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景點(上)

2021-01-20 吐寶寶的小屋

吐寶寶2020年第17篇

(吐發〔2020〕17號)


晚上好啊盆友們。


今天跟大家分享臺北景點篇上集。為方便查看,會先以圖文形式介紹,PPT附後。小板凳準備好,我們開始啦~


臺北簡介


▼ 臺北市


臺北是個相當年輕的城市。


18世紀中葉,泉州移民在淡水河東岸建起聚落,借航運之便做些小營生。近代的風雲巨變讓本來偏安一隅的臺北意外躍升為舞臺要角,歷經淡水開港、清廷建設、日本殖民,乃至1949年後大量外省軍眷內遷,臺北竟幸運地留下不同階段的文化精粹。


▲ 剝皮寮歷史街區


艋舺、大稻埕和臺北府城是發展最早的「三市街」,前兩者有臺北盆地最早的街巷,後者則在19世紀末成為全島中樞,優美的巴洛克建築令人時時駐足。


往北的士林是蔣介石昔日官邸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所在地,每每吸引傳統文化和近現代歷史的愛好者。


北郊的陽明山春有繁花秋有涼風,多條山間步道讓親近自然再容易不過。


▲ 大稻埕碼頭


臺北市政府自2000年開始施行輔助行政劃分,每一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當地各裡特色,劃定次分區。目前臺北市共有12個市轄區及68個次分區。


根據孤獨星球檯灣指南,將臺北市劃分為艋舺和西門町、中正區、東區和信義區、大稻埕和南西商圈、圓山和士林、臺灣大學周邊和永康街、北投七個區域,陽明山及木柵貓空另行介紹。受限於篇幅,臺北景點篇分為三次介紹。本篇介紹艋舺和西門町、中正區、東區和信義區三個區域。


▲ 臺北市主要區劃


一、艋舺和西門町


▼ 地域簡介


18世紀初,泉州移民渡海來到臺北,當時平埔人划著獨木舟在此與漢人交易,平埔人稱獨木舟為「Banka」,福建裔漢人便以閩南語音譯,稱此地為「艋舺」(音猛狹)。


數十年間移民不斷,因商港之利日益繁榮,然而利字當頭終引紛爭。1853年,泉州三邑人以艋舺龍山寺為基地發動「頂下郊拼」,逼使泉州同安移民遷居大稻埕,艋舺也在不久後因泥沙淤積,航運地位被大稻埕取代。


▲ 艋舺與西門町主要景點


到了日據時代,日本人將艋舺忠孝西路至成都路一帶打造成類似東京淺草的休閒商業區,因為在臺北西門外,統稱為「西門町」。20世紀七八十年代,西門町一度因為文藝電影和咖啡館,成為文藝青年的聚會勝地,近年來更成為青少年樂園。


▼ 艋舺龍山寺(寺廟)


早年北臺灣荒煙漫草,四處瘴癘,先民在「人在外求神祇保佑」的時空背景下,1738年,泉州晉江、惠安、南安三邑的居民合資,迎請晉江海安龍山寺觀世音菩薩的分靈興建艋舺龍山寺。除了祈福,當地居民舉凡議事、訴訟均求神靈公斷,這裡也成為臺灣最著名的廟宇之一。


▲ 艋舺龍山寺


寺廟坐北朝南,是中國古典三進四合院的宮殿型建築,進門後三川殿前後蟠龍柱是純銅鑄成,在臺灣廟宇中較為罕見。正牆上花崗巖和青鬥石繪製《三國演義》《封神榜》故事,正中央圓通寶殿供奉菩薩、十八羅漢和珈藍護法,左右護龍分別配有鍾、鼓樓,屋頂造型也值得一看。


▲ 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周邊是傳統民俗文化匯集地,廟宇東北方和西昌街垂直的青草巷內,短短數十米的小窄街內竟有數家青草鋪,周遭小茶鋪販賣具當地特色、號稱清涼褪火、養顏美容的苦茶。


▲ 青草巷


▼ 剝皮寮歷史街區(街區)


街區最早可追溯至清代中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這裡剝去樹皮,因此得名「剝皮寮」。昔日熱絡的商業活動留下不少精緻的閔式宅邸和巴洛克洋樓。


