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2021-01-09 心智玩家

「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就存在於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所開創的文明中。

軒轅黃帝所開創的文明,概括起來包含了兩大核心部分:

第一大部分是關於「重疊結構世界」的世界觀。

就像現代文明是建立在牛頓《經典力學》所開創的「單一結構世界」的世界觀上一樣,軒轅黃帝所開創的文明也是建立在一種獨特的世界觀上,只是這種世界觀與現代文明的世界觀完全不同,TA是一種「重疊結構世界」的世界觀。

也許,讓現代人無法理解與接受的是,產生於5000多年前的「重疊結構世界」的世界觀,遠比現代文明的「單一結構世界」的世界觀要來得更為先進。

現代科學所認識到的「單一結構世界」只是「重疊結構世界」中的「顯性世界」部分。

「顯性世界」部分並不是完整的「重疊結構世界」的主體所在,「重疊結構世界」的主體,是其「隱性世界」部分。

在「顯性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其主體部分都存在於「隱性世界」中;「顯性世界」中所發生事情的動因、動機、動力,也都存在於「隱性世界」中。

從「顯性世界」的角度根本無法觀測「隱性世界」,甚至無法想像。

這就好比,一個「遊戲玩家」沉浸在「極度沉浸式虛擬實境」遊戲中的時候,從「遊戲角色」的角度無法觀察與認識到「遊戲玩家」自身一樣。

因為「遊戲玩家」所有的感覺已經被「遊戲角色」的感覺所覆蓋掉,「遊戲玩家」的感知能力,只剩下在「顯性世界」中進行認知的能力。

所以,從「顯性世界」的角度,根本無法觀測與認識到「隱性世界」。

要真正能夠認識到「隱性世界」,人的「感知的主體」必須學會回歸「隱性世界」。

第二部分是關於「心智系統轉換」練習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應用。

什麼是「心智系統轉換」?

既然這個世界是「重疊結構世界」的。一個「完整的人」也是重疊的,既有「顯性人體」,也有「隱性人體」。

一個平常人的「感知的主體」,平時都衝到「顯性人體」,受到「顯性人體」上「顯性人體意識設定」的約束,用「顯性人體意識設定」進行思維。

用「顯性人體意識設定」進行思維,是永遠都無法認識到「隱性人體」與「隱性世界」的,只能根據在「顯性世界」中所形成的經驗、知識、觀念、情感進行比對式、好惡式的思維。

大家感受一下,我們平常是不是這樣思維的?

因此,一個人要真正能夠認識到「隱性人體」、「隱性世界」就必須把自身的「感知的主體」從「顯性人體」向「隱性人體」以及「隱性世界」方向回歸。

這種把「感知的主體」向「隱性人體」與「隱性世界」方向回歸的訓練,就是「心智系統轉換」練習。

軒轅黃帝所留下的「心智系統轉換」方法是那種非常獨特的形式,其背後的訓練邏輯是:

「顯性世界」中的萬物,包括人體在內,都是用來幫助人認識「重疊結構世界」的,「顯性世界」中的人類社會,就是幫助人用來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

所以,「顯性世界」這個世界,以及「人類社會」與「人類生活」就是「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最佳場景。

所以,「重疊結構世界」的世界觀以及「心智系統轉換」的練習方法,是軒轅黃帝所開創的中華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兩大部分。

我們現在所認識到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中醫、武術,周易術數都是建立在「重疊結構世界」世界觀上的應用,「心智系統轉換」練習都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軒轅黃帝所開創的中華傳統文化,通過兩條路線傳承了下來:

第一條路線是用「黃帝密文」的形式,把「重疊結構世界」世界觀以及「心智系統轉換」方法用「黃帝密文」這種特種圖示記載了下來。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甲骨文,其前身就是「黃帝密文」。

甲骨文是在「黃帝密文」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常規文字。

「黃帝密文」並沒有消失,《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以及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都是用「黃帝密文」寫成的。

心智玩家已經用「黃帝密文」字義解讀了這兩本古老的《老子》版本,其講述的內容都是關於人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的方法。

而且,這兩本《老子》成書於不同的時代,論述的角度也完全不同。

這條傳承路線的主角,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老子。但是,從我們的研究來看,老子很可能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條傳承線,在這條傳承線上,每一個時代的那個人都是老子。

相關的解讀內容,已經上傳至心智玩家的專欄,有興趣的網友可以閱讀。

第二條路線就是用「禮樂」的形式,在日常生活、工作場景中,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練習。

我們現在對「禮樂」的認識,認為是一種擺排場的形式。

但是,「禮樂」的真正作用,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場景中,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最有效方式。

