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周文王姬昌的長子叫伯邑考,次子卻叫姬發?

2020-12-22 石頭說歷史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長子,姬發是姬昌的嫡次子,那為何兄弟兩人的名字如此不同呢?

其實伯邑考並不是其本名,伯邑考姓姬,名考,本名為「姬考」。但按照商周時期的風俗,人們一般不用本名稱呼貴族,而是用另外的名字來相稱。那麼伯邑考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伯」:古人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長幼順序,姬考是嫡長子,所以在名字最前加一個伯字。再補充一下,後來古人有了取字的傳統,「伯仲叔季」就在字中體現了。比如司馬懿是老二,所以字仲達,他的哥哥司馬朗字伯達,三弟司馬孚字叔達。還有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一看就知道長幼順序。

「邑」:邑這個字在商周時期可以指封國和國都,代表著很高的權力。伯邑考是嫡長子,自然要繼承姬昌的爵位,所以在名字中加邑字。還有一種說法是伯邑考擔任的官職叫做「邑」,因當時「三朋而為裡,五裡而為邑,十邑而為都。」

至於考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自己的名。所以伯邑考就可以理解為:姬昌的嫡長子,將來要繼承姬發的爵位,本名叫考。

不過史籍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姬考」這個名字,只有伯邑考,所以人們一般也就把姬昌的嫡長子、周武王姬發的哥哥稱為伯邑考。

以上是最通俗的解釋,不過還有人認為伯邑考並不是名字,而是諡號,而這就與伯邑考的悲慘經歷有關係了。

《逸周書》有這樣一條記載:「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維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黃鉞,正國伯。」武王在伐紂前於宗廟中祭祀列祖列宗,其中「邑考」在「文王」之後。而文王包括之前的太王、太伯、王季、虞公都是西周先祖的諡號,所以與其並列的邑考也當屬諡號。

而「考」字,自有先考的意思,是祭奠先人的尊稱,所以邑考也很有可能是其姬發兄長的諡號,不是名字。雖然伯邑考是姬發的兄長,但長兄如父,而且伯邑考曾為太子,所以在祭祀之列也合情理。

不過伯邑考的死卻有些撲朔迷離。

伯邑考年長姬發兩歲,但身為嫡長子的他卻在父親姬昌駕崩前去世了,其死因不明。關於伯邑考的死因,人們最熟悉的是他被妲己、商紂王害死,然後做成肉羹被他父親吃掉了。這個說法出自西晉皇甫謐的《帝王世紀》:

「囚文王,文王之長子曰伯邑考,質於殷,為紂御,紂烹為羹,賜文王,曰:『聖人當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紂曰:『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大意就是紂王把姬昌囚禁在羑裡,讓其長子伯邑考去朝歌作人質,為他駕車。後紂王殺掉了伯邑考,將他做成肉羹賜給了姬昌,還說聖人不會吃用自己兒子做的肉羹。雖然姬昌心知肚明,但為了活命還是將其吃掉了。紂王知道後說,誰說姬發是聖人啊,吃了自己兒子做成的肉羹都不知道。這種說法由於被《封神演義》採用,為世人熟知,但其實並不為信。

還有一種說法是伯邑考是病逝的。直接原因是周文王將伯邑考的太子之位廢除,立姬發為太子,伯邑考被廢後不久病逝。這件事記載於《史記》中:

「同母兄弟十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立,是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這裡提到了伯邑考被廢的原因,就是他不如姬發和周公旦賢能,而且百官群臣都站在姬發這一邊,所以姬昌為了國家穩定只能選擇廢掉伯邑考,改立姬發。而伯邑考在姬昌駕崩前就去世了。

西漢董仲舒據此在《春秋繁露》中又有所改寫「伯邑考知群心貳,自引而退,順神明也。」說伯邑考自知群臣都捨棄自己站在弟弟姬發一邊,所以自行隱退,讓出太子之位,以順應神明意志。

無論是被父親廢掉還是自行讓出太子之位,都說明身為嫡長子的伯邑考在被立為太子之後經歷了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最終由於

「眾叛親離」敗給了自己的弟弟姬發,丟掉了太子之位,自己也不久鬱鬱而終。

不過繼位的周武王姬發在伐紂前為了凝聚人心,還是將廢太子排在了祭祀之列,並賜其諡號為邑考,以示尊重。但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后大封兄弟群臣,卻沒有給伯邑考的後人分封「伯邑考,其後不知所封」這也體現出政治的殘酷性。

更慘的是伯邑考太子被廢的故事也被後世用於「廢長立幼」的正面典型案例。《後漢書霍光傳》曾言「周太王廢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雖廢長立少可也。」

伯邑考說的有些多,姬發就很簡單了。姬發是周武王的本名,不過在史籍中,一般稱其為「武王發」,「姬發」的名字只在《隋書》中出現過一次「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發之合位三五,豈可足論。」