電影《艋舺》上映之後,此次作為重要拍攝場景而爆紅,假日遊人如織,各展廳有趣的文史介紹和綠樹成蔭的老宅是最大看點。


▲ 剝皮寮歷史街區


講真,我真沒看出電影裡哪段是在剝皮寮拍的,只看出了龍山寺


▼ 西門紅樓(歷史建築)


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開闢臺北城西門一帶作為日籍居民的住所,供應當地新移民日常必需品的西門市場應運而生。這棟八角紅磚洋樓建於1908年,8個立面各有一扇老虎窗,女兒牆以洗石子作為裝飾。光復後,西門市場歷經京劇院、說書樓和電影院,現已轉型為為綜合文創大樓。


▲ 西門紅樓


一樓常設茶館,後方十字樓內的16工房為文創百貨,二樓紅樓劇場是舞臺劇、音樂會的場地。室外北廣場周末會舉辦創意集市,是臺北最知名的創意市集之一。南廣場露天咖啡座和西側的河岸留言展覽館讓紅樓的面貌更加豐富。


紅樓一帶一向是男同志的聚集場所,在附近也能看到不少掛著彩旗的同志酒吧,氣氛輕鬆歡樂。


▲ 河岸留言展覽館


▼ 中山堂(歷史建築)


融化了中西方建築元素的中山堂於1932年落成,最為人知的身份是前「國民大會」的會址,也接待過多國元首。1990年後,面積最大的中正廳和光復廳轉為文藝表演場所,一樓保留蔣介石的辦公室,還設有咖啡廳和茶坊。


▲ 臺北中山堂


▼ 臺灣銀行營業部(歷史建築)


這棟歐式古典建築落成於1937年夏天,是臺灣第一座現代化金融建築,也是臺灣銀行總部所在地。外牆和列柱均以花崗巖修建,既典雅又穩重,營業時間可以入內參觀,1樓大廳挑高18米,相當氣派。


臺灣銀行附近,可以沿重慶南路南右轉之貴陽街一段約10分鐘,去歷史文物館參觀陳列的北伐時期歷史文物。


▲ 臺灣銀行營業部


二、中正區


▼ 地域簡介


位於臺北市西南的中正區涵蓋了昔日府城的大部分區域,臺北府城也即目前政府機關所在地「博愛特區」。日據時代,臺北逐漸取代臺南成為全島政治經濟中心,其間興建了不少美輪美奐的歷史建築,1949年後仍繼續作為公共機關使用。


▲ 中正區主要景點


因地位特殊,街邊有不少便衣刑警執勤。散步時儘量不要停留,否則幾分鐘便會遇人上前「致意」。此外,多個重要景點開放時間不定或必須預約,最好提前查詢參觀日期以利行程安排。


▼ 撫臺街洋樓(歷史建築)


是臺北市市定古蹟,臺北舊城區現存最老的民間建築,原為日本殖民時代營建公司「高石組」的辦公室,歐式樓房的一樓以石頭砌成,被稱為「石頭厝」,展出一些臺北老照片和城市變遷記錄。因該地古蹟多為官方建築,少有民間店鋪,格外珍貴。


▲ 撫臺街洋樓


▼ 臺灣博物館(博物館)


憑藉百年歷史拿下全臺「最老字號博物館」資格,從影像、自然生態和臺灣少數民族文化等面向入手,幫助旅行者開啟認識臺灣的大門。


館區不大,不到1小時便可參觀完畢,比起展品,建築本身也許更有看頭:仿文藝復興時期的綠色圓頂和希臘式米色石牆氣勢磅礴,大廳四周圍繞32根列柱和彩繪玻璃天窗讓博物館成為臺灣最優秀的巴洛克建築之一。


▲ 臺灣博物館


除了襄陽路的正館,臺灣博物館還有兩個院區:一個是土銀博物館,一個是南門院區。


土銀博物館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建於1933年,日據時代日本勸業銀行(現瑞穗銀行前身之一)臺北支店(分行)。現以「勸業銀行舊廈」之名稱列為直轄市定古蹟,並作為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使用。


