 劉遠懷 文/圖「兩個月過去了,這路面還是沒有硬化。居民們都提意見說一走一腳灰。」近日,工人劉先生向河南商報記者反映,他在鄭州市一小區進行道路改造時,水泥路面遲遲沒有凝固。【事件】水泥路面兩個多月不硬化10月28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來到劉先生反映情況的地點,鄭州市中原區一小區。小區新修的水泥路面已經幹化,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但走到水泥路面上,近看卻發現路面有不少灰土,電動車、自行車輪胎碾壓後的痕跡也很明顯。劉先生蹲下來用手掌在路面上來回摩擦後,路面的灰土就變得更多。
  • 這些小區道路,誰來管管?
    紅橋區水木天成閣林園內 部分道路被軋塌陷有積水 7月13日14時,一路記者來到紅橋區水木天成閣林園,從小區北門進入,是一條由磚石鋪設的主幹道路,道路東側停滿了車輛,另一側已經被車軋得塌陷,部分路段還有一些積水。有的車輛為了躲避行人,不得不開到路旁的土地上,造成土地被軋出不少坑窪。
  • 新苑小區管網改造後路面塌陷,車刮底盤人崴腳
    隨後,記者一行前往新苑小區實地查看了解,並第一時間將此情況反映給了哈爾濱供水集團。當晚,施工單位負責人已連夜前往該小區查看情況並著手準備恢復維修。回填後的路面高低起伏小區道路溝壑縱橫 車刮底盤人崴腳15日上午,趙先生來電反映:「去年6月,小區二次供水改造時,把小區路面挖開施工。
  • 【創城進行時】橋西:83個老舊小區道路提品質煥新顏
    ,及時對小區破損路面進行修整,為居民創造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堡子里街道辦事處全面修補轄區路面為創城「助力」 居民集體「點讚」堡子里街道因道路老化、過往車輛碾壓等原因,導致部分路面破損嚴重,對居民出行和環境整潔美觀造成了一定影響,為了消除安全隱患,更好的服務居民,提升居民的居住環境,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近日,堡子里街道辦事處對轄區內棋盤街,鼓樓南、
  • 鄭州一小區汙水管道半夜倒灌,臭醒夢中居民!解決辦法來了
    筆者從大河報了解到,鄭州南陽路174號院小區,居民家中頻頻出現汙水倒灌,甚至半夜睡覺時汙水倒灌進家中,臭得讓人無法睡個踏實覺。這是怎麼回事呢?該小區西邊高東邊低,汙水從西往東排,化糞池在東邊,化糞池的汙水搞不好就從東邊低的住戶家中的汙水管中溢出。
  • 「老小區+海綿」!虹口區首個結合「海綿城市」修繕改造老舊小區...
    齊傳彬 攝(下同)忠烈小區是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的小區,總建築面積約3.64萬平方米。這個老小區地下管網縱橫錯亂,雨水管、汙水管錯接和混接現象普遍,遇到下雨天,路面積水、地下管道「反水」是常有的事,為了少把外面的泥水帶到家裡,不少居民只好選擇儘量不出門。有關方面也曾聯合對積水較嚴重區域的管道作改造,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成都一小區管網維修近三個月無進展 居民:「味道不擺了」
    附近的業主怨聲載道,因為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近三個月了。「說要維修管網,但一直沒有進展,每天隔一會兒就抽一次汙水,味道全部散發出來了,大家都不敢開窗戶了。」業主劉先生在忍受了近三個月臭氣後,選擇向封面新聞雲投訴求助。
  • 鄭州這些「斷頭路」遲遲修不通,啥原因?
    從宏河路與文化宮路口向北出發,大約100米左右會被一家幼兒園攔斷,再往北是六冶廠房的圍牆。 有意思的是,就在這100米距離內,還有一個小區的大門。居民對文化宮路的斷頭十分苦惱。 「我們原來只能從文化宮路出門,然後往北不通,只好往南走宏河路繞行。」
  • 今天,又有一波小區上榜「邋遢小區」,名單就是……
    車棚裡一側安裝有近5米長的鐵護欄,裡面堆滿雜物。 據居民介紹,街道相關部門曾對車棚進行過清理,但護欄一直沒拆除,居民電動車停放和充電極為不便,希望相關部門能對此儘快清理,並在車棚內安裝充電設施,方便居民停放使用。
  • 排氣閥四米高,沒有梯子夠不著!濰坊這小區居民盼整改
    12月12日,城區帛方紡織有限公司東生活區有居民反映,他們小區樓道內的主管道排氣閥安裝在離地面四米高的位置,一旦遇到停暖的情況,等恢復時需要排放管道內積存的空氣,居民們根本無法操作,維修人員需要爬上梯子處理,存在安全隱患。對此,供熱企業表示,改造時該管道就是這樣設計的,他們準備等停暖後對這些供暖設施進行更換。
  • 西城區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老舊小區「改」出幸福新天地!
