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ThinkPad 之父」內藤在正,解讀品牌背後的堅守與創新

2021-01-10 極客公園

在品牌的塑造過程中,有一些「傳統」需要去堅守。但面對商業環境的不斷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能夠保持「不忘初心」,在自己認為對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ThinkPad 是一個發生在商業和產品領域的小概率事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很少可以看到,一個品牌在長達 25 年的時間裡一直堅持做自己,卻依舊能夠在市場和潮流中保留住自己的席位。 

從 1992 年第一臺以 ThinkPad 命名的 700C 落地至今,這個品牌已經走過了 25 個年頭,25 年間,它享受過高光也遭遇過低谷。而在這些經歷背後,ThinkPad 是如何進行自我思考的,值得我們去探究與借鑑。

11 月 15 日——18 日,ThinkPad 在北京三裡屯紅館舉辦 25 周年系列慶典活動。11 月 16 日,在 ThinkPad25 周年主題沙龍上,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與「ThinkPad 之父」內藤在正、frog 倫敦工作室創意總監 lan Lee 以及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周航一起,展開了一場圍繞 ThinkPad「前世今生」的對話。

ThinkPad25 周年主題沙龍


ThinkPad 在堅持的一些東西

成功很多時候不具有可複製性,但往往我們能從成功者的身上,去獲得一些值得去借鑑的經驗或者說啟示。 

前不久極客公園曾經就 ThinkPad 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與聯想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 Think 事業部總經理趙泓進行過一次深刻的探討。

趙泓給出的答案是,「精準的抓住目標用戶群的核心關注點,並且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裡,這一關注點是具有持續性的,以上就是 ThinkPad 的成功之道。」 

當我們再一次將同樣的答案拋給「ThinkPad 之父」內藤在正,他給出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回答。 

「ThinkPad 之父」內藤在正

「從用戶出發去做產品」這句話是很多企業都在努力去做的事情,但真正能夠從一而終的卻並不多。如何去找到一個正確的實施路徑,在這個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從 1992 年的 ThinkPad 700C 到如今的 2017 款 ThinkPad X1 Carbon,回顧 25 年間這個品牌在產品上的設計思路,有一些東西是從始至終都沒有被丟掉的。比如黑色+小紅點,再比如在接口配置上的「執拗」。


有關一款產品美或者醜,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判斷,大概沒有誰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對於 ThinkPad 已經堅持了 25 年的黑色+小紅點設計,其是否已經足夠出色,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看法,依舊無法蓋棺定論。

但正如 frog 倫敦工作室創意總監 lan Lee 所說,一個需要承認的事實是,在品牌與產品之間的融合度上,比 ThinkPad 做的更好的,確實並不多。當提及 ThinkPad 的時候,很容易讓人在不經意間就想到黑色與小紅點。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就是其成功的地方。

frog 倫敦工作室創意總監 lan Lee 在沙龍中發表觀點

內藤在正說:「在我們開發一個新的設計、理念、創新時,我總會告訴我的團隊,無論你的技術、人才多麼好,我們最終還是要到客戶那去,去問問他們,看他們是怎麼想的。」

在堅持黑色+小紅點這件事情上,背後的核心推動力,依舊是以用戶的需要作為出發點。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ThinkPad 在設計之初選擇了黑色配色,但也曾經做了一些不同的改變(比如採用銀色配色),不過消費者的負面反饋比較強烈,而在這之後,它們便放棄了在更多機身配色上的嘗試。

隨著移動辦公逐漸成為常態,各家 PC 廠商都在努力去將機身厚度做到更薄。激進者如蘋果公司,甚至僅僅保留了 Type-C 接口。

在這裡我們不去評價這樣的做法是否將會成為未來的趨勢,但就目前來說,確實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為用戶帶來諸多不便。

坦率來講,PC 行業走到今天,產品層面上並沒有太多秘密可言,想要將機身厚度做薄,對於 ThinkPad 也並非一件困難的事情。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在 ThinkPad 25 周年活動上也透露過,ThinkPad 已經做出了一款機身厚度小於 10mm 的原型機,不過具體發布日期尚未確定。

