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經院學者 | 陶濤:RCEP將為東亞區域產業合作做好準備

2020-12-23 澎湃新聞

北大經院學者 | 陶濤:RCEP將為東亞區域產業合作做好準備

2020-11-24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陶濤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文 | 陶濤

摘要:RCEP的直接意義是為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打開了大門,為全球產業鏈向區域化方向調整做好準備。

11月15日,歷經8年艱苦曲折的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終於正式籤署。雖有印度退群,RECP15個成員國的總人口數、GDP總額、對外出口規模和利用外資規模仍均佔全球總量30%左右,RECP將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消息甫出,舉國歡欣。在充斥著各種危機、變局的2020年歲尾,一份增強合作而非斷鏈的協議為全球化帶來了曙光和信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遭受疫情衝擊,經濟陷入萎靡。在此期間,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旨在與中國供應鏈脫鉤的消息和措施不斷傳來,這不禁令人擔憂,全球化就此逆行了嗎?中國如何應對全球產業鏈變局?

RCEP如約籤署緩解了人們的擔憂。首先,亞太地區與中國緊密的經貿關係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在疫情危機之下,穩定自己的供應鏈、儘快恢復經濟需要更密切的經貿合作。中國不會與全球的產業斷鏈、脫鉤。

其次,儘管日韓作為美國的同盟國不斷受到來自美國的警告,澳大利亞也與中國貿易關係惡化,但是RCEP如約籤署,說明地緣政治沒有緊張到放棄經貿合作的地步,甚至反而得到了某種形式的緩和。

再次,中國一向倡導的區域經濟合作關係終於達成,表明中國的意願符合各成員國的經濟利益,區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將使所有成員獲得更多分工收益。筆者以為,從應對當下的全球化逆流而言,RCEP的直接意義是為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打開了大門,為全球產業鏈向區域化方向調整做好準備。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和離岸外包的方式組織跨國生產。跨國生產持續、快速擴張,逐漸形成了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全球化。中美兩國是全球產業鏈中最為活躍、最有分量的參與者。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化趨勢開始調整。最主要的原因是發達國家對全球化的反思和反全球化措施。一些觀點認為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是發達國家去工業化造成了國內消費與投資失衡、貿易失衡以及收入分配失衡等結構問題;全球化加劇了國內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並削弱了美國在知識、技術方面的壟斷地位。於是美歐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實施優惠措施吸引製造業回流本國。與此同時,由於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步和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資本、服務和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生產流程整合和供應鏈智能管理在減少生產環節的同時,降低了勞動力需求。這就縮小了發達國家與中國等生產國在加工成本上的差距,吸引自動化程度高的生產線回流歐美。於是,全球產業鏈呈現出跨境鏈條縮短、向本區域集中的趨勢。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跨境生產鏈和供應鏈的風險,尤其是跨境生產集中在某一國家的風險,因此將加速全球產業鏈向區域產業鏈調整這一變局。而東亞區域合作的市場和制度環境還沒有為此做好準備。

全球產業鏈發展受惠於WTO框架下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全球經貿規則,區域產業鏈的形成則需要促進區域一體化的市場和政策環境。一般是區域內主要成員國籤署不同等級的貿易協定,緩和或掃清成員國之間要素和商品流通壁壘,制定有利於自由、公平、便利交易的經貿規則。歐洲走在區域一體化的最前沿,在上世紀90年代就建成了統一的大市場,區域內生產要素和商品服務可以自由流動。之後實現貨幣政策一體化,啟用歐元,建成經濟一體化聯盟。高度的區域一體化促進了歐盟各成員國的緊密分工與合作,形成了以德國為主導的區域性產業鏈。在北美,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1992年籤署北美自由貿易區,開啟了北美的區域一體化進程。2018年,為主張美國利益,美國總統主導三國重新籤署美墨加自貿區協定,取代原來的北美自貿區協定,提高了部分協議規則的標準。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促進了美加墨三國的分工合作,形成以美國為核心的區域產業鏈。