    架空線入地施劃車位、安裝電梯、引入物業……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事關民生改善關係居民的生活幸福如今西城越來越多老舊小區煥然一新成為一片幸福新天地2020年,西城區新上報的24停車位改造改造前,白雲觀七號院只有53個停車位,遠不能滿足居民需求。經過改造後,小區地面正規停車位有55個,立體停車位有26個,臨時車位有20個,數量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多。
  • 【煙臺民意通】富甲小區北門道路坑窪需整修狀況已持續近一年
    水母網5月1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唐壽銳)芝罘區富甲小區和中正公館中間的路全是坑,小區門口尤其多,進出很不方便,已多次和居委會、街道反映,遲遲得不到解決,請民意通幫忙協調。近日,市民馮先生撥打煙臺民意通熱線6601234向記者反映。路面坑窪不平,車輛繞行接到市民的熱線,記者於16日上午前往市民反映的地點。
  • 鄭州社區立體停車庫現狀:沒有建的小區蠢蠢欲動,建好的小區開發商...
    鄭州惠濟區一個新小區的業主劉女士說,她在小區交房後發現,小區地下車庫的車位只有1000餘個,已不滿足開發商交房時向規劃區遞交審批的,2000多個車位的配比。4月15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探訪該小區地下車庫發現,小區只有一層地下停車場,部分車位設立了雙層的立體機械停車位。
  • 杭州濱江一小區,原本居民都嫌這裡臭烘烘,而當它們住進「立體車庫...
    社區的相關負責人說,「由於沒有配套的排汙設施,垃圾清運、衝洗垃圾桶時所流汙水直接滲在了柏油路面上。時間一長,路面變髒不說,異味也出來了,還會滋生蚊蟲,車子路過都要搖起車窗,居民們散步也不往這裡走了。」改造後平房變「複式」 空間多出了三分之一三個功能區塊分工明確清運車直接開進垃圾房作業內部空間不足,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擴建」。從理論上講,作為次新小區的東方花城,橫向拓展的空間是有的。然而,垃圾房想要擴建,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簡單。
  • 小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印象比較深的是小區道路改造,以前小區都是柏油路,年限久了路面破損、坑坑窪窪,晴天灰大、雨天泥巴,太影響居民的幸福感了,這事成了我們居委會的頭等大事。」說幹就幹,在劉明先的組織下,小區道路「白改黑」工程很快就動工了,「項目開工了我更著急!
  • 海鹽老舊小區「逆生長」,居民住得更舒心!
    富水路區塊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由於年久失修,房屋和路面破損不堪,加上配套服務設施缺乏,已無法滿足居民生活需求。今年9月,武原街道對富水路區塊開始實施改造,共涉及25幢住宅樓和586戶居民,主要內容為設置治安監控設施及電子圍欄、立面維護、改造排水管道、翻修道路,併合理設置停車位。「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了,老小區越住越新,不僅刷了牆澆了路,還加裝了智安監控,住得更安心了。」市民儲去珍告訴記者。
  • 廣西一小區前後門被堵,進出的大門竟變成菜地
    近日,南寧市砂石二公司宿舍居民吳先生開車回家發現,小區僅剩的後門入口正在進行汙水管網施工,車輛無法進入,而前門的市政道路在2015年因為隔壁小區施工後至今沒有回建。現在前後門都被堵上了,小區裡一旦發生火災等意外,消防救援車輛根本無法入內,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 《人民日報》頭版點讚鄭州老舊小區改造
    2019年,鄭州啟動城區1833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7584棟樓、30萬戶居民,重點做好「一拆五改三增加」:拆除違章建築,實施電纜「上改下」、建築外立面和節能改造、雨汙水分流改造、綠地改造等,增加物業管理用房、安防設施等。園田小區順利入選。現狀錯綜複雜,改造從何下手?社區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結果發現,居民反映強烈的是佔用小區公共空間的違章建築。
  • 8.11早報|鎮江14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1.49萬居民受益!
    項目一共12棟13~18層建築,住宅共計809套,主要產品戶型為105㎡左右的三房兩廳一衛、125㎡左右的三房兩廳兩衛、140㎡左右的四房兩廳兩衛,物業為旭輝永升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城建】鎮江14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1.49萬居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