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頂梁柱和排頭兵

2020-12-13 瀟湘晨報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彭杭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了規劃和設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文化是軟實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則是硬任務。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專門部署令我市文化系統廣大黨員幹部倍受鼓舞,深感責任重大。他們一致表示,「十四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重要時期,必須在文化強國建設上邁出堅實步伐,為此,要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大連篇章,爭做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頂梁柱和排頭兵。

在全會《建議》提出的今後5年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是一個重點任務,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和文藝創作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下轉3版)

【來源:大連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把我國建成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把「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設置專章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戰略部署。這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並以專門一個部分闡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 反響︱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反響︱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2020-11-19 18: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目標建議解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1月20日,我們繼續來解讀「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有關文化建設的部分。
  •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著力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是一個重要指標。在新時代,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 2021山東選調生申論範文:講好中國故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2021山東選調生申論範文:講好中國故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2020-11-17 15:15:38| 中公教育選調生考試網 中公教育溫小龍 【導語】申論是選調生考試必考的科目之一
  • 邁出文化建設堅實步伐,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並就今後文化發展謀篇布局,擘畫藍圖,這對未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涵養民族精神之「根」,才能熔鑄理想信念之「魂」,才能共築偉大復興之「夢」,才能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源」;堅定文化自信,讓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增強了文化底蘊和價值底氣。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穩定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最大公約數」。
  •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 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文化強國建設  新華社記者周瑋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 無錫:勇做「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排頭兵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作出的「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重要講話指示,是無錫現代化建設的總綱領、總命題、總要求,是謀劃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指引和根本行動遵循。省委提出的「要更有底氣地喊出『高質量發展看無錫』、在國家『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烙下太湖印記」,飽含了對無錫的厚望重託。
  •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環節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文化強國:文化軟實力的中國目標
    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臺階和砝碼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就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又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中國的國家軟實力應於大國地位相匹配
    軟實力的概念誕生於國際關係領域,原來指的是某個國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來獲得影響力的能力。軟實力,實際上就是講文化實力,指一個國家除了單一經濟實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種力量。這種影響力及其展現給外界的形象,都構成這個國家綜合國力。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下好文化融合先手棋 爭當海外傳播排頭兵
    下好文化融合先手棋,爭當海外傳播排頭兵,推動品牌形象與生產經營一起「走出去」,為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堅強支撐。一、「想」在先,貫徹文化融合新要求中國建築先後出臺文化管理制度、構建四國語言網站、拍攝文化紀錄片、發布形象片業績片六國語言版本等。
  • 亞洲國家軟實力四強,這個小國也擁有一席之地
    軟實力是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基礎設施等硬實力而言,一般認為,軟實力主要包括國家制度,文化和外交政策。根據國際組織對軟實力的排名來看,涵蓋的範圍有文化教育,國家治理和參與度,數位化,餐飲以及宜居性等方面。我們知道,如果按照GDP等硬實力數據,亞洲四強包括了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
  • 門窗企業背後的競爭力——鋁合金門窗企業需提高軟實力
    正因為如此,不少鋁合金門窗企業為了能夠彰顯自身的實力的時候,都會將資金和人力投入在建設硬實力上,甚少將資源放在提高軟實力上。事實上,軟實力的建設尤為重要,雖然這是市場、加盟商和用戶看不到的方面,但是軟實力,是支撐硬實力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業文化、品牌形象、研發能力等都屬於企業的軟實力,這些都是鋁合金門窗企業內裡的支撐力量。
  • 以「建設文化強市」為統攬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 增進人民福祉
    原標題:以「建設文化強市」為統攬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 增進人民福祉   在情侶路和海虹路交會處,有一片新建築體,整體建築色澤如玉,高低錯落,展現出龍頭鳳尾的身姿,
  • 中青網評:擔當新時代青年使命 助力文化軟實力提升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青年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正逐步承擔起國家發展的重擔,被寄予了無限希望。青年擔起傳統文化傳承的重任,對於弘揚民族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 專家認為因明學對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有積極意義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因明專業委員會主任鄭堆在31日開幕的第十屆全國因明學術研討會上說:「伴隨國富民強,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因明學也開始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加強因明學的通俗化研究,賦予因明學新的時代特徵,對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有積極的意義。」
  •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依託鐵路文化資源,展示鐵路新形象.鐵路和火車已經在中國發展了100多年,如今中國鐵路營業裡程已經突破14萬公裡,高鐵裡程也穩居世界第一.可以說,中國鐵路之所以能夠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不斷取得非凡成就,離不開幾代中國人的篳路藍縷和艱苦奮鬥,也正因如此,中國鐵路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深刻的文化內涵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蘊.在中國鐵路新時代新發展之際,我們亟需植根這片厚沃的文化土壤,結合現代科技和方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