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裡美好的一天》上映前,這部以真實人物改編的雞湯風電影獲得各種專業電影網站的好評連連,從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5%到IMDb7.3分的評價。
連《美國好萊塢新聞前線》都給出了「這個時代需要這部電影」的評價。
但是用一個娛樂記者的視角來打開這部電影,除開湯姆·漢克斯用老火煨湯般的演技演出了被稱「世界兒童節目之父」的傳奇電視人弗雷德·羅傑斯的人生片段,更多是一個真正的偶像必須要有永不崩塌的人設。
面對羅伊德·沃格爾這樣一位想要探尋人設背後的記者,羅傑斯的善意讓對方一點點被改變,比起當下的娛樂圈裡人設常碎的偶像們,這部濃濃雞湯味的電影裡也闡述了真正偶像的意義。
羅傑斯的人設
有一說一,《鄰裡美好的一天》在國外口碑遠高於國內,很大程度是因為弗雷德·羅傑斯這個人物的魅力,作為陪伴一代又一代美國觀眾成長的傳奇電視人,他從牧師變成「世界兒童電視之父」,他主持的《羅傑斯先生的左鄰右舍》(同譯為《羅傑斯的街坊四鄰》)也是數以億計的美國觀眾童年時的美好記憶。
在好萊塢的電影生產鏈上,這部雞湯風的電影著實不算主流,但卻是「回憶殺」。
以記者沃格爾的視角打開整部電影,正在人生低谷的他被安排採訪這位螢屏裡的溫暖傳奇,這位雖然已經是贏家的電視人從來不裝權威,像一個鄰居般如復一日的輸送溫暖。作為新聞人,他帶著懷疑心想要挖掘這位傳奇人物背後的缺陷,看看觀眾記憶裡的「善」是不是真的「善」。
「贏家」在許多定義裡,最大的價值是不是會有「崩」這一種真實度。櫻桃作為娛樂記者,也採訪過許多娛樂圈頭頂贏家光環的大明星,其中不乏有人依然如螢屏呈現般美好的,也有光環之下刻薄計較的,這種落差都被打造的人設所掩蓋,於是也就有了人設崩裂。
有點唏噓的是,除開崩的這一部分人群佔據焦點話題,真正表裡如一的一部分人卻很難被相信。因為窺暗心理,瓜眾們更願意相信這是「偽善」。畢竟人性無缺點,詬病和誤解裡,百口也莫辯。
帶著「撕掉人設」的目的靠近羅傑斯,卻被對方一點點的改變。沒有誇張的言語,也沒有表演,看著羅傑斯與拖著氧氣瓶的小男孩唱著歌,告訴他其實依然被愛意環繞,並且送上自己的名句:「我喜歡這樣的你」。
看慣了習慣慕強以及偽裝成功的成年人,羅傑斯從不修飾自己的不成功,也讓沃格爾改觀。他會告訴孩子們:「即使大人做了計劃,結果也會不盡如人意」;他也會和父母們說「我們最大的錯誤就是忘記自己的童年,回想自己的感受,你就知道如何對待你的孩子」。
在羅傑斯的跟蹤採訪裡,沃格爾一點點被改變,不偽裝的真誠讓他逐漸敢於直面難以脫身的童年陰影:酗酒的父親、被拋棄的童年讓他始終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陰影,他的尖銳總像困獸,讓身邊人躲避也讓自己受傷。
電影中,沃格爾和羅傑斯有一分多鐘的對視戲份,猶如默片一樣的四目相對。
沃格爾說,他就喜歡我這樣破碎的人。而羅傑斯的答案是:我不認為你是破碎的。
這種善意讓沃格爾開始信任這位傳奇電視人,開始回憶曾感受過的美好與愛意。
在這場以「摧毀人設」為目的的採訪裡,羅傑斯卻悄然治癒了尖銳的沃格爾。並非高明的表演,也並非偽裝的善意,而是出於本能的讓他學會感知美好,這種真誠讓他學會面對不愉快的童年,懂得珍惜孩子和身邊人。
羅傑斯的美好在一場無聲的人性battle裡散播開來,並且傳遞下去。雞湯味裡,除開治癒,更讓人看到不玩人設的真偶像。