憑正館門票就可以直接進入,內設兒童探索室,一樓生命演化廳介紹臺灣豐富的動植物和地貌。


▲ 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


如果對城市規劃有興趣,可以前往臺灣博物館南門院區。這裡是臺北「老屋活化」的成功案例之一,幾棟日據時代建成的工廠經修繕後成為產業博物館,展覽活潑生動。室外的樟樹椰林是宜人的城市綠地。


▲ 臺灣博物館南門院區


▼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公園)


公園環繞臺灣博物館綠地陳列了各時期文物,包括臺灣最初使用的蒸汽火車頭、清代節孝坊、孔子像,還有從臺灣神社移來的一對銅牛。


但多數人對大亂燉文物秀興致不高,公園最為人所稱道乃是同志圖騰的文化意象——作為臺北男同志的熱門聚集地,白先勇的小說《孽子》便以這裡為舞臺。


▲ 二二八紀念公園


白先勇,以前有介紹過,放在這裡有興趣的可以看下。

參考連結:《樹猶如此》。


▼ 中華民國總統府(歷史建築)


1919年竣工時是全臺最高的建築物,面朝東方,從空中鳥瞰格局方正,是相當耐震的結構設計。在太平洋戰爭中,紅樓被美軍轟炸至正面全毀,到1948年才修復。建築的文藝復興風格充滿古典美,列柱、山牆、圓拱窗、牛眼窗等局部均美不勝收,外牆則以紅磚、灰泥浮雕裝飾。


▲ 中華民國總統府

▼ 臺北賓館(歷史建築)


這裡最初是日據時代的臺灣總督官邸,於1901年落成,1912年完成改建。為凸顯統治者威儀,設計之初便要求華麗、氣派,加上兩任設計者均為深受西方影響的日籍建築師,一棟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便就此誕生。


走進大門,噴水池和歐式庭院映入眼前,賓館建築呈凹字形,南向正面屋簷下有一「臺」字號,是昔日總督府的標記。


▲ 臺北賓館


室內二維多利亞風格裝飾繁複華麗,絨毛地毯、水晶吊燈、華彩垂簾和牆上的花葉雕飾雍容華貴。如此大手筆,是因為這裡不僅是總督府邸,後來也用於接待貴賓和日本皇室成員,一樓多用於迎賓和社交,二樓則是總督的私人空間。


1945年後這裡用於招待外賓、舉辦晚宴,多年沒有大變動,1952年《臺北和約》便在館內籤訂。


▲ 臺北賓館


▼ 歷史博物館(博物館)


佔地不大卻頗有看頭的博物館,以「二戰」過後日本歸還的古物以及原河南博物館的館藏為基礎。時間有限可以優先遊覽三樓常設展區,唐三彩和青銅器尤其精彩,10:30-14:00有定時導覽。一樓展出的佛像和石雕也和臺北「故宮」的收藏有所區別。


▲ 歷史博物館


斜對面的紅磚建築即是臺灣最出名的男子高中建國中學,丁肇中、白先勇、馬英九、楊德昌、蘇有朋等各領域知名人士均為校友。


博物館西北的臺北植物園也值得花些時間,園內熱帶樹種遍布,荷花池畔的紫藤花隧道在春日成串綻放,盛夏的荷花也會吸引不少攝影人。


▲ 臺北建國中學


▼ 郵政博物館(博物館)


1965年12月1日中華民國交通部郵政總局成立的博物館,1966年3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創始的郵政博物館是利用交通部郵政總局在臺北縣新店鎮舊辦公房舍略作改動而成。


為配合文化建設及郵政事業發展需要,交通部郵政總局在南海學園附近興建1座樓高10層的大廈作為新展館,1984年10月10日落成啟用。


▲ 郵政博物館


▼ 信義路街舞廣場(廣場)


這個被信義路、中山南路包圍的廣場是臺北人的共同回憶,1980年後出生的臺灣中青時代多半有在此練舞的經驗。日暮時分仍能見青年學生在此揮灑青春。


廣場兩側仿明清宮殿建築是音樂廳和戲劇院,也是臺北最高規格的演出場所。每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綠地上櫻花綻放,是市區有名的賞花地。


▲ 信義路街舞廣場


▼ 華山1914(創意園區)


