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最有名的文創園區,曾經的菸草廠,現在成為了文藝青年的聖地

2021-01-12 落榜進士

在臺灣,一家低調的咖啡館、一碗街頭的小吃、一首簡單的民謠,似乎都留存著歷史縮影和懷舊的味道。如果你喜歡的文藝氣息,喜歡一個人在一個空間不疾不徐的生活態度,那麼不妨來臺北的松山文化創意園,這是與華山1914、西門紅樓三足鼎立的文創園區。

松山文創園區前身是「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於1937年由日本人建立,後來隨著歷史的幾經變化,在2010年松山煙廠轉型為松山文化創意園。園區中經常會有各種藝術展覽,在煙廠大樓裡面還有各種人文主題展。

閒置下來的工廠被當地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其中辦公廳、制煙工廠、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蓮花池、運輸軌道及光復後新建倉庫一併納為古蹟保存範圍。為了更好的發揮舊址的作用,在不破壞原有資源的基礎上,昔日舊工廠一朝變為文創園區,成為文藝人士的又一根據地。

園區一直秉承創意實驗室、創意合作社、創意學院、創意櫥窗的理念,每個角落都體現著創意元素,甚至連湖池中的雕塑都是那樣富有生命力。

曾經機器轟鳴的制煙工廠,現在已經改造成大型文藝空間,人們可以在這裡挑選文創禮品,也可以在這裡排練演出,還能觀看新媒體展覽,儼然沒有一絲沉重壓抑的工廠氛圍。

設計師巧用當年制煙廠工人一天的生活軌跡,為人們重現了當時的生產場景,例如兩次敲鐘、打卡、早操、上工、午餐、上工、午休、洗澡等等,每個關鍵節點還有一些歷史性照片,看罷更令人深感歲月不饒人啊。

有人說,松山文創穿越了歷史,曾經幾十年老煙廠幾代人的命運輾轉成為了這裡不可磨滅的記憶,人們在這裡也能細細的體會到歲月帶來的感情和溫度,過去一個個捲菸的工地,成為了現在文藝青年出沒的聖地。

在廠區內部也不是完全拋棄那些舊元素,許多文創小店依然能看到上世紀的軍綠包包、綠色桌櫃、帽子等等,一旁破舊的牆柱早已裸露出原本的面目,卻不刻意掩飾,讓人能夠產生很強的代入感。

松山文創園區與北京798的改造理念十分相似,但這裡保留了更純粹的歷史元素,當年員工們使用的桌椅板凳,檯燈電話等依然能在園區看到。

回望一張張老舊照片,仿佛昨日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就在眼前,歲月流轉之間,有些事物註定要消失在人們的記憶當中,有些事物卻憑藉人類的創造力將生命無限延續。

松山文創園區就像是一座大型博物館,陳舊的廠房就是館內珍藏的展品,靠近它,撫摸它,感受歲月為它留下的溫度,銘記由松山煙廠鍛造的輝煌歷史。

其實在很多人的眼中,松山文創記錄著曾經的繁華與落盡,這裡更像是一座精神家園,雖然時代在發展,人們的需求在不斷的提升,但在松山園區總是會有不念過往那最美的記憶。(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相關焦點

