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則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了國人的關注。12日晚,以色列與不丹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這原本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之所以引起國人的關注,是因為不丹是唯一沒有與我國建交的鄰國。以色列與不丹建交,給國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既然以色列能夠做到,作為鄰居的我們為什麼遲遲打不開不丹的大門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不丹的前世今生說起。
我國西藏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帕木竹巴家族,這個家族在全盛時期控制了青海、西藏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盛極一時的地方政權。元朝時,帕木竹巴家族的頭人被元順帝封為灌頂國師。明洪武時期,置帕木竹巴萬戶府,仍沿用元朝封號。永樂四年封其首領為闡化王。到了明朝末年,其家族日漸沒落,其後人流落至不丹,這就是不丹王室的前身。滿清控制中原和藏地後,不丹接受中原王朝的冊封,正式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西方崛起後,列強在全世界四處殖民。英國人控制印度後,不丹也被納入英國的殖民體系,規定不丹的外交必須接受英國的指導,在沒有取得英國許可的情況下,不丹不得與外國建立官方聯繫,這就導致了不丹的長期封閉。英國人離開南亞次大陸後,印度填補了英國殖民者離開後的權力真空,於1949年與不丹籤訂了《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不丹的內政和外交接受印度的指導。
這就導致了歷史上屬於我國藩屬國的不丹無法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不僅我國沒有與不丹建立外交關係,聯合國安理會其他四大常任理事國也未能與不丹建立外交關係,印度始終沒有放棄吞併不丹的野心。既然印度有意封鎖不丹,為何還要同意其與以色列建交呢?這就是印度的現實之處。印度最近的壓力非常大,除了疫情和經濟議題外,邊境局勢也讓莫迪政府頭疼。
隨著氣溫的降低,大雪封山後,印度之前部署在拉達克地區的作戰部隊各種負面消息接踵而至。在撤軍和不撤軍的問題上左右為難,撤軍又擔心失去對爭議區的控制,不撤軍又無法承受惡劣天氣帶來的非戰鬥減員。有沒有一種辦法既可控制爭議區,又能幹淨利落地撤軍?印度國防部腦洞大開,擬在邊境爭議區部署無人值守武器系統,以代替士兵的工作。
這一靈感來自伊朗首席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遇害事件。伊朗宣布法赫裡扎德遭到衛星控制的遙控機槍暗殺後,印度軍方希望將這一系統引入邊境線,將自動槍械部署在哨所附近,配備熱成像系統,就可以代替士兵戍邊了。如此一來,重要基地和關鍵哨所撤軍後,就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這既解決了部隊後勤補給的難題,又可以實時監控邊境動態。
在遙控槍械研製方面,以色列處在世界前列。以色列智能射擊公司最新研製的SMASH霍普輕型遙控武器站,以結構緊湊著稱,可安裝在各種車輛上,併集成了5.56、7.62毫米和7.56毫米穩定支架。印度希望以色列幫助其將最新型俄制AK-203突擊步槍安裝在以色列遙控武器站上,並提供後續的技術支持。作為交換條件,印度同意以色列與不丹建交。
事實上以色列從八十年代就與不丹討論過兩國建交的問題,但一直無法取得突破。不丹給出的理由是,國小力弱,沒有能力開通更多駐外使館。這實際上是顧全面子的說辭,根本原因是受到印度的限制。當前,以色列正在謀求獲得更多國家的承認,印度也在防務上需要以色列的幫助。加之,與以色列交好,對其發展對美關係有著積極意義,雙方為此一拍結合。隨便說一下,不丹對於我國收復藏南意義重大,我國要想恢復與不丹的傳統友好關係,需另闢蹊徑,這個問題以後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