同樣是全球三大經濟中心的東亞,分工合作的緊密程度不亞於歐美和北美,卻始終沒有達成區域性合作協議。區域內最早建立的自貿區是東協,之後區域內三個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日本和韓國先後與東協籤署了自貿區協議,但中日韓三國始終沒有成功達成自由貿易協議。這就意味著,東亞還沒有形成一個自由、統一的大市場。相較歐盟和北美,東亞區域內的產業分工和供應網絡面臨著更多的障礙和更高的成本。

隨著發達國家產業鏈回流、全球產業鏈向區域化方向調整,東亞構建一個統一大市場,促進區域內更加自由的分工合作體系,提高整體競爭力變得更加必要且迫切。RCEP首次將中日韓納入一個統一的區域協定,將大大提高東亞區域一體化水平。隨著區域內要素和商品流動的壁壘逐步削弱、掃平,規則和標準逐漸統一,更多的產業、企業、個人可以在更加自由、便利、公平的東亞區域內尋求新的機會。這將為身處全球化變局的中國產業調整戰略、重新布局提供機會。

——原載《第一財經日報•北大國際經濟觀察》

作 者 簡 介

陶濤

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世界經濟專題」、「日本經濟」和「中國對外經濟」等課程。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全球價值鏈、日本經濟。在《世界經濟》、《管理世界》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多部專著和教材,主持多項省部級以及機構院所研究課題。