由創設於1914年的臺北酒廠「芳釀株式會社」改建,因這一帶在日據時期名為「樺山町」而有華山之名。現在與松山文創園區並列為臺北兩大文創區,小資情懷的餐廳、酒吧、唱片行、展覽館和電影院應有盡有。


▲ 華山1914-紅露酒貯藏庫


華山文化園區至今已舉辦多次藝文展演活動,園區內的舊建築物翻新、裝置藝術,吸引民眾前來參觀、拍照,也是臺北地區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點。其中光點華山電影院常舉辦影展,Legacy傳音樂展覽空間則是「文青」歌手熱門演出場地。


▲ 華山1914-Legacy傳音樂展覽空間


三、東區和信義區


▼ 地域簡介


廣義的東區泛指復興南北路以東,內湖南港以西。20世紀70年代以前,這裡到處還是綠油油的稻田。隨著忠孝東路和捷運的興建,東區和信義區麻雀變鳳凰般地躍升為新興商業中心,商圈沿捷運分布,購物中心、茶樓、酒吧、食肆和小商鋪林立,信義區內娛樂場所子時以後狂歡不歇,是名副其實的「不夜城」,周末卻又搖身變為舞臺,頻繁舉辦遊園會和假日活動。


▲ 東區和信義區主要景點


▼ 民生社區(街區

泛指敦化北路以東、延壽街以北的街區,20世紀60年代,臺北市開始向東發展,這裡被規劃為美式示範社區,居民多是公教人員,區內綠樹繁盛、設施健全,悠閒卻充滿人文氣息的氛圍在市區內獨樹一幟。


▲ 民生社區


近年來不少咖啡館和綠色生活概念商家進駐,尤其是頗受媒體青睞的富錦街,儼然成為臺北生活風格的代表。雖然沒有特別景點,但散步時流連街邊小店也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民生社區富錦街


▼ 袖珍博物館(博物館

亞洲第一家以袖珍藝術為主題收藏的博物館,成立於1997年3月28日,創辦人林文仁。該館藏品多為縮小12倍的娃娃屋,並使用真實材料。館藏品中最經典是一棟大型娃娃屋「玫瑰豪宅」(Rose Mansion),由Reginald Twigg製作,曾獲得國際袖珍藝術雜誌評價「25年來十大傑出作品」。


▲ 袖珍博物館


▼ 松山文創園區(創意園區

建於1937年,前身為建於1947年的菸草工廠,1998年停止生產,2001年由臺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並於2010年正式轉型定名「松山文創園區」。松山煙廠在戰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停產後已經成為臺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


除了老廠房和巴羅克式庭院,還有迷人的綠地,是展覽、劇場的熱門場地,不少商鋪進駐。


▲ 松山文創園區


松山小賣所販售精美文創商品,兼具餐飲與閱讀功能的閱樂書店是偶像劇取景地,舉辦許多海外交流展覽的臺灣設計館和臺灣紅點設計博物館也在園區內。


▲ 松山文創園區-閱樂書店


▼ 臺北中山紀念館(紀念堂

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百年誕辰而興建,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館區總面積達5702.48平方米。建築周圍是戶外運動、休閒、藝文與知性活動的綜合性休憩公園。


坐落在中山公園內,走進明黃色屋頂的中式建築內正廳,高5.8米的孫中山銅像就佇立眼前。每日9:00-17:00逢整點,海陸空三軍儀隊會舉行換班行禮。正廳兩側展示有老照片,還可親耳聽到民國初年中山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講原音。


▲ 臺北中山紀念館


 臺北101大樓(地標


樓高508米,地上101層、地下5層,總樓地板面積37萬1千平方米,2004年12月31日完工。曾擁有世界第一高樓的紀錄。購物中心多為國際大牌,餐飲消費偏高。


從5樓可直上位於87樓的觀景臺鳥瞰臺北盆地,88樓露天陽臺和懸掛在87-92樓之間防風抗震的全球第二大巨型阻尼器「風阻尼球」也值得一看。一般情況下,購票需排隊15-30分鐘。