  • 臺北城的文藝精神·感受臺灣藝術的魅力
    身邊的很多人起初去臺灣,都想要去那些電影裡的場景中走一走,找回曾經那個還是文藝青年的自己 ,除了影片中熟悉的地名,偌大的臺北城還有不少地方讓你直面文藝,一間店鋪或是一個公園,就足以讓你了解到這座城市的文藝精神 一、臺北簡介 早期的臺灣文藝電影,不知道俘虜了多少正值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
  • 激發全社會創意活力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印象
    12月3日,濱海新區文化傳媒訪問團一行來到松山文創園區,園區由一個廢棄的煙廠改造而來。被定位為「臺北市的原創基地」,目標是聚集社會原創資源,培養原創人才,激發創意與創新能量,成為臺北市青年展示才藝平臺和創意櫥窗。  走進松山文創園區,濃鬱的生態氣息、人文氣息和創意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琳琅滿目的創意產品讓人流連忘返。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打卡聖地——重慶鵝嶺二廠,開啟你的文藝範
    重慶鵝嶺二廠,是2016年左右興起的文藝網紅之地。傾力打造的文創公園。位於渝中區鵝嶺之上,鵝嶺正街1號。鵝嶺二廠擁有民國中央銀行印鈔廠舊址等歷史建築。渾厚的建築,使它自帶氣場。加上優越的位置,註定了它的走紅。
  • 臺灣10大熱門文創園區,看看你去過幾個?
    各地文化機構開始重視這股潮流,甚至有些古蹟改建成文化創意的交流地,這便是大家俗稱的文創園區、文創市集,臺灣DailyView網路溫度計網站統計了臺灣網友常去的十大熱門文創地,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哪些是在臺灣網友心目中最有內容的文創地!
  • 臺北華山1914「掌門」王榮文:從事文創即是追求美好生活
    中新社濟南5月28日電 題:臺北華山1914「掌門」王榮文:從事文創即是追求美好生活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雖然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早,但IP變現(意為利用智慧財產權盈利的商業模式)這個詞仍然新鮮。」成功運營臺北知名文創園區華山1914近12年,王榮文卻不認為文創是可以在島內立即變現的產業。
  • 臺灣文創IP「走紅」三要素:情懷、用心、生活美學
    如今以書店為核心的全新一代文創商業購物中心已經成為內地頻繁效仿的經典模式。,成為臺北人的「周末度假聖地」。目前,從宜蘭車站旁的第一座幾米主題公園開始,近年來臺灣有越來越多的以幾米為主題的大型戶外裝置,現在都已成為遊客赴臺旅行必去的新景點。
  • 文青臺北必打卡!前身為酒廠的華山1914,如今成為最小資文創園
    華山1914文創園區,其前身是創建於1914年的「臺北酒廠」,當時臺灣最大的製酒工廠之一。歷經百餘年的歲月流轉,這片一度閒置的都市廢墟,在整修之後於2005年重新開園。整個園區充斥著濃濃的工業復古風,斑駁厚重的牆面爬滿了植物,保存完好的老廠房建築群,就像一座產業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 快來看看臺灣10大熱門文創園區都有哪些!
    各地文化機構開始重視這股潮流,甚至有些古蹟改建成文化創意的交流地,這便是大家俗稱的文創園區、文創市集,臺灣DailyView網路溫度計網站統計了臺灣網友常去的十大熱門文創地,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哪些是在臺灣網友心目中最有內容的文創地!
  • 【臺北│誠品生活松煙店】看書睡覺玩泥巴,文藝青年第二個家
    誠品生活松煙店,文藝青年在松煙文創朝聖的終極目標。松煙誠品是誠品懷胎時間最長的一個寶寶,等待4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松煙店才露出了正臉。誠品總部實在是太過寵愛松煙店,讓它住到臺北文創大樓裡。臺北文創大樓是伊東豐雄的作品,這位大師是第6位獲得建築界「諾貝爾」普利茲克獎的日本人。
  • 臺灣文創之旅 | 插上文創的翅膀,廢墟也能變新區
    舊時的糖廠、煙廠、酒廠都從生產功能中紛紛蛻變,成為藝術家、創意人、文化商人聚集的綜合文創園區。腦洞大開,創意更精彩。相較文創產業給臺灣帶來的名聲,更多人在意的是背後的實際經濟效益。當理想照進現實,臺灣文創到底贏在了哪裡。華山的前身是臺灣曾經最大的製酒工廠,日本「芳釀社」。
  • 臺北 不文藝怎麼玩臺北?連酒店都要文藝到底!
    ,是評選以來難得入選的亞洲城市,其以設計驅動的城市規劃與在地文創都備受評審青睞,本期「周末酒店」就帶大家從10家文藝設計風精品酒店開始,感受新一屆設計之都的魅力!如果你也以「文藝青年」自詡,那麼這家被稱為「臺北首家藝文旅館」的誠品行旅絕對合你的胃口!首先,誠品的選址當然不是以湖光山色的自然風景,或車水馬龍的都市繁華為考量。圍繞酒店的是創意、閱讀、音樂、電影,以及一切和文藝連結的事物。緊鄰的誠品生活松煙店、松煙文創園區、紅點設計博物館、信義計劃區,幾乎可以說是臺北文青的聚集地。
  • 圖說臺北松山文創園:小資文藝集中地 創意為商業加糖[圖集]
    如果有一天,你踏上了臺灣那塊美麗的土地,那麼一定要去看看臺北松山文創園,它是臺北文化創意的櫥窗,也是小資文藝愛好者必經之地,不得不提的是,臺北松山文創園內還有被譽為亞洲最棒書店的臺灣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
  •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園內長期舉辦藝術文化活動,不少餐廳、酒吧、咖啡店、手工藝品店也陸續入駐,是臺灣文藝人士大本營。園區大部分建築保留了昔日廠房的風格,這些磚造鋼筋梁柱結構和斑駁的牆面上,爬滿了綠葉和枯枝,濃濃復古工業風非常適合攝影。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地區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這些創意園使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也成為臺灣商業經濟中最大的賣點。   官方對外的口徑中,臺灣有五大文創園區:臺北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臺中的TADA Center(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此外,還有各類園區散落在臺灣的各個角落。
  • 蘇州「最尷尬」的商場,來自臺灣,曾經人滿為患,現在卻門庭冷落
    蘇州,位於江蘇省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自古以來,就有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另外,蘇州還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地級市之一,出現了許多「網紅」商業中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網紅」商場應該就是「蘇州誠品」了。
  • 盤點全臺灣5大特色酒店,文藝青年最愛的酒店都在這裡了!
    最近一直有朋友私信來問小編有沒有臺灣的民宿可以推薦,最好是文藝小清新的那種,設計上又有特色的。那好吧!今天小編就給未來準備去臺灣旅行的小文藝們推薦幾家不錯的酒店!酒店邊上還有不少文森系的景點可以拍照遊玩。
  • 臺北印象-北部海岸線及街頭巷尾的文藝範
    最喜歡的豆腐羹以及超鮮美的海鮮湯!福隆的夜,真是格外安靜,除了風聲雨聲打雷聲……二.街頭巷尾的文藝範當風景不再是旅行唯一的目的,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融入當地。之前做了一期關於臺北的採訪,主持人問我對於文藝的理解。「文藝」的字面意思是文化藝術,但是和生活放在一起,應該就是那種慢節奏的舒適生活吧。
  • 臺北市 / 景點(上)
    20世紀七八十年代,西門町一度因為文藝電影和咖啡館,成為文藝青年的聚會勝地,近年來更成為青少年樂園。▼ 艋舺龍山寺(寺廟)早年北臺灣荒煙漫草,四處瘴癘,先民在「人在外求神祇保佑」的時空背景下,1738年,泉州晉江、惠安、南安三邑的居民合資,迎請晉江海安龍山寺觀世音菩薩的分靈興建艋舺龍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