綜上,或許是出於商周傳統,或許是由於為諡號,所以伯邑考和姬發雖然是親兄弟,但在史籍中的名字卻如此不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姬昌的大兒子叫伯邑考,二兒子卻叫姬發?
    很多人看過《封神演義》這部小說,對於其中的很多人物應該也是有著足夠的認知的,但是在其中大家應該也是看到了,那就是在姬昌眾多的兒子當中,這老大是叫伯邑考,但是這老二卻是叫做姬發,這樣的一個現象也是叫人不能夠理解。
  • 周文王的次子叫姬發,長子為什麼叫伯邑考?這些都是後人惹的禍!
    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冄季載。同母昆弟十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立,是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由於先秦時期「姓」與「氏」是兩回事,記載中提到了十一個姓姬的,但沒有一個姬字。
  • 姬發是嫡次子,姬昌為何傳位於他,學者:或發生了唐版玄武門之變
    歷史上的周文王,與正妻太姒一共育有十個嫡子,其中伯邑考是嫡長子,姬發(周武王)是嫡次子,但為何周文王卻最終傳位於嫡次子姬發?說到底,不管其他嫡子、庶子賢不賢或長不長,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除非嫡長子自己死活都不想繼承。既然如此,為何周文王不是傳位伯邑考,而是傳位嫡次子姬發呢?
  • 周朝的奠基人姬昌,為何忽略其他兒子傳位於次子周武王
    《史記》:同母昆弟十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立,是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周文王為周朝的未來發展做了厚實的基礎,以至於後來周武王對抗商朝時,擁有足夠的實力基礎。
  • 《封神三部曲》李雪健飾姬昌 傳說中的文王百子是真的嗎?
    姜子牙成仙返回人間,助文王姬昌伐紂,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姬伯燕山收雷震、文王百子的成語也是出自文王姬昌,那麼歷史上的文王真的有一百個兒子嗎?其實,這個電影場景還原的是原著《封神演義》第十回「姬伯燕山收雷震」的場景,也就是「文王百子」的由來之一。
  • 姬昌有18個兒子,為何除姬發外,其餘17個都不姓姬?跟誰姓?
    看過《封神演義》的都知道,姬昌有兩個挺出名的兒子,一個叫伯邑考,一個叫姬發。可是周文王姬昌並不僅僅只有這兩個兒子,他這一輩子一共有18個兒子,以上這兩位只是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罷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的兒子們除了姬發姓姬,其他兒子的名字卻不以姬為姓,這是為什麼?
  • 封神演義文王20子:9位封神8位封爵1位被忽視,2位人生贏家
    #封神演義#相傳,周文王姬昌有一百個兒子。在撿到雷震子之前,就已經有九十九個兒子。而實際上呢?姬昌到底有多少兒子,歷史上已經沒有答案了。只是相傳他的兒子的確很多,而『百』在古時有無窮的意思。所以,文王百子只是一個地道的傳說,意味著多子多孫,繁榮興旺。
  • 《封神榜》封了365位正神,姬昌作為開國君主,為何榜上無名?
    姬昌 但封神之戰本就是昊天上帝為了選拔人才而開啟的,所以無論是闡教還是截教,都有弟子進入封神榜。就連早早去世的西伯侯長子伯邑考,都被封為紫薇大帝。而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西周的開國君主周文王姬昌,卻不在封神榜上。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封神榜上的人大多都是應劫而死,而姬昌卻是壽終正寢。之所以會出現封神榜這麼個東西,是因為闡教元始天尊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同時,昊天上帝又命十二仙首稱臣。十二仙首不樂意,元始天尊便出面幹預。
  • 姬昌為何沒能封神,看看他真身是什麼?老君都禮讓三分!
    而沒有參加封神大戰的伯邑考等也被封了大神。但是武王姬發的父親姬昌卻沒有被封神。姬昌為何沒能封神,看看他真身是什麼?老君都禮讓三分。伯邑考是姬昌的長子,他並沒有參加封神大戰,還是在武王伐紂之前就被紂王殺死了。但是最後封神的時候,伯邑考被封為紫薇大帝,地位高於眾多神仙。按照伯邑考的例子來看,他的父親姬昌應該被封為更大的神,但事實確實姬昌沒有被封神。
  • 西周姬發周武王為兄報仇是如何滅掉商朝紂王的?
    姬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西伯昌的長子伯邑考在朝歌做人質,為紂王當馬夫。據《封神演義》,紂王妃妲己見伯邑考長相俊美、琴藝絕倫,欲加親近,但卻遭伯邑考正言羞辱,氣憤之下,先是誣告伯邑考調戲自己;又暗自現出原形,引出白猿的殺意,最後再誣陷伯邑考之琴聲 ,是在暗罵紂王無德。 於是伯邑考就這樣被妲己誣陷,割去了四肢,萬刃剁屍,做成肉餅後,妲己再送給他的父親姬昌吃下。
  • 封神十五講:姬昌的推演只看到了七年之災嗎?其實西岐有人更厲害
    我們都知道,「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八卦的強大可以說是奪天地之造化,那麼問題來了,姬昌只算到了自己此去朝歌有七年的牢獄之災,真的就沒有看到其他的嗎?但是接下來就有點不正常了你(伯邑考)切不可來接我。此是至囑至囑,不可有忘。那一段話又說明了什麼呢?
  • 武王伐紂,並沒有那麼單純,周與商朝世代血仇,蓄謀已久的復仇
    為了更好的防禦鬼方的南下,帝乙刻意地培養了周部落,並讓季歷與殷商王室通婚,敕封周部落為諸侯。周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帝乙扶持周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防禦鬼方。季歷在帝乙的扶持下,周逐漸的強大起來,帝乙發現雖然鬼方已經被遏制住了,卻養大了另外一頭餓狼——周。周的日益強盛給殷商帶來的威脅甚至超過了鬼方,必須要對周進行打壓。
  • 然《封神演義》姬昌返回到西岐並沒有等到姬發生
    由羅晉王麗坤鄧倫主演的《封神演義》已經表明姬昌推翻周王的暴政。在最新的情節中,伯邑考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他的父親姬昌,然後回到了西岐。我們都知道伯邑考是一個擁有大仁大義的人,他的鋼琴技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正是這些技能傷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