湯姆·漢克斯的美好
羅傑斯這樣一位美國觀眾耳熟能詳的角色被演得入木三分,《鄰裡美好的一天》很大程度也要歸功於湯姆·漢克斯的表演。已經拿下的奧斯卡終生成就大獎的這位寶藏級演員從眼神到服裝細節都極致還原了羅傑斯。
為了飾演羅傑斯,湯姆·漢克斯仔細鑽研了他的節目,細心去抓取他的神情與小習慣,同時他也仔細去閱讀羅傑斯為了節目寫下的手稿,去體會這個人物用小幽默包裹的睿智和善意,而不是單純的模仿。
湯姆·漢克斯的表演到讓本尊的摯愛都感慨有了真實感,這是對於一位演員最大的讚許。
從上世紀90年代的《阿甘正傳》到如今的《鄰裡美好的一天》,湯姆·漢克斯其實和羅傑斯的人生也有著共鳴感。他飾演的阿甘雖然智商只有75,但那股執拗的精神成了許多觀眾,但留下的那句「我不能做我自己麼?」讓許多觀眾至今都受到鼓舞。
在湯姆·漢克斯身上,很難看到原生家庭留下的陰影,但其實他一度很沉默寡言。5歲時經歷父母離異,湯姆漢克斯的童年隨著父親接連的兩次婚姻而不遷移漂泊。為了生活,他在體育館賣過花生,在酒店做過行李員,也給名人提過包……然而從他的表現來看,如今樂觀的他卻並沒有被陰影困住。
初入影壇時,他曾經八年裡都只能扮演著龍套和扮醜的角色,但並未讓他選擇放棄,直到28歲時遇見《美人魚》的導演朗·霍華德,他才演到了自己的第一個男主角。
2020年3月,湯姆·漢克斯確認自己與妻子都感染新冠肺炎,63歲的他讓外界擔心,然而他卻非常樂觀的接受治療,挺了過來。
和許多銀幕上的大人物不同,湯姆·漢克斯不排斥演小人物,在角色中傳遞出能量,生活裡的他也像個鄰家大叔,跑步時偶遇新婚夫妻還會特意上門送祝福;偶遇小孩組織餅乾義賣時,漢姆漢克斯不僅捐錢還會參與其中,和買餅乾的路人們合影。
從年輕時一路演到花甲之年,湯姆·漢克斯之所以成為寶藏級的演員,不僅僅是他演出了一個個角色,還有他在低谷裡不服輸的精神以及樂於分享善意的個性,總能鼓舞到更多看電影的人。
人設不崩的才叫真偶像
作為記者,我特別理解馬修·瑞斯演的沃格爾。除開他原生家庭帶來的尖銳個性,好奇心和探索心是每個新聞人該有的素質,越是說的無可挑剔,越值得探索有沒有貓膩。於是,也就有了不計其數的愛豆挨個崩塌,扯謊的、花心的,花式讓粉絲們感慨心碎。人設易崩已經是娛樂圈常見的話題,至於為什麼崩裂,因為這些愛豆們從來都沒有做自己,呈現出來的都是精心策劃的表演,打造出一個完美的圈錢logo。
看《鄰裡美好的一天》,最大的感觸是無論羅傑斯或是湯姆·漢克斯,他們都不算完美。羅傑斯不斷的分享給他的觀眾,世事本就不完美,也存在讓人遺憾的事情,這比起只給孩子們講童話要有意義得多;湯姆·漢克斯曾經也有過婚變,但他並不隱藏自己與第一任妻子的相處方式不對導致感情崩裂,這也讓他在邂逅現任妻子後愈發懂得婚姻需要經營。
其實這些都是在告誡,人生不害怕試錯,但是需要總結和反思。
都說影視作品探討的重點一定是人性,比起刻畫悲傷、打造驚悚,如何展露善意是很難的,稍有不慎就會顯得造作,讓人覺得假。
《鄰裡的美好一天》拋開電視觀眾的回憶情懷,為什麼很動人?因為真,仿佛娛樂圈的教科書,闡述了真正的偶像是不用擔心被質疑的,因為不存在人設,羅傑斯因為熱愛這份工作而全身投入最真誠的自己,不是為了塑造一個角色取悅觀眾,而是當成人生的功課去欣然完成,這才是真偶像與假偶像的區別。
恰如這個角色所說:「名聲只是個詞語而已,最重要的是我們用它來做什麼。」這也決定了假偶像與真偶像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