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眾多,源遠流長,比較普遍也廣為人知的幾個姓氏,就是排在百家姓前面的那幾個,「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接觸到,也不算稀罕姓氏。儘管姓氏多有的時候諧音還不同字,但每個背後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追根溯源還可以找到他們的祖先,可是有些姓氏就比較奇怪了,除了字面意思無法讓人理解,就連叫起來也如此拗口,就像下面這五個。
第一個是「死」。這個姓氏很少有人知道吧?有的朋友甚至聽都沒有聽說過,可是現實中卻真實存在,作為姓氏時它的標準讀音是「sì」,這樣在讀起來就比較好聽。這個姓氏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部,少數民族地區,主要是從北魏時複姓的少數民族演變而來,不過現在呈減少趨勢。死作為姓氏不是名字不好聽,也不怪字不好看,主要和我們傳統的觀念有關,死讓人聯想到「死亡」,生活中人們對這個字多多少少都有些忌諱,因此作為姓氏還真讓人難以理解,至今也是比較冷門而又恐懼的姓氏。
第二個姓氏是「毒」。關於這個字,一般人們都會聯想到「毒藥」、「心狠手辣」等詞,正是因為這樣,如果身邊有個叫「毒先生」、「毒太太」的人多多少少都會讓人不寒而慄。而這個姓氏說來也比較狠毒,它來源於皇帝的賜封,據說在唐朝時有個叫竇懷正的宰相,平時不僅囂張跋扈,甚至還想篡奪皇權,這還了得雖然他自己也沒叛亂成功,但是皇帝心有不甘就給他的後代賜姓氏「毒」。
毒姓除了在臺灣有具體可考究的一戶人家外,在中國大陸其他省份也有出現。聽說臺灣這個毒姓人家祖上在清朝還做過翻譯官,雖然世代單傳,但到了現在也有男丁六人了。雖然名字有點狠,但畢竟是一個代號我們也不能望文生義,對這個姓氏的朋友妄自論斷。
第三個姓氏「睪」。字面上看來確實讓人挺難堪的,也有部分朋友會聯想到生理結構的名詞。不過它可是個貴姓,刨根問祖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睪姓始祖是睪陶,也是我國古代四大聖人之一,擁有和堯舜禹一樣的豐功偉績,我國最早的法律體系也是由他創建而成的。即使在教育方面也頗有建樹,所以姓睪的人不應該感到羞恥,而應該沾沾自喜才對。
第四個姓氏「屍」。又是一個感覺不吉利的詞,但它的來源和屍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一塊地名,是周朝大夫的食邑。現如今的屍鄉在河南省境內,而這個姓氏的人們數目不多,在甘肅地區還有分布。歷史上姓施的名人也有很多,如屍侯、尸佼、尸臣等。
最後一個姓氏「操」。很多人看到這個字甚至會聯想到罵人的話,也有一部分朋友會想到曹操,這個姓氏來源還真是和曹操有關。在曹魏末年,因曹奐年幼導致司馬集團篡權,廢魏改晉後大肆殘殺曹裔,他們只好改姓為操。
雖然字面意思不好聽,但是也挺可憐的,歷史是殘酷的,為了生存也要隱姓埋名,所以後來在《譙國操氏族譜》裡才有關於曹、操兩姓氏男女不得通婚的解說。其實不論姓什麼,都只是一個代號而已,更不能因為一些冷門姓氏而取笑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