▲ 臺北101大樓


風阻尼球是用來抗風防震的。


臺北101屬於超高層建築,這種大樓在高層位置容易受到風力影響而產生擺動。如果風力太強,造成結構物的振動太大,將使住戶產生不適感。為了降低建築物振動反應,裝設這顆類似單擺的金色大圓球(調諧質量阻尼器,TMD)就成了解決的辦法。


▲ 臺北101-風阻尼球


另外,以幾米繪本《月亮忘記了》為藍本設計的幾米月亮公交車就停靠在101大樓南側的信義路、松智路口。耗資1600萬元臺幣製作,於2014年1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每月首個周一暫停開放,採排隊免費入場,每梯次最多15人,每人可參觀10分鐘。


▲ 幾米月亮公交車


 眷村文化公園(公園


原址「四四南村」是為勤聯第四十四兵工廠廠公興建的眷村,大部分房舍已被拆除,少數重整,設立了眷村文化館展出昔日生活用品。老房新修的小清新風格很適合外拍,也是近距離拍攝臺北101大樓的好地點。


▲ 眷村文化公園


公園內的好丘是熱門餐廳,也販售生活用品。每逢周末也常舉辦創意市集,二手雜貨、有機農產、手作工藝攤位紛紛進駐。



▲ 眷村文化公園-好丘


 象山(山


雖然海拔只有183米,象山卻因絕佳視野成為熱門觀景地。最近的登山道路在捷運象山站南側的象山親山步道,距離登山口30分鐘教程的六巨石很受攝影愛好者青睞,從這裡不但能遠眺101大樓,還能將臺北盆地萬家燈火盡收眼底,黃昏和入夜後都有不少訪客。