之前在我們與趙泓的對話中,他也談到,之所以在 2017 款 ThinkPad X1 Carbon 身上,依舊保留了一些傳統的接口,更多的還是考慮到了用戶現階段的實際使用需要。

在內藤在正的眼中,根據用戶的需要去做針對性的設計,是 ThinkPad 最初的理念,也是它們一直在堅持的目標。


在創新與堅守之間,如何去選擇

有一個觀點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周航是認同的,身處當今技術、用戶需求、競爭環境瞬息萬變的時代,對於企業而言,必須要有足夠的敏捷的改變能力和意願,當企業的發展在市場上受到了「冷落」,也就意味著需要進行一些改變。

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周航在沙龍中發表觀點

內藤在正坦言道,「其實我在 6 年前的時候,加入了一個人數比較少的部門——創新部門,當時也嘗試了一些方式,但是都沒有成功。最終我們發現先確定一個大目標,再具體去細化每一個細節如何去實施的模式是非常好的一種模式。」

有關創新這件事情,ThinkPad 過去的 25 年裡,做過非常多的嘗試。比如於 1995 年推出的採用獨特可伸縮式設計鍵盤,被稱為「蝴蝶機」並被 MoMA 收藏的 701C,2001 年問世的具備 A4 尺寸畫板,有左右手版本的 TransNote,還有今年的新款,可搭配 OLED 專業色域屏幕,可 360 度屏幕翻轉,以多種模式適應不同場景的 X1 Yoga 2017。

ThinkPad 701C

在新技術的探索上,遭遇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去逐漸找到一條正確的路徑,是需要去認真思考的。

無視問題的的堅守毫無意義,但如果只是為了改變為改變,則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在決定去做出改變的時候,需要有一個最終的原則去作為指導。

一個現實的情況是,PC 行業走到今天,發展空間已經趨於飽和,開始進入了漫長的下滑期。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第二季度的 PC 總出貨量為 6110 萬臺,較去年同期下滑了 4.3%,這也是 2007 年以來單季最低水平。

作為強生產力工具,PC 在畫面顯示以及計算能力方面決定了其特殊性,是其它設備所不可替代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所面臨的挑戰會越來越大。創新,對於所有 PC 廠商而言,都是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我們接下來的方向應該就是如何能夠把我們的電子產品變得更加方便攜帶,同時又能保留原來最原始基本使用的功能。我們以後的電腦有可能就是你裝在口袋裡的那種小尺寸,但是你可以把它打開,展開了以後,就是一臺電腦。」

從以上內藤在正的回答中,有 ThinkPad 在計算能力上的堅守,也有其對於未來 PC 形態上所想要去做出的改變。

回顧 25 年間,ThinkPad 的品牌經營之道,堅持與創新是兩個關鍵詞。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去有目的性的打磨產品,是它們一直堅持去做的事情。

而面對時刻變化的市場環境,其也在不斷去探索新的可能性。但在創新的過程中,最為核心的價值點應該貫穿始終。 

從 ThinkPad 身上,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是,堅守與創新並非處於絕對的對立面。而解開「如何平衡堅守與創新」這個難題的鑰匙,就是企業最初想要去實現的核心價值。

(責任編輯:Rubberso)

