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度歷史觀V
姓氏是中華民族最為源遠而流長的存在,在五千多年以前的上古時代,姓氏就淅瀝瀝形成了,並且經過千年來,逐漸發展擴大,成為中國人血脈中最無法分離的一部分。
在上古時期,中國有六大姓,主要分成了兩大支系,一是姜姓,源於炎帝;二則是源於黃帝的姬、姚、姒、贏、媯姓這五個姓。現今所存的姓氏基本都是從這六大姓中演變而來的,是為源流。
因地理區域和祖先流傳的不同,中國自古便形成了上千個姓氏,自宋代開始,人們已經編制出了《百家姓》。這是一本記錄中文姓氏的書,開始時收集411個姓氏,後來增加到了504個。
王明清《玉照新志》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明清嘗詳考之,以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云:『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后妃。」
在宋代記錄的百家姓中,趙錢孫李是為其中的前四姓,之所以能夠為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的地方正是宋朝的吳越錢塘地區,因此宋代皇帝的趙氏、吳越國王錢氏、及其正妃孫氏、南唐國王的李氏便成為百家姓的前四位。
自宋以後,中國姓氏不斷發展遷移,當時所作的已適用了,因此便出現新的百家姓。
新百家姓是通過對中國人姓氏進行的調查,按照人口數量的多少進行排序,最後得到的姓氏排名。其中,李、王、張、劉、陳、楊、趙、黃這八個姓氏排在最前,流傳千年卻從未衰落。
李姓
中國的第一大姓,大約佔據了漢族人口的7%。這個姓氏分布很廣,且在北方省份中較多,佔據的比例達到了8%,南方所佔比例則不足8%。
李姓在中國歷史上封王封帝的人十分多,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王姓
是當今中國第二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41%,分布的地區非常廣。
這個姓氏主要是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王姓在古代是至尊之王的姓氏,尊貴之意不可否認,東周時期的姬晉便是王姓的始祖。
張姓
當代的人口近8500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6.79%,是全國的第三大姓。河南省因居住了張姓總人口的10.1%,所以是張姓第一大省。
春秋時晉國是張姓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區,張氏世代事晉,張氏的後代張良更是漢朝的開國功臣。
劉姓
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同樣是中國人口的大姓。
漢朝是劉姓的鼎盛和發展時期,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分封同姓於各地,劉姓得以成為當時的第一大姓。
陳姓
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陳姓在中國也是一個大姓,七千萬的陳姓人口,第五大姓氏。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伐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這便是陳姓的由來。
楊姓
中國姓氏人口中的第六大姓,其中,分布在四川省的楊姓人口大約有380萬,四川是楊姓的第一大省。
這個姓氏最早是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也是隋朝和南吳的國姓,主要是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
趙姓
趙姓在北方地區是常見的姓氏之一,大約佔漢族人口的2.29%,山西省是其發源地。在宋代編制的《百家姓》中排名第一,是宋朝的國姓。
趙姓的始祖是造父,他是伯益的後代,因為他平定叛亂有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了他,從此之後,他一族就稱為趙氏,是為趙國的始族。
黃姓
當代的黃姓人口大約有270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2.2%。這個姓氏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的地區,廣東更是黃姓人口的第一大省。
黃姓的始祖是陸終,吳回的兒子。周朝時被封於黃地,建立了黃國,後代以便黃為氏,並尊陸終為其得姓始祖。
這八大姓氏是中國百家姓中的大姓,流傳千年,從未衰落,可以說是最為尊貴的姓氏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