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曲》有言:雙槳橫塘如去飛,豪家何處載強歸?
雖然說在近代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中國曾因國家實力較弱,而遭遇到其他國家的欺凌,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現如今,中國與許多國家之間都建立了友好和諧的外交往來關係。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也樹立了自己的獨立國際地位。然而,縱觀中國的所有鄰國就會發現,其中有這樣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雖然說這個國家與中國緊緊相鄰,但是,這個國家卻並沒有與我國達成友好的外交往來關係,除此之外,這個國家也同樣沒有與美國建交。那麼,這個國家究竟坐落何處?為何在外交事業發展的進程中,該國會顯得如此特殊呢?
這個沒有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就是不丹,在對不丹的歷史進行了解之後可以發現,自公元七世紀起,不丹就成為了吐蕃王朝的一個屬地,而在九世紀時,不丹也發展成了一個獨立部落。在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典籍中,不丹也被稱為布魯克巴,而這個名字也代表不丹與藏族文化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正因如此,在不丹發展的進程中,佛教也始終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雖然後期的不丹也曾建立過內部的政權,但實際上,封建歷史上的不丹也始終都是中國的一個藩屬國。正是因為歷史上的不丹曾經接受著中國政府方面的統治,並得到了中原地區統治者的關照,因此,現如今的不丹才能夠與中國進行較為和諧友好的往來。
在1669年的時候,不丹與當時的西藏地方政權產生了矛盾,自此之後,這兩個地區也爆發了一場長達六十多年的戰爭,而在1772年時,不丹遭遇到了英國方面的入侵,後來,英國統治者強迫不丹籤訂了一份不平等條約《辛楚拉條約》,而在這一條約正式生效之後,不丹也被迫割讓了近兩千平方千米的土地。
在1907年時,不丹王國正式建成,而在此後的日子裡,英國方面也對不丹進行了政治上的「指導」。在1949年時,印度正式獨立,而與此同時,他們也與不丹之間籤訂了一份條約《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在條約中規定,不丹要接受著印度對其對外關係的「指導」,雖然不丹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在外交領域之內,不丹也仍然受控於印度方面的管制。
作為不丹最大的貿易夥伴、支援國家以及債權國家,印度對於不丹發展的重要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印度的指導之下,不丹與南亞各國也紛紛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係,在這種情況之下,不丹與南亞地區之間,也產生了一些關於難民關係的交流與往來。
作為一個不與美國建交的國家,不丹的國際地位顯然是十分特殊的,而之所以他們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基於印度方面的管控。除了美國之外,不丹與中國也未曾進行官方建交,雖然說在歷史上,不丹與中國之間的關係都是非常友好的,而且中國與不丹也是相鄰的兩個國家,但是,印度方面卻並不希望中國與不丹之間保持著外交往來的關係,就這樣,不丹也成為了中國各個鄰國中唯一一個沒有正式建交的國家。
雖然說自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也曾經為了與不丹建交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由於不丹始終未能脫離印度方面的管控,因此,我國的許多外交請求也未能得到應允。時至今日,兩個國家的邊境地區保持著和平發展的狀態,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相信兩個國家也終將能夠建成友好的外交往來關係。
結語
通過對不丹的國家發展歷史及社會發展現狀進行了解,就可以發現,雖然說在表面上看起來,不丹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但實際上,受到一些特殊歷史因素的影響,因此,不丹也遭受著印度方面的管控。
對於不丹來說,這樣的限制使得他們在外交事業上的發展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態,可以看出,不丹並非是不想與中國建交,只是基於一些特殊的政治因素,因此,他們才沒有辦法與中國之間達成友好的往來。
或許在未來的日子裡,隨著不丹國際地位的逐漸提升,最終,他們也能擺脫印度方面的限制,並進行正常的外交關係發展,而在那個時候,中國與不丹之間的往來也將得到一定的保障。
參考資料:《不丹於華夏的血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