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姜子牙》的熱映,封神宇宙又以嶄新的姿態重新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而其中各種各樣的人物又再次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揭開瑰麗奇偉的神話的面具,神話背後那些曾經在歷史中熠熠生輝的人物再次佔據了大眾視線。
而周武王姬發的王后邑姜,一個不管在封神宇宙中還是在史書典籍裡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千古奇女子,按照傳統,理應已經家喻戶曉的人物,一直以來卻好像始終都蒙著一張神秘的面紗,不少專家學者也只能高呼一聲:
周武王姬發王后邑姜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神秘來歷
回顧86版《封神榜》,在其中,一直有一個情節可堪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傅藝偉飾演的妲己為了發洩自己一己私慾,殘忍的刨了比幹的心,而比幹借著姜子牙的妙計,苦苦撐到了與女兒最後一面的相見。
然而就是這一次相見,讓不少人的生活在日後都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轉折。比幹之女就這樣千裡奔逃,來到了遙遠的西岐。
起初,因著終究是別朝官員之女,一直是默默無聞。然而在鳳鳴岐山大戰雉雞精之時,她的出現,一下便逆轉了周朝整個局勢使其轉危為安。不久之後,更與周武王姬髮結為夫婦。
這樣一段神秘浪漫的故事自是引發了觀眾的無限遐思,事實上,在真正的歷史中,周武王姬發也確實有這樣一位來歷神秘的王后,她就是邑姜。
姜太公之女
邑姜,生卒年不詳,姜姓,為武王之後。人物小傳上的寥寥數句,就已經寫完了這位傳奇女性的一生。然而至於她的真實來歷,只能通過史料仔細考證。
從《封神榜》來看,這位神秘的王后是屬於比幹之女,又在後來,被姜子牙收做義女。因為在西岐挺身而出救姬發於險境之中。
經過長期的相處兩人互生好感,最終邑姜成為了姬發的王后。雖然封神榜僅僅是前人杜撰的小說,但是在這裡卻出現了一點關鍵的因素——邑姜是姜太公之女。
杜預曾經有註:「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
而比杜預稍早的皇甫謐在他的《帝王世紀》中也曾經提到:「武王妃,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較為明確的觀點,在魏晉至唐宋之際,人們認為邑姜就是太公之女。
然而到了後來,隨著一些史料的相繼散落,人們對於這樣一個早遠的人物的重視度大大減弱,因此也沒能及時的修正補充,更是由於其女性的身份,在封建時代難以受到同等於男子的重視度,即便身為一個王朝的王后,也已經在歷史的車輪裡化作了縷縷煙塵。
加之到了明清時期,話本小說的大力發展,以邑姜為代表的的一些人物更是被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邑姜等一系列人物被賦予了獨特的神話特色,在這樣的環境下,邑姜的真實身份來歷更是成為了一個謎題。
這一謎題一直延續到近代,隨著一些大型墓葬的開採,越來越多的被淹沒在歷史深海的人物重見天日,一批批文物的出土將我們重新帶回到了當初那個時代,邑姜的身份之謎再一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既然在魏晉唐宋之際,就已經有了邑姜是太公之女的傳言,可知在此之前一定存在有關邑姜身份的史實。
於是大量的專家學者循著這條線索繼續往前追尋,他們發現了更多的可以證明邑姜就是太公之女身份的證據。
據《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
「昔我先王熊繹與呂忣、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周,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齊,王舅也……」
眾所周知,據《史記》記載:
「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忣立……」
呂忣作為太公的子丁,在父輩去世後繼承了爵位,在古代的成書之中,一般都會直接稱呼其名亦或是以官職相稱,然而在這裡,卻是作為王舅出現。
因此我們不難猜測,呂忣只有可能是作為先王后邑姜的兄弟成為當今王上的王舅。
《蘇轍集》也曾有過相似論斷:
「成王之母邑姜,齊侯世受其祗,宣王之母申後,申伯亦賴其寵。」
根據周代的宗法制,自然是對於自己更為親厚的家人更加關注,因此也唯有家人才能夠受到更多的寵愛,如果邑姜作為姜子牙的女兒,即便是與王后王上關係最為親厚的諸侯國,這樣受到更多的禮待也就在所難免了。
周人「為親是用」的用人政策一下就成為證明邑姜身份最好的證據。終於,正是通過這樣多方的考證與各路專家的大膽假設,邑姜的身份之謎終於被揭開。
千古賢后
2012年,當地村民在開挖房屋地基之時發現大量陪葬的青銅器,於是立即報告當地文物部門。
隨著相關部門搶救性考古挖掘行動的開展,一個埋葬在地底多年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得以重見天日,期間各種罕見的青銅器的出土一時之間在考古界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
而仔細一探尋,考古人員發現此墓葬的主人不是別人,就是此前一直蹤跡難尋的邑姜,武王姬發的王后。
一直以來,邑姜就是為當地人所尊敬的千古賢后,雖然隨著時光的流逝,人們對於邑姜的敬畏早已不如從前。
不過在墓葬開採之後,當地人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自發積極地為邑姜修建了新的祭祀場所來紀念這位曾經天下共主的妻子——有名的賢后。
封神榜中提到,邑姜是因為在危急存亡之際勇救姬發西岐於水火之中,兩人方才暗生情愫最終攜手。而在真正的歷史中,雖然不及小說來的轟動浪漫,但是邑姜絕對擔的了一個「賢」字。
當時的周王朝正處於百廢待興之際,姬發一邊一個人承受失去父親哥哥的巨大痛苦,一邊又要費心與商王朝周旋,戰爭一觸即發。立志報仇的姬發遇上有治世之才的姜子牙,經過重重考驗,姜子牙下定決心開始輔佐姬發。
在很長一段時間的相處後,姜子牙發現,此子是可造之材,於是便將自己的女兒邑姜嫁給姬發。
邑姜自從嫁給姬發之後,就開始了南徵北戰的生活,和商王朝長達多年的戰爭不斷消耗著人們,可是邑姜就這樣始終陪伴在姬發的身邊。終於,商朝敗亡,周朝取得了勝利。
可是接下來的日子並不輕鬆,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整個王朝都需要姬發去主持,於是邑姜,姬發更是無暇顧及,但是邑姜並不像普通的女子一樣無理取鬧,她知道自己丈夫正在做的是於國家有益的事情。
於是她不僅盡心盡力地輔佐自己的丈夫,如果有哪裡決策失誤便旁敲側擊地提醒武王,同時還將後方打理的井井有條,並且還為姬發生了兒子,便是後來的周成王。
關於這一段,還有一個令人稱讚的故事。相傳在邑姜懷孕期間,十分重視孩子的胎教,身體力行踐行著站著的時候不東倒西歪,坐著的時候端正嚴肅,說笑的時候不喧鬧,獨處的時候不隨地蹲坐,有了脾氣的時候也不隨意罵人的原則。就是在這樣的教養下,才養成了後來的周成王。
其實,周武王王后邑姜的真實來歷在現代來說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了。隨著時光的流逝,誰都難以擺脫化為一黃土的命運,但是只要精神永遠保存在人們的心裡,一切都會熠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