相關焦點

  • 專訪ThinkPad之父內藤在正:傳承下一個25年
    這個男孩就是內藤在正,在1992年領導日本大和實驗室研發出第一臺ThinkPad電腦的「ThinkPad之父」。  從事PC媒體這些年,一直希望有機會能與內藤在正這樣教父級別的人物進行一次對話,畢竟無論是ThinkPad品牌本身,還是內藤在正先生本人,對於PC行業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 聯想ThinkPad筆記本研發副總裁內藤在正演講
    聯想集團ThinkPad筆記本研發副總裁內藤在正發表了演講。以下為內藤在正演講實錄:內藤在正:先生們、女士們非常好,今天非常榮幸做這次演講。大企業客戶需要集中的管理性、兼容性和持續性,而這些正是我們ThinkPad產品所提供的。中小型企業客戶希望更簡單的,具有現代特徵的工具,當然也是需要生產力、高品質和端到端、低成本的。
  • 「香港設計之父」-- 石漢瑞(Henry Steiner)
    文 / 畢瀛皇,圖 / Henry Steiner他是公認的「香港設計之父」,曾於1993~1997年擔任 AGI
  • 內藤在正獲「聯想終身成就獎」,楊元慶:工匠精神最好的詮釋!
    在日本這個「櫻花國度」,有聯想的全球創新三角之一——大和實驗室,享譽全球的ThinkPad便在這裡誕生。去年,聯想收購知名日企富士通的PC業務,進一步提升了聯想在日本及全球範圍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東京現場,來自日本、印度、印尼、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聯想亞太大區(Asia Pacific)的小夥伴齊聚一堂,共同為新財年吶喊鼓勁。
  • 「金花之父」將作客東莞茶博會 解讀茶背後的「健康密碼」
    「金花之父」將作客東莞茶博會 解讀茶背後的「健康密碼」 2020年12月24日 17:24 近年來,安化黑茶逐漸被人們廣泛了解和熟知,與劉仲華院士貢獻密不可分,他從1988年開始投入黑茶研究,除了科研外,每年通過百場講座普及宣傳黑茶文化,有力地推動了安化黑茶的復興,被業界譽為「黑茶金花之父」,其領先研究的科研成果「黑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曾獲得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MASUNAGA Chord] 增永「和弦」系列 「日本手造眼鏡之父」
    MASUNAGA EYEWEAR增永眼鏡——1905年由增永五左衛門創立,至今已有超過百年歷史,被譽為日本天皇御用眼鏡品牌,是日本手造眼鏡裡最值得尊敬的品牌。 手造日本天皇御用眼鏡,之所以獲得這個美名,是因為在昭和時代時,增永五左衛門跟兩位職人工匠,為了特別獻給當時的日本天王裕仁,打造了三枚頂級黃金眼鏡作品,此後就被尊為「天皇御用」眼鏡,始終追求高質量的增永眼鏡就是於這一年拉開了歷史帷幕
  • 圍觀女愛豆們「姐妹情深」,「餃子包」之父離世
    曾可妮(圖片來源於品牌)劉令姿(圖片來源於品牌)孔雪兒(圖片來源於品牌)江疏影(圖片來源於品牌)周雨彤(圖片來源於品牌)王霏霏(圖片來源於品牌)此次「TORY BURCH WINTER WONDERLAND冬日奇幻花園」互動體驗展以2020度假系列為靈感,匯集冬日的白雪、假日、聚會等元素,
  • 榮耀品牌「進化論」:逆勢增長背後是戰略定力
    這其中,榮耀代表的新興智慧型手機深刻詮釋的品牌進化的速度與質量。品牌進化2019 年,智慧型手機領域進化速度最快品牌是「榮耀」。品牌的進化也有兩層含義:一是產品出貨量即市場份額的變化,二是產品力帶來單品價格、品牌調性的提升,也正因這兩點,我們才認為伴隨榮耀進化的不僅僅是成為中國第四的「產品數量」,更重要的還有站穩高端的「品牌質量」。
  • 善用「網絡爆紅營銷」,Gucci創新品牌形象、引爆話題
    【67運營解讀】在網絡上爆紅的內容經常如同病毒般廣泛傳遞,但我們經常不了解其「網絡爆紅」(迷因Meme)是如何被用於營銷。藉由掌握其用法來為自身品牌打造下一波趨勢。不管在Facebook還是Instagram,我們時常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爆紅圖文像病毒般地被廣泛分享。