雖然高度有限,象山的步道卻要耗去不少體力,務必穿球鞋並自備防蚊液。


▲ 象山-親山步道


今天就介紹這麼多,以上。


----吐寶寶胡扯的分割線----


之前把PPT發了兩張在朋友圈,居然有朋友以為這是個APP。感覺也是可以的,大家就當做APP用吧


歡迎大家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臺北市旅遊景點 99個景點
    臺北市旅遊景點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101大樓陽明山國家公園臺北清華大學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陽明山北投溫泉龍潭湖臺北101觀景臺臺北觀音山淡水街景臺北市信義區安平古堡淡水漁人碼頭國立歷史博物館二寮千年樟樹臺北木柵動物園臺北海洋生活館臺北龍山寺臺北童話世界九份臺北袖珍博物館赤嵌樓慈湖臺北市立美術館三峽大板根森林溫泉渡假村通霄海水浴場大湖公園大安森林公園碧潭風景區石門水庫飛牛牧場大埔水庫板橋林家花園臺北捷運臺北孔廟迪化街小烏來瀑布八裡左岸福山植物園大湖烏來內洞森林遊樂區冬山河親水樂園獅子博物館三峽老街野柳風景區臺北象山龍溪香山母聖宮十三行博物館行天宮龜山島迎曦門關西田園鶯歌陶瓷老街五峰渡假村大隘村矮人祭礁溪溫泉金鳥海族樂園馬那邦山青草湖風力活動公園坪林茶業博物館金瓜石豆腐岬四獸山萬瑞森林遊樂區火炎山東眼山森林遊樂區石門白沙灣祀典武廟漁港環保公園角板山公園大溪漁港鶯歌鎮天母棒球場三峽祖師廟翠峰湖大聖渡假遊樂世界虎頭山公園東北角鼻頭角步道遠望坑溪親水公園烏來商圈明德水庫上新花園大溪中正公園朱銘美術館礁溪公園大稻埕石碇老街菁桐車站坪林鄉西門町臺北貓空纜車淡水漁人碼頭霞喀羅古道五峰鄉馬那邦山景點介紹
  • 臺北市旅遊景點哪裡比較漂亮?
    臺北市旅遊景點分布比較廣,數量上也很多,不過個人去臺北市幾次經驗來說,臺北市旅遊有幾個地方必須去看一看,臺北故宮博物院、陽明山、國父紀念館、自由廣場、101大樓等。 臺北(Taipei),簡稱「北」,又稱北市,是臺灣省省會 。
  • 臺北市,愛你的容顏
    臺北清真寺臺北清真寺是伊斯蘭教於臺灣最著名且重要的禮拜場所。清真寺落成於1960年4月13日,由臺灣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籌募興建,設計建築者為知名建築師楊卓成先生。建築本身獨具特色,面對大安森林公園,地處宗教中心,景觀宜人,建構巍峨,是臺北市重要文化觀光景點之一。
  • 臺灣旅遊攻略——臺北市旅遊景點大全
    臺灣是我國著名的旅遊聖地,這裡景色很美,美食很多,生活節奏很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走進臺灣省的省會——臺北市去看看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景點吧~北投圖書館這是一座被評選為世界最美20大圖書館之一的綠建築圖書館,
  • 臺北市景點:臺北101大樓
    臺北101大樓臺北101(Taipei 101),又稱臺北101大樓,在規劃階段初期原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是目前世界第二高樓(2010年)。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信義區,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KTRT團隊建造,保持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紀錄。
  • 臺北市景點: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堂是臺北市最宏偉的紀念性建築之一,也是臺北市最重要的大型活動廣場、藝文表演中心。與臺北101大樓、故宮博物院、龍山寺並列為觀光客至臺北旅遊之四大勝地。中正紀念堂位於臺北市中心的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的範圍,佔地75000平米。
  • 臺北市景點:萬華糖廍文化園區,糖業文化特展
    導語:臺北市景點:萬華糖廍文化園區,糖業文化特展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不只有不同種類的甘蔗,也還有種植其他各種類的蔬菜,倘若小型的田園城市,讓臺北人不再臺北俗啦。以前廠房的機器設備,幾乎都已經被拆毀,戰後就僅剩倉庫由臺灣糖業公司使用,臺北市政府在2003年指定原為其所屬的ABC三棟倉庫和古月臺為市定古蹟,所以還能看到讓人值得回憶的五分車及月臺,得以保存北臺灣製糖產業的重要遺址。
  • IG打卡秘境:臺北黑鳥籠,發掘外拍景點,臺北街頭好好拍
    臺北萬華車站雙子星大樓前,有個尚未被發現的IG打卡景點「臺北黑鳥籠」,能外拍出絕美又奇幻的畫面;經常走跳臺北捷運的你有發現這裡了嗎?相關交通地址捷運或公車,怎麼去?怎麼拍才好看?趕快來跟大家分享喔!近年來旅遊有了新模式,那就是追逐鮮少人知的秘境拍照打卡,不論是FB臉書打卡,或是IG打卡,也因此造就了許多新興景點。這回介紹的是臺北萬華火車站雙子星大樓前,凱達大飯店的連絡天橋一端,奇特造型宛如一座巨大的黑色鳥籠。
  • 臺北101大樓 臺灣著名景點臺北101大樓照片(圖)