在這一條傳承路線上的主角,是孔子。

孔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禮樂」重新發掘了出來。

現代學者中有人認為,孔子辦的不過是是葬禮訓練班。但是,大家是不是想過,一個專業辦葬禮的人,他教出來的學生卻是各個領域的通才,政治、軍事、外交、商業都有他的學生。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中的原因就是,孔子所發掘的上古「禮樂」,其本質是一種源自軒轅黃帝,非常有效地在生活、工作領域中,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有效方式。

他的學生經過「心智系統轉換」練習以後,其心智水平、思維能力遠遠高於一般的人,擁有了王陽明所說的那種「隨感而應,無物不照」的能力,在任何領域動都能鶴立雞群。

在這兩條主要的路線以外,還存在著第三條路線:

第三條路線,實際上是第二條路線的延伸。

中醫、功夫、周易術數這些都是在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中,在「 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下,在各自的領域中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的練習。

我們現代人都是在「單一結構世界」原理的基礎上,從「顯性世界」去認識中醫、功夫、周易術數,這樣的認識角度,其實都偏離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也無法發揮這些傳統文化的真正作用。

在中國的上古時代,有一段時間,「心智系統轉換」練習曾經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

非常有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講的就是庖丁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練習以後的效果。

在人類的歷史上,要認識到「重疊結構世界」是非常困難的事,而要把「重疊結構世界」表達清晰,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除了中華民族的先賢,國外的柏拉圖、釋迦牟尼佛都曾試圖把「重疊結構世界」告訴給人們,但是,限於當時的知識背景,想要了解這種超前的科學是很難的。

所幸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給現代人建構了足夠的知識背景,以及體驗手段,去認識「重疊結構世界」。

我們只要認識了「重疊結構世界」這種世界觀,以及「心智系統轉換」這種方法,我們就能真正把握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並且能真正復興中華傳統文化。

