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大肥貓
翻譯:大肥貓,BeijingBeijing
1. 《The Paris Review》|《巴黎評論》
有態度的書評雜誌
《The Paris Review》(通譯《巴黎評論》)1953年由哈羅德-L-修麥斯,彼得-麥瑟耶森以及喬治-林普頓創辦。《巴黎評論》創辦之初排版以簡潔為主。「親愛的讀者,」威廉-史泰龍在初期刊物中寫到,「《巴黎評論》注重創新,例如小說、詩歌,我們不是排斥批評,只是想將在大多數文學雜誌中佔主導地位的批判言論挪至正確的位置,比如說書的後面。我認為《巴黎評論》應該歡迎那些好的作者和詩人,而不是那些虛張聲勢別有目的的人。」
年復一年,《巴黎評論》致力於向讀者推薦當代有影響力的重要作家,艾德麗安-裡奇是第一個被收錄作品的作家,以及裡克-穆迪等人。塞姆爾-貝奇特的第一本英文小說《Molloy》的選段出現在了雜誌第五期。1995年,《巴黎評論》也像其他有先見之明的雜誌一樣第一批刊登了傑克-凱羅亞克短篇作品《墨西哥女孩》。其他一些廣為流傳的現代文學裡程碑:吉姆-卡羅爾的《籃球日記》、菲利普-羅斯《再見哥倫布》等等,也最先出現在《巴黎評論》中。
關於最初創新型作品的設想,創建者發現了另一種可以變通的方法來評書——讓那些作者們去評價自己的作品。《巴黎評論》的御用寫手們在採訪時會給作家們提供一個能夠深層次討論他們生活和藝術的珍貴機會;他們同那些文學領域中啟示性的自傳家達成了共識。被採訪者曾包括:威廉-福克納,弗拉迪莫-納博科夫,西默斯-海內,伊恩-麥克艾文還有洛瑞-摩爾。用其中一個評論的話說,這是「世界文學對談中最為堅持不懈的舉動」。
2.《Heavy Metal》|《重金屬》
栩栩如生
《重金屬》雜誌為那些喜歡讀書,並且喜歡將文字轉化成頭腦中的圖畫的人們提供了大量的科幻小說和短篇故事。這本美國雜誌以混合區為科學,黑暗系童話和色情故事著稱。萊納德-莫格爾出版了該雜誌。當他在法國參加法版《國家諷刺》雜誌的典禮的時候,他發現了一本名叫《Metal Hurlant》的法國雜誌,意思是「咆哮的金屬」。他認為該雜誌辦得很好,於是也想創立英文版,取名為《重金屬》。1977年,他成功地出版了第一期,反響也很好。該雜誌將生活搬入了亮光列印紙上。
3.《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 Magazine》|《模擬科學》
科學即有趣,即未來。
有些沒有讀過《模擬科學》雜誌的人錯認為它是非常「斤斤計較」的雜誌。我們對於雜誌可信度的要求確實非常精細,因為我們認為那些雖然並不那麼有趣,可是依然有可能發生的故事有它們自己的特別之處。我們確實也很擔心人們的生活(自然或不自然地)被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影響。如果你還沒有嘗試過閱讀《模擬科學》,快去試試吧。因為你肯定會為每個精彩有趣的故事感到驚訝:它們居然和人們未來的生活是如此息息相關(有些驚悚,有些振奮人心,有些兩者都有),還有那些紀實文章和關於現代科學與社會趨勢的欄目,以及最新書目的評價。我們還正在建設一個與讀者們互動的來信平臺。
編輯斯坦利-施密特是物理學家,同時也是科幻小說作者。他認為完全娛樂型的文章能夠去探索那些非常深奧有建設性的觀點。但是這些最終會被寫成文章的觀點,永遠都應該是新穎的。
4.《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紐約書評》
什麼比得過權威?
《紐約書評》既非周刊,也非雙周刊或月刊,每年出二十二期,平時一月兩期,暑期一月一期。訂戶幾乎全部是高級知識分子,銷路雖不如《紐約時報書評周刊》,但因讀者的質地高,影響反而更大,甚至帶有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的高傲氣味。50年來,《紐約書評》一直堅持刊發深入而有見地的長篇書評,他們邀請所有知識領域內最為權威的作者,評論最重要的書籍,傳播雜誌認為最應該向公眾傳播的知識與見解,並希望以此提高人們的認知水平。
雖然刊物定名為《紐約書評》,但正如英國《衛報》所評論的,它的內容遠遠超出了紐約和書。作為一本人文類刊物,它帶著鮮明的政治關懷持續地刊發時政報導與評論,以深入嚴謹而專業的分析參與最重要的政治討論。
5.《London Review of Books》|《倫敦書評》
撰稿者多為資深作家、評論家、學者,牛人很多。
《倫敦書評》致力於發表經典的英語文章。在這方面,該雜誌與一部19世紀偉大的期刊很相似。這給予投稿者足夠的空間來自由的深入的探討自己的想法。世界級的領先作家、批判家和思想家向該雜誌撰稿。強有力的文章,比如愛德華-賽德和佩裡-安德森等人的作品,構成了《倫敦書評》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