    臺北101大樓夜景  去臺灣旅遊臺北101大樓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景點,很多人去臺灣玩去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臺北101大樓,因為臺北101大樓實在是太有名了,它是臺灣地標性的建築物。如何玩轉臺北101大樓,小編給你臺北101大樓攻略,各種臺北101大樓經典照片讓你先過個眼癮。
  • 上半年臺北市大陸遊客減少41萬 倒閉12間飯店
    臺北市陸客半年少41萬 倒閉12間飯店  中國臺灣網10月19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兩岸關係急凍,限縮陸客來臺重創臺灣觀光產業。臺北市議員王鴻薇19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包括101觀景臺、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臺北中山紀念館等臺北市熱門景點,今年1至6月遊客比去年同期減少270萬人次。
  • 旅遊網站公布亞洲25大景點 北京第三臺北第十三
    旅遊網站公布亞洲25大景點 北京第三臺北第十三 2013年05月25日 14:5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如何讓臺北市超越臺北市?
    若他當選,一定馬上「放寬管制、提升效率、簡政便民」,展現魄力與執行力。讓臺灣進入真正選賢與能的新時代,讓臺北超越臺北。他強調,這次參選早已不是在爭一個位置,他只想做事,解決臺北市積累已久的種種問題。      這些話已聽到耳朵長繭,了無新意。蘇先生要臺灣人向世界強權美國人學習,為什麼?學做美國人就能讓臺北超越臺北了嗎?美國的失業率高達10%,是臺灣的兩倍,而且長久未見好轉。
  • 臺北及周邊必去景點
    由於大部分遊客都是衝著「女王頭」來的,所以如果真想和女王合影,就要一早前來,直接進入位於公園第二區的女王頭景點,聽從導覽人員的安排,依次排隊拍照。由於希望合影的遊客實在太多,野柳地質公園不得不在靠近公園入口的地方做了一個女王頭的複製品,讓排不上隊的遊客聊以慰藉。
  • 臺北旅遊必去的兩大景點 帶你走進了解臺灣
    臺北市位於臺北盆地中央,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與臺北縣為界。 風景優美,特色美食眾多的臺北是適宜遊覽的好地方,接下來就讓小編向大家介紹臺北著名的旅遊景點。臺北市是位於臺灣,中國一直以來都追求全國統一,所以兩岸的關聯是非常多的。
  • 去臺北市住在哪兒?不妨參考這份清單
    在臺北市遊玩之餘,為自已與摯愛送上一個恬逸舒適的難忘假期,盡情享受小編為您推薦的這些酒店所帶來的臻至住宿體驗,遠離生活煩囂,在美好的一刻,與所愛締造刻骨銘心的回憶。宣美精品飯店臺北宣美商務飯店(HSUANMEI HOTEL)位於建國北路與長安東路的路口,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強、鬧中取靜,是繁忙都會區中的商務飯店;緊鄰東區,離西門商圈約10分鐘。
  • 臺北非常適合旅遊,有很多的景點,它也被分成很多的景區
    臺北非常適合旅遊,有很多的景點,它也被分成很多的景區hello各位小夥伴們,非常開心能夠見到大家,我是小櫻花談旅遊,下面給大家介紹的是:臺北非常的適合旅遊,有很多的景點,它也被分成很多的景區。臺北非常的適合旅遊,整個臺北有很多的景點,它也被分成很多的景區,中正區裡面的景點,一般都是免費的,尤其是中正紀念堂。它是在中山區的位置,整個樓的分布都是很平均的,中正公園牌樓還有圍牆。裡面有不少娛樂設施和文藝表演,音樂廳劇院是這座城市重要活動的場所。尤其是自由廣場,它是很出名的後來是經過修改。這個牌樓有三十米高,八十米寬距離紀念堂四百七十米。
  • 第一次遊臺北必去的8個景點
    去臺灣玩大家都會選擇去高雄、墾丁或是臺北 。 因為臺灣真的是一個非常適合作短程旅遊的地方,消費低,而且各類型的景點都有,尤其是臺北。臺北101是臺北的地標,是全臺灣最高的高樓。 它曾經是世界第一的高樓,可是之後被杜拜的哈利發塔取代了第一的位置。
  • 臺北貨櫃市集新景點 河岸美景盡收眼底
    近幾年可在全臺各地看見貨櫃市集,臺北繼信義區COMMUNE A7吹熄燈號後,於4月起在大稻埕碼頭開幕新的貨櫃市集
  • 臺北市介紹疫情紓困計劃 柯文哲:企業不要倒閉為主
    臺北市官員介紹臺北市政府6大短期紓困措施。(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3月27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5日,臺北市提出6大短期紓困措施。今天,臺灣臺北市觀傳局長劉奕霆和市府副發言人黃瀞瑩在廣播節目中,針對臺北市6大短期紓困措施做出介紹。劉奕霆指出,臺北許多大型知名觀光景點,從商圈反應就知道人潮減少很多,尤其是觀光客。劉奕霆還說,臺北市長柯文哲對於現在企業主要的補救原則是,「不要讓他們倒閉」,因企業倒閉會面臨更多問題,例如失業。
  • 中國臺灣臺北市最受歡迎的7大景點
    在您的亞洲海岸遊覽中,您不會錯過臺灣一日遊,特別是臺北一日遊 - 臺灣必遊之城。下面將列出一些頂級的應做活動,作為遊客根據自己的興趣定製自己的臺北一日遊或從基隆港選擇最合適的臺北海岸遊覽的建議。直到你去石林夜市如果不去石林這個島上最著名的夜市購物,您的臺北海岸遊覽將無法實現。這是逢低買家的購物天堂!你幾乎可以在這裡找到所有東西,從紀念品到鞋子,從包到衣服。