世界會發現,中華傳統文化雖然極其古老,但卻極其前沿與超前。

相關焦點

  • 中華傳統「邪術」:麻將
    輸得一乾二淨太沒面子贏得盆滿缽滿又太不看場合,那究竟贏多少才合適? 所以說「麻將」是經典國粹棋牌遊戲,可不僅是因為它對你運氣和腦力的高要求,更是情商的訓練場。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不僅限於春節,現在,「麻將」早已經滲透進了年輕一代的生活點點滴滴,甚至已經成為了年輕人最潮流的生活方式。
  • 《中華文化故事》傳統文化能給人生帶來什麼?
    傳統文化能給人生帶來什麼? 南京大學副教授李曉愚給出她的答案:「它給了我詩意的感受,讓我了解生命的深度,甚至在絕望中拯救了我。」 她將這份感悟沉澱,將文化故事積累,完成了《中華文化故事》叢書。
  • 什麼情況?連他都穿上了「中華美邦」
    不僅如「大鬧天宮」這般明面上的推動,美特斯邦威還通過旗下美特斯邦威服飾博物館這種「傳統方式」在背後默默助力著中國本土的流行發展。館內不僅收藏了品牌創始人周成建年輕時所創作,承載品牌精神的服飾作品,亦擁有著從古至今多個朝代與民族的中華傳統服飾,甚至是古代帝王的尊貴龍袍(太狠了)。
  • [新店登陸] 高級珠寶品牌Qeelin 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美學趣味
    自 2004 年品牌成立以來,每個設計均注入豐富的文化傳承意涵,俱以獨特美學觀點賦予傳統符號新生面貌,每件作品均是適合日常佩戴的當代臻品。Qeelin,取名自Qilin,即「麒麟」,公獸為麒,母獸為麟。傳說中的麒麟是溫馴和善的,堪稱「仁獸」,此名稱正體現了品牌哲學的平衡與和諧。Qeelin代表豐富的想像力和精湛的珠寶工藝,為高級珠寶世界注入玩味和驚喜元素。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
    作為人類軸心時代的幾大原生文明之一,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傑出貢獻。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問題日漸凸顯,成為當下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的問題。  文化的先進落後是否就是以武器、技術、生產力乃至軍事勝敗來判定?中國傳統文化優秀在何處?孔子究竟偉大在哪裡?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對這段歷史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正本清源、明辨是非的功夫,真正沉澱成型,發自內心地認可,然後理直氣壯地訴諸民眾。如此,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抬起頭、挺起胸,成為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支柱。  還「經學」以學科地位,是中國文化復興之關鍵  如今,不少人對「國學」的精神始終不能得其要領。
  • 「傳承·發展」京味文化之旅二十周年 首創兩岸文化大師雲端交流對話
    「文化是生命的創意,書法則是文化的力量,中文最佳的表達方式就是書法,自古以來,文人、騷客、販夫走卒、皇親貴族都是用書法來表達。」周錫瑋表示,「書法是藝術:工作美學也是生活美學;書法是歷史:記載著歷史、描述著歷史;書法是中華民族的DNA:中華民族血液流動的特別創意。」中國書法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連勝彥先生主題演講中華傳統文化與書法藝術的分享,讓兩岸的與會人員,受益良多。
  • 一個足球場的「靈魂」,究竟是什麼?
    ,我們也在思考,這究竟是正面新聞,還是負面新聞呢?此外,還規劃了兒童世界、國際美食、文化娛樂、體育運動等8大業態122項品類,將引進380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打造檔次最高、品類最全、人氣最旺的體育文化綜合體。」
  • 論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與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統一
    論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與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統一    ——傳統思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我們應該統一中華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為一個整體,消減中、西方文化之別,促進其相融通、交流與互鑑。
  • 七問刮痧:刮出的「痧」究竟是什麼?
    本  期  導  讀    「痧」是經絡氣血中的「瘀穢」,俗稱痧毒。刮出來的痧究竟是什麼呢?
  • 傳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其內含究竟是什麼?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生死離別祭祖思親,千百年的傳統習俗讓「孝道」文化深深的刻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們常說的「孝」究竟源於哪裡呢?它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今天小編就帶你詳細了解一下。孝道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地」是萬物存在的本源,而「祖先」是個人生命存在的本源,「孝道」的根本精神是「報本反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恩」。
  • 展示中華服飾 弘揚傳統文化
    珠江時報訊(記者/王方亞通訊員/遊雪欣)日前,「華夏衣冠嶺南旗韻」2020~2021中華服飾文化鑑賞周暨嶺南旗袍選拔賽在佛山南風古灶開幕,吸引眾多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參與。 活動主辦方表示,本次活動分為中華服飾文化鑑賞周、「花·時」新中式生活美學品鑑會、嶺南旗袍(服飾)匯演活動三大版塊,通過旗袍秀、服裝展、首飾展、陶藝展、品鑑會、主題演講等形式,展現佛山新時代女性的優雅風採和獨特魅力,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提升思考能力的竅門:什麼時候「不動腦子」,什麼時候「動腦子」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搞明白:在思考的時候,什麼時候「不動腦子」,什麼時候「動腦子」。絕大多數人一般都以為,既然是思考,那就應該在思考的時候,時時、處處都「動腦子」。越是高級的思考能力,那麼,腦子就應該動得越強、越多。這其實是一個誤解!真正的「高級思考」,在思考的時候,其實是一種「不動腦子」的狀態。
  • 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
    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已經爭論了一百多年了。這些年來,又有人開始鼓吹繁體字,早在2008年,鬱鈞劍、宋祖英、黃宏、關牧村等21位文藝界的政協委員聯名遞交《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後來導演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繁體字並放到小學課本中,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香港演員黃秋生更是宣稱「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華夏文明在內地已死。」
  • 誠品、漢聲攜手舉辦「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探索傳統文化之...
    1月12日,「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於誠品生活蘇州3F展演廳開幕,《漢聲》總策劃黃永松以「鼠來天開,萬象更新」為題做客誠品大講堂。春節它不僅延續著一種文化習慣,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傳統情懷與更新意識。
  • 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圖案及寓意(太全了)
  • 韓國新女性的反擊:獨身主義與「男伴」文化
    在老一輩的韓國男人眼中,傳統倫理觀念主導了他們對家庭和女性既定角色的觀點:女人是為傳宗接代而存在,而嫁給男家後就要秉持家庭「開枝散葉」的使命、還要好好處理家中大小事務,照顧丈夫和兒女,不應「拋頭露面」、外面工作。這種韓國「大男人」心態,究竟是如何出現?另外,近年韓國女性地位不斷提高,對「性別平等」的要求也日益增大。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大魅力
    有人問:中國傳統文化有何用?答:中國傳統文化於人健康長壽,於企業長治久安,於國家國泰民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魅力無窮。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和周生生「文化祝福」系列新品一起體驗 匠新藝 原創國潮風
    還是能讓年輕人愛上的傳統文化的新風尚?這也就對應了周生生最新推出的「文化祝福」系列新作「傳奇」及「東方古祖」,分別以西方神話典故和東方傳統中的雅韻為靈感,傳承逾千年的古法手工匠藝,在東西文化的交融中碰撞出現代創意十足的足金飾品。周生生真的很會,不僅飾品做的好看,而且每一款都有自己意義在,這樣的飾品誰會不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