供稿:陶濤

美編:山竹

原標題:《北大經院學者 | 陶濤:RCEP將為東亞區域產業合作做好準備》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85場 | Armington替代彈性與貿易政策的第三國...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85場 | Armington替代彈性與貿易政策的第三國效應(國際經濟學與實證產… 2020-12-08 2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經院學者 | 劉新立:自保公司:企業風險管理的獨特模式
    北大經院學者 | 劉新立:自保公司:企業風險管理的獨特模式 2020-12-02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書是一種理想:走進北大經院教授秦雪徵的書房
    北京大學發布北大權威信息,展示北大校園生活,服務廣大師生校友。秦雪徵老師在講課將這間書房打造成理想的模樣,秦雪徵老師也經歷了許多小波瀾。他還清晰地記得,自己將書籍搬運回國時,由於箱子太沉,秦雪徵老師請求同機的外國友人的幫助。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88場 | 資本分布和風險分擔(宏觀經濟學工作坊)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88場 | 資本分布和風險分擔(宏觀經濟學工作坊) 2020-12-1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82場 | 基於賢能的官員選拔體制和人力資本投資&...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82場 | 基於賢能的官員選拔體制和人力資本投資&社會汙名化與HIV檢測(勞動-… 2020-12-08 2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62場 | 不完美的宏觀經濟預期:證據和理論(宏觀...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62場 | 不完美的宏觀經濟預期:證據和理論(宏觀經濟學工作坊) 2020-11-02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78場 | 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2019全球疾病...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78場 | 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2019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勞動-健康經濟學… 2020-11-30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會議綜述】RCEP與亞太經濟合作國際會議
    馮研究員熱烈歡迎參加此次國際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們,旗幟鮮明地提出「將學術話語轉換為政策話語,成為推動區域合作實踐的動力」這個觀點,同時闡明了此次研討會的重要背景及深刻意義。馮研究員認為亞太地區的發展具有廣闊的潛力,期待各位專家學者肩負起探索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復甦的道路以及完善多邊貿易體制的使命,為亞太地區的經濟復甦與發展提供富有專業洞察力的真知灼見。
  • 從RCEP看新型經濟全球化 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成果亮眼
    2020年11月15日,東協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球最大自貿區誕生了。這項醞釀8年的區域自貿協定,不僅為2020年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於整個世界而言,同樣意義重大。在挑戰重重的後疫情時代,隨著RCEP籤署,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是否依然動力「滿格」,又能為新一輪全球復甦注入多大能量?
  • 北大經院學者譯作推介 | 《宏觀經濟學史:從凱恩斯到盧卡斯及其後》
    第一次是將凱恩斯所撰寫的《通論》轉化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所秉持的理論——按照萊榮霍夫德(1968)的說法,這即是「凱恩斯的經濟學」向「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轉變;第二次是推翻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統治地位的所謂「盧卡斯革命」(Lucasian revolution)。
  • RCEP籤署,臺媒叫囂:這是臺灣經貿的「新敵人」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正式籤署。臺灣《聯合報》15日將此稱為大陸「對抗貿易戰的還魂丹」和臺灣經貿的「新敵人」。中時新聞網稱,由於臺灣與RCEP成員國的經貿往來都非常密切,在RCEP生效後,成員國之間關稅大幅下降,勢必排擠臺灣產品的出口。
  • 從RCEP到CPTPP,中國將在區域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作為東道主,三天之內在首都河內主辦了一系列視頻峰會,包括5大機制:第37屆東協峰會、第15屆東亞峰會、第11屆東協一聯合國峰會、第8屆東協一美國峰會、第2屆東協澳大利亞峰會。這些峰會交叉進行,各有各的主題,但共同使命是促進全方位合作。從中可以看到全世界對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嚮往。去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歷史倒車,是沒有市場的。
  • 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開幕 推進各國海洋領域深度合作
    9月22日,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暨青島國際海洋周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幕。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業界精英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匯聚一堂,共同推進各國海洋領域的深度合作。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暨青島國際海洋周開幕式 (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宣傳部供圖)本屆論壇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青島市人民政府、山東省港口集團承辦,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會執行,由「一主、四分、一賽、一展」七大板塊組成,包括主論壇、國際健康海洋高端論壇、東亞海洋文化和旅遊發展論壇、東亞港口聯盟大會、國際海藻與健康產業論壇
  • RCEP:千年來中國主導的東亞貿易...
    上述內容意味著:區域內教育培訓產業貿易和投資將有新的增長空間,中國的某些職業資格將逐步得到周邊富國的認可,我們周邊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持有東亞鄰國的高等教育文憑,而我們身邊也將出現越來越多來自東南亞的零時工和保姆。
  • 評論丨從RCEP到CPTPP,中國將在區域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作為東道主,三天之內在首都河內主辦了一系列視頻峰會,包括5大機制:第37屆東協峰會、第15屆東亞峰會、第11屆東協一聯合國峰會、第8屆東協一美國峰會、第2屆東協澳大利亞峰會。 這些峰會交叉進行,各有各的主題,但共同使命是促進全方位合作。從中可以看到全世界對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嚮往。
  • 張冠華:缺席RCEP對臺影響深遠
    服務業是臺灣的主導產業,佔臺灣GDP六成以上。臺灣的內需市場狹小,服務業作為臺灣的主導產業,要真正提高競爭力,就一定要把服務市場由內需向外需擴大,才能真正克服發展的瓶頸。從這個角度看,臺灣的服務貿易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第四,RCEP採用了區域累積的原產地規則,這對臺灣參與東亞供應鏈更將產生重要影響。
  • 宋偉 高敏傑:實力結構、歐盟經驗與東亞困局——兼論中國的東亞...
    在地區層面,由於缺乏歐洲內部的制 度相似性和集體觀念,以及中國和日本各有其全球雄心,地區層面的兩極結構無法形成一個類似的中日合作軸心。在可見的將來,中國應該有選擇地推動與東協和其他東亞國家的一體化,而不是著眼於推動以中日合作為核心的全地區性區域合作進程。一直以來,許多國際關係學者主張要學習歐洲經驗來推動東亞地區的合作。
  • rcep指的是什麼意思?rcep的影響力有多大?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上午11時45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2020年東協輪值主席國越南的組織下正式籤署。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由東協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6個國家參加,該談判從2012年11月正式啟動,歷時8年,其中印度因「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而暫時沒有加入協定。
  • 「學思平治」周力:RCEP將成為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成為區域...
    我們一貫認為,經濟全球化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必經的一個歷史階段,其存在和發展與否,並不以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3. RCEP將有力提振各方對經濟增長的信心,將顯著提升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也將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融合。  4.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 張彥:RCEP區域價值鏈重構與中國的政策選擇——以「一帶一路」建設...
    對中國在區域價值鏈合作中作用的研究認為,隨著製造業全球價值鏈生產分工體系的不斷深化,東亞逐漸成為全球生產網絡中最為活躍的地區(梁經偉、毛豔華、文淑惠,2019),而中國是東亞地區製造業中間和最終產品最重要的「供給者」和「吸收者」(成新軒,2019),成為了東亞製造業生產網絡的中心(孫瑾、衛平東、王雲霞,2018),具有引領區域價值鏈重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