  • 「國潮」為何正當紅?
    越來越多的老品牌慢慢找到了自己適合的品牌煥發新生的出路。時代的更迭與消費升級,使年輕的消費者們越來越注重個性化與定製化。品牌都在朝著高端化、年輕個性化、細分化的消費趨勢轉型,實現品牌的「逆增長」。而為了迎合新時代的審美取向,「百雀羚」找來香港設計師設計出系列方形帶圓弧的新包裝,為視覺加入了 「天圓地方」的概念,讓品牌有更多故事可以講。
  • 內藤由起子——只有觀戰記者才知道的一些事
    原題:囲碁棋士の表情や動きから読み取れること 観戦記者が語る「ここだけの話」摘自:Yahoo Japan翻譯和整理:找藉口安靜 翻個別的圍棋是學得越久,就能體會到圍棋的深奧之處。被劃成19×19的格子棋盤,常常被人們比喻為宇宙。
  • 官宣王菲背後的野心:對話NEIWAI內外品牌創始人劉小璐
    「NEIWAI內外」— 「外」代表身體,接受多元身體之美;「內」代表內心,走進內心,接納情緒的流動。中性的品牌名奠定了NEIWAI內外始終關注於「人」的品牌情懷,鼓勵女性解放身體,回歸自我的品牌理念。然而在我們看來,NEIWAI內外的價值不光在於她的立場,乘上這股思潮的品牌不止一個。NEIWAI內外貴在知行合一。
  • 對話陳偉利:斯凱奇入華13年,高速增長的背後|胖鯨案內人
    在過去三年,胖鯨持續研究和報導斯凱奇在中國的發展,以解讀斯凱奇迅速發展背後的邏輯,我們多次與斯凱奇中國品牌及產品高級副總裁張睿妍展開對話。這次與胖鯨對話的是斯凱奇中國、韓國及東南亞執行長,陳偉利先生。
  • 專訪OPPO 閃充之父張加亮:成就「仙貝」充電器的背後,是醞釀四年的...
    在前幾天的新一代超級閃充發布會上,張加亮一口氣發布了四個新品,而伴隨著 SuperVOOC 的功率「破百」,OPPO 將閃充普及到各個設備、使用場景的策略,也逐漸顯現了出來。在發布會後,我向「VOOC 閃充之父」張加亮進行了專訪,了解新技術背後的思考和故事。
  • 獨家對話弜彈主創丨讀懂用戶需求,是科技創新的原始動力
    誠如我們此前提及的,國內運動品牌於2020年開展了科技革命,同時爾克品牌亦定是此次革命中的引領者之一。「弜彈」科技及其產品誕生後,便得到了廣大運動愛好者的高度認可,至於在此次全新「弜彈」科技產品到來之際,《SIZE尺碼》亦得到了同弜彈科技主創,鴻星爾克鞋類商品研發副總監Vicky He女士對話的機會。
  • 日本大正時代,內藤湖南與崛起的關西收藏家
    日本明治末期至大正、昭和初期,以關西為中心興起了搜集並收藏中國書畫的熱潮。當時正逢中國經歷辛亥革命(1911),清朝陷入瓦解、大混亂的時期,清內府、親王家族及高官們將所持有的書畫名品陸續在市場上出售,並意圖將其運往海外。此一情形之下,日本學者內藤湖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 「開啟日人對於中國書畫的正確鑑賞眼光」。
  • 珠寶品牌「YIN隱」於深圳打造書中優雅黃金屋引導智趣人生態度
    「YIN隱」一直努力試圖為高級珠寶中的金,找尋更契合東方氣質與內斂品格的全新內涵解讀。「YIN隱」誕生於2014年,由兩位新銳女性Dora(尹禾)及Ayur(武瑩,原名武崟)創立,由設計工作室起步,專注於為職場高知女性打造18K暖金的優雅極簡設計金飾,2018年正式轉型為商業品牌,並致力於成為西方奢侈品與傳統金飾之間空白地帶的消費者新選擇。
  • 「創新蛻變·show新潮流」金至福2020品牌新品發布會
    ,不斷嘗試創新跨界合作,推動金至福品牌的發展、夯實金至福品牌實力。金至福以創新為品牌發展核心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品牌服務體系建設以高效的品牌服務,為品牌賦能03「指間生花」系列工藝特點:「指間生花」採用最新的球星鏡像工藝,以弧度將鑽石的光效感和延伸感進行折射巨龍,結合磁控金電金、AF鍍膜等現代工藝技術,視覺上使